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蒸霞谷,连山只种桃。补成天五色,散作佛千毫。
见说蒸霞谷,连山只种桃。补成天五色,散作佛千毫。
月底群仙下,风前细仗高。期君成美实,归献赤霜袍。
月底群仙下,风前细仗高。期君成美实,归献赤霜袍。

zhēngxiáwèicáogōnghuì--zhāngxiàoxiáng

jiànshuōzhēngxiáliánshānzhǐzhǒngtáochéngtiānsànzuòqiānháo

yuèqúnxiānxiàfēngqiánzhànggāojūnchéngměishíguīxiànchìshuāngpáo

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 5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jǐn)水东流绕锦城¹,星桥²北挂象天星。
译文: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江上七桥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
注释:¹锦城:成都的别称。²星桥:即七星桥。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译文: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jǐnshuǐdōngliúràojǐnchéng xīngqiáoběiguàxiàngtiānxīng 
hǎizhōngcháoshèngzhǔ éméishānxiàlièxiāntíng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庞葱 一作:庞恭)
庞葱¹与太子质²于邯(hán)(dān)³,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¹⁰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¹¹过于三人,愿¹²王察¹³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¹⁴¹⁵。(庞葱 一作:庞恭)
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两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相信。”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
注释:¹庞葱:魏国大臣。²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³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⁴市:集市。⁵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⁶信:相信。⁷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⁸明:明白,清楚。⁹然:可是。¹⁰去:距离。¹¹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葱(恭)自称。者:……的人。¹²愿:希望。¹³察:观察,仔细看,明察。¹⁴得:能够(得到)。¹⁵见:拜见、谒见。这里指召见。
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识,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译文:当初我们分别时一起在白沙江边的亭子里喝得酩酊大醉,傍晚的寒蝉和高树都各自发出秋天里才有的清凉之声。
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风乘小艇(tǐng)¹(fú)(yī)²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译文:乘着小船顺风前行就如水鸟飞翔,雨点滴滴答答打在雕花的屋檐上发出环佩般的清响。
注释:¹艇:轻便的小船。²凫鹥:凫,野鸭。鹥,沙鸥。这里泛指水鸟。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家事不随王事¹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译文:国家的事情然已经平息了,但家事却没有完结,旧愁还没离去,新愁却已袭上心头。
注释:¹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
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只今疲病嫌鞍马¹,十日同居眼暂明。
译文:我的身体也早已大不如前,疲病之躯甚至连鞍马之劳都难以承受,回想往日还是十分感谢你,在与你交游的十天里,你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前途的光明,感到了人生的惬意。
注释:¹鞍马:指骑马。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
破腊惊春意,凌寒¹试晓妆。
译文:腊梅花开惊破冬日的枯寂,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冒着严寒早早尝试充满生机的妆容。
注释:¹凌寒:冒寒;严寒。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译文:想来她应该是嫌恶脂粉的白腻,所以将自己点染成淡黄。
缀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zhuì)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译文:树枝上的花朵,如同悬挂在枝头的蜂房,齐整生长如同雁柱一般。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
团酥(sū)与凝蜡,难学是生香¹
译文:团团酥油和凝聚的蜂蜡尽管外形与腊梅相似,但却难有梅花那阵阵幽香。
注释:¹生香:散发香气。

  这首咏腊梅的五律,从开花、颇色、形状、气味四个方面展示腊梅的风貌,一联写一个方面。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从腊梅开花的季节下笔,推出腊梅的整体形象。“破腊惊春意”,是说腊梅在冬末开花,打破了寒冬群芳寂寥的冷清局面,呼唤着春天的苏醒。“腊”即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破腊”是冲破了腊月的严寒。出了十二月也就到了春天,所以说腊梅的开花有着破冬惊春的意义。次句的“凌寒试晓妆”是从实处具体展现腊梅初开时的风姿。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腊梅开花说成是少女试妆,使人想见其楚楚动人的绰约丰姿如在眼前。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从腊梅的颜色下笔,表现腊梅不与流俗为伍的精神气质。是说(试妆的少女)是嫌白色俗气,脂粉味太浓,所以才故意挑选下黄色。“曲尘黄”指淡黄色。曲尘是酒曲所生的细菌,色微黄如尘,因此称淡黄色为曲尘。

  “缀树嫌悬室,排筝雁着行。”这颈联两句是正面摹状腊梅的形态。“缀树嫌悬室”,是就一朵一朵而言,形容附着于树枝的朵朵腊梅花,如同无数悬挂在枝头的嫌房。“排筝雁着行”,是就一枝一枝而写,形容朵朵腊梅花在枝条上排列成串,如同雁柱一般。“排筝雁着行”指筝柱,因筝柱斜列犹如雁行,故称筝柱为雁柱。这一句是先以雁行喻筝柱,然后才以筝柱喻腊梅。“着”是成的意思。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尾联归结到腊梅所特有的香气。是说团聚而成的酥油凝聚而成的嫌蜡,尽管在外形上、质地上与腊梅十分相似,但难有腊梅的香气,终归不能以假乱真。

méi--yóumào

jīngchūnlínghánshìxiǎozhuāng

yīngxiánzhīfěnbáirǎnchénhuáng

zhuìshùfēngxuánshìpáizhēngyànzhexíng

tuánníngnánxuéshìshēngxiāng

临水纵横回晚鞚。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临水纵横¹回晚鞚(kòng)²。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³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译文: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注释:¹纵横:奔放,不受拘束。²鞚:有嚼口的马络头。³梅笛:吹奏《梅花落》笛曲。⁴几弄:几阕乐曲。弄:乐曲,曲调;乐曲一阕或演奏一遍称一弄。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¹前舞雪²狂歌送。腰跨金鱼³(jīng)(pèi)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译文: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又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注释:¹尊:泛称一切酒器。²舞雪:形容舞女的动作迅速,其衣袖飘动如雪片回旋。³腰跨金鱼:腰间挂着鱼袋佩饰。金鱼:又称“鱼袋”,宋代以之表明官阶身分,需翰林学士及中书堂后官,始可佩之。⁴旌旆:古代旗帜名,这里“旌旆”泛指护卫旗帜。⁵浮生梦:谓世事虚浮无定,生命短暂,有如一场梦。

  上片起首,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临水纵横回晚鞋”,他骑着金镀银鞍辔马,奔驰在水滨,豪纵奔放,无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驶向归程:“归来转觉情怀动”,一旦回到居处,竟忽然情怀转向波动。“梅笛烟中闻几弄”,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此时此地的词人,他闻笛声而感到“秋阴重”,是很真切自然的。十月的北方,气候转冷,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下片着重描绘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和个人的抑郁心态。“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旌旆拥”,词人独自身着庄重的朝廷命服,与送行人饮酒话别,席中有佳丽妙女为之歌唱狂舞,自己腰挎金鱼佩饰,有齐整的旌旗卫队前呼后拥,情景显得十分威严壮观。然而,到结语,词情却突然转向滑落:“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而与首句的“临水纵横回晚鞋”形成强烈反差。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在词人看来,只能是妆点他的世间虚浮无定的梦境罢了。词人当时沉重异常,心情十分沮丧,还有一生中坎坷挫折经历的深刻教训,时时笼罩着他的头脑,心潮起伏,慨叹人生,理所当然。

  全词悲壮苍凉,诗魂飘渺,在情思的波动和落差中,强化了浮生若梦的理念;词章表面轰轰烈烈、笔势奇纵,却成为表现词人内心抑郁的铺垫。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57-1161页

jiāào··línshuǐzònghénghuíwǎnkòng--shì

línshuǐzònghénghuíwǎnkòngguīláizhuǎnjuéqíng怀huáidòngméiyānzhōngwénnòngqiūyīnzhòng西shānxuědànyúnníngdòng

měijiǔbēishuígòngzūnqiánxuěkuángsòngyāokuàjīnjīngpèiyōngjiāngyòngzhǐkānzhuāngdiǎnshēngmè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