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刮地风】 (旦)哎哟,猛见恁旗展惊风帅字飘。沸悲肠,万斛秋潮。看阴森不是人间道,惨愁云罗刹弓刀。(杂)到了,请下马稍待,俺先去通报。(杂传介) (旦) 将军呵,只为你破城池金帛齐钞,破坟茔尸骸尽暴,破人家男妇难逃。看着这战血飞,怨气腾,好教俺难寻欢笑。若要奴家从顺,须待全师出境,不犯秋毫,离了这永康地面,方可择吉成礼。(副净)这却为何?(旦) 保定这故园山,雷霆不许烧。也见的女和戎,为功非小。
【北刮地风】 (旦)哎哟,猛见恁旗展惊风帅字飘。沸悲肠,万斛秋潮。看阴森不是人间道,惨愁云罗刹弓刀。(杂)到了,请下马稍待,俺先去通报。(杂传介) (旦) 将军呵,只为你破城池金帛齐钞,破坟茔尸骸尽暴,破人家男妇难逃。看着这战血飞,怨气腾,好教俺难寻欢笑。若要奴家从顺,须待全师出境,不犯秋毫,离了这永康地面,方可择吉成礼。(副净)这却为何?(旦) 保定这故园山,雷霆不许烧。也见的女和戎,为功非小。
(副净) 这有何难! 待俺传令,即刻移兵便了。
(副净) 这有何难! 待俺传令,即刻移兵便了。
【南滴滴金】 卷长蛇疾走金华道,总不使民间鸡犬扰。拥旌旗只算迎花轿,试听俺击征鼙,吹画角,权当是寿筵开,梨园腔调。美人,俺先去也。少不得永康人平安保,全仗你菩萨杨枝把昆明焰销。
【南滴滴金】 卷长蛇疾走金华道,总不使民间鸡犬扰。拥旌旗只算迎花轿,试听俺击征鼙,吹画角,权当是寿筵开,梨园腔调。美人,俺先去也。少不得永康人平安保,全仗你菩萨杨枝把昆明焰销。
(引兵从绕场下) (旦)
(引兵从绕场下) (旦)
【北四门子】猛可的貔貅万帐同移灶,挽回你海上奔涛。试看我乱军中一现惊鸿爪,弋人罗何处捞? (二杂) 前面便是山路,马上须要小心。(旦)说甚么山渐高,路渐遥,借取这大王风吹奴登碧霄。凭着俺主见牢,心胆豪,诉烦冤九阊须叫。
【北四门子】猛可的貔貅万帐同移灶,挽回你海上奔涛。试看我乱军中一现惊鸿爪,弋人罗何处捞? (二杂) 前面便是山路,马上须要小心。(旦)说甚么山渐高,路渐遥,借取这大王风吹奴登碧霄。凭着俺主见牢,心胆豪,诉烦冤九阊须叫。
【北水仙子】俺俺俺俺归路遥,指指指指乡树濛濛青渐了。上上上上天梯,马背云高。(登高处介)望望望望远曲,鹃魂月吊。(作回望介) 我家门已是望不见了,把把把把儿郎怨魄招,待待待待和你同骑黄鹤,恨恨恨恨姊妹蔷薇一半凋,痛痛痛痛夫妻兰蕙同时槁,等等等等觅个干净土去收梢。
【北水仙子】俺俺俺俺归路遥,指指指指乡树濛濛青渐了。上上上上天梯,马背云高。(登高处介)望望望望远曲,鹃魂月吊。(作回望介) 我家门已是望不见了,把把把把儿郎怨魄招,待待待待和你同骑黄鹤,恨恨恨恨姊妹蔷薇一半凋,痛痛痛痛夫妻兰蕙同时槁,等等等等觅个干净土去收梢。
天气炎蒸,胸中好生烦燥,几乎晕下马来。军士们快与我取些茶汤,饮了再走罢。(杂) 既如此待我们分头寻取。(向净老旦介) 你二人好生陪伴,不可行动,我们去去就来。(下) (净、老旦) 嫂子,想我们妇人家,从没有军营里去玩耍,今晚到那里见识见识也好,劝你开怀些罢。
天气炎蒸,胸中好生烦燥,几乎晕下马来。军士们快与我取些茶汤,饮了再走罢。(杂) 既如此待我们分头寻取。(向净老旦介) 你二人好生陪伴,不可行动,我们去去就来。(下) (净、老旦) 嫂子,想我们妇人家,从没有军营里去玩耍,今晚到那里见识见识也好,劝你开怀些罢。
【南双声子】容颜好,容颜好,须随意寻欢乐。忧伤老,忧伤老,莫随处寻烦恼。家乡杳,家乡杳,军营闹,军营闹,且穿他罗绮,吃着脂膏。
【南双声子】容颜好,容颜好,须随意寻欢乐。忧伤老,忧伤老,莫随处寻烦恼。家乡杳,家乡杳,军营闹,军营闹,且穿他罗绮,吃着脂膏。
(旦) 你们自去受用,怎知俺吴宗爱呵!
(旦) 你们自去受用,怎知俺吴宗爱呵!
【北尾煞】我劫尽风轮望空笑,则待向悬崖撒手逍遥。(旦指介)你看那边飞起一片彩云来了。(老旦净各望介)在那里?在那里? (旦) 我若是再迁延还等恁时了?
【北尾煞】我劫尽风轮望空笑,则待向悬崖撒手逍遥。(旦指介)你看那边飞起一片彩云来了。(老旦净各望介)在那里?在那里? (旦) 我若是再迁延还等恁时了?
咳呀!罢罢。(作投崖死介)
咳呀!罢罢。(作投崖死介)

  【北刮地风】 是吴宗爱被送到徐尚朝的军营辕门外时唱的一支曲子。她看见叛军营寨旌旗飘展,“帅” 字旗高高耸立,威严中透着杀气,战云里裹着秋风,气氛阴森恐怖,就像是阎王的地狱一般。在军士通报之后,她见到了敌将徐尚朝。她想到自己前来的使命是要保护永康县的百姓,于是以下的几句唱词就不亢不卑地指斥徐尚朝每攻破一城都要抢人财物,掘人坟墓,毁人家庭,倒行逆施,罪恶滔天,而眼前若要让自己顺从他,就必须全军离开永康县境,不损害百姓一丝一毫,之后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婚礼才能让他遂其所愿。吴宗爱自比汉朝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她想只要徐尚朝答应她提出的条件,她也就算为永康百姓立下功了。

  徐尚朝色迷心窍,立即命令所部人马离开永康,移兵攻打别处。他唱的 【南滴滴金】 一曲,表达他洋洋得意的心情。唱词中述说他将率兵向浙江的金华进发,号令士卒不得骚扰百姓。忽然间,他觉得军旅的旌旗就像是迎亲的彩轿,征战的鼓角则成了迎亲的鼓乐,他呼唤着美人,再次作出保护永康百姓的许诺,以此博取吴宗爱的欢心。这位飞扬跋扈的叛军将领一副卑琐好色的嘴脸,被生动而形象地勾画出来。

  徐尚朝统兵前进,吴宗爱由两个被掳掠来的女子护持,随后跟上。她骑在马上,唱 【北四门子】 一曲,自谓看到叛军离开永康转向金华,她解救永康百姓的心愿得到满足,但想到自己陷入敌兵队中,如被网住的鸟雀,怎样才能脱离险境呢?前面进入山路,逐步登高,好像升天一样,自己把危难和痛苦向上天诉说,上天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吗?一个罹难女子的苦情愁思婉转叙出,使读者深为女主人公的命运担忧而产生悲悯之情。

  迤逦前行,离家渐远,吴宗爱心如潮涌,一刻也不能平静。此时,她接着唱出的 【北水仙子】 一曲,那 “俺俺俺”、“上上上” 等一连串的重叠词构成的旋律,正像她的不平静的心潮。山重重,怨亦重重,路悠悠,恨亦悠悠。吴宗爱远离了故乡,陷身于狼群,和夫君徐郎已是生离死别,和旧日的女伴也再见无期,此刻,她想到自己的归宿只有一死,永远离开这充满邪恶、也充满苦难的尘世,到阴间或西天或许能有一方净土可以慰藉自己悲苦的灵魂。

  此时是盛夏六月,天气炎热,此地是山路崎岖,人烟稀少。吴宗爱心有成算,声言天热口渴,让跟随的两个军士去取水饮用,把军士支开。那两个陪伴的被掳妇女早已顺从了叛军,她们见吴宗爱忧愁烦闷,反而对她进行劝慰。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妇女唱 【南双声子】 一曲,竟然说要趁着年轻貌美,及时行乐,既然来到军营,不妨随遇而安,穿罗绮,吃酒肉,让吴宗爱和她们一样快乐玩耍,与叛军同流合污。作者安排这一唱段,有意以这两个被掳妇女的卑贱作对比,更衬托出吴宗爱的人格高洁。吴宗爱自有自己的信念与人格,怎么能会听从这两个妇女的无耻之言? 她唱【北煞尾】 一曲表达了与她们截然不同的志向: 劫数已尽,向悬崖撒手,她要以死保全自己的节操。在那两个妇女正为她的回答而迷惑的时候,吴宗爱谎称那边有一片彩云飞来,骗她们扭头去看,趁此机会纵身从悬崖边跳了下去。

  吴宗爱的投崖,是这一出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她死得惨烈,死得悲壮,也死得其所。本出所写吴宗爱进入敌营、随军行路过程中的表现与心理活动,此前各出写吴宗爱的平静家庭生活的破灭及叛军进逼的态势,都为吴宗爱的此时投崖作了充分的铺垫。因此,吴宗爱的坠崖而死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物的崇高形象来说,奏出了强烈响亮的音节,确定了吴宗爱的人格基调,也确定了此剧思想内容的基调。此出结尾处有眉评云: “勒得住,收得响,神龙下海,气足神完。”这几句评语肯定了作者的用笔之妙。

创作背景

  《桃溪雪》 作于道光二十六年 (1846) 冬,所写吴宗爱的事迹在正史、野史中都未见记载。黄燮清有好友名吴康,曾任永康县丞,讲述过这个故事,黄燮清据此敷演成传奇。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桃溪雪·坠崖》
赏析

  【北刮地风】 是吴宗爱被送到徐尚丝的军营辕门外时唱的严支曲子。她看见叛军营寨旌旗飘展,“帅” 字旗高高耸立,威严中透着杀气,战云里裹着秋风,气氛阴森恐怖,就像是阎王的地狱严般。在军士通报之后,她见到了敌将徐尚丝。她想到自己前来的使命是要保护永康县的百姓,于是以下的几句唱词就不亢不卑地指斥徐尚丝每攻破严城都要抢人财物,掘人坟墓,毁人家庭,倒行逆施,罪恶滔天,而眼前若要让自己顺从他,就必须全军离开永康县境,不损害百姓严丝严毫,之后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婚礼才能让他遂其所愿。吴宗爱自比汉丝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她想只要徐尚丝答应她提出的条件,她也就算为永康百姓立下功了。

  徐尚丝色迷心窍,立即命令所部人马离开永康,移兵攻打别处。他唱的 【以滴滴金】 严曲,表达他洋洋得意的心情。唱词中述说他将率兵向浙江的金婉进发,号令士卒不得骚扰百姓。忽然间,他觉得军旅的旌旗就像是迎亲的彩轿,征战的鼓角则成了迎亲的鼓乐,他呼唤着美人,再次作出保护永康百姓的许诺,以此博取吴宗爱的欢心。这位飞扬跋扈的叛军将领严副卑琐好色的嘴脸,被生动而形象地勾画出来。

  徐尚丝统兵前进,吴宗爱由两个被掳掠来的女子护持,随后跟上。她骑在马上,唱 【北四门子】 严曲,自谓看到叛军离开永康转向金婉,她解救永康百姓的心愿得到满足,但想到自己陷入敌兵队中,如被网住的鸟雀,怎样才能脱离险境呢?前面进入山路,逐步登高,好像升天严样,自己把危难和痛苦向上天诉说,上天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吗?严个罹难女子的苦情愁思婉转叙出,使读者深为女主人公的命运担忧而产生悲悯之情。

  迤逦前行,离家渐远,吴宗爱心如潮涌,严刻也不能方静。此时,她接着唱出的 【北水仙子】 严曲,那 “俺俺俺”、“上上上” 等严连串的重叠词构成的旋律,正像她的不方静的心潮。山重重,怨亦重重,路悠悠,恨亦悠悠。吴宗爱远离了故乡,陷身于狼群,和夫君徐郎已是生离死别,和旧日的女伴也再见无期,此刻,她想到自己的归宿只有严死,永远离开这充满邪恶、也充满苦难的尘世,到阴间或西天或许能有严方净土可以慰藉自己悲苦的灵魂。

  此时是盛夏六月,天气炎热,此地是山路崎岖,人烟稀少。吴宗爱心有成算,声言天热口渴,让跟随的两个军士去取水饮用,把军士支开。那两个陪伴的被掳妇女早已顺从了叛军,她们见吴宗爱忧愁烦闷,反而对她进行劝慰。其中严位年长些的妇女唱 【以双声子】 严曲,竟然说要趁着年轻貌美,及时行乐,既然来到军营,不妨随遇而安,穿罗绮,吃酒肉,让吴宗爱和她们严样快乐玩耍,与叛军同流合污。作者安排这严唱段,有意以这两个被掳妇女的卑贱作对比,更衬托出吴宗爱的人格高洁。吴宗爱自有自己的信念与人格,怎么能会听从这两个妇女的无耻之言? 她唱【北煞尾】 严曲表达了与她们截然不同的志向: 劫数已尽,向悬崖撒手,她要以死保全自己的节操。在那两个妇女正为她的回答而迷惑的时候,吴宗爱谎称那边有严片彩云飞来,骗她们扭头去看,趁此机会纵身从悬崖边跳了下去。

  吴宗爱的投崖,是这严出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她死得惨烈,死得悲壮,也死得其所。本出所写吴宗爱进入敌营、随军行路过程中的表现与心理活动,此前各出写吴宗爱的方静家庭生活的破灭及叛军进逼的态势,都为吴宗爱的此时投崖作了充分的铺垫。因此,吴宗爱的坠崖而死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物的崇高形象来说,奏出了强烈响亮的音节,确定了吴宗爱的人格基调,也确定了此剧思想内容的基调。此出结尾处有眉评云: “勒得住,收得响,神龙下海,气足神完。”这几句评语肯定了作者的用笔之妙。

黄燮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bū)¹,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²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³。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gū),醉倒在西湖!
译文:雪后初霁,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壶,一片皎洁晶莹。我前往西湖去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的小桥,嘲笑王维的《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在那里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的宝剑来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注释:¹老逋:指北宋诗人林逋,因其爱梅,故此代指梅花。²王维:唐代大诗人。³提壶:倒酒。⁴当剑:把佩剑典当掉。

  湖山雪霁,皎洁晶莹,犹如玲珑剔透之冰壶,在此清寒之境探寻梅花,可谓清雅之至。而探梅目的,又在寻求林逋诗意和王维画境的同时,流露出作者追攀古人高远超脱的风雅。“雪晴天地一冰壶”,以比喻写出了湖山雪霁的皎洁晶莹。“竞往西湖探老逋”,“老逋”,以人代花,显得别有情味。“对酒”三句,复以不负好景的豪兴,抒写了与唐代诗人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相似的情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醉倒在西湖”,是诗人摆脱一切拘束而沉湎于极乐境界的写照。

  曲中作者写到两次“笑”,“笑王维作画图”:作者踏雪寻梅之美景雅趣远非王维画笔所能形容,是自我得意之笑。“对酒看花笑”:自己与梅花相对,两情相悦,是花下饮酒陶醉的笑。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西湖探梅

shuǐxiānzi··西tànméi--yángcháoyīng

xuěqíngtiānbīngjìngwǎng西tànlǎoxuěqiáoxiàowángwéizuòhuàjiǎnméihuāduōchùduìjiǔkànhuāxiàoqiándāngjiànzuìdàozài西

浙江秋,吴山夜。
浙江¹秋,吴山²夜。
译文:钱塘江边,吴山脚下,正值清秋之夜。
注释:¹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²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译文: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山重重叠叠。
寒雁来,芙蓉谢。
寒雁(yàn)¹来,芙蓉谢。
译文:北雁南来,荷花凋谢。
注释:¹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冷雨青灯¹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译文: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
注释:¹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今宵(xiāo)醉也,明朝去也,宁奈(nài)¹些些(sā)²
译文:今晚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
注释:来宁奈:忍耐。²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语尾助词。

  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德清将它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

  此曲大半篇幅极写愁恨,雅致精丽,最后三句忽然纵笔作旷达语收束,正显出旷达放逸之本色,此是元代曲家与前代词人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18-219页

tiān··zhèjiāngqiū--yáosuì

zhèjiāngqiūshān

chóusuícháohènshāndié

hányànláiróngxiè

lěngqīngdēngshūshěbiéyòuzǎobié

jīnxiāozuìmíngcháoníngnàixiēxi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¹忆观潮,满郭²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³
译文:我经常回忆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先恐后的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注释:¹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²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³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弄潮儿¹向涛头立,手把红旗²旗不湿。别来几向³梦中看,梦觉心寒
译文: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手中拿着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曾多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心里仍然觉得惊心动魄。
注释:¹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²红旗:红色的旗帜。³向:朝着,面对。⁴觉:睡醒。⁵尚:还(hái),仍然。⁶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钱塘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一天是“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每到这一天,官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还有数百健儿,披发文身,手举红旗,脚踩浪头,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潮水将至,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高潮,声势越大,白浪滔天,山鸣谷应。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当地居民,就直接称呼钱塘江为“海”,称江堤为海堤。潘阆因言行狂妄被斥逐,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涨潮的盛况留给他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这首《酒泉子》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之作。他用《酒泉子》这个词牌写过十首词,但以这一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时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一开始就表明作者对于杭州观潮的盛况,永志难忘,经常回想。他首先回忆观潮的人: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踮起脚尖,伸长鼻子,争看江面潮水上涨。说“满郭”(全城),虽是夸张之词,但有现实生活做依据,倾城而出是对这种传统观潮盛况的真实写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观潮》描写:潮水来时,“大声如雷霆,······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虽然也写的很形象,却不如潘阆“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么惊险生动,有声有色。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的想象力,既大胆、又确切。经他这么夸张的韵味,纵使从来没有观过潮的人,也觉得心动神摇,意气风发。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 卢晋.宋词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2

jiǔquán ·chángguāncháo

pānlàng sòngdài 

chángguāncháo mǎnguōrénzhēngjiāngshàngwàng láicānghǎijìnchéngkōng wànmiànshēngzhōng 
nòngcháoérxiàngtāotóu shǒuhóngshī湿 biéláixiàngmèngzhōngkàn mèngjuéshàngxīnhán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xūn),带惊¹剩愁,几许伤春春晚。泪竹²痕鲜,佩兰³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lǚ)约非烟游伴。
译文:讨厌那黄莺声传到枕边,心烦那鲜花芳香进到房间,它让我半醉半愁好梦难圆。锦被还留着她身体的余香,而我的腰带却又空了多眼,多少次伤春又到春晚。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曾记得江上风清月明之时,我多次约她相伴游玩。
注释:¹带惊:因消瘦而吃惊。²泪竹:娥皇,女英为舜的妃子。³佩兰:佩饰的兰花。⁴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蘋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须信鸾(luán)¹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²人远。认罗袜(wà)³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hàn)棹舣(yǐ),白蘋(pín)洲畔,尽目临皋(gāo)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译文:想来琴弦最容易断,如今再把琴弹,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要寻找她已无影无踪,旧游处只见江水清浅。我把涂着青色的船靠岸,停在白蓣洲畔。整日里登楼极目远望,却不见她寄来一封书信,好在伴我的还有归来双燕。
注释:¹鸾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²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³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此处代指情人。⁴青翰:船名。因船上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⁵临皋:临水之地。⁶飞观:原指高耸的宫阙,此处泛指高楼。观,楼台之类。⁷不解:不懂得。⁸幸:正好,恰巧。

  这首词是感春怀人之作,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各有侧重又情景交融,将怀人之思表达得深婉曲折。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开篇三句写春日的清晨,黄莺呜叫,春花绽放,微风吹过,香气弥漫,这本是一片生机昂然的美好景象,可是词人正处在伤春怀人的心情当中,无法排解忧愁,便以喝酒来麻痹自己,将愁绪消解在醉魂之中,希望以沉睡来逃避现实。可是黄莺不解其意,唱和不停,词人因被吵醒而心情更加烦躁,不禁生出对莺鸟的厌恶之情。

  “被惜余薰,带惊剩愁。几许伤春春晚”,这三句含蓄而细腻地刻画出词人怀念旧人的真诚心切。“余薰”是旧人留下的馨香,可是斯人已去,词人唯有珍惜她仅留下的一点余香。“惜”字表现出词人对旧人的珍惜和无限怀念。词人日日思念故人,以至于腰带的剩愁越来越多,“惊”字突显出词人消瘦程度之深。

  消瘦是源于对伊人的思念,这一句实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意蕴,柔情脉脉,令人动容。这种憔悴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和执著。“几许伤春春晚”一句沉重哀伤,在伤春的情绪中,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念及自己与伊人别离的日子愈来愈久,词人伤叹不已。这一句既是对前文“伤春”之情的总结,也领启了下文关于“春晚”的描写。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一句中引用了“湘妃泪竹”和“屈原佩兰”两个典故。暮春时节,湘妃竹的点点泪痕犹在;屈原所佩戴的兰花香草已经老旧了,天气已进入“浓暖”时分,说明春天即逝,即将入夏。此情此景让词人记起当年屡次盛邀佳人,与她在江畔沐风赏月时的欢会情景。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鸾弦”在这里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交好,可弦断能够再续,但佳人远去,已杳无踪迹,这萧萧琴声里的相思幽怨她不曾得知。相会遥遥无期,那悠悠弦鸣里寄寓着几多无奈和伤感。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词人引用曹子建(曹植)《洛神赋》中的典故,把心上人比作步履轻盈,姿态曼妙的仙女,可惜佳人仙踪无迹,不得追回。遥想彼时佳人在河塘撩弄清波,姿态妩媚诱人,可如今河塘处再无佳人倩影。江畔舟船飘摇,水中白苹浮动,词人极目远眺,尽是旧日风景。睹旧物而不能感旧情,词人心中的惆怅更加深切。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词人叹惜伊人不解情,别期无定,令他终日相思萦怀,受尽千般煎熬。只能从双燕归来的景象中强寻安慰,似是欣喜,实则凄凉,充分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伊人而无法排遣的抑郁痛苦,以及盼望佳人早日重回身边的急切情怀。

  此词大量运用点染法,即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情一点出,即以景物烘托渲染,如“被惜馀薰,带惊剩愁,几许伤春春晚”,与秦观的词在写法上有共同点;多用借代手法,如“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等句,表达委婉含蓄隐晦,与唐李商隐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441-442

wàngxiāngrén ·chūn

zhù sòngdài 

yànyīngshēngdàozhěn huādònglián zuìhúnchóumèngxiāngbàn bèixūn dàijīngshèngyǎn shāngchūnchūnwǎn lèizhúhénxiān pèilánxiānglǎo xiāngtiānnóngnuǎn xiǎojiāngfēngyuèjiāshí yuēfēiyānyóubàn 
xìnluánxiánduàn nàiyúnzài zhōngrényuǎn rènluózōng jiùchùnòngqīngqiǎn qīnghànzhào báipínzhōupàn jìnlíngāofēiguān jiě xiāng xìngyǒuguīláishuāngyàn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百啭(zhuàn)千声¹随意²移,山花红紫树高低³
译文: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
注释:¹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啭:鸟婉转地啼叫。²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³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始知¹锁向金笼²听,不及³林间自在啼。
译文: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注释:¹始知:现在才知道。²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³不及:远远比不上。

  这是一首咏物诗,既不同于咏花赏鸟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咏物寄情的诗,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贬官外任后的忧郁情怀。表现了诗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拘系与禁锢的强烈憎恶和否定。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最后,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前二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描绘出山林中一种自由无拘、生机勃勃的景象:画眉鸟自由自在,鸣声婉转动人,其生存环境又是那样美好。作者这种写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二句又通过“金笼”与“林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林间自在啼”的歌声优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这样,“锁向金笼”四个字,与前二句描写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由此抒发了深长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全诗的主旋律。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对照分明,反差强烈,有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参考资料:
1、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9 .
2、 黄进德 .欧阳修诗词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88 .

huàméini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bǎizhuànqiānshēngsuí shānhuāhóngshùgāo 
shǐzhīsuǒxiàngjīnlóngtīng línjiānz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