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郭伋(jí)始至行部¹,到西河美稷(jì)²,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有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有。”伋辞谢之。及³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做人就是这样。
注释:¹(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²西河美稷:地名。³及:等到。⁴讫:完毕。⁵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⁶野亭:郊野外的亭子。⁷期:约定的期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做人就是这样。

注释

(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

及:等到。

讫:完毕。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期:约定的期限。

范晔

范晔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
朱德润是诗人兼画家,擅长画山水人物。《沙湖晚归》便是用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水村秋季晚景图。“山野低回落雁斜”,是说盘旋于山野间的大雁正在徐徐降落。着一“斜”字活现出将落未落的动态。“炊烟茅屋起平沙”,写平坦的沙地上的茅屋升起了炊烟。这一句本应作“平沙茅屋起炊烟”,为了谐调平仄和押韵而调整了词序。“橹声归去浪痕浅”,是说由于渔船都已归去,所以浪痕变得浅了。三字尾“浪痕浅”暗示着渔船的归去并不太久。“摇动一滩红蓼花”,是写红蓼花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浅浅的浪痕而婆娑起舞。第一、二句写陆上景物,第三、四句写水中景物,两相辉映,妙趣横生。 乍一看,全诗句句都是写景,细品味,却又无处不在写情:寓情于景,景浸于情,正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落雁”、“炊烟”、“橹归”,具体地画出了水村晚景的特点。“落雁”和“蓼红”点明“序属三秋”。而“低回”、“斜”、“起”、“浅”、“摇动”等词语的巧妙运用,则使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诗人仿佛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一些寻常的景物,却构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橹声)有色(红),充满生机而又幽静淡雅的水墨画,从中透露出恬静闲适的内心世界。我们欣赏这首诗,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产生一种有如置身画中,流连忘返的愉悦之感。

shāwǎnguī--zhūrùn

shānhuíluòyànxiéchuīyānmáopíngshā

shēngguīlànghénqiǎnyáodòngwéihóngliǎohuā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画角残。
疏星耿(gěng)¹逼人寒,清漏²(zhēng)(zhēng)³画角残
译文:逼人的寒气耿耿的星光,漏声丁丁角声悠悠夜正长。
注释:¹耿耿:明亮的样子。²漏:见黄景仁七绝《癸巳除夕偶成》注。³丁丁:滴漏声。⁴画角残:军中画角声音凄惨。
客泪久从悉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
客泪久从悉外尽¹,月明犹许醉中看²
译文:他乡为客愁多泪已流尽,醉眼朦胧只见窗外月光。
注释:¹客泪句:意为自己老泪纵横,随着无边无际的寒夜和悲苦已经流尽了。²醉中看:看见月亮朦朦胧胧,如同醉后看月。
栖乌绕树冰霜苦,哀雁横天关塞难。
(qī)乌绕树¹冰霜苦,哀雁²横天关塞难。
译文:绕树乌鸦风霜凄苦无栖处,横空哀雁关塞艰难向何方。
注释:¹栖乌绕树:意为自己有家难回。²哀雁:以哀雁比喻人民流离失所。
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
料得故园今夜梦¹,随风应已到长安²
译文:遥想故园亲人今夜之梦,定然是随风来到我身旁。
注释:¹故园今夜梦:指故乡妻子的梦境。²长安:代指当时京城北京。此二句系运用杜甫《月夜》纯从对面写去的手法。

  此诗抒发了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愤懑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沉怀念。

  首联写夜深难眠,以景写情。“疏星耿耿”,明写星光幽冷,暗写狱中对月。月明星稀疏星耿耿,只有几颗晶亮的星星发着清光,只有对月时才可见。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月,这主要是为了突出“逼人寒”。寒气逼人,说明季节已是深秋,时间已是深夜,内心的凄苦和气温的寒冷互为作用,一个“逼”字尽传精神。“清漏丁丁”,丁丁之声清晰可辨,夜静无哗,愁人失眠;这漏声敲击着诗人的心扉。“画角残”,画角声残,其声如呜咽哀鸣,且暗寓夜深之意。这一联取星、漏、角等物,从空中写到地上,从远方写到近处,以形象、声音气温诸方面来渲染狱中凄冷的气氛。

  颔联写冤苦不尽,以态写情。一写“泪”,久系狱中,辛酸的眼泪已同那无边无际的愁苦流尽了。说“尽”,意为不尽的泪水已完了,显示了愁苦之深,实为说愁不尽泪不止。一写“醉”,以酒浇愁愁更愁,醉中看月,一片漾胧,是醉眼惺松,也是泪眼模糊,身陷囹满腹愁怨,无处申说,无法辩白,只有将无尽哀苦倾向天边月亮。因“泪”而要以酒解愁因“醉”使泪更无法遏止。诗人没有写呼天地的呼叫,也没有写滔滔不尽的诉说,只有流泪、酒醉之态,充分流露出苦情深衷。同时,醉中看月,拓展了诗人思想翱翔的空间,引出了下文的两层具体的叙写。

  颈联写处境艰难,以喻写情。一是借栖乌绕树喻被囚之苦。曹操《短歌行》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说栖鸟无枝可栖是讲自己无所依托,诗人于此则进一层说在冰霜苦寒的环境中,乌鹊无处可栖,自己只有蹲在这冰冷的监狱中。一以哀雁喻自己有家难归。雁南来北往,有一定规律,哀雁为失群的雁,要想南归可是关塞阻断,十分艰难。诗人以哀雁横天的景象,喻指自己流落他乡,有家归不得。“栖乌”、“哀雁形象本身就传达出令人心悸的情味。“冰霜苦”言狱中苦况,“关塞难”言途中险阻,既反映了诗人囚居的艰苦生活,也表现了对蒙冤的怨愤之情。

  尾联写想念家人,以思写情。诗人狱中望月,举头见雁,其思想飞越关山,回到自己的家园。“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故园”指作者家乡山东莱阳,“长安”借指北京,诗人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子儿女,而说家人梦中应到自己这里,这就如杜甫《月夜》中所写“今夜州月,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餐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晃,双照泪痕干。”从对面写来曲折宛达。由此适见其思念之深,且楚楚动人,别有韵味。这首诗以明月作为情感的触媒,通过狱中“对月”,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以及对故园、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又由明月引出栖乌、哀雁,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通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此诗通过狱中“对月”,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以及对故园、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又由明月引出栖乌、哀雁,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围绕着《狱中对月》的诗题,多侧面、多层次地展开叙写,又处处紧扣着怨愤之情,由于取景典型,用喻贴切,刻画入微,想象合理,通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感人至深,余味不匮。

参考资料:
1、 魏清荣编著. 中国百家文学名著鉴赏 诗歌 2[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第14
2、 周啸天主编. 元明清名诗鉴赏[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08.第632-633页

zhōngduìyuè--sòngwǎn

shūxīnggěnggěngrénhánqīnglòudīngdīnghuàjiǎocán

lèijiǔcóngwàijǐnyuèmíngyóuzuìzhōngkàn

ràoshùbīngshuāngāiyànhéngtiānguānsāinán

liàoyuánjīnmèngsuífēngyīngdàozhǎngān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青翼¹传情,香径²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³同衾(qīn),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译文:靠书信传递情意,在花间小路上偷偷相会,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来只觉一切都太仓促草率。那时还不懂得同衾共枕是什么意思,就相互轻易许诺了终身与他欢笑。可惜,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短暂。最终,只留下了无尽的后悔和懊恼。
注释:¹青翼:青鸟。后指书信。²香径:花间小路。³未省:不懂得,不明白。⁴衾枕:被子和枕头。⁵怎生:怎么。⁶悔懊:懊悔。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yíng)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jì)¹相见、喜欢存问²,又还忘了。
译文:细细回想,我对之前轻易得到的感情心怀懊悔,导致曾经的甜蜜变成了如今的困扰。内心中有着无数的牵挂,只能依靠书信传递情感。这种挂念让我心神不宁,而当你终于来到我面前时,我将向你倾诉一切。然而,当真正与你相见时,我只顾着喜悦地问候,将怨恨和埋怨抛之脑后。
注释:¹洎:等到。²存问:问候,慰问。

èrxiǎoshídiào--liǔyǒng

qīngchuánqíngxiāngjìngtōujuédāngchūcǎocǎowèishěngtóngqīnzhěn便biànqīngxiāngjiāngpíngshēnghuānxiàozěnshēngxiàngrénjiānhǎoshìdàotóushǎomànhuǐàozhuīhèncóngqiánróngzhìēnàichéngfánnǎoxīnxiàshìqiānzhǒngjǐnpíngyīnhàoyíngqiānděngláijiāxiàngdàoxiāngjiànhuāncúnwènyòuháiwàngle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年时¹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²。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³上、烟袅凉飔(sī)。簪(zān)(jì)乱抛,偎(wēi)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译文:那年的今夜,我与师师姑娘初次相遇。屋内琉帘半卷,烛光朦胧;屋外,露花笼雾,凉风续续。她美丽的双颊,泛着微醉后的红润。抛开髻簪,披拂着秀发,紧偎在我的怀中,她挥泪唱起了新谱的歌曲。
注释:¹年时:宋时方言,犹“当年”或“那时”。²酒红滋:酒后脸上泛起红晕。³露华:秋夜露珠。⁴凉飔:凉风。⁵偎:挨贴。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佳期谁料久参(cēn)(cī)¹。愁绪暗萦(yíng)²。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jiē)³。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译文:谁知一别多年,久久不能实现当年约定的佳期,只有不尽的愁绪,隐隐约约地萦绕在心里。料想此刻此际,她一定唱罢了清越的歌,跳完了美妙的舞,又在对着寂寥的秋色嗟叹不已。画楼依旧,明月依旧,静静的秋夜依旧。只有清寒的月光照着两处相思,一种愁绪。
注释:¹参差:本指长短、高低不齐,这里指错过。²萦丝:如丝萦绕,形容纠缠难解。³嗟咨:慨叹,叹息。⁴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此词所写,是他在清秋月夜,在深情地怀念一位名叫“师师”的歌女。词之上阕,回忆当年与师师相见的情景。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歌楼上灯红酒绿,湘帘半卷,华灯初上。师师她酒酣耳热,双颊显出阵阵红晕。渐渐到了深夜,白露初降,凉风吹拂着疏帘。娇羞怯怯的师师带着几分醉意,紧紧依偎着“词人”。她弹去泪珠,唱了一曲新词。此句点明了师师作为歌女的身份,同时表明词的内容十分哀怨,所以她在演唱时动了感情,流下了眼泪。

  词之下阕写别后相思。他们临别时本来约定再次相见。词人在《水龙吟》词中曾说:“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此处“佳期谁料久参差”,说的是同样意思。却不想一别多时,重逢难再,一怀愁绪,暗暗地萦绕心头。此时词人设想:师师她大概刚刚歌舞结束,正对着一庭秋色长吁短叹。“妙舞清歌”,再次点明师师的身份。一边是愁绪萦怀,一边是对月嗟咨,恰好写出两处相思。于是迸出结句:“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明月依旧,人分两地。明月似亦有知,此刻正以皎洁银光照着天各一方的恋人。望月怀人,是中国传统诗词常常写到的题材。唐诗中除杜甫《月夜》外,还有不少作者写过,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等等。宋词中也有多处写过,如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张先《江南柳》:“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秦观在《水龙吟》的歇拍中也已写道:“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此处不同的是以画楼作为陪衬,则人在楼中,月临楼上,景色如画。

  总之,这首词语工而入律,上阕写对方——歌妓师师;下阕写词人自己,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相思。词之上阕营造了疏帘半卷,微灯闪烁,凉风轻拂,玉露初零的意境,让人感到温馨甜蜜。师师这个人物,也被写得有血有肉,富于感情。这一切都为下阕所写的相思张本。下阕着重抒情,而以“秋色”“画楼”“明月”等景语点缀其中,令人感到情寓景中,有语尽而情不尽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 :57-61

cónghuā··niánshíjīnjiànshīshī--qínguān

niánshíjīnjiànshīshīshuāngjiájiǔhóngshūliánbànjuǎnwēidēngwàihuáshàngyānniǎoliángzānluànpāowēiréndànlèichàngxīn

jiāshuíliàojiǔcānchàchóuànyíngxiǎngyīngmiàoqīngyòuháiduìqiūjiēwéiyǒuhuàlóudāngshímíngyuèliǎngchùzhàoxiāng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译文: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注释: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不曾台¹上种,留向碛(qì)²中栽。
译文: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注释:¹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²碛:沙漠。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脆叶曾门柳,狂花笑院梅。
译文: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cuī)
译文: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

使shǐyuànzhōngxīnzāibǎishùzichéngshíyún--céncān

àiěrqīngqīnggēnlái

céngtáishàngzhǒngliúxiàngzhōngzāi

cuìménliǔkuánghuāxiàoyuànméi

chóusuìwǎnshuāngnéngc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