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深处是吾家,饭有胡麻饮有茶。
铛里未能炊一粟,山头学得种三花。
水云深处是吾家,饭有胡麻饮有茶。
铛里未能炊一粟,山头学得种三花。
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1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之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诉,凤凰在假。或云凤凰渴睡。
燕以日出为旦¹,日入为夕²;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之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³诉,凤凰在假。或云凤凰渴睡。
译文:燕子认为太阳出来时是早晨,太阳落下时是晚上。蝙蝠认为太阳落下时是早晨,太阳出来时是晚上。争论得不到解决,就去找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半路上,遇到一只鸟告诉燕子说:“不必去了,凤凰正在休假。”有的鸟说:“凤凰非常困倦,正在打瞌睡。”
注释:¹旦:早晨。²夕:夜晚。³往:去。⁴或:有的。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积善云有报¹,夷叔²在西山。
译文: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注释:¹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²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善恶苟¹不应,何事²空立言³
译文: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注释:¹苟:如果。²何事:为什么。³立言:树立格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九十行带索¹,饥寒况²当年³
译文: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注释:¹“九十”句:《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²况:甚,更加。³当年:指壮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不赖固穷节¹,百世当谁传。
译文: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注释:¹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yǐnjiǔ ·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shànyúnyǒubào shūzài西shān 
shànègǒuyìng shìkōngyán 
jiǔshíxíngdàisuǒ hánkuàngdāngnián 
làiqióngjié bǎishìdāngshuíchuán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海燕¹欲飞调羽。萱(xuān)²绿,杏花红,隔帘拢(lǒng)
译文:燕子欲飞时,尖尖小嘴梳羽绒。庭中萱草绿如春水,满树杏花胭脂红。欲走进春的画卷,却又隔着帘栊。
注释: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¹海燕:燕子。古以燕子从海上来,故称。²萱草:又写成“蘐草”或“谖草”。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双鬓(bìn)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¹中。
译文:两鬓戴金佩玉,似金霞飞虹,人如一枝春花,春情正浓。那高挂楼头的团圆月呀,又透过窗格,洒下一片相思情浓。
注释:¹琐窗:镂有花纹之窗。

  这首词通过描述一个新妆初罢的少女形象,表现出女主人公心底思恋的难言之苦。

  上片写女主人公所见的帘外景象。起拍以海燕初飞兴起少女新妆,给人一种轻盈明丽的感觉。接着用“萱草绿”“杏花红”二句,刻画少女新妆时的美好环境,烘托了少女开朗而欢快的情绪,使之活动于草绿花红的画面中,为下片突出人物衬托了背景。而末句“隔帘栊”的一个“隔”字,将人与春景分离,仿佛有什么羁绊使她不能冲出帘栊而融身于美好的春光之中。情虽未露,却可从末句中品味得出。

  下片写女主人公新妆之后的形象,花枝招展,浓艳非凡,别有一番风韵。“双鬓翠霞金缕”,突出妆饰的艳丽;“一枝春艳浓”,以比喻少女如花,与李白《清平调》“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意境相似。后二句,将少女置于月圆之夜。这时,少女的情怀,并未写出,她究竟有何感触,这给了读者以思索的余地。然而,“琐窗中”三字,却透露出女主人公的活动时间与心境,传达出一种凄清之感。

  整首词字面没有写情,但通过场景、时间的变化,主人公的艳丽的妆容,衬托出人在楼中的凄楚幽怨之情,深婉含蓄,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5-46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36-37

dìng西fān··hǎiyànfēidiào--wēntíngyún

hǎiyànfēidiàoxuāncǎo绿xìnghuāhóngliánlǒng

shuāngbìncuìxiájīnzhīchūnyànnónglóushàngyuèmíngsānsuǒchuāngzhōng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笔头风月¹时时过,眼底儿曹(cáo)²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kuò)³,无日不风波
译文: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¹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²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³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⁴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148

yángchūn··tóufēngyuèshíshíguò--yáosuì

tóufēngyuèshíshíguòyǎnércáojiànjiànduōyǒurénwènshìrénhǎikuòfēng

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
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¹
译文:在这深山之中风景宜人,那旁边的泉水就像是一张横放在膝盖上的古琴,纷纷扬扬的花瓣,飘落下来黏在了头巾上。
注释:¹漉酒巾:滤酒的布巾。泛指葛巾。
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译文:在美丽的春天举起手中的酒杯喝酒,就不会觉得自己老了。树木中的枯木,在这春天里又焕发新生,有了新的生命。

chūnxìng--zhīzhāng

quánhéngqínhuāniánjiǔjīnbēizhōngjuélǎolínxiàgèngféng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