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春归自不禁,日长门巷静沈沈。应知不止为花地,沃沃桑麻雨露深。
惆怅春归自不禁,日长门巷静沈沈。应知不止为花地,沃沃桑麻雨露深。

sòngchūn--chóu

chóuchàngchūnguījìnzhǎngménxiàngjìngshěnshěn

yīngzhīzhǐwèihuāsāngshēn

吴锡畴

吴锡畴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¹
译文:精卫啊精卫,是谁让你来填平这大海?看那海边苍青的石子木块累累堆积!
注释:¹磊磊:山石众多而委积的样子。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但得¹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²
译文:你誓要将大海填平变成枯池,海中的鱼龙水族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注释:¹但得:只要。²何所为:做什么。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口穿¹岂为空²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译文:你口喙伤痕累累皆因衔取坚硬木石?山中草木都已没有了完整枝丫!
注释:¹穿:破。²空:仅仅。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译文:你早晚在枝头和大海里来回奔波,你不辞辛苦劳碌,奋飞穿行不息止啊,羽翼受到摧残时时堕落在海里。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译文:高山的木石没有搬尽,汹涌的大海还未填平,但愿我的死能换你活过来!

  相较其他诗人写精卫的诗歌,本诗视角新颖,不是对精卫本身进行评价,而是就其填海这一行为做理性思考,其中有对精卫因为填海而奔波劳累、伤痕累累的同情,又有对精卫填海这一伤及无辜、毁坏草木的行为提出质疑,同时流露出作者无限悲悯的博大情怀。

  诗歌首句“精卫谁教尔填海”,表面看是提问,实则是质疑,明知故问,因为谁都知道精卫填海是为了复仇,报“溺亡”之仇。但这一问,更能引起读者对填海这一行为的思考。接下来,作者就围绕着“填海”为读者呈现四幅画面:

  第一幅:“海边石子青磊磊”。这是实景描绘,海边,石子堆积如山。这是精卫填海的凭借,石子之多,足见精卫填海的决心。

  第二幅:“海中鱼龙何所为”。这是虚景假设,写填海后果。海被填平后,海中鱼龙如涸辙之鲋般陷入困境,无处求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一己之私仇而可能殃及无辜的鱼龙,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逐渐显现。

  第三幅:“山中草木无全枝”。先来一句过渡。第五句“口穿岂为空衔石”照应第二句“海边石子青磊磊”,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的视角从海边转向山上,然后又是一幅实景描绘,再写填海后果,山中的草木七零八落。填海殃及的不仅是鱼龙,还有山中草木!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进一步显现。

  第四幅:“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这幅图景是虚实结合,再写填海后果。虚写精卫因填海而奔波劳累、遍体鳞伤。“朝”“暮”多为想象,互文见义,但虚中有实,突出精卫奔波劳累;“口穿”“羽折“”堕水”为实写之词,实中有虚,写精卫的遍体鳞伤。对精卫填海的行为,作者是理解的,毕竟大海是造成悲剧的元凶;对精卫填海时所遭受的苦痛,作者是饱含悲悯之情的,毕竟精卫有仇报仇的血性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这四幅画面,写填海后果,也是作者悲悯之情的蓄积过程,从伤及无辜到自伤,填海的伤害达到极点,诗人的悲悯之情也达到了极点。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 “及瓜而代。”期戍,公问(消息,指替换的命令)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襄公之父)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齐庄公之孙,所以称公孙,无知是名),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礼秩:待遇的等级,即礼数品秩等项待遇)如适(“适”同“嫡”,正妻所生的长子。这里指太子)。襄公绌(同黜,降低待遇)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间:刺探情况)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以前被襄公屈杀者)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属屦于徒人(徒人,宫中供役使的小臣)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伪装襄公躺在床上替死)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齐侯¹使连称、管至父²戍葵丘³。瓜时而往,曰: “及瓜而代。”期戍(shù),公问不至。请代,弗(fú)许;故谋作乱。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chù)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fén),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誅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⁸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译文:齐侯(襄公)派连称和管至父去驻守葵丘,瓜熟的时候前往,齐襄公说:“到了明年瓜熟的时候就派人去接替你们。”一周年的驻守期满了,襄公派人替换的命令还没有下达。连称和管至父请求替换,襄公不允许。所以这两个人就商量发动叛乱。齐僖公一母所生的弟弟叫夷仲年,生了公孙无知。公孙无知得到僖公的宠爱,他的衣物服饰和待遇等级都跟太子一样。襄公(即位以后)降低了对他的待遇。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就想依靠他来谋划叛乱。连称有个堂妹在襄公宫里,不受宠爱。公孙无知就让她刺探襄公的行动,(还对她)说:“事情成功了,我就让你当夫人。”这年冬季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就在贝丘打猎。襄公看见一只大野猪,随从们惊呼:“彭生的鬼魂!彭生的鬼魂!”襄公大怒说:“彭生竟敢现形!”就拿箭来射它。野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嗥叫。襄公很害怕,从车上跌落下来,跌伤了脚,还丢掉了鞋子。游猎回来,襄公责令侍从的小官费去寻找鞋子的下落。费找不着鞋子,襄公就用鞭子抽他,打得出了血。费跑出宫外,在宫门口遇上了反贼。反贼将他劫持并且把他捆绑起来。费说:“我哪里是抵抗你们呀!”就脱了上衣把背伤给他们看,反贼相信了他的话。费请求先进宫去(探明情况),(趁机)把襄公隐藏起来,然后出宫,跟他们搏斗,战死在门中。石之纷如也战死在台阶下。 于是反贼入宫,在床上杀死了孟阳。反贼说:“这不是国君,相貌不像。”看见襄公的脚露在门扇下边,就把襄公杀了,而把公孙无知立为国君。
注释:¹齐侯:齐襄公,名诸儿,僖公之子,公元前697年~686年在位。²连称、管至父:齐国二大夫。³葵丘:地名,在今山东省桓台县境内。⁴姑棼:又名薄姑,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⁵贝丘: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⁶公子彭生:齐同姓公族。⁷费:徒人之名。⁸石之纷如:齐襄公的小臣,此时也同贼格鬬而死。⁹孟阳:齐襄公的小臣,伪装襄公,为贼所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治性 一作:冶性) 
¹君子²之行³,静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¹⁰,非宁静¹¹无以致远¹²。夫(fú)学须静也,才¹³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¹⁴,非志无以成¹⁵学。淫(yín)¹⁶则不能励精¹⁷,险躁(zào)¹⁸则不能治性¹⁹。年与时驰²⁰,意与日去²¹,遂²²成枯落²³,多不接世²⁴,悲守穷庐²⁵,将复何及²⁶!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治性 一作:冶性)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道还来得及吗?
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¹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²君子:品德高尚的人。³行:指操守、品德、品行。⁴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⁵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⁶修身:修养身心。⁷养德:培养品德。⁸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⁹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¹⁰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¹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¹²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¹³才:才干。¹⁴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¹⁵成:达成,成就。¹⁶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¹⁷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¹⁸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¹⁹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²⁰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²¹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日:时间。去:消逝,逝去。²²遂:最终。²³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²⁴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²⁵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²⁶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参考资料:
1、 刘琦 编著 .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 .长春 :吉林文艺出版社 ,2011 :88-89 .

jièshū

zhūliàng liǎnghàn 

    jūnzhīxíng jìngxiūshēn jiǎnyǎng fēidànmíngzhì fēiníngjìngzhìyuǎn xuéjìng cáixué fēixuéguǎng广cái fēizhìchéngxué yínmànnéngjīng xiǎnzàonéngzhìxìng niánshíchí  suìchéngluò duōjiēshì bēishǒuqióng jiāng  (dànzuò dàn yínmànzuò tāomàn zhìxìngzuò xìng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译文: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
注释:午枕:即午睡。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¹相乳亦相酬。
译文:野草花开花落,鸣鸠仍相乳相酬。
注释:¹鸣禽:为雀形目鸟类,种类繁多。鸣禽善于鸣叫。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旧蹊(xī)¹埋没开新径,朱户欹(qī)²见画楼。
译文:旧时的小路已被杂草掩盖只能另辟小径,朱红色大门歪歪斜斜隐约可见其后的雕廊画楼。
注释:¹蹊:小路。²敧斜:歪斜不正。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译文:想要痛饮一杯只憾无人对饮,只能看着眼前的颓败景象感叹物是人非,心中一时愁绪难平。

zhěn--wángānshí

bǎiniánchūnmèngyōuyōuchuīxiāoxiàngliú

cǎohuāháiluòmíngqínxiāngxiāngchóu

jiùmáiméikāixīnjìngzhūxiéjiànhuàlóu

bēibànyǎnkànxìngfèi使shǐrénchóu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顷,余为庶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閒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每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迨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噫。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诸寺,因请悲知僧清閒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桥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覆漏,圬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澡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晏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释,憾刷耻之为。清閒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qiān)¹,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顷,余为庶(shù)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閒(xián)²,灵迹胜概,靡(mí)不周览。每至兹寺,慨然有葺(qì)完之愿焉。迨(dài)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噫。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³,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yú)、绫帛、洎银鞍(ān)、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诸寺,因请悲知僧清閒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桥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kān),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tuí)覆漏,圬(wū)(màn)之功必精,赭(zhě)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澡湿陊(duò)(lè)之危,寺僧有经行晏(yàn)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huò)然如释,憾刷耻之为。清閒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译文:洛阳城四周的山水名胜,以龙门为首。龙门十寺观赏游玩的胜地,以香山寺为首。香山寺损坏已经很久了,楼阁亭台坍塌崩坏,佛像和僧人都无所遮蔽。士大夫和君子为此感到可惜,我也为此感到可惜,佛教弟子为此感到耻辱,我也为此感到耻辱。不久前我作为庶子宾客被分派管辖东都洛阳,那时性情喜好闲逛游玩,景色美好的名胜古迹没有不全部游览的,每次到这座寺庙,都感慨地产生将它修葺完好的愿望。到如今已经有七八年了,有幸成为山水的主人,是满足当初的心意,完成开始时的愿望的时候了。像是有因缘际会,终于成功完成了它。唉!我早年与元相国元微之在生死之交结为朋友,于因果之际泯灭俗念。去年秋天,微之在临终之前,托付我为他撰写墓志铭。不久后,元家的老人送来奴婢,车马,绫罗布帛,银鞍玉带等物品,价值六七十万,作为答谢我作文的礼物。我念及平生的情分,作文的事不可推辞,礼物不可接受。从陕西到洛阳,往返了很多次,最后不得已而收下,回来赠予此寺。于是请悲知僧清闲主持这件事,命谨慎干练的将士再次掌管治理。从寺前亭台一座,登寺桥一座,连桥廊七间,再到石楼一座,连廊六间,东面有供奉佛像的阁子大屋十一间,南面有宾客所居院落一座,大小房屋共七间。凡是支撑崩坏的地方填补空缺,垒砌坍塌的墙壁覆盖缺漏,粉刷墙壁和地板的技术必须精细,粉刷用的建筑涂料必须精良,即使一天也不停止修葺,过了三个月而完成。就像老人的房子,变成了引路人的庙宇。如此佛像不再有被淋湿倒塌崩坏的危险,寺中僧人有了静坐养身的安稳。过路的人可以在此休息,观景的人可以在此游赏,边塞的气色,龙潭的景象,香山的山水,石楼的风景,和往来经过的人,一时间都变得更好。士大夫君子和佛教弟子,一下子得以释怀,感慨地觉得洗刷了耻辱。清闲上人和我还有微之,都是早年的旧交,得知了情谊和意愿,感慨往事,念及将来,欣慰地感叹道:凡是有益于他人的事情,都是功业和德行,而这些功德,应该都属于微之。一定能够消除前世的灾祸,带来阴间的福报。我回答说:唉!凭借这份功德,怎知在下一个轮回不能和微之在这片土地上结下缘分呢?凭着身心的修养,怎知来世不能和微之一起在这所寺院里游览呢?说到这里,流下了眼泪。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注释:¹骞崩:亏损坍圮。²閒游:亦作“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³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⁴舆马:车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