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衔花马蹋香街,诏遣追欢绮席开。中使押从天上去,
玉衔花马蹋香街,诏遣追欢绮席开。中使押从天上去,
外人知自日边来。臣心净比漪涟水,圣泽深于潋滟杯。
外人知自日边来。臣心净比漪涟水,圣泽深于潋滟杯。
才有异恩颁稷契,已将优礼及邹枚。清商适向梨园降,
才有异恩颁稷契,已将优礼及邹枚。清商适向梨园降,
妙妓新行峡雨回。不敢通宵离禁直,晚乘残醉入银台。
妙妓新行峡雨回。不敢通宵离禁直,晚乘残醉入银台。

yànzuò--hán

xiánhuāxiāngjiēzhàoqiǎnzhuīhuānkāizhōng使shǐcóngtiānshàng

wàirénzhībiānláichénxīnjìngliánshuǐshèngshēnliànyànbēi

cáiyǒuēnbānjiāngyōuzōuméiqīngshāngshìxiàngyuánjiàng

miàoxīnxíngxiáhuígǎntōngxiāojìnzhíwǎnchéngcánzuìyíntái

韩偓

韩偓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yāo)¹草虫²,趯(tì)³(fù)(zhōng)。未见君子,忧心忡(chōng)。亦见止,亦既觏(gòu)止,忧心则降(xiáng)¹⁰
译文: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注释:¹喓喓:虫鸣声。²草虫:一种能叫的蝗虫,蝈蝈儿。³趯趯:昆虫跳跃之状。⁴阜螽:即蚱蜢,一种蝗虫。⁵忡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⁶亦:如,若。⁷既:已经。⁸止:之、他,一说语助词。⁹觏:遇见。¹⁰降:降下,引申为放心。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zhì)¹彼南山,言采其蕨(jué)²。未见君子,忧心惙(chuò)³。亦既见止,亦既觏止,忧心则说(yuè)
译文: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注释:¹陟:升;登。登山盖托以望君子。²蕨:野菜名,初生无叶时可食。³惙惙:忧,愁苦的样子。⁴说:通“悦”,高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¹。未见君子,忧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忧心则夷²
译文: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注释:¹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间之人食之,谓之迷蕨。²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歌,和《周南·卷耳》一样,也有想象的意境。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写思妇秋天怀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别叙写来年春天、夏天怀人的情景。全诗表现了跨度很长的相思苦。

  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说是赋亦无不可。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时也许还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见到衰败的秋草,枯黄的树叶,大自然所呈露的无不是秋天的氛围。“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有那秋虫和鸣相随的撩拨,诗人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思:“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此诗构思的巧妙,就在于以下并没有循着“忧心忡忡”写去,而是打破了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诸如自己孤处的凄凉、强烈的思念,竟不着一字,而却改用拟想,假设所思者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将会是如何的情景。诗云,“亦既见之,亦既觏之,我心则降。”见,说的是会面;觏,《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故郑笺谓“既觏”是已婚的意思,可见“觏”当指男女情事而言。降,下的意思,指精神得到安慰,一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质直,即使是女诗人也不作掩饰。这里以“既见”、“既觏”与“未见”相对照,情感变化鲜明,欢愉之情可掬。运用以虚衬实,较之直说如何如何痛苦,既新颖、具体,又情味更浓。方玉润说:“本说‘未见’,却想及既见情景,此透过一层法。”(《诗经原始》)所谓“透过一层法”,指的就是虚实相衬法。

  第二、三章虽是重叠,与第一章相比,不仅转换了时空,拓宽了内容,情感也有发展。登高才能望远,诗人“陟彼南山”,为的是瞻望“君子”。然而从山颠望去,所见最显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诗人无聊之极,随手无心采着。采蕨、采薇暗示经秋冬而今已是来年的春夏之交,换句话说,诗人“未见君子”不觉又多了一年,其相思之情自然也是与时俱增,“惙惙”表明心情凝重,几至气促;“伤悲”更是悲痛无语,无以复加。与此相应的,则是与君子“见”、“觏”的渴求也更为迫切,她的整个精神依托、全部生活欲望、唯一欢乐所在,几乎全系于此:“我心则说(悦)”、“我心则夷”,多么大胆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

  此诗虽是重章结构,押韵却有变化,首章一、二、四、七句用韵;而二、三章则是二、四、七用韵。另外王力《诗经韵读》认为各章第三句“子”与第五、六句“止”亦是韵脚。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0-31

cǎochóng

míng xiānqín 

yāoyāocǎochóng zhōng wèijiànjūn yōuxīnchōngchōng jiànzhǐ gòuzhǐ xīnxiáng 
zhìnánshān yáncǎijué wèijiànjūn yōuxīnchuòchuò jiànzhǐ gòuzhǐ xīnyuè 
zhìnánshān yáncǎiwēi wèijiànjūn xīnshāngbēi jiànzhǐ gòuzhǐ xīn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¹
译文: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同意将它赠送给他人。
注释:¹未许人:没有答应送给别人。未:没有。许:应允,认可,答应。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怀君¹万里别,持赠(zèng)结交亲²
译文:想到你即将踏上万里之遥的旅途,我决定将这把宝剑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注释:¹怀君:想念您。怀:想到,想念。君: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²结交亲:结交亲密。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孤松宜晚岁¹,众木爱芳春²
译文:峰顶上那孤傲的松树,适宜在严寒中生长,而一般的草木则在春天争胜。
注释:¹晚岁:一年将尽的时侯。²芳春:春天,春季。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
已矣(yǐ)¹将何道²,无³令白首新
译文:活在当下的世道,言辞已显无力,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注释:¹已矣:算了吧。²将何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³无:通毋、勿。⁴白首新:新添白发。

  这首诗的前二句以衬垫方式来写宝剑千金珍贵、平生未认可别人,突显出王无竞才华横溢,二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三四句聊表惜别之情,借宝剑的千金之贵,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五六句借“孤松”“众木”勉励王无竞,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保持顽强性格和高尚情操。末两句写诗人劝勉和鼓励友人振奋精神,亦借此警醒自身不甘沉沦,奋发有为的凌云豪情,流露出自己政治上遭受挫折的不平与愤懑。

  一二句“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是一个铺垫,展示了诗人拥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宝剑,却一直未能找到值得托付的人。诗人以宝剑为喻,旨在写王无竞的才华,并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就如同出色的马需要杰出的将领骑乘一样,珍贵的宝剑也需要有才华的人来佩戴。

  三四句“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表达了友人即将远行,诗人将宝剑作为礼物送给友人,以此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这也展示了诗人对别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为宝剑找到了一个配得上的主人。以宝剑的千金之珍贵,折射出王无竞的杰出才华;通过“持赠”和“结交亲”,突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赞扬了王无竞的卓越才情和高尚品德,也强调了他们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知己关系。

  五六两句“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这句话寓含劝勉之意。它描绘了一般花草树木都倾向于在春天时展示美丽的芳姿,而唯独高山上的孤松,在年事已高的冬季,毫不畏惧寒风和霜雪,顽强地挺立,彰显其坚韧性格和高尚情操。正如孔子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中“孤松宜晚岁”仿佛就是此格言的引申,鼓励友人要像高山孤松一样,经历岁月的洗礼后,才能显现出坚强的品质。在后半生中,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不要像其他草木一样,只能在春季美好时展示自己,遇到风霜和严寒就萎靡不振。

  最后两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这句话表达了友人已经遭遇不公平待遇,现实已成事实,但绝不能因此而消沉。诗人在这里的意思是,虽然已经面对不公,但不能就此放弃,应当积极努力。毫不虚度年华,不要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感到悔恨。诗中隐含诗人对友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愤慨,但诗人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友人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不被逆境击垮。这种鼓励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即使环境不利,也要保持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诗歌情感深沉悲壮,寄托了诗人不甘示弱、积极向前的精神。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shāncūnsǒu--fén

záoyánrénchánchēngyǒuchǎnsuīzhānjīnxíngguìménquǎn

niúgēngbáishíjīnghuángjiǎnsuìshuāngsǎnnónghuàlóurénbǎonuǎn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北阙(què)¹献书²寝不报³,南山种田时不登
译文: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注释:¹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²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³不报:不批复;不答复。⁴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⁵不登:歉收。登:丰收,收成好。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百人会¹中身不预²,五侯³门前心不能。
译文: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注释:¹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²预:“遇”也。³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身投河朔(shuò)¹饮君酒,家在茂陵²平安否?
译文: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注释:¹河朔:黄河以北地区。²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¹
译文: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注释:¹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yuè)¹君应知。
译文: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注释:¹说:同“悦”。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济人¹然后拂衣²去,肯作徒尔³一男儿!
译文: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注释:¹济人:救助别人。²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³徒尔:仅能如此。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意思是说自己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此处泛指权贵。第四句意思是: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顿。

  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陵,。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这首诗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译文:春风如剪刀般裁剪植被的技术高超,先裁出柳叶,又裁出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¹牢。
译文:杏桃的花瓣,疏密适中,它们的颜色红若胭脂,艳丽无比。
注释:¹燕脂:同胭脂。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黄鹂¹未鸣鸠(jiū)欲雨,深园静墅声嗷(áo)²
译文:整日吵闹的黄鹂停止了鸣叫,幽静的园中不时传来鹁鸠嘈杂的喧叫声,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啊。
注释:¹黄鹏:均写即将下雨的征兆。俗语“天将雨,鸠逐妇”,见《埤雅》。²嗷嗷:象声词,形容鸠逐其匹的嘈杂喧叫声。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役徒开汴(biàn)¹前日放²,亦将决水归河槽³
译文:从事引黄河入汴河工程的夫役也已于前日被遣发。要不了多久,滚滚黄河之水就会通到汴河了。
注释:¹开汴:疏浚汴河。²放:停止。³河槽:河床。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¹已近沟已淘²
译文:都城的人盼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盼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
注释:¹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²沟已淘:谓汴京城中沟渠疏淘完毕。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何当¹黄流²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gāo)
译文:如果地面降水深一尺即可解除旱情,汴河水深一篙即可通航,等到大雨来临,黄河水也到来之时,不仅都城人民和吴楚人民得以解除旱象,而且汴河也畅行无阻了。
注释:¹何当:多么合适,犹言正巧。²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译文:马遵也不用再滞留京城,可乘着如刀之轻舟,顺流直下,夜兼程,回到江南了,那可更是皆大欢喜呀。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gāo)¹
译文:吴楚常常受到苦旱灾害的折磨,连年欠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可以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还是不能缓过气来。
注释:¹脂膏:油脂,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喻人民的财物。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吾愿取之勿求羡¹,穷鸟困兽²易遯(dùn)逃。
译文:重税之下,老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
注释:¹求羡:征收额外的赋税。羡:盈余。唐代节度使等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无名税收贡献朝廷,称为“羡余”。²穷鸟困兽:喻百姓将如无食之鸟、被困之兽,被迫逃亡。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gū)酒不惜典弊袍¹
译文:我今天出城去送马遵,不惜拿旧衣服去典押以便换取酒钱,买些酒好为他践行。
注释:¹典弊袍:拿破旧之袍典押。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数途必向睢(suí)¹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译文:此次离开必定向雎阳的方向进发,太傅大尹都是大英雄大豪杰。
注释:¹雎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译文:请求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对于天下的人有好处。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国给民苏¹自有暇(xiá),东园乃可资游遨。
译文: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有闲暇时间跟马遵去遨游东园。
注释:¹国给民苏: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苏:困顿之后获得休养生息。

  这是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城送别友人之作。运判马察院,指马遵,字仲涂,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当时以监察御史为江淮六路发运判官,是诗人的好友。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说:“龙图(龙图阁学士,马遵后来曾任此职)马公仲涂家藏蔡忠惠(即蔡襄,字君谟,谧忠惠,北宋大书法家)帖,用金花纸十六幅,每幅四字,云:‘梅二(即梅尧臣,字圣俞,排行第二)马五(即马遵)蔡九(即蔡襄)皇祐壬辰(1052年,即皇祐四年)仲春寒食前一日会饮于普照院,仲涂和墨,圣俞按纸,君谟挥翰,过南都试呈杜公(即杜衍)、欧阳九(即欧阳修)评之,当属在何等。’”所叙时间、人事与此诗相合,故此诗作于1052年(皇祐四年)二月,当时梅尧臣在京城汴京监永济仓。

  梅尧臣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人。此诗虽写送别,却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心。

  开头四句先写送别的时间。这几句化用唐代贺知章《咏柳》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意,但却又有发展变化。贺诗单写春柳,此诗重点在写杏桃。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裁出了柳叶,又裁出杏桃,这是变无情为有情,把没有感情的春风,写成了有情的巧匠,设想新奇而富有诗意。第三句的“圆尖作瓣”承接上句,写杏桃的花瓣,圆瓣指杏,尖瓣指桃。“得疏密”是说它们疏密适中,既不太稀,也不太密。第四句说它们的颜色红若燕脂(即胭脂),艳丽无比,也就是说,春风不但剪其形,而且染其色。春风荡漾,柳绿桃红,景色是如此宜人。这几句语调轻快,写出送别时的愉悦心情。朋友相别,使人怅恨,此诗却透出欣喜之情。当时京都地区原本大旱,据《宋史·仁宗纪》记载,1051年(皇祐三年)八月,汴河即已绝流,马遵比时也因此而被困在京城。而到这次送别时,气候已有转机,即将下雨;同时派去引黄河水入汴河的夫役,也已于不久前遣发,汴河即将通航,这令诗人十分欢欣。此刻就是因为马遵即将回到江南去,所以梅尧臣等人在东城为他送别。此诗第五句至十句就是描写此事。《埤雅》:“鹁鸠,灰色无绣顶,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鸿逐妇’是也。”“黄鹂”句诗意即源于此。黄鹂不鸣,鹁鸠逐妇,都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深园静墅声嗷嗷”的“嗷嗷”,就是鹁鸠逐妇的嘈杂喧叫声。“开汴”指疏浚汴河河口和汴河上游,以便引黄河水顺畅地注入汴河。这四句是叙事,节奏急促,气氛非常热烈。下面接着写人们的心情:都城的人盼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盼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据《宋史·河渠四·京畿沟渠》记载,北宋京都每年春天疏浚沟渠,以防水潦成灾。诗人于1053年(皇祐五年)所作《淘渠》中有“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涂如坏堤”,即专写汴京整修下水道。“何当”在这里是“合当”之意,表示肯定语气。“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宋代设有都水监,管理河道堤防,原来隶属于三司河渠,1058年(嘉祐三年)始置专监。作者写此诗时,都水尚无专官。诗中的都水御史即指马遵。舠是小船,形如刀。“雨深一尺”,可以解除早象;水深一篙,则汴河可以通航。友人马遵即可乘着轻舟,顺流直下,日夜兼程,回到江南的住所去。“亦即喜”的“亦”字,表明欢喜的不仅是马遵,还包括京都和吴楚地区苦于旱灾的人民,也包括作者在内。“回轻舠”点出题中的“送”字,“轻”字不仅同上文“水一篙”关合,而且还写出了行者的欢悦心情,因为只
  有水深流急,舟行迅疾,舟才显得轻;只有人心情愉快,才会更加感到小舟的轻。这几句如急流行舟,节奏非常轻快,写出了送行者和行者的愉快心情。

  马遵是转运判官,他这次回住所的任务,就是要协助转运使收缴吴楚财赋,由汴河运进京师。此诗第三大段,即由此着笔,写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因为吴楚频受苦旱,连年歉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仍然缓不过气来,所心诗人希望友人在收缴赋税时,不要额外多收,如果加重剥削,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唐代刺史、节度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赋税贡献朝廷,称为“羡余”。“频年苦旱”而仅“一稔”,老百姓身上没有什么油水,所谓“勿求羡”不过是不要大肆搜括的委婉说法。当时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许元以聚敛刻薄为能,希图得到迅速提升,所以诗中特别以此嘱咐友人,作为此次的临别赠言,要他对上司许元加以规劝,实际上是讲给许元听的。据《宣城县志》记载,马遵为官清廉,他任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知州离去时,郡僚军民争欲挽留。最后八句又将此意加以申说。出城相送,不惜典袍沽酒,可见对友人情意深重。而计算行程,友人此去必定经过睢阳,杜衍、欧阳修正在那里,所以作者要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于天下的人不无少补。睢阳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太傅指杜衍,当时以太子太傅退居南京。大尹指欧阳修,当时任应天府知府兼南京留守事,汉唐时京师地区行政长官称尹,诗中即沿此例尊称其为“大尹”。他是作者的至友,曾为其《宛陵先生诗集》作序,对作者的诗极为赞赏。“万分岂不益一毛”是反用《孟子·尽心上》“杨子(指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意,意思是说如果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于国家人民多少有点好处。诗中说请杜衍、欧阳修评说,是有深意的:他们二人都是朝廷的重巨,杜衍曾为宰相,为人刚正廉明;欧阳修曾为知制诰,能关心人民的疾苦,他们会赞同诗人的意见。这样一来,如果转告许元,许元对他们的意见就不能不加以认真考虑。结末两句仍承此意,以“国给民苏”相期许。“国给”和“民苏”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国家强盛富足,人民才能得到复苏;只有人民温饱,有力耕作,国家才能富足。只有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地方上没有事端,作地方官的许元和友人马遵,才有闲暇逸致,得以在东园尽情遨游。“东园”在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许元所筑,梅尧臣有《真州东园》诗。欧阳修有《真州东园记》,详记修园始末和马遵同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园中游憩事,其中有“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语,与此诗之意相同。诗以东园作结,既能唤起友人的美好回忆,又从正面作了奖劝,表达了对友人的股切期望之情。

  此诗通篇都以国计民生为意,而将朋友深情,融贯其中,一韵到底,情调轻快,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