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照桥中阁,今辉驿口沙。清光迷魍魉,冷晕呕虾䗫。
昨照桥中阁,今辉驿口沙。清光迷魍魉,冷晕呕虾䗫。
与水浮诸海,将山碧一涯。春风正司令,桂树暂停花。
与水浮诸海,将山碧一涯。春风正司令,桂树暂停花。

shíliù宿fāngwányuè--wèi

zuózhàoqiáozhōngjīnhuī驿kǒushāqīngguāngwǎngliǎnglěngyūnǒuxiā

shuǐzhūhǎijiāngshānchūnfēngzhènglìngguìshùzàntínghuā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
题破香笺(jiān)小砑(yà)¹。诗篇²多寄旧相逢。西楼³酒面垂垂雪,南苑(yuàn)春衫细细风
译文:在芳香的压着花纹的红笺纸上题遍诗句,诗笺大多寄给了一位旧日相好。只记西楼劝饮时她垂垂如雪的粉面和南旧歌舞时她春衫飘动如有微风吹拂。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题破:写尽,写完。题,写。¹香笺小砑红:磨压过的红色小纸。香笺,散发香气的信笺。砑红:又称“砑绫”,一种砑光之绫,用作信笺等。砑,研磨物体,使之坚实发光。²诗篇:一作“诗成”。³西楼:泛指词中主人公游乐之处。⁴酒面:饮酒后的面色,一作“宿酒”。⁵垂垂:渐渐。⁶南苑:苑名,因在皇宫之南,故名,历代所指不一。⁷春衫:指舞女穿着的轻而薄的衣衫。⁸细细风:指起舞之际,春衫飘动,仿佛有微风吹拂。
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译文:自从别离以后,花柳依旧,无穷无尽,可惜欢乐之事却少有同心之人一块儿共度。请谁问得“云”的音信,问她如今飘荡在巫山哪一个峰头。

  此词抒写别后思念之情。上片由叙及忆,叙香笺题诗,追忆相逢旧事,直抒情怀,思念之情抒写不尽。“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别后相思,香笺砑红,写成诗篇,寄予情人。“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两句写景极流丽,然而实是言情,把词人对往事的留恋和怀想都写进“垂垂雪”和“细细风”中。旧事甚多,唯忆两件:一是西楼劝饮时,女子垂垂如雪的粉面;二是南苑歌舞时,女子随风飘旋的春衫。二事所指,实为一段春情,故美好难忘。

  下片进一步写思念之苦,自分别后离愁别绪一直萦绕于心,词意较缠绵深沉,但词句却明了畅达。“花不尽,柳无穷”六字与上片开头相关合,题破香笺也写不完的思念之情正如同不尽之花、无穷之柳一样,表示分别以后,年复一年,春光如逝,相思不尽,因情人不在身旁,毫无欢乐意趣。结二句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归云巫山作喻,追问巫山归云讯息,眷恋旧情,渴望再度相亲相爱,词切而情深,词人的苦闷与无奈尽含其中,同时似暗含词人所怀念的旧日相好的身份乃是一个歌妓之意,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全词感慨今昔,或借景传情、或直抒胸臆,写情深沉婉曲,文笔却十分流畅,浅语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又用时空转换,对比今昔;以设问猜测,情真意切,收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 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160-161
2、 诸葛忆兵 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127-128
3、 费振刚 主编;陶尔夫,杨庆辰 著.晏欧词传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473
4、 柏寒 选注.二晏词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01月第1版:82-83
5、 邓绍基,李玫 选注.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诗词精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59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钓罢¹归来不系船²,江村月落正堪(kān)³
译文:渔翁夜钓归来时已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注释:¹罢:完了。²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征。系:系好。³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¹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注释:¹纵然:即使。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可能对安然入睡会有影响。

  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担心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参考资料:
1、 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51-652

jiāngcūnshì

kōngshǔ tángdài 

diàoguīláichuán jiāngcūnyuèluòzhèngkānmián 
zòngránfēngchuī zhǐzàihuāqiǎnshuǐbiān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译文:我独坐书床,挑灯夜读,在这安静的夜里连打更声都没有听到。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门外不知春雪霁(jì)¹,半峰残月一溪冰。
译文:门外的春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一弯残月挂在半山一湾流水悄然成冰。
注释:¹霁:雪后转晴。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天下之事以利¹而合²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³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shuì)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武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jù)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tì)(tuò),亦武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译文:天下间的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事,也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联合出兵攻伐郑国,郑国快要灭亡了,烛之武去出城游说秦穆公,在站着说话的短暂功夫里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仅仅使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改变的多么快啊!烛之武的一席话使秦穆公背弃晋国亲近郑国,丢下强援、依附弱国;不顾旧日与晋的恩情、召来晋新的怨恨;放弃成功、愿意危险。如果不是利害关系打动了秦穆公的心意,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同晋国,相处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引诱,便视晋国如眼泪鼻涕,把它丢弃掉了,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将来要是有比烛之武说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必定会改变的很快而彻底,去谋取那种利益的!
注释:¹利:利益。²合:聚合,聚集。³连兵:联合兵力。⁴亡:灭。⁵说: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⁶立谈:站着谈话。⁷涕唾:鼻涕和唾液。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ǎi)(ǎi)¹堂前林,中夏²(zhù)³清阴。
译文:堂前林木郁葱葱,仲夏积蓄清凉荫。
注释:郭主簿:主簿,州县主管薄书一类的官,应当是诗人的朋友。¹蔼蔼:茂盛的样子。²中夏:夏季之中。³贮:储存,积蓄,这里用以形容树荫的茂密浓厚。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凯风¹因时²来,回飙(biāo)³开我襟。
译文:季候南风阵阵来,旋风吹开我衣襟。
注释:¹凯风:指南风。²因时:按照季节。³回飙:回旋的风。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息交¹²闲业³,卧起弄书琴。
译文:离开官场操闲业,终日读书与弹琴。
注释:¹息交:停止官场中的交往。²游:优游。³闲业:指书琴等六艺,与仕途“正业”相对而言。⁴卧起:指夜间和白天。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园蔬有余¹²,旧谷犹储今³
译文:园中蔬菜用不尽,往年陈谷存至今。
注释:¹余:多余,过剩。²滋:生长繁殖。³犹储今:还储存至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营己¹²有极³,过足非所钦
译文:经营生活总有限,超过需求非所钦。
注释:¹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²良:很。³极:极限。⁴过足:过多。⁵钦:羡慕。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chōng)¹(shú)²作美酒,酒熟吾自斟³
译文:我自舂秫酿美酒,酒熟自斟还自饮。
注释:¹舂:捣掉谷类的壳皮。²秫: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³自斟:自饮。斟:往杯中倒酒。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弱子¹²我侧,学语未成音³
译文:幼子玩耍在身边,咿哑学语未正音。
注释:¹弱子:幼小的儿子。²戏:玩耍。³学语未成音:刚学说后,吐字不清。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此事真¹复乐,聊²用忘华簪(zān)³
译文:生活淳真又欢乐,功名富贵似浮云。
注释:¹真:淳真,天真。²聊:暂且。³华簪:华贵的发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遥遥望白云¹,怀古²一何³深!
译文:遥望白云去悠悠,深深怀念古圣人。
注释:¹白云:代指古时圣人。²怀古:即表示自己欲仿效古时圣人。³一何:多么。

  此诗通过对仲夏时节,诗人闲适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恬淡自甘的心境。诗的前四句写景,堂前林木茂盛,所以虽时至仲夏,堂上仍很清凉。南风不时吹来,拂动着我的衣襟。这几句把诗人在炎热的仲夏,坐在阴凉的堂前,悠闲舒适的情态刻画出来。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平淡冲和,意境浑成,令人感到淳真亲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展现的都是人们习见熟知的日常生活,“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曾《诗谱》)虽如叙家常,然皆一一从胸中流出,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因而使人倍感亲切。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无不紧扣一个“乐”字。你看,堂前夏木荫荫,南风(凯风)清凉习习,这是乡村景物之乐;既无公衙之役,又无车马之喧,杜门谢客,读书弹琴,起卧自由,这是精神生活之乐;园地蔬菜有余,往年存粮犹储,维持生活之需其实有限,够吃即可,过分的富足并非诗人所钦羡,这是物质满足之乐;有粘稻舂捣酿酒,诗人尽可自斟自酌,比起官场玉液琼浆的虚伪应酬,更见淳朴实惠,这是嗜好满足之乐;与妻室儿女团聚,尤其有小儿子不时偎倚嬉戏身边,那呀呀学语的神态,真是天真可爱,这是天伦之乐。有此数乐,即可忘却那些仕宦富贵及其乌烟瘴气,这又是隐逸恬淡之乐。总之,景是乐景,事皆乐事,则情趣之乐不言而喻;这就构成了情景交融,物我浑成的意境。诗人襟怀坦率,无隐避,无虚浮,无夸张,纯以淳朴的真情动人。读者仿佛随着诗人的笔端走进那宁静、清幽的村庄,领略那繁木林荫之下凉风吹襟的惬意,聆听那朗朗的书声和悠然的琴韵,看到小康和谐的农家、自斟自酌的酒翁和那父子嬉戏的乐趣,并体会到诗人那返璞归真、陶然自得的心态。

  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和本色无华的语言。全诗未用典故,不施藻绘,既无比兴对偶,亦未渲染铺张,只用疏淡自然的笔调精炼地勾勒,形象却十分生动鲜明。正如唐顺之所评:“陶彭泽未尝较音律,雕文句,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答茅鹿门知县》)当然,这种“本色高”,并非率尔脱口而成,乃是千锤百炼之后,落尽芬华,方可归于本色自然。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只有“大匠运斤”,才能无斧凿痕迹。本色无华,并非质木浅陋。试看首二句写景,未用丽词奇语,但着一平常“贮”字,就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则平淡中有醇味,朴素中见奇趣。又如“卧起弄书琴”,“弄”字本亦寻常,但用在此处,却微妙地写出了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而又与上句“闲业”相应。再有,全诗虽未用比兴,几乎都是写实,但从意象上看,那蔼蔼的林荫,清凉的凯风,悠悠的白云,再联系结尾的“怀古”(怀念古人不慕名利的高尚行迹,亦自申己志),不可能与诗人那纯真的品格,坦荡的襟怀,高洁的节操,全无相关、全无象征之类的联系。这正是不工而工的艺术化境之奥妙所在。所以苏轼评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刘克庄说它“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系灼见。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5-49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