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北风早,书随秋雁来。抚兹一怊怅,望远重低徊。
江上北风早,书随秋雁来。抚兹一怊怅,望远重低徊。
早被蛾眉嫉,花劳虚径开。还应迂道访,珍重酌金罍。
早被蛾眉嫉,花劳虚径开。还应迂道访,珍重酌金罍。
曹家达

曹家达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 8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兔园¹²物序³,惊时最是梅。
译文:园林里的变化容易看出物候时序的转换,最其中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注释:¹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²标:标志。³物序:时序,时节变换。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¹寒开。
译文: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注释:¹拟:比,对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枝横霜月观¹,花绕凌风台²
译文:梅花枝叶横斜在却月观外,怒放的梅花掩映着凌风台。
注释:¹霜月观:扬州的台观名。²凌风台:扬州的台观名。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朝洒长门¹泣,夕驻临邛(qióng)²杯。
译文: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注释:¹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²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¹来。
译文:梅花应该也知道自己会早早飘落,所以赶在孟春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注释:¹上春:即孟春正月。

  这首诗以咏梅为题,处处围绕着一个“梅”字落笔,描绘出了一幅凌寒独放的早梅图。

  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而建安王萧伟《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梁孝王刘武的兔园。诗中的兔园,意即指芳林苑。园中百卉,独咏梅花是因为梅花自有它独特的标格。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尤为醒目。

  “衔霜当路发”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它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正因梅花盛开,霜落其上,故曰“衔”。正因梅花盛开,千娇百媚,与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却月观,凌风台,想必是园中的主要景点,自然梅花更盛。“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其一)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梅花动诗兴。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汉武帝的陈皇后,擅宠骄贵,终因骄妒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故诗曰:“朝洒长门泣”。《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后经劝说,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故诗曰:“夕驻临邛杯。”

  “朝洒”二句,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写兔园之梅,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梁孝王到首都长安,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见而悦之,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一住几年,乃著《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将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临邛借喻游子,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

  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

  全诗把情、景、理相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有理,通过一种完美的交融,寓情于物,将梅花作为自己的化身,描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9月 :1061-1063

yǒngzǎoméi--xùn

yuánbiāojīngshízuìshìméi

xiánshuāngdāngyìngxuěhánkāi

zhīhéngquèyuèguānhuāràolíngfēngtái

cháozhǎngménzhùlínqióngbēi

yīngzhīzǎopiāoluòzhúshàngchūnlái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魏都¹接燕赵,美女夸芙蓉²
译文:魏都邻接燕国赵国,美女个个赛过芙蓉花。
注释:¹魏都:一作“魏郡”。唐时魏郡即魏州,属河北道。今淇水下游一带属当时魏州。²芙蓉: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qí)¹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译文:淇水流趟,宛如碧玉,舟车交通繁忙,日夜奔流。
注释:¹淇水:淇河。《尚书正义》:“河内共县,淇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县入河。”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青楼¹夹两岸,万室喧歌钟²
译文:青楼夹两流而立,千家万户繁弦密鼓,歌声嘹亮。
注释:¹青楼:豪华的楼房。也指妓院。²歌钟:伴唱的编钟。此指歌乐声。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译文:天下称此为豪贵之都,游此每每与豪杰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洛阳苏季子¹,剑戟(jǐ)²森词锋。
译文:你和洛阳苏季子一样,口齿流利,如剑戟森锋。
注释:¹苏季子:苏秦,字季子。²剑戟,泛指武器。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译文:虽然还没有佩挂六国的相印,门前豪华轩车如奔马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译文:有黄金数千两,还有白璧好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散尽空掉臂¹,高歌赋还邛(qióng)²
译文:散尽万金,两袖清风潇洒自在而去,高歌吟赋还故乡。
注释:¹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无所眷顾。²邛,中国古州名,汉置临邛县,唐时治所曾在临邛(今邛崃),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落魄¹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译文:落魄的时候都如此豪爽,谁不愿意跟从?
注释:¹落魄:潦倒失意,放荡,不羁,豪迈不受拘束。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译文:此处一别,远隔黄河淮河,云山杳杳千万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译文:何时再见,更尽一杯酒,到时候再论心胸。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的夏天,李白离长安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开封商丘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此诗当写于李白从梁宋到幽蓟(幽州和蓟州)时。此诗写和苏明府于淇水分别。诗人笔下,淇水景色壮丽,女子姣美。当时的淇水下游当是天下较富庶的地方,水面千船竞发,岸上万车争道。作者以苏秦比苏明府,颂扬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最后抒写别情,盼再次相见。

wèijùnbiémíngyīnběiyóu--bái

wèidōujiēyànzhàoměikuāróng

shuǐliúzhōuchēbēnchōng

qīnglóujiāliǎngànwànshìxuānzhōng

tiānxiàchēngháoguìyóuměixiāngféng

luòyángzijiànsēnfēng

liùyìnsuīwèipèixuānchēruòfēilóng

huángjīnshùbǎibáiyǒushuāng

sànjǐnkōngdiàogāoháiqióng

luònǎirénxiāngcóng

yuǎnbiéliǎngyúnshānyǎoqiānzhòng

shígèngbēijiǔzàilùnxīnxiōng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¹广?一苇²³之。谁谓宋远?跂(qǐ)望之。
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个芦苇筏就能航行。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注释:¹河:黄河。²苇:用芦苇编的筏子。³杭:通“航”。⁴跂:古通“企”,踮起脚尖。⁵予:而。一说我。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谓河广?曾¹不容刀²。谁谓宋远?曾(zēng)不崇朝(zhāo)³
译文: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注释:¹曾:乃,竟。²刀:通“舠(dāo)”,小船。³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应天汉”的壮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中原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发出否定式的“谁谓河广”之问,简直无知得可笑。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忤,而且断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回答:“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想像之大胆,因了“一苇”之夸张,而具有了石破天惊之力。

  凡有奇特夸张之处,必有超乎寻常的强烈情感为之凭借。诗中的主人公之所以面对黄河会断然生发“一苇杭之”的奇想,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此刻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则眼前的小小黄河,则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

  所以当诗之第二章,竟又以“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夸张复叠时,便不会再令人感到吃惊或可笑,反倒觉得这“奇迹”出现得完全合乎情理。强烈的感情不仅催发了作诗者的奇思,也催发了读诗者一起去大胆想像:夸张之荒谬已被情感之认同所消解,现实已在奇情、奇思中“变形”。此刻出现在你眼中的主人公形象,当然已不再是隔绝在黄河这边徙倚的身影,而早以“一苇”越过“曾不容刀”的大河,化作在所牵念的家里欣然“朝食”的笑颜了。

  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和奇特夸张的答语构成全诗,来抒泻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乡奇情,是《卫风·河广》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否定式的发问,问得如一泻汪洋的黄河怒浪之逆折;石破天惊的夸张,应答得如砥柱中流的峰峦之耸峙。其间所激荡排奡着的,便是人类所共有的最深切的思乡之情,它不能不令千古读者为之而动容。

  诗人不但运用设问与夸张的语言加以渲染,而且还以排比、迭章的形式来歌唱。通过这样反复问答的节奏,就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思归不得的内心苦闷倾诉出来了。这首诗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好像现在的顺口溜民歌一样,通俗易懂。但它有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国既然“近而易达”,那么,他为什么不回去呢?这当然有其客观环境的阻力存在,不过这是诗人难言之隐,诗中没有明说罢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是会引人产生各种猜想和回味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4-125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6-128

guǎng广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shuíwèiguǎng广 wěihángzhī shuíwèisòngyuǎn wàngzhī 
shuíwèiguǎng广 zēngróngdāo shuíwèisòngyuǎn zēngchóngzhāo 
声色头上睡眠,虎狼群里安禅。
声色头上睡眠,虎狼群里安禅。
译文:在声色犬马的场合里睡觉,在虎狼群里静坐念经。
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
(jīng)(jí)林内翻身,雪刃¹丛中游戏。
译文:在布满尖刺的荆棘丛里翻身打滚,在刀剑丛中肆意游戏。
注释:¹雪刃:明亮锋利的刀剑。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译文:竹影扫阶,尘土是不会动的;月亮被映到了潭底或苕水之中,却不在水面留下痕迹。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译文: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八表同昏,平陆¹成江。
译文: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
注释:¹平陆:平地。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译文: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愿言怀人,舟车靡(mǐ)¹从。
译文: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
注释:¹靡:无,不能。

tíngyún ·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tíngyúnǎiǎi shíméngméng 
biǎotónghūn píngchéngjiāng 
yǒujiǔyǒujiǔ xiányǐndōngchuāng 
yuànyánhuái怀rén zhōuchēc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