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兀忘昼长,睡熟苦夜短。一衲六十年,肘见不渠管。
坐兀忘昼长,睡熟苦夜短。一衲六十年,肘见不渠管。
华鲸撼林樾,饭香云子盌。欠伸起卧堂,云何师不懒。
华鲸撼林樾,饭香云子盌。欠伸起卧堂,云何师不懒。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清歌且罢唱,红袂(mèi)¹亦停舞。
译文:歌手们停唱清新的歌曲,舞者的红袖子也停下不动。
注释:¹红袂:犹红袖。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赵叟抱五弦¹,宛转当胸²抚。
译文:赵叟拥抱着五弦琴,在胸前宛转地抚弄。
注释:¹五弦:一作“五弦琴”。²当胸:一作“胸前”。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大声粗¹若散,飒(sà)飒风和雨。
译文:响亮的音符在涌动和散播,飒飒地像风吹雨。
注释:¹粗:一作“徂”。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译文:柔软的音符几乎消失殆尽,切切像鬼魂说话的声音。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译文:像喜鹊的报喜歌一样高兴,接着又如长臂猿不祥的哭声。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zhǐ)¹
译文:他的十根手指没有固定的音,宫商角徵羽变化不定。
注释:¹宫徵羽:指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一作 “宫商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译文:座上客听此声音,灵魂和身体失去了控制。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译文:行路人听此声音,突然停下来不能抬起脚。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jiē)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译文:唉,普通人的耳朵,应该爱今而不爱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所以绿窗¹琴,日日生尘土。
译文:这就是绿窗里的竖琴,一天天地被灰尘覆盖得更深的原因。
注释:¹绿窗:一作“北窗”。

qínzhōngyínshíshǒuxiánzuòxiánqín--bái

qīngqiěchànghóngmèitíngzhàosǒubàoxiánwǎnzhuǎndāngxiōng

shēngruòsànfēngxiǎoshēngjuéqièqièguǐshén

yòuquèbàozhuǎnzuòyuánshízhǐdìngyīndiāndàogōngzhēng

zuòwénshēngxíngshénruòzhǔxíngwénshēngzhùnéng

jiējiēréněrhǎojīnhǎosuǒ绿chuāngqínshēngchén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国¹三千里,深宫²二十年。
译文: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
注释:¹故国:故乡。此为代宫女而言。²深宫:指皇宫。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一声何满子¹,双泪落君²前。
译文: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唐武宗的面前。
注释:¹何满子:唐教坊曲名。²君:指唐武宗。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自倚(yǐ)¹能歌日,先皇²掌上怜。
译文:自己凭仗着能歌唱之日,赢得了先皇无限的宠爱。
注释:¹倚:凭仗。²先皇:指唐武宗。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¹
译文:新声在何处唱起,使那宫中歌者哀痛有如断肠。
注释:¹李延年:汉武帝李夫人兄,以善歌宠极一时。此处泛指唐武宗时宫中歌者。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可从一个片断场景表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下许多想象空间。这首诗却与众不同。这两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作者在第一首诗的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第二首,表现宫中歌唱,随时都在创作新声。作者另有《听歌》二首,其一:“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边上逢歌者》又有:“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秦青。少年翻掷新声尽,却向人前倒耳听。”足见诗人对新声及情感的重视。这首诗以“新声何处唱?断肠李延年”作结,包容了丰富的内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直接点出“新声”,用“何处唱”一衬,其哀怨之情便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提到了“断肠”,感情更进一步,在感情高峰上结束全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7-978
2、 赵乃增.唐诗名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98-599
3、 杜兴梅.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188

gōngèrshǒu

zhāng tángdài 

guósānqiān shēngōngèrshínián 
shēngmǎn shuānglèiluòjūnqián 

néng xiānhuǎngzhǎngshànglián 
xīnshēngchùchàng chángduànyánnián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¹。濯(zhuó)锦江²头新样锦,非宜³。故著寻常淡薄衣。
译文: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莹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丽。成都出的新花样的蜀锦,不适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朴素衣服。
注释:¹不似伊:还赶不上你。伊,你。²濯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郊,又名浣花溪或百花潭,是著名蜀锦的产地。³非宜:不适宜。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暖日下重帏(wéi)¹。春睡香凝索²起迟。曼倩(qiàn)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³
译文:温暖的日子放下层层帐幕。她睡着了,室内焚的香,烟气不散,叫她起来,她很迟才起来。东方朔风格不同凡俗,为什么当时常被西真唤作“儿”呢?
注释:¹下重帏:放下层层的幕帐,表示清净安睡。²索:须,应,得。³曼倩三句:曼倩是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的字。在古代传说中,东方朔是个仙人。西真曾称东方朔为“邻家小儿”。底事:这事。儿:对晚辈的昵称。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拟,“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词人眼中,爱妻闰之的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细嫩,而且随时散发着微微香气,有如神话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还赶不上闰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倾尽了词人对闰之的钟爱之情。下文则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但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她穿着打扮的外表上落笔,显得句法生新:“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在濯锦江边生产着各种花样翻新的锦缎,但是,这对闰之是不适宜的,她平时所穿的都是些寻常的淡薄衣衫。词人在后来写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这样高度评价闰之的品德道:“妇职既修,母仪甚敦。”可见,闰之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妇女典型,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使词人对闰之的感情愈加笃厚。

  下片进一步描绘王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愈加令人惜爱。“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而下文“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则转向了词人自己,他以西汉风流才子东方朔自喻,说他当时热恋着王闰之。末句是用《汉武内传》典,以此末句之“爱被西真唤作儿”,显得极其生动亲切。“儿”字是一种亲昵之称,从西王母神仙口中唤出,不仅活灵活现,犹如目前,而且抬高了词人存在的现实价值,颇有自许傲世的味道。再从《汉武内传》叙述东方朔的毕生才干和曲折遭际来看,似蕴含了词人的身世之感,正影射出曾在朝中反对新法而屡遭贬谪和“补外”的坎坷经历。由于他的反变法是光明磊落的,是“此心耿耿,归于忧国”的,故他有着自信、自傲的心态。这也符合词人“外迁”任杭州太守时的心绪。

  这首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继妻王闰之的外貌形体美和内秀品格美的形象。全词清新婉丽,明净流美,用典寓意,自然高迈。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5-1118页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丰年¹多黍(shǔ)²多稌(tú)³,亦有高廪(lǐn),万亿及秭(zǐ)。为酒为醴(lǐ),烝(zhēng)(bì)祖妣(bǐ)。以洽(qià)¹⁰百礼¹¹,降福孔¹²¹³
译文: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注释:¹丰年:丰收之年。²黍:小米。³稌:稻子。⁴高廪:高大的粮仓。⁵万亿及秭: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⁶醴: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⁷烝:古代冬天祭祀。⁸畀:给予。⁹祖妣:男祖先称“祖”,女祖先称“妣”。¹⁰洽:配合。¹¹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¹²孔:很,甚。¹³皆:普遍。

  此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表现出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周颂·丰年》既着眼于现 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周颂·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周颂·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周颂·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可见《周颂·载芟》是把《周颂·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68-669

fēngnián

míng xiānqín 

fēngniánduōshǔduō yǒugāolǐn wàn亿 wéijiǔwéi zhēng qiàbǎi jiàngkǒngjiē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沉沉¹(shù)鼓,萧萧²(jiù)马,起视霜华³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译文:远处隐约传来戍鼓的声音,马厩里传来马嘶鸣的叫声。起来看到满地寒霜,一下就想起了出门时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当时也正是这个时节分别的。
注释:¹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²萧萧:形容马叫声。³霜华:即霜,亦作“霜花”。⁴伊:她。⁵邮亭:驿馆。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北征¹车辙(zhé),南征²归梦,知是调停无计³。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译文:如今,我要北上,而我的思念却在南方。我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世间的事情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能依赖和凭借,只除了“无凭”两字。
注释:¹北征:北行。²南征:南行。³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⁴除却:除去。

  这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中听到远处传来的戍鼓声和厩内马鸣,起来看到满地寒霜,突起思乡之念,想起了出门时和妻子分别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似从韦庄《女冠子》的“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化来,当然也是写爱情的。“戍鼓”和“厩马”联想到长途劳顿,“霜”的肃杀之气和“满地”的无所遁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是以感发的意象取胜的话,那么下片就走向理性的思索。不过王国维能够做到在理性思索之中仍不失感发的力量。

  “北征车彻,南征归梦”是说,我的人在向北方走,我的心却在向南方走,因为我所思念的那个伊留在南方。相反的方向,“车辙”和“归梦”是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所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难以解决的。“调停无计”已经是无可奈何,“知是”更有一种清醒的疼痛。作者悲欢的加上一句“但除却无凭两字”,无凭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凭”这个概念是永恒的。作者想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语态来表达空空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