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产麟光烛天,无心住世去飘然。鲁叟若逢应不哭,不比哀公十四年。
光山产麟光烛天,无心住世去飘然。鲁叟若逢应不哭,不比哀公十四年。

línèr--wèi

guāngshānchǎnlínguāngzhútiānxīnzhùshìpiāoránsǒuruòféngyīngāigōngshínián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永日¹方戚(qī)²,出行复悠悠³
译文: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注释:¹永日:整天。²戚戚:悲伤忧愁。³悠悠:遥远。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女子今有行¹,大江溯(sù)²轻舟。
译文: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注释:¹行:出嫁。²溯:逆流而上。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尔辈¹苦无恃(shì)²,抚念益慈柔。
译文: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注释:¹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²无恃:指幼时无母。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幼为长所育¹,两别泣不休。
译文: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注释:¹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对此结中肠¹,义往²难复留。
译文: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注释:¹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²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自小阙(quē)内训¹,事姑²(yí)³我忧。
译文: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注释:¹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²事姑:侍奉婆婆。³贻:带来。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lài)兹托令门¹,任恤²(shù)³无尤
译文: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注释:¹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²任恤:信任体恤。³庶:希望。⁴尤:过失。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贫俭诚所尚¹,资从²岂待³
译文: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注释:¹尚:崇尚。²资从:指嫁妆。³待:一作“在”。⁴周:周全,完备。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孝恭遵(zūn)妇道,容止¹顺其猷(yóu)²
译文: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规矩。
注释:¹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²猷:规矩礼节。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别离在今晨,见尔¹当何秋²
译文: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注释:¹尔:你,指大女儿。²²当何秋:当在何年。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居闲¹始自遣(qiǎn)²,临感³忽难收。
译文: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注释:¹居闲:闲暇时日。²自遣:自我排遣。³临感:临别感伤。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归来视幼女,零泪¹²(yīng)³流。
译文: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¹零泪:落泪。²缘:通“沿”。³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7-18 .

sòngyángshì

wéiyìng tángdài 

yǒngfāng chūxíngyōuyōu 
jīnyǒuxíng jiāngqīngzhōu 
ěrbèishì niànróu 
yòuwéizhǎngsuǒ liǎngbiéxiū 
duìjiézhōngcháng wǎngnánliú 
xiǎoquēnèixùn shìyōu 
làituōlìngmén rènshùyóu 
pínjiǎnchéngsuǒshàng cóngdàizhōu 
xiàogōngzūndào róngzhǐshùnyóu 
biézàijīnchén jiàněrdāngqiū 
xiánshǐqiǎn língǎnnánshōu 
guīláishìyòu línglèiyuányīngliú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周子横山¹隐,开门临城隅(yú)
译文:周先生隐居在丹阳横山,开门就看到秀丽的丹阳。
注释:¹横山:又名横望山,在安徽时涂县北六十里。四望皆横,故名横山。其南有丹阳湖。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连峰入户牖(yǒu),胜概凌方壶¹
译文:连绵的山峦围绕周围,壮观的景色胜过仙乡。
注释:¹方壶:方丈,海中三神山之一。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时作白纻(zhù)词,放歌丹阳湖¹
译文:有空就写诗作曲,来了情绪就在丹阳湖上高唱《白纻词》。
注释:¹丹阳湖:在今安徽时涂县东南,周围三百馀里。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水色傲溟(míng)渤,川光秀菰(gū)¹蒲。
译文:丹阳湖水清秀荡漾,远胜过东海浩荡的感觉,水光山色与菰蒲草共显娇娆。
注释:¹菰:即菰菜,俗称茭白。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时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译文:当你得意之时,心灵与天地融合在一体。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译文:任天上云卷云舒,看世界人来人往,哪里还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身不在,痛苦何在?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抱石¹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译文:你身怀美玉而不露,心有高才而不显。
注释:¹“抱石”句:用卞和事。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羽化¹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译文:如果我们学道成功,就一起携手游览仙山琼阁。
注释:¹羽化:谓成仙,即“变化飞升”之意。

zèngdānyánghéngshānzhōuchùshìwéizhǎng--bái

zhōuzihéngshānyǐnkāiménlínchéng

liánfēngyǒushènggàilíngfāng

shízuòbáizhùfàngdānyáng

shuǐàomíngchuānguāngxiù

dāngshíxīntiānrǎng

xiányúnsuíshūjuǎnānshíshēnyǒu

bàoshíchǐxiànchénquánxiàotànzhū

huàzuòxiāngxiéshàngqīngdōu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晴川¹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wú)²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译文: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注释:¹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²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¹(zhé)去,江潭春草萋(qī)²
译文: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注释:¹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²萋萋:草盛貌。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

zhéxiānyuàn ·qíngchuānluòchū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qíngchuānluòchū chóuchàngzhōujiěxié niǎoxiàngpíngyuǎnjìn rénsuíliúshuǐdōng西 
báiyúnqiānwàn míngyuèqiánhòu hènchángshāzhé jiāngtánchūncǎo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昨夜个人¹曾有约,严城²玉漏三更(gēng)。一钩新月³几疏星。夜阑(lán)犹未寝,人静鼠窥(kuī)
译文:昨夜曾与那人有约,备森严的城内街道空无一人,独自等到三更时分。天上一弯新月,伴着几颗星。纵夜阑灯昏,也难以安然好眠;四周寂静无声,连小鼠也出来窥探。
注释:¹个人:那人。²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³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⁴鼠窥灯:形容环境寂静荒僻。用秦观《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梦破鼠窥灯”词意。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原是瞿(qú)¹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³
译文:他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峡的风一样的意外变故,才没来赴约,让人误解他是无情。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空留断肠人。
注释:¹瞿唐:即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²阑干:即栏杆。³护花铃: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此词写与情人相约而又未能践约的且喜且怨的情怀,词用女子口吻表现了主人公先是怨恨对方后又原谅对方的情感变化。上片说曾是相约黄昏后,然而迟迟未能成行;下片写不能如约,“原是瞿唐风间阻”的缘故。全词言辞真切,哀感动人,借用典故,情韵深长。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报时的沙漏中,细沙滑下,标志着时间无情流逝。戒备森严的城内街道空无一人,主人公独自等待了大半个夜晚,“严城”二字更增添了这孤独凄凉的色彩。相思与等待之苦,确是不堪忍受。

  “一钩新月几疏星。”天上的一钩新月,点点疏星,这样的景色在主人公看来,不过是一番别样的孤寂凄清,人一生又遇上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晚?若所等之人如约来到,那此情此景,二人可能会在月下对酌,可能会联词唱和,也可能只是并肩漫步在如水月色中,任低声耳语惊起了宿鸟剪碎了花影。然而,这样心心念念等待之人终究没有到来,面对新月疏星,只能听凭思念和寂寞在惘然中纠缠不休。

  三更时分,风定夜静,相约之人却迟迟不来,主人公的心情处于犹疑不定之中。“夜阑犹未寝”,纵夜阑灯昏,也难以安然好眠。“人静鼠窥灯”,四周寂静无声,连小鼠也出来窥探。而无果的等待,一室的悄然,早已让人心内冷凉一片。言语至此,已是沉沉无半点生气,寂寞至极。

  过片写主人公久待不见人来,开始主动为对方寻找爽约原因。“原是瞿唐风间阻”,主人公在这里设想,恋人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峡的风一样的意外变故,才没来赴约。这里所谓的“瞿塘风间阻”是借喻人间别有难言的风险,显然非单指自然界的险阻。此处借典故示之,意含深婉,情韵深长。想必此刻伊人正在独倚高楼,拍遍栏杆,苦无良计。

  继而强自解嘲道:“错教人恨无情。”这让人误以为对方无情。既未践约,则一面是遗憾,一面是加倍地思念。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一条何其难逾的鸿沟,主人公不禁黯然神伤之至,却也无计可施,只得任那情绪陷入长久痛苦的相思之中。

  “小阑干外寂无声”,深夜难眠容易让人产生回忆,昔日与恋人在回廊约会的场面历历在目。“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此时此刻,只剩下护花铃声颤动,空留断肠人。结尾两句更是清新含婉,余味悠长。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
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línjiāngxiān··zuóréncéngyǒuyuē--lánxìng

zuóréncéngyǒuyuēyánchénglòusāngènggōuxīnyuèshūxīnglányóuwèiqǐnrénjìngshǔkuīdēng

yuánshìtángfēngjiāncuòjiàorénhènqíngxiǎolángànwàishēnghuíchángduànchùfēngdònghuālíng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牛首¹开天阙(què),龙岗²抱帝宫。
译文:牛首山的两个山峰东西对峙,犹如皇官前两侧的阙楼。钟山龙蟠虎踞,环抱着帝王之宅。
注释:秣陵:即今之南京市。秦始皇及东晋时称秣陵。¹牛首:即牛首山。在南京南,山有二峰,东西对峙,似皇官前两侧的阙楼,名双阙,又称天阙。²龙岗:龙冈即钟山。《六朝事迹》:“诸葛亮论金陵地形云:“钟卓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六朝¹春草里,万井²落花中。
译文:曾经繁华的六朝都城,如今到处都是杂草丛生,野花飘零。
注释:¹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均建都于南京,后人统称之为“六朝”。六朝时战乱频仍,兴亡迅速。这句诗从围棋残局的不可收拾,表示作者对南明弘光朝灭亡的感慨。²万井:形容都会中户口多。符载《五福楼记》:“二江东注,万井如画。”春草、落花,表示城市残破。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访旧乌衣¹少,听歌玉树²空。
译文:这里已很少能找到往日显赫的豪门大族,而《玉树后庭花》也早已曲终人杳。
注释:¹乌衣:东晋以及南朝时聚居于南京乌衣巷的王谢诸名门大族。《六朝事迹》:“乌衣巷,王导、纪瞻宅皆在此。”这里借指明代的遗民。²玉树:玉树:即《玉树后庭花》曲。《隋书·五行志》:“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¹东!
译文:为什么亡国之恨,全让这大江东边的秣陵占尽了呢?
注释:¹大江:长江。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首联点出怀古之地;颔联用往昔的繁华,来突出今日的荒凉残败;颈联由写景物转入写人事;尾联发出诘问,批判晚明统治者不能吸取六朝兴亡的深刻教训,致使国破家亡、重蹈历史覆辙。全诗言筒意深,蕴含丰富,寓情于景,真切动人。

  首联运用“工对”之“地名对”起,既点出怀古之地,又写出南京形胜:“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地宫。”十个字对偶工稳精整,而景象又雄奇壮阔。一“开”一“抱”两个动词,用得也十分形象有力,极见炼字之功。两句诗把南京为帝王之都的山形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为下面进入怀古预先作了有力的铺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颔联两句运用当句对比手法,把往昔“六朝”、“万井”同今日“春草”、“落花”加以对照,从而用往昔之繁华,来突出今日之荒凉残败,以见人世沧桑巨变,语极沉郁。“春草”、“落花”,形容现在城市之衰败残破,好像现在整个南京到处都是杂草丛生,野花飘零。过去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不胜繁华,而今日却残破不全,一种“过春风十里,尽麦青青”(《扬州慢·淮左名都》)的黍离之悲便油然而生。诗人写这种内心悲痛的感受,却又显得毫不粘滞,似乎是随意地把古之历史、当时城市人口情况,同现在的春草、落花并列在一起,而让对比鲜明的形象,自己来透露朝代兴废的瞬息万变。“六朝”、“万井”又有双重意义,暗中亦指南明,南明小朝廷亦建都南京。南京经清兵的掳掠烧杀后,已是满目疮痍,一派凋敝景象。十几年后,诗人到此,断垣残壁犹在,不禁悲慨万分,因而借用怀古之情以喻伤今之意。所以,这两句诗言虽少而意却多。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颈联两句推进一步,由写景物转入写人事。乌衣巷是六朝繁华之象征,《玉树后庭花》曲是六朝亡国之象征。这里,乌衣用以代指南明时朝中之显贵,玉树则用以暗指南明福王朱由崧荒淫误国的丑行。福王朱由崧在清兵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不思进取,纵情声色,选优排戏,完全置国家社稷于不顾,最后落得国破身亡,“临去秋波泪数行”(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的下场。两句诗均有话外暗示之音:拜访旧时之显贵,现在人已无多;而过去笙歌迭唱的舞榭歌台,现已人去楼空,微微透露了南明小朝廷之覆亡。这一联中,诗人以“少”和“空”来概括“访旧”和“听歌”的结果,可见现在人事已非,用得十分准确贴切。尤其是“空”字,更显现出一种空虚渺茫之感。

  古之六朝,今之南明,均遭到社稷倾覆、江山易主的惩罚,这使诗人不能不对这种历史悲剧疾首蹙额,怅恨不已,故诗人在尾联里,发出似乎不可理解的慨叹。“尽”字表示有亡国恨者不仅仅是六朝,也包含了南明。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悲痛,也表现了作者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

  历朝历代都不乏咏秣陵之作,但大都以历史的旁观者身份进行创作。有的是总结教训,指出险不足恃,如刘禹锡《金陵怀古》诗:“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有的是叹息世事如梦,如韦庄《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此诗则不然。作为明室遗民,屈大均直接目睹和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变迁。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一位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来说,是不堪忍受的。因此,诗人不是把自己作为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以历史变迁中的受屈辱者的身份,写个人切肤之痛,故情真意切,感人良深。

  此诗以写南京为帝王之都始,而以哀叹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的帝王覆亡终。其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把写景、怀古和抒情融为一体,而于怀古之中又暗藏伤今之绪,亦怀古亦伤今。无论是写景、叙事、抒情,均寓有深层的意蕴,却又浑然无迹,藏而不露,使诗增添了无限的情韵。

líng

jūn míngdài 

niúshǒukāitiānquè lónggǎngbāogōng 
liùcháochūncǎo wànjǐngluòhuāzhōng 
fǎng访jiùshǎo tīngshùkōng 
wángguóhèn jìnzàijiāng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