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戒不周,取善贵不遗。理能兼众美,何必劳营为。
取人戒不周,取善贵不遗。理能兼众美,何必劳营为。
奈何当涂人,好以智自私。身勤事仍左,终日徒纷披。
奈何当涂人,好以智自私。身勤事仍左,终日徒纷披。
君侯本将种,磊落真男儿。延英辟宾馆,下问质所疑。
君侯本将种,磊落真男儿。延英辟宾馆,下问质所疑。
优善题其颜,美意良可知。永怀正子贤,千古犹一岐。
优善题其颜,美意良可知。永怀正子贤,千古犹一岐。
休休好善心,一出忠厚资。片善或可取,不厌蓬茅卑。
休休好善心,一出忠厚资。片善或可取,不厌蓬茅卑。
人轻千里遥,愿吐胸中奇。投诚尽实理,入耳无谀辞。
人轻千里遥,愿吐胸中奇。投诚尽实理,入耳无谀辞。
从容谈笑閒,万事无不宜。三年报政成,龊龊何其迟。
从容谈笑閒,万事无不宜。三年报政成,龊龊何其迟。
潜令十万家,共煦晴春曦。退食自高堂,何虑复何思。
潜令十万家,共煦晴春曦。退食自高堂,何虑复何思。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 2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¹于言,人未之奇。及²³,辩赡,以骨鲠(gěng)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chī)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经宣而著称。他尤擅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追究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名邻,都显得拘递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注释:¹讷:不善于讲话。²及:等到。³长:长大。⁴辩赡:说话条理清楚,理由充足。⁵骨鲠:比喻刚直或刚直的人。⁶矫若惊龙:形容书法笔势刚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羲之雅好服食¹养性,不乐²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译文: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向。
注释:¹服食:服用丹药。²乐:喜欢。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性好¹鹅,会稽有孤居²³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fěi)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竞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迫《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坦率。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佃匪)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宁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注释:¹好:喜爱。²孤居:独处,独居。³姥:年老的妇女。⁴善:善于,擅长。篚:古时盛东西的 一种竹器。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zhé)¹洒扫而待之。
译文:膘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忙洒扫以待。
注释:¹辄:就。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译文: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春涨一篙(gāo)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fǎng)¹夷犹²湾百转。横塘³塔近依前远。
译文: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满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绿,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
注释:¹画舫:彩船。²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³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江国¹多寒²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³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jiǎn)
译文: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价很贱,绿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
注释:¹江国:水乡。²寒:指水冷。³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⁴看看:转眼之间,即将之意。

  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淳朴、宁静、合皆,读了令人心醉。

  词的上片向读者讲述了一幅早春水乡的五彩画面。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池涨一篙深。”“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

  “画舫夷犹湾百绿,横塘塔近依前远。”“画舫”,彩船。“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这就象俗语所说“望山走倒马”,那水面上的小鹅,其实,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所以对远近并不在意,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便很令人疼爱留连。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词的下片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了。如此写,既与上片紧密相联,又避免了重复。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江国”,水乡。“寒”指水冷。旱地早已种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农谚曰:“清明浸种(稻种),谷雨下秧。”所以“耕遍”正是时候。着一“才”字,这不紧不慢的节奏见出农事的轻松,农作的井然有序。“村北村南”耕过的水田,一片连着一片,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绿遍山原白满川”,一派水乡风光现于读者面前,虽然农事紧张或更可说繁重,但农民们各得其乐,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面”当为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现代农村仍有此俗。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农桑丰收在望。所以下面写道:“看看尝面收新茧”。“看看”,即将之意,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下片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

  本词是一首田园词,体现了田地间春意盎然的一幕,笔调清新愉悦,将景物与农事描写得自然连贯,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长期向往之情,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词作。

参考资料:
1、 张广.中国古典文学精粹珍藏.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339-340
2、 朱孝臧.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24:181-182
3、 天塑.传统文化现代感悟书籍.四川:巴蜀书社,2011:244-245
4、 思履.宋词三百首白金版.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311
5、 陈绪万.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397
6、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3-1404页

diéliànhuā ·chūnzhǎnggāotiānshuǐmiàn

fànchéng sòngdài 

chūnzhǎnggāotiānshuǐmiàn fāngcǎoéér 绿mǎnwēifēngàn huàfǎngyóuwānbǎizhuǎn héngtángjìnqiányuǎn 
jiāngguóduōhánnóngshìwǎn cūnběicūnnán cáigēngbiàn xiùmàiliángāngsāngjiàn kànkànchángmiànshōuxīnjiǎn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zì)¹血成泪。
译文:张巡将军每次登城督战时都要大声呼喊,快要将自己的牙齿咬碎,瞪大眼睛绷裂眼眶,鲜血如同泪水一样流下。
注释:¹眦:眼角。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生为将星¹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译文:他活着的时候如同天上的将星下凡,壮烈死去也化为厉鬼誓要为国杀敌,那时天下广大山川间充沛着为他的遭遇感到愤恨的不平之气。
注释:¹将星:古人认为帝王将相与天上星宿相应,将星即象征大将的星宿。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译文:守城的两位将军同心协力,爆发的力量足以比过坚硬的金器,这里的天险和睢阳孤城甘心成为国家阻挡叛军的唯一屏障。
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
强兵坐拥瞋(chēn)相视¹,孝子忠臣竟谁是。
译文:周围的高官亲王胆怯不前,手握重兵却只是安心看着睢阳陷落,前去求援的南霁云对他们怒目而视。可悲可笑,到底是谁才是真正的王朝忠臣和皇帝孝子?
注释:¹相视:彼此看着对方。
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译文:他的流传千古的功业和名声也是上天的意愿啊,你难道看不见河南节度使明明可以早早地前来救援。

suīyángtàn--dōngyáng

jiāngjūnyǒu齿chǐjuésuìjiāngjūnyǒuxuèchénglèi

shēngwèijiāngxīngwèijǐnshìshānchuānpíng

èrréntóngxīnjīntiānchéngwèiguó

qiángbīngzuòyōngchēnxiāngshìxiàozizhōngchénjìngshuíshì

qiānzàigōngmíngtiānjūnjiànnánjiésānzhì

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shì)¹欲者,溃腹²之患也;货利³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tè)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sì)之场也;博戏者,殚(dān)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译文:过多贪口福的欲望,是腐坏肠肚的祸患;贪财好利是丧身的仇敌;嫉妒是亡命的大害;恶言恶意是断颈的兵器;诽谤诋毁他人会遭到雷电击毙的报应;残害酷虐是自绝后嗣的祸殃;陷害他人会断子绝孙;赌博会逐渐使你倾家荡产;嗜酒无度是穷困冻馁的开端。
注释:¹嗜:特变爱好。²溃腹:剖腹。³货利:接受贿赂。⁴谗慝:谗言邪念。⁵断胫:斩断小腿。⁶兵:兵器。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肃肃¹凉风²生,加³我林壑(hè)清。
译文: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
注释:¹肃肃:形容快速。²风:一作“景”。³加:给予。⁴林壑:树林和山沟,指有树林的山谷。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¹烟寻²(jiàn)³,卷出山楹(yíng)
译文: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注释:¹驱:驱散,赶走。²寻:一作“入”。³涧户:山沟里的人家。⁴卷:卷走,吹散。⁵雾:一作“露”。⁶楹:堂屋前的柱子。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去来固¹无迹²,动息³如有情。
译文: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
注释:¹固:本来。²迹:行动留下的痕迹。一作“际”。³动息:活动与休息。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一)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¹。(版本一)
译文: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注释:¹松声:松树被风吹动发出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此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这风确乎是“有情”的。

  “肃肃凉景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8-19 .
2、 刘炜评 .唐诗宝鉴—闲情逸致卷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 :79-80 .

yǒngfēng

wáng tángdài 

liángfēngshēng jiālínqīng 
yānxúnjiàn juǎnchūshānyíng 
lái dòngyǒuqíng 
luòshānshuǐjìng wèijūnsōngshēng  (bǎnběn )

liángjǐngshēng jiālínqīng 
yānxúnjiàn juǎnchūshānyíng 
lái dòngyǒuqíng 
luòshānshuǐjìng wèijūnsōngshēng  (bǎnběnèr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