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今日共传杯,多谢殷勤数子来。三伏炎蒸那有此,百年怀抱顿能开。
水边今日共传杯,多谢殷勤数子来。三伏炎蒸那有此,百年怀抱顿能开。
云山合匝还生雾,雪涧崩腾怒吼雷。却恨苍屏遮远日,凌风直欲跨蓬莱。
云山合匝还生雾,雪涧崩腾怒吼雷。却恨苍屏遮远日,凌风直欲跨蓬莱。

yǐnqīngtuāntíngshíshàngxiǎozuìzàidēngzhòuhán--zhū

shuǐbiānjīngòngchuánbēiduōxièyīnqínshùziláisānyánzhēngyǒubǎinián怀huáibàodùnnéngkāi

yúnshānháishēngxuějiànbēngténghǒuléiquèhèncāngpíngzhēyuǎnlíngfēngzhíkuàpénglái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
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关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何焯曾评论李商隐《隋宫》其二“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说“借锦帆事点化,得水陆绎骚,民不堪命之状,如在目前。”此一评论用于评论张祜《隋堤怀古》同样准确,切中肯綮。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深藏而愈显。由此看来,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

suí怀huái--zhāng

suíqióngbīngjùnchuānwèiměngzhōuxuán

jǐnfāndōngguībiànshuǐ西láijǐnnián

běnshānchuánbǎièrshuízhīzhōngdǐngsānqiān

kānzhòngwènjiāngdōushìhuíwàngkōngbēi绿shùyān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hóng)¹如殷雷。
注释:¹谹谹:一作“肱肱”。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二十三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徘徊。
二十三¹弦何太哀,请公勿²渡立徘徊。
注释:¹二十三:一作“二十五”。²勿:一作“莫”。
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
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zhào)磨霜齿。
神椎凿石塞神潭,白马骖驔赤尘起。
神椎(zhuī)凿石塞神潭,白马骖(cān)(diàn)¹赤尘起。
注释:¹骖驔:马奔跑状。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全唐诗》中,此诗题下注:一作“公无渡河”。据《乐府诗集》:“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这首《公无渡河》歌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的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像的,格外使人颤栗。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定要做无望之极的抗争。渡河,正是一个凝固了抗争的极致和死亡的瞬间的意象。不是每个人都会试图去探求和解读它,但是几乎每个读者都能直截感受到它的冲撞。唐代诗人中,李白、王建、李贺、温庭筠和王睿,都有以此题歌咏本事的作品。

  温庭筠此诗前四句描述水势之浩大汹涌,中四句写弹箜篌者以哀声劝阻之语,后四句以浪漫色彩的写法推陈出新,在神力辅助之下渡河人终于如愿以偿。最可玩味者在后四句,个体力量到底渺小,弱势力量在强势力量面前应该相机而动,方可实现自身价值。

  此诗在表达手法上可玩味的地方也多。温庭筠所用的手法和李白《公无渡河》诗是一样的,也就是由远景摄入,拉近到渡河一刻,然后及渡河之后事。温庭筠的描写不可谓不好,但是并不是高度个性化的。“请公勿渡”已经大大折损了语势,最后“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把惨痛死亡,消解为高蹈成仙,似乎想另开一层境界和遐想,却几乎把悲剧色彩全数抹煞。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

  这首词是写一个长期客游在外的游子,在梅片纷飞,细雨绵绵的日子里,乘船归来。穿过小桥子水,雨过天晴。画楼远现,抬头无望,楼上伫立着一位佳人,曾似旧家相识的她。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梅花片片,随风飞舞,嫩黄的柳条,沾满细雨,随风摇摆。“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游子乘坐一只小篷船,没有在边停泊,依仗着长风,扬帆航行。上片是写,在梅雨天气,一位游子,扬帆归来,归心似箭的心情,全写出来了。

  下片,“回子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船在东风中向西航行,转眼间穿越小桥子水,烟消雨霁,回望画楼高耸。“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远望有位佳人,伫立高楼上,还像是似曾相识。楼上的佳人,也会同样在 想“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在结尾时收得好。在文学史上,有好多诗词,由于结尾收得简洁,成为名篇名句。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些诗的结尾,都是符合本文前面提出的三条。本词的结尾,也显示出这种妙用。

hǎoshìjìn··méipiànzuòtuánfēi--léiyīngchūn

méipiànzuòtuánfēiwàiliǔjīn湿shīziduǎnpéngzhǎngfēngguà

huítóuliúshuǐxiǎoqiáodōngyānsǎohuàlóuchūlóushàngyǒurénníngzhùshìjiùjiācéngshí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辛丑¹正月五日,天气澄和²,风物³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物。临长流,望曾城,鲂(fáng)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gāo)¹⁰者,名实旧矣¹¹,不复乃为嗟(jiē)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¹²,独秀中皋¹³,遥想灵山¹⁴,有爱嘉名¹⁵。欣对不足¹⁶,率共¹⁷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dào)吾年之不留。各疏¹⁸年纪乡里¹⁹,以记其时日。
译文: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注释:¹斜物: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物辨》,斜物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¹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²澄和:清朗和暖。³风物:风光,景物。⁴闲美:闲静优美。⁵邻曲:邻居。⁶长流:长长的流水。⁷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⁸鲂:鱼名。⁹和:和风。¹⁰南阜:南山,指庐山。¹¹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¹²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¹³独秀中皋: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¹⁴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物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¹⁵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¹⁶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¹⁷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¹⁸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¹⁹乡里:指籍贯。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开岁¹(shū)²五日,吾生行³归休
译文: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注释:¹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²倏:忽然,极快。³行:即将,将要。⁴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念之动中怀¹,及辰²为兹游³
译文: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注释:¹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²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³兹游:这次游赏,指斜物之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气和¹天惟澄²,班坐³远流
译文: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注释:¹气和:天气和暖。²天惟澄:天空清朗。³班坐:依次列坐。⁴依:依傍,顺着。⁵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弱湍(tuān)¹²文鲂(fáng)³,闲谷(jiǎo)鸣鸥
译文: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注释:¹弱湍:舒缓的水流。²驰:快速游动。³文鲂:有花纹的妨鱼。⁴闲谷:空谷。⁵矫:高飞。⁶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jiǒng)¹散游目²,缅然³(dì)曾丘
译文: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注释:¹迥泽:广阔的湖水。迥,远。²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³缅然:沉思的样子。⁴睇:流盼。⁵曾丘:即曾城。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虽微¹九重²³,顾瞻(zhān)无匹俦(chóu)
译文: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俦。
注释:¹微:无;不如。²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³秀:秀丽。⁴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⁵匹俦:匹敌,同类。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提壶¹²宾侣,引满³献酬
译文: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注释:¹壶:指酒壶。²接:接待。³引满:斟酒满杯。⁴更:更替,轮番。⁵献酬:互相劝酒。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未知从今去¹,当复如此不(fǒu)²
译文: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注释:¹从今去:从今以后。²不:同“否”。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中觞(shāng)¹纵遥情²,忘彼千载忧³
译文: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注释:¹中觞:饮酒至半。²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³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且极¹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译文: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¹极:指尽情。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yóuxiéchuā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xīnchǒuzhēngyuè tiānchéng fēngxiánměi èrsānlín tóngyóuxiéchuān línchángliú wàngzēngchéng fángyuèlínjiāng shuǐōuchéngfānfēi nánzhě míngshíjiù nǎiwéijiētàn ruòzēngchéng bàngjiē xiùzhōnggāo yáoxiǎnglíngshān yǒuàijiāmíng xīnduì shuàigòngshī bēiyuèzhīsuìwǎng dàoniánzhīliú shūniánxiāng shí 

kāisuìshū shēngxíngguīxiū 
niànzhīdòngzhōnghuái怀 chénwéiyóu 
tiānwéichéng bānzuòyuǎnliú 
ruòtuānchíwénfáng xiánjiǎomíngōu 
jiǒngsànyóu miǎnránzēngqiū 
suīwēijiǔchóngxiù zhānchóu 
jiēbīn yǐnmǎngèngxiànchóu 
wèizhīcóngjīn dāngfǒu 
zhōngshāngzòngyáoqíng wàngqiānzàiyōu 
qiějīnzhāo míngfēisuǒqiú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译文:一条龙背井离乡飞翔,行踪不定游遍了四面八方。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译文:五条蛇追随在左右,作为辅佐陪侍在它身旁。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译文:有一天龙飞回到故乡,得到了安身立命的合适地方。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为蛇从之,得其露雨。
译文:四条蛇追随在左右,得到了龙的雨露滋养。
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一蛇羞之,桥¹死于中野。
译文:一条蛇羞于再与龙蛇相处,宁愿干死在荒凉的原野上。
注释:¹桥:《艺文类聚》作“槁”,是。

  全歌自始至终以“龙”比喻晋文公,以蛇比喻追随晋文公的臣子。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以龙飞天下,喻指晋文公前后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以五蛇追随辅佐,喻指其追随者的情况。据《史记》,重耳流亡,足迹遍及于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其追随者中最著名的是赵衰、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五位贤士,《左传》所述五人与此有出入。

  后六句为此歌的后一部分,说重耳返晋,即位后的事。歌中以龙施露雨于四蛇,喻指五贤士中四人得其封赏;羞于封赏而槁死于中野的“一蛇”,则是指介之推。按之《史记》与《左传》,介之推都不在五人之中;这是先秦系统的《龙蛇歌》与史书记载的一点重大差别。至于介之推“羞之”的原因,《左传》与《史记》中都是说得很清楚的。介之推认为,重耳之得以回国立为晋君,乃是天意,而赵衰、魏武子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而竟获得封赏,这是“上(指晋文公)下(指赵衰等人)相蒙”,对于这样的君臣,是很难与他们和谐相处的。可见所谓“羞之”,也就是羞于与这些人为伍。故归隐绵山,至死不出。

  从自全名节、洁身自好的角度说,介之推确实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清高之士的一个典型。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寒食节——清明前一日禁火,有一种说法认为即是为纪念介之推被焚而设,足见介之推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至于文公的封赏,从历史记载看来,大体上是做到了论功行赏且是甚得民心的,故《史记》说:“晋人闻之,皆说(悦)。”介之推全盘否定文公的封赏,并由此而宁死也不愿为其效力,平心而论,其看法与做法都是过于偏激、并不可取的。

  这首《龙蛇歌》的特色是通篇用比。古代诗法“赋、比、兴”中的“比”,在近代修辞学中可以大别为“比喻”与“比拟”两大类。“比喻”,即打比方,以甲物比乙物;“比拟”,则是将物拟人(简称拟人)或将人拟物(简称拟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把红海棠花说成“红妆”(穿红衣服的女子),是拟人;“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白居易《女道士》),把肌肤白皙、穿着素净的女道士比成半峰白雪、一枝白莲,是拟物。《龙蛇歌》以龙蛇比君臣,也是属于拟物一类。“比拟”的写法较之直言的“赋”体,从消极一面说,可以避免过分的直露;从积极一面说,则是可以更加婉转曲达自己深刻的内心体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龙蛇歌》中的“拟物”,与一篇中部分采用拟物的手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法存在,而且已成了全篇的一种基本构思。因而,作品不仅在具体字句上具有比喻性,而且在全篇文意上具有象征性——在这看似新奇的童话般的动物世界里,真正在上演的乃是一幕幕风云变幻的人间的活剧。至于此诗的语言风格,与绝大多数早期古诗一样,显得相当平浅朴实;但由于所述内容关系到一个有名的君臣关系的故事,且延伸及于有关民情风俗的“寒食”节,所以虽只短短十句诗,仍是颇为耐读、颇让人寻味的。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63-96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