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秋色¹满秦川²,登临³(wèi)边。
译文:秋天的美景布满秦川,来到渭水边观览风景。
注释:¹秋色:指秋天的景色。²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³登临: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⁴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残阳¹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译文: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注释:¹残阳:指将落的太阳;夕阳,西沉的太阳;被东西遮住的太阳。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极浦(pǔ)¹阳明月,孤帆没远烟²
译文:遥远的水滨上悬挂着一轮明月,一叶小舟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间。
注释:¹极浦:遥远的水滨。²远烟:远处的云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¹贤。
译文:渔人都已经老了,还有谁能像太公一样贤明呢?
注释:¹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美景布满秦川,来到渭水边观览风景。

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遥远的水滨上悬挂着一轮明月,一叶小舟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间。

渔人都已经老了,还有谁能像太公一样贤明呢?

注释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

登临: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

残阳:指将落的太阳;夕阳,西沉的太阳;被东西遮住的太阳。

极浦:遥远的水滨。

远烟:远处的云烟。

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潘阆

潘阆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 1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明月黄河夜,寒沙¹似战场。
译文:月光下黄河横躺,月光下战场似的黄沙漫漫。
注释:¹寒沙:寒冷的沙滩。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奔流聒(guō)¹地响,平野²到天荒³
译文:轰隆隆的奔流翻腾不息,荒野伸向无尽的远方。
注释:¹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²平野:平坦的旷野。³天荒:极言空间无尽或历时久远。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吴会¹书难聒,燕台²路正长。
译文:书信难寄遥远的会稽,去燕台的路啊还很漫长。
注释:¹吴会: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²燕台:指燕京,今北京。明朝的京城。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译文:我这样长年的四处漂泊,竟再也不觉得是客居他乡。

  一二句以写意笔法挥洒出一幅幽美壮阔的黄河月夜图。“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首句应题而起,点明时间地点,用语平淡无奇,如随口吟出,却神完气清,境界浑然,可谓发兴高远。诗人伫立月下,凝神遥望,但见黄河东去,没入苍茫夜色之中;沿河两岸,铺展着一片沙滩,由于月光映照,沙滩显得格外空阔绵远,冷寂凄凉。眼前景象激起诗人沉思遐想,“似战场”,则表明思之所向。寥寥三字,突兀而来,挟带着深沉的叹息,表达出诗人对国事时局的忧虑,隐隐透出一片报国之意。

  三四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渲染水流的气势。“奔流”句承上联“黄河”,奔流”一词在此有二用:一是以“奔”之“流”指代黄河,从而避免字面重复;二是状水势的湍急迅猛,道出黄河的特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其景象已经十分壮观,再加之声音动地,就更令人心惊魄动,望河兴叹了。“平野”句承上文“寒沙”,描绘大河两岸辽阔而苍凉的景象。平坦如砥的原野向四方延展,广大荒远,似与天接,尤其在星月辉映的夜里,更给人以浩茫无垠的感觉。 这一联看似纯写景物,其实也融会着深沉的情思。那奔腾不息的河水,震天动地的水声,像金戈铁马,千军突进,似乎激起诗人心潮的波荡、轰鸣;那连接着远天的广漠原野,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闪现着王朝兴衰、逐鹿争战的情景,牵动着诗人的神经。二句中,有动景有静景,有物象有心声,动静相配,心与物合,极富于神韵。

  五六句写作者面对喧嚣的黄河发出的感叹。刘勰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王夫之也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姜斋诗话》)正是由于眼前奔腾喧嚣的黄河,似战场的寒沙平野,刺激着诗人的感官,触发他对时局和社会人生的思考,才使他慨然发出“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的感叹。“燕台路”,指作者进身受任、报国建功之路。“书难达”,见离乡之遥远;“路正长”,言前途之渺茫,真切表露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和忧国伤事之情。有家难归,有国难投,举步维艰,诗人的境遇可算是困窘到极点了。此二句直抒胸臆,全是写情,但透过诗句表层,南国的辽远,北野的苍茫和诗人南顾北望、引颈长叹的情态都鲜明可见。这种寓景于情的写法,丰富了情感的内涵,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七八句写作者对自己长期漂泊感到伤感。“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漂泊已非一日,然而还得飘流下去。难以名状的悲哀涌上心头,诗人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沉重的语调中。充满夙志难酬的怨愤和无可奈何的伤感。全诗在哀叹中结束,留下深厚的余味让人品尝。

  全诗由写景入手,从视觉、听觉的感受中展示黄河夜景,动静相映成趣,既衬托出心境的凄清,心潮的激烈,又触发起对自己处境的联想。“书难达”、“路正长”语意双关,怅叹深重,既透露出怀乡却难归的无奈,也暗示了仕进目的的不易达到。作者还由此宕开一步,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久客异乡之心竟“麻木”不辨,反衬出乡情的深挚。诗中运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简炼的语言,浅近率直的方式抒发游子的复杂感情,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75

huáng--liúfāng

míngyuèhuánghánshāshìzhànchǎng

bēnliúguāxiǎngpíngdàotiānhuāng

huìshūnányàntáizhèngzhǎng

nánérshǎowèibiànshìxiāng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鱼,小吏罝中兔。争似闭门闲看书。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¹。高官鼎(dǐng)内鱼,小吏罝(jū)²中兔。争似³闭门闲看书。
译文:家乡的田园已经荒芜了好几亩,赶紧拂袖归去吧。高官不过是鼎内的游鱼,小吏不过是网中的兔子。怎么比得上关上门闲适地看书。
注释: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属双调。多用为小令。句式定格为七、五、五、五、七。¹“南山”二句:意谓故乡田园已荒芜,应该赶紧归去。化用杨恽《报孙会宗书》与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园田居》等诗文中的语句。²罝:捕兽的网。³争似:怎比,怎能像。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前日君¹家饮,昨日王家宴。
译文:前天在你家小饮,昨天去王家赴宴。
注释:¹君:敬辞。称对方。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译文:今天经过我的房舍,我们三天三次见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当歌聊自放¹,对酒交相劝²
译文:该歌唱时就自我放纵高声歌唱,当喝酒时就相互劝说。
注释:¹自放:自我放纵;摆脱礼法的约束。²相劝:互相劝说。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译文:请你为我干一杯,给你许下三心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译文:一愿天下太平安定,二愿身体强壮康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译文:三愿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能经常与你见面。

zèngmèng--bái

qiánjūnjiāyǐnzuówángjiāyànjīnguòsānsānhuìmiàn

dāngliáofàngduìjiǔjiāoxiāngquànwèijǐnbēijūnsānyuàn

yuànshìqīngpíngèryuànshēnqiángjiànsānyuànlínlǎotóushùjūnxiāngjiàn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边烽警榆(yú)¹,侠客度桑乾(gān)²
译文: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注释:郑少府:事迹不详。少府: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辽:州名。隋置,唐初移治辽山(今山西左权)。¹榆塞:边防要塞。秦统一六国之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的侵犯,收复了河套失地,“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此后“榆塞”就成了边防要塞的代称。²桑乾:即桑乾水,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据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柳叶开银镝(dí)¹,桃花²照玉鞍(ān)³
译文: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注释:¹银镝:银色的箭镞。²桃花:一说指花名;一说指白毛红点的马。³玉鞍:对马鞍的美称。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满月临弓影,连星¹入剑端。
译文: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顶端。
注释:¹连星:列星。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不学燕丹客¹,徒歌易水寒。
译文: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注释:¹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不学燕太子丹派遣的刺客荆轲,徒作悲歌而不能成事。燕丹客:指荆轲。

  首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言这边报警的烽火刚一燃起,那边御敌的军队就已到来,表现了“侠客”高昂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与“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之类的诗句相比起来,更显陡率、有力。诗歌的主人公是“侠客”,唯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自然、准确地表现出“侠客”的性格,侠客既不同于书生,又迥异于一般的军人。他豪爽而又能雷厉风行。“榆塞”不仅是实际的地点,而且还暗示了战争的正义性。诗中点出“榆塞”,是想表明“侠客”是为了戍卫边疆而出征。

  紧接首联,诗人在颔联中就以生动的笔触,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侠客”非凡的武艺。“柳叶开银镝”,这里借用战国时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典故,形容“侠客”箭无虚发,技艺过人。“桃花照玉鞍”,一个“照”字,将奔腾驰跃的骏马写得活灵活现。因为只有马飞驰时,鞍鞯上的金玉饰物才会闪闪发光。这里用的是烘云托月手法,不正面描写人,借写马从侧面衬托出“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颈联进一步表现“侠客”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本来是指弓拉得满以致影如十五的圆月,剑出鞘光若闪闪的群星。但诗人有意不直说,反而写成“满月”是临摹弓的影,“连星”是飞入了剑之端。奇思异喻,生动传神。这里关于两军如何对阵未着一字,而敌人的望风披靡由此可见一斑。

  尾联“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因郑少府远渡桑干,诗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之歌。“不学”“徒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郑少府赴辽从戎,是为了卫国守疆,不同于荆轲的报私仇;二是说此行抱有坚定信念,不作风萧水寒“一去不还”的悲歌。

  这首诗送人从军,写得豪侠壮美。全诗写实的同时,把优美与雄壮两种风格截然相反的事物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个画面中,体现了唐人乐观开朗的胸襟以及新型的战争观念。该诗不但格调高亢,音韵优美,词藻华艳,而且构思新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11 第1版:第33-34页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招提凭¹高冈,疏散连草莽²
译文:太平寺靠着高高的山冈,周围都是山林草丛。
注释:太平寺:故址在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寺内有泉一眼,今寺院已毁,而泉水依然。¹凭:靠着。²草莽:草丛。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译文: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石间见海眼¹,天畔萦(yíng)水府²
译文: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
注释:¹海眼:古人以为泉水从地下通海,故称泉眼为海眼。²水府:传说为海中龙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处。
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广深丈尺间,宴息¹敢轻侮²
译文: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
注释:¹宴息:休息。宴:通“晏”。²轻侮:轻视,怠慢。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
青白二小蛇,幽姿¹可时睹。
译文: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
注释:¹幽姿:幽雅的姿态。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如丝气或上,烂熳¹为云雨。
译文: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
注释:¹烂熳:焕发,散布。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译文: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凿井实属不易。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取供十方¹僧,香美胜牛乳。
译文: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
注释:¹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北风起寒文¹,弱藻(zǎo)²舒翠缕³
译文: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
注释:¹文:纹理。指水波纹。²弱藻:柔软的水草。³翠缕:缕缕青翠。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明涵¹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译文: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
注释:¹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
何当宅¹下流²,馀润通药圃(pǔ)
译文: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
注释:¹宅:动词,盖房子。²下流:下游。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三春湿黄精¹,一食生毛羽²
译文: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注释:¹黄精:又名黄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药。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轻身延年。²生毛羽:道家认为成仙之后可以生羽飞升。

  这首诗赞叹太平寺泉眼的神异、泉水的明净及环境的幽美,表示要在这里卜居,服食修炼,以成正果。全诗可分四段,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与美。

  此诗首二句写太平寺的环境,地处高冈,可见不在秦州城内。次二句以根枯衬泉活,岁古显流长。这有如八大山人作画,能于苦涩处见生机,古简处见笔力,细味之始觉其妙。“石间见海眼”,唐人赞山泉古井的神异多谓能通海,当然不一定真通海,这么想这么说,带有神秘感,有助于加强艺术感染力。“天畔萦水府”,见泉眼在寺旁地势较高处。接着写泉眼的神异。“青白”四句写得的确很美,这不是因为对“青白二小蛇”刻画得如何典型,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是两条龙的化身。这想象是美的。通过这美的想象,不仅写出了泉眼清澈、蛇游气冒的实景,展现了“潜虬媚幽姿”(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意境,也藉以一舒胸中抑郁之气。“山头”四句谓山地多石,凿井为难,幸有此味美色清的泉水供十方僧众饮用。“北风”二句写实景平平,“明涵”二句写倒影绝妙。泉水明净,客衣可鉴;涟漪荡影,野趣宜人。山泉既如此可羡,这就难怪诗人动卜居之念、生羽化之想了:“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39-44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