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晓日¹压重檐,斗帐²春寒起来忺(xiān)³。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译文:东日初升,飞檐斗翘,早晨起来,还觉春寒,很不惬意,也懒得梳洗、画眉。
注释:¹晓日:早晨的太阳。²斗帐,形如覆斗的帐子。³忺:适意。⁴春山:指女人眉毛。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闲把绣丝挦(xián)¹,认得金针又倒拈²。陌上³游人归也未?恹(yān),满院杨花不卷帘。
译文:闲来无事,把绣丝寻找,做做女红,可是金针倒拈,心不在焉。远游的爱人到底回不回来呢?思念爱人几乎都病了。时已暮春,杨花满院,也不愿卷帘去看。
注释:¹挦:取。²拈:用两三个手指头夹。³陌上:田问小路上。⁴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升起的红日,压着一层层的屋檐。阵阵料峭的春寒而至,这是一个困人的天气。她感到浑身慵懒无力,起床的时候,还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她简单地梳洗完毕,走到了妆台前。对着镜子,她只是草草地画了一下眉毛。

  陈廷焯曾言:“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起句“晓日压重檐”中的一个“压”字,就首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天气困人梳洗懒”,作者把无精打采的神情和不满的情绪,全都责怪在周身的环境和天气了。李清照曾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朝四川的歌妓僧儿也写过:“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还有温庭钧笔下所描写的女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些女子在心思不定的时候,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懒于梳洗,不愿化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这一句,就写得特别的有意思。那是她打开小巧精致的针线盒,拿出针线原本想刺绣出一幅鸳鸯图的。可她居然把绣花针给拿反了。作者这样写,也并非夸张,正说明了她当时该是多么的心不在焉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词》书中说:“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孙夫人「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还有倒拈」,可谓看朱成碧矣。”看朱成碧是指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极度思念之时,把红色看成了绿色。红和绿,本是两种反差很大的颜色,一个人能产生这样视觉上巨大的偏差,不是魂不守舍,那是什么?不是心不在焉,又会是什么?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如意娘》的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结句的“满院杨花不卷帘”,道出了女子细腻而敏感的心思。杨花就是柳絮。春寒之际,柳絮飘飞。她心里特别清楚,外面院子里的柳絮,此时是怎样一副漫天乱飞的景象的。

  在古人眼里,柳絮是温柔多情的。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古人还认为柳絮一旦落入水中,在经过一夜后就会化作浮萍。如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而这种浮踪不定的柳絮,更像是那些出门在外四处飘泊的游子。陈子龙《浣溪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陌上游人归也未?”原来,这一句才是真正解开谜团的答案。她之所以心情不好,状态不佳,那是由于她心有所盼,心有所系而造成的,与天气其实是毫不相干。

  絮一直飞,气氛不算融洽。寂寞的屋檐下,她渐渐感到心在变化。她的丈夫始终都没有归来,她显得非常的惶恐不安。她怕帘外的飞絮,再次撩拨起自己的情思,故迟迟不敢卷起珠帘去看。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更是矛盾而痛苦的。宋代诗人盛世忠《倦妆图》一诗中写有:“料应春事关心曲,怕见杨花不卷帘”。朱淑真也怕卷帘,她在《谒金门》中写:“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还有《生查子》中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这些诗词中写的“不卷帘”,都属于同一个意思。

  这首《南乡子》以景开篇,又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手法娴熟。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

  明朝作家沈鲸的昆剧剧本《双珠记》和清朝手抄话本小说《锦绣衣》中,都曾引用过这一首词。不过,小说《锦绣衣》一书里却把这首词误写为唐朝孙夫人所作。另在清朝诗词家舒梦兰编写的《白香词谱》中,对此词亦有记载。

  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他写的剧本《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中,更是将这首词诠释得细腻动人,深情而缠绵:

  “伤春病染,郁闷沉沉,鬼病恹恹。相思即渐,碧窗唾渍稠粘。几缕柔丝空系情,满院杨花不卷帘。鬓軃楚云松,懒对妆奁。。。。。。”

参考资料: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nánxiāngzi··chūnguī--sūndàoxuàn

xiǎozhòngyándòuzhàngchūnhánláixiāntiānkùnrénshūlǎnméijiāndànhuàchūnshāntiān

xiánxiùxiánrènjīnzhēnyòudàoniānshàngyóurénguīwèiyānyānmǎnyuànyánghuājuǎnli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日初升,飞檐斗翘,早晨起来,还觉春寒,很不惬意,也懒得梳洗、画眉。

闲来无事,把绣丝寻找,做做女红,可是金针倒拈,心不在焉。远游的爱人到底回不回来呢?思念爱人几乎都病了。时已暮春,杨花满院,也不愿卷帘去看。

注释

晓日:早晨的太阳。

斗帐,形如覆斗的帐子。

忺:适意。

春山:指女人眉毛。

挦:取。

拈:用两三个手指头夹。

陌上:田问小路上。

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赏析

  升起的红日,压着一层层的屋檐。阵阵料峭的春寒而至,这是一个困人的天气。她感到浑身慵懒无力,起床的时候,还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她简单地梳洗完毕,走到了妆台前。对着镜子,她只是草草地画了一下眉毛。

  陈廷焯曾言:“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起句“晓日压重檐”中的一个“压”字,就首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天气困人梳洗懒”,作者把无精打采的神情和不满的情绪,全都责怪在周身的环境和天气了。李清照曾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朝四川的歌妓僧儿也写过:“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还有温庭钧笔下所描写的女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些女子在心思不定的时候,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懒于梳洗,不愿化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这一句,就写得特别的有意思。那是她打开小巧精致的针线盒,拿出针线原本想刺绣出一幅鸳鸯图的。可她居然把绣花针给拿反了。作者这样写,也并非夸张,正说明了她当时该是多么的心不在焉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词》书中说:“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孙夫人「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还有倒拈」,可谓看朱成碧矣。”看朱成碧是指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极度思念之时,把红色看成了绿色。红和绿,本是两种反差很大的颜色,一个人能产生这样视觉上巨大的偏差,不是魂不守舍,那是什么?不是心不在焉,又会是什么?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如意娘》的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结句的“满院杨花不卷帘”,道出了女子细腻而敏感的心思。杨花就是柳絮。春寒之际,柳絮飘飞。她心里特别清楚,外面院子里的柳絮,此时是怎样一副漫天乱飞的景象的。

  在古人眼里,柳絮是温柔多情的。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古人还认为柳絮一旦落入水中,在经过一夜后就会化作浮萍。如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而这种浮踪不定的柳絮,更像是那些出门在外四处飘泊的游子。陈子龙《浣溪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陌上游人归也未?”原来,这一句才是真正解开谜团的答案。她之所以心情不好,状态不佳,那是由于她心有所盼,心有所系而造成的,与天气其实是毫不相干。

  絮一直飞,气氛不算融洽。寂寞的屋檐下,她渐渐感到心在变化。她的丈夫始终都没有归来,她显得非常的惶恐不安。她怕帘外的飞絮,再次撩拨起自己的情思,故迟迟不敢卷起珠帘去看。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更是矛盾而痛苦的。宋代诗人盛世忠《倦妆图》一诗中写有:“料应春事关心曲,怕见杨花不卷帘”。朱淑真也怕卷帘,她在《谒金门》中写:“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还有《生查子》中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这些诗词中写的“不卷帘”,都属于同一个意思。

  这首《南乡子》以景开篇,又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手法娴熟。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

  明朝作家沈鲸的昆剧剧本《双珠记》和清朝手抄话本小说《锦绣衣》中,都曾引用过这一首词。不过,小说《锦绣衣》一书里却把这首词误写为唐朝孙夫人所作。另在清朝诗词家舒梦兰编写的《白香词谱》中,对此词亦有记载。

  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他写的剧本《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中,更是将这首词诠释得细腻动人,深情而缠绵:

  “伤春病染,郁闷沉沉,鬼病恹恹。相思即渐,碧窗唾渍稠粘。几缕柔丝空系情,满院杨花不卷帘。鬓軃楚云松,懒对妆奁。。。。。。”

参考资料: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创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年间,女词人孙道绚的丈夫外出未归,孙道绚独自一人在家。春日早起,孙道绚因内心孤寂思念丈夫而作该词。

参考资料:
1、 墨香斋.婉约词.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10月:165
孙道绚

孙道绚

孙道绚,号冲虚居士,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善诗词,笔力甚高。遗词六首。 ▶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¹,尝出战小捷,虏(lǔ)兵引去²。玮侦虏兵去小远,乃驱所掠牛羊辎(zī)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³。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mí)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jù)还袭之。玮(wěi)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小待之。
译文: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返回,军队行列都不成型。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会拖累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牛羊之利,军队没有纪律,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在行进中找到有利地势,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注释:¹“曹南院”句:曹玮主持镇戎地区工作的时候。南院:官名,“宣徽南院使”简称,这是宋时赐给皇亲国戚的高级官衔,因曹玮屡破西夏军有功,故受此封;知:主持;镇戎:在今甘肃省固原县;军: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相等于府、州。²引去:撤退离开。引,撤退。³部伍:队伍。⁴徒:只、只是。⁵縻:使……受累,拖累。⁶候:侦查。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¹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²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³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译文: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的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小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
注释:¹蕃:同“番”,对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蔑称。²少选:待一会儿。³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遂弃牛羊而还,徐¹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小²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qì),则足痹(bì)不能立,人气亦阑,吾小此取之。”
译文: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差不多已经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已经枯竭。我就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注释:¹徐:慢慢地。²比:等、等到。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管城子¹无食肉相²,孔方兄³有绝交书
译文: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钱财也与我无缘。
注释:¹管城子:即毛笔。²食肉相:即封侯之相。³孔方兄:即钱,暗含鄙视与嘲笑之意。⁴绝交书:嵇康有《与山巨源绝交书》。这里借指与钱财无缘。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文章功用不经世¹,何异丝窠(kē)²(zhuì)露珠。
译文:我以笔墨谋生,博取功名利禄,钻研不息的文章,但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我纵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文章也被人视为无益于世,跟蜘蛛网上缀着的露珠又有何两样。
注释:¹经世:治理社会。²丝窠:这里指蜘蛛网。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校书¹著作²频诏(zhào)³,犹能上车问何如。
译文:朝廷下诏将我召入京城,却随意封我一个校书郎、著作郎这样位卑言轻的职务,我也只能登上马车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了。
注释:¹校书:即校书郎,旧掌校勘书籍。²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³诏除:朝廷下令拜官授职。问何如:近来身体怎么样。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¹
译文:突然想到与你同在江西之时,同宿僧寺,同桌而餐,虽清贫但惬意无穷。做这贫苦清寒的官,还不如你我在梦中随那南飞的秋雁,回到东湖,过那自由悠闲的归隐生活啊。
注释:¹东湖:在江西南昌市东南。

  开头两句就写得很别致。韩愈的《毛颖传》将毛笔拟人化,为之立传,还说它受封为管城子。作者不明说自己靠着一支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宫,也发不了财,而是精心选择了四个本无关联的典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新颖奇特的联想。笔既然称“子”,就可以食肉封侯;钱既然称“兄”,也就能够写绝交书。他将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非但不显得生硬,还产生了谐谑幽默的情趣。

  三四句承上作进一步阐述,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构想新奇动人。

  五六句转入当前仕宦生活的自白。这两句诗不单纯是记实,同时也在用典。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中谈到,梁朝全盛之时,贵家子弟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却担任了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以致当时谣谚中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的讽刺语。这里套用成语,说他受任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也跟梁代那些公子哥儿们一样,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罢了。诗意表面上说他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

  仕宦既不如意,富贵又无望,于是逼出了最后两句的追思。这是诗人在内心矛盾解脱不开的情况下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也给诗篇结尾添加了吞吐含茹的风韵。

  这首诗抒写不得志的苦闷,却采用了自我嘲戏的笔调,感情上显得比较超脱,而诗意更为深曲。不明了这一点,反话正听,把作者真看成一个对功名事业毫不婴心的人,则会误解这一诗篇。文字技巧上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不仅用得自然贴切,还能通过生动的联想,将不同的故事材料串联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意象,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38-40
2、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16-517

chéngkǒng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guǎnchéngshíròuxiàng kǒngfāngxiōngyǒujuéjiāoshū 
wénzhānggōngyòngjīngshì zhuìzhū 
jiàoshūzhùzuòpínzhàochú yóunéngshàngchēwèn 
sēngchuángtóngfàn mèngsuíqiūyàndàodōng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pín)¹对影恨离居²
译文:闺阁里的佳人还不到二十岁,她面对镜离的孤影,深感与丈夫离别的痛苦。
注释:¹嚬蛾:即蹙眉,皱眉头。嚬:即“颦”。蛾:指蛾眉。²离居:分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¹
译文:忽然看见江上的燕子飞回,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
注释:¹尺素书:绢写成的书信。在纸张发明或通行前,古人多用一尺见方的绢写信,故云“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玉手开缄(jiān)¹长叹息,狂夫²犹戍(shù)交河³北。
译文:她用玉手拆封一看,不禁发出长叹息,原来她的丈夫如今仍在西域交河以北守边。
注释:¹开缄:开拆(函件等)。²狂夫:称丈夫的谦辞。狂:一作“征”。³交河:地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的雅尔和屯。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¹泛中洲²
译文:悠悠的交河之水万里北流,她多么想与她丈夫化作一对鸳鸯在河洲离双栖并游啊。
注释:¹双燕:一作“双鸟”。²中洲:洲中。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君边云拥青丝骑(jì)¹,妾处苔生红粉楼²
译文:夫君的战马绕着边云,而她的红粉楼下也长满了青苔。
注释:¹青丝骑:用青丝为饰的马。一说指骢马。青丝:指马缰绳。²红粉楼:女子居处。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楼上春风¹²将歇³,谁能揽镜看愁发?
译文:眼看着楼上春风将歇,一年之春又过,谁老愿意对镜看着形容不整的鬓发发愁呢?
注释:¹春风:代指春天的时光,实指主人公的青春年华。²日,一天天,与“将”同作“歇”的状语。³歇:停息。⁴揽镜:持镜;对镜。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晓吹员管¹随落花,夜捣戎衣²向明月。
译文:她早晨在落花离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捣着征衣。
注释:¹员管:即筼(yún)管,筼竹作成的管,西域的一种类似笛的乐器。一说“员”通“圆”,员管指羌笛,是一种吹奏乐器。²戎衣:军服,战衣。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明月高高刻漏¹长,真珠²帘箔(bó)³掩兰堂。
译文:明月高高刻漏渐长,夜色已深,兰房门前垂着珍珠帘子。
注释:¹刻漏:即漏壶,古代的计时器,有单壶和双壶两种。此指双漏壶。²真珠:即珍珠。³帘箔:就是帘子。兰堂:芳香华贵的居室。多指女子居室。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横垂宝幄(wò)¹同心结²,半拂琼筵(yán)苏合香³
译文:床帐之上垂着同心结,琼筵上飘来了阵阵苏合香。
注释:¹宝幄:华丽珍贵的帐慢。幄:帷帐。²同心结:用锦带编成的菱形连环文结,以象征爱情的坚贞。³苏合香:大秦国合多种香所煎制成的一种香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琼筵宝幄连枝锦¹,灯烛荧(yíng)²照孤寝。
译文:琼筵和宝帐都用连理枝的图案装饰着,荧荧的灯烛照着她一人孤眠。
注释:¹连枝锦:用连理枝所装饰的图案。连枝:枝叶相连的花草,本喻兄弟关系,这里用以象征夫妻感情。²荧荧:微光闪烁貌。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有便¹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译文:她将用剪刀为夫君裁做一个相思枕,让来使给他捎去。
注释:¹有便:一作“有使”,假设之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yīn)(yūn)¹
译文:她将庭离的兰花摘尽也不见夫君回来,红手帕都让她的眼泪湿透了。
注释:¹氤氲:原意为云气迷漫貌,此指女主人公因流泪而视力模糊。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¹一段云。
译文:明年夫君若是再出征边塞,她多么想化作巫山顶上的一片云朵,远随夫君而去呀!
注释:¹阳台:台名,在巫山,此用巫山神女事。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离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离思妇“愿为双鸟泛离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离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离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离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日暮(日将歇)以后,明月高照,兰堂之离,帘箔帷幄上触眼是象征恩爱的“同心结”、“连枝锦”;这些予人以温馨感的饰物在度日为年的漫漫长夜的刻漏声离,对“灯烛荧荧照孤寝”的人构成了喜与悲的极大反差。这一切都是由于迢遥的空间的睽隔,从距离又转念,纵使有使节往来,顶多也能为心上人剪制一个相思枕以寄怀想而已。接着“摘尽庭兰”,又重申远别忧伤之意,《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一首,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心终老”的咏叹,藉着记忆,人们立即能体会到思妇的幽怨之情,只有以泪洗面,任红巾染满氤氲的泪渍了。结以“愿作阳台一段云”,如神女行云似地以梦相随,更把思恋之情推到了极致。全篇有人有景又有心情刻画,倍极缠绵悱恻。

  明人胡应麟认为此诗有初唐格调,大概是因为初唐诗人写闺怨的诗极多,如王勃亦有《捣衣》,沈佺期有《独不见》、《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等,但初唐诗人的闺怨诗虽沿袭了梁、陈诗风的绮丽,却少反复叮咛的绵密情致。情致不至,作家本人投入的就不多,所沿袭的绮丽的诗风就更加突出。李白这篇虽也绮丽有余,却刻写真切,层层深入,情景交错,经得起唱叹,因此在绮丽离别有丰满和蕴蓄;而且抒情离以刻画人物的叙事为首架,上追汉魏人的乐府风骨。其实和初唐人的闺怨诗是大有区别的。结句的怨而不怒,更具有传统诗评的所谓“风人之旨”,与沈佺期《独不见》之类的徒诉哀怨有很大不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35-236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chá)¹老木乌鸢(yuān)²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乌带芙蓉老³
注释:¹槎牙:错杂不齐貌。²鸢:俗称鹞鹰。³芙蓉老:荷花凋残。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

  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而在问行人归信。不意“青山尽处行人少”,遂只得注目于远近风物。通篇委婉含蓄,耐人寻思。

shāxíng··wǎnjǐng--chéntíng

liúshuǐcūnhuāngchéngdàochálǎoyuānzàoyángdàoyǐngshèshūlínjiāngbiāndàirónglǎo

fēngmínghányāntiānshuāicǎodēnglóuwàngqúnfēngxiǎojiāngguīxìnwènxíngrénqīngshānjǐnchùxíngrénshǎo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yí)犹。
译文:自己就像一叶扁舟在风波中颠簸无靠,才把心事丢开又犹豫起来。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碧江¹地没元相引,黄更沙边亦少留。
译文:悠长的江水本来一直牵引着我的归心,无奈宦海浮沉,只好在黄鹤矶边停了下来。
注释:¹碧江:长江。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益德¹冤魂终报主,阿童²高义镇横秋。
译文:益德虽然后来为部将所杀总算是“冤魂报主”,阿童行义之高尚更如霜气之横贯秋空。
注释:¹益德:即张飞。²阿童:西晋的王濬。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译文:人生不能长此碌碌无为,总是怀古思乡这不是让自己老得快吗?

  李商隐《无题》,不论有无寄托,都写男女相思,唯独这首例外。纪晓岚认为:“此是佚去原题,而编录者题以《无题》,非他寓言之类。”此说有一定道理。

  大中二年(848)秋,诗人留滞巴蜀,无所事事;秋灯夜雨,客旅孤愁。兼之妻问归期,故思家忆归之情不能自己,遂于“夜雨寄北”之后,沿江东下。按归程本应直达荆南(江陵),然后陆发北上。可是宦海浮沉,一事无成,不甘就此罢休,于是想到湖南观察使幕府一游,便在武昌停桡。然事终不谐,又只好返棹武昌。此诗即作于武昌,抒写宦途风波、政治失意及思归不得的忧愤。

  首句赋而兼比。一方面实写自巴蜀买舟东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风浪险恶,说自己象一叶扁舟在风波中颠簸无靠。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识分子,其心态是达则兼济天下,扬眉吐气,很少想念家室;而当在外困顿失意、穷途末路之时,对家庭骨肉、亲情的温暖,又倍觉可贵。“万里风波一叶舟” 正是这种宦海苍茫、回归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语自然浑成。二句写出了“忆归之心,愈欲撇开,愈加萦系”(姚培谦笺)的矛盾心理。“初罢 ”,刚刚罢休、丢开。“夷犹”即“犹豫”。全句说才把忆归的心事丢开,决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犹豫起来,恨不得插翅飞回家中。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诗集中不少寄妻赠内诗流露出为仕为家不能两顾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荆门西下》云“人生岂得轻离别”、“蕙兰蹊径失佳期”,即同一意绪。

  三、四句承“忆归”,申足所以“夷犹”之意,并伏下末句“思乡”。“碧江”指长江,用“碧”既为江水设色,又同四句“黄更”相对。“地没”一词,历来视为难解。《说文段注》“没老,全入于水,故引申之义训‘尽’。”那么“地没”即“地尽”,指远处水天相接烟波微茫之处,极引游子眺远思归之情。“元”通“原 ”。这一联说,悠长的江水本来一直牵引着我的归心,无奈宦海浮沉,只好在黄更矶边停了下来,矛盾的心境,抒写得曲折动人。

  五、六承二句“罢”,申足所以暂时“罢归”之意,并逗下“怀古”。诗人滞留荆巴、一事无成,而怀想古人在荆巴的有成之士,亦思振起,庶不愧于古人。这就是为什么诗人思乡之情如此深切而竟中途停留的深层原因。埋茔阆中的张飞,当年在当阳长阪“据水断后,瞋目横矛”,何等英雄,虽然后来为部将所杀,总算是“冤魂报主”。西晋的王浚小字阿童,曾在荆门对过之西塞山燃炬烧融孙吴的千寻铁锁,建立了不朽功勋,其行义之高尚更如霜气之横贯秋空。《唐音癸签》卷二十四:“六朝人诗用‘镇’字,唐诗尤多……盖有‘常’之义。约略用之代‘常’字,令声俊耳。”故“镇横秋”即“常横秋”之意。七八句自警策:人生不能长此碌碌无为,一下“思乡”,一下“怀古”,这不是令己白头速老吗?七句“岂得”,反躬自问,末句申足前意,说明“无谓”的具体含义在“思乡”,在“怀古”:长期为这种感情所困忧,又怎么能振作精神于一番事业呢?由于七八句诗意的拗折,故感慨的最大张力在七句,百八句才显其沉著深厚。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