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萧萧两鬓秋,山城斗大转多忧。
人间纵有万钱鹤,身外何如十具牛。
赢得萧萧两鬓秋,山城斗大转多忧。
人间纵有万钱鹤,身外何如十具牛。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一昨¹丹阳²王气销,尽将豪侈(chǐ)谢尘嚣。
译文: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化为尘。
注释:京口:是江苏镇江的古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¹一昨:前些日子。²丹阳:指江苏镇江,唐代京口为丹阳郡。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译文: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万岁楼¹边谁唱月,千秋桥²上自吹箫。
译文: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代箫。
注释:¹万岁楼:相传秦始皇在月华山下开凿过放生池,叫绿水潭。晋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万岁楼。此楼很出名,引来无数骚人墨客,成为感怀时事、去国还乡的极佳去处。²千秋桥:东晋平北将军王恭镇守京口,在城楼上建造万岁楼,下有千秋桥,寓意“千秋万岁”,并建有楼阁式石牌坊,石拱桥横跨漕河之上。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译文:世间兴衰,桑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

  诗人登临京口,追思以前京口为战略要地,王气非凡,孙权在此建立霸业,刘裕北伐气吞胡虏,如今已经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开篇直抒,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变成荒丘,成为尘埃。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追寻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们,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吹箫。无数骚人墨客在此感怀时事。

  世间兴衰,物是人非,然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静静注视着人间的兴衰变迁。

  诗人登临京口,登高望远,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忆昔过往,孙吴开国建都,安邦定国,王恭建楼修桥,兵强将勇,鼎盛繁华,一派奢华;如今却繁华不再,英雄作古,一切豪华奢侈都化为尘埃,唯余残垣断壁,父老乡亲们提起往事,记忆犹新,然而服饰连相近的唐代都不一样,桥上楼边有人吟唱吹箫,似乎在诉说着无奈,世间的沧桑变幻,令人惆怅,而唯只有青山绿树和潮水,不管人间兴衰,日复一日,相伴与共。

  《京口怀古》叙述了历史变迁,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豪放雄浑,含蓄深沉,空明洒脱,凝练隽永,意蕴深远,回味无穷,古今对比,艺术感染力极其强烈,颇有唐诗遗风,堪称怀古佳作。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¹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ǒu)²身?
译文: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注释:¹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²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¹,风来蒿(hāo)(ài)²气如薰(xūn)³。使君元是此中人。
译文: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¹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²蒿艾:两种草名。³薰:香草名。⁴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

  作者身为“使君 ”,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38页

huànshā ·ruǎncǎopíngsuōguòxīn

shì sòngdài 

zhōu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ruǎncǎopíngsuōguòxīn qīngshāzǒuchén shíshōushíǒugēngshēn 
nuǎnsāngguāng fēngláihāoàixūn shǐ使jūnyuánshìzhōngrén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元丹丘,爱神仙¹,朝饮颍(yǐng)²之清流,
译文:元丹丘啊,爱神仙,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
注释:¹爱神仙:一作“好神仙”。“好”字似更合理。²颍川:这里指颍水,即今颍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阳乾山,东南流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入淮河。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暮还嵩(sōng)(cén)¹之紫烟²,三十六峰流周旋。
译文: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
注释:¹嵩岑:嵩山之颠。岑,山小而高曰岑,此泛指山。²紫烟:紫色的云气。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流周旋,蹑(niè)星虹¹,身骑飞龙²耳生风,
译文: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
注释:¹蹑星虹:谓登上星宿和彩虹。蹑是踏的意思。星虹,指流星和虹霓。²身骑飞龙:道家有驾龙飞升之说。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横河跨海与天通¹,我知尔游心无穷。
译文: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注释:¹与天通:上通天界。

  道教的神话常常会激超诗人的丰富想象,仿佛道士们过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摆脱人世间的种种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脱和自由,以满足他们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就是这样。

  “元丹丘,爱神仙。”正因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术,所以他才长期在嵩山修炼。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学道的夸张描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诗中把元丹丘长期在嵩山的活动浪漫化,夸张地说成是一天之内的活动,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飞腾之术。早上,他还在清清的颍川边饮水,晚上就出现在紫烟缭绕的嵩山峰顶,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绝顶灿列处都有元丹丘的踪迹。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一的中岳。唐时这里是道教最盛的地方。著名的道教胜地嵩阳观和中岳庙就在这里。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计七十二峰。大概在唐时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峰,后来愈来愈多,但三十六峰也只是一个约数,言其多而已。

  下面诗中着重写元丹丘的神通:“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以上诗句意即脚踏星虹,身骑飞龙,速度之快,星驰电闪,只觉得两耳生风。可以横跨江河,飞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游,一直通向神话中的天国。这与屈原《离骚》中的乘飞龙遨游天国是同一寓意,即借飞升以向往自由,借游仙以寄托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说。“我知尔游心无穷。”《文苑英华》“游心”作“心游”,意思就更为明显。原来“蹑星虹”、“乘飞龙”,“横河跨海”的无穷之游,都只是“心游”而已。这一切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产物。并非真实。原来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遥之游。这与庄子“游心”(《庄子·则阳》:“知游心于无穷。”)的精神遨游是完全一致的。

  此诗赞扬元丹丘爱神仙。“爱神仙”是全诗之眼。诗中故意把元丹丘写成一个能骑龙升天、横河跨海的神仙,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老友的戏谑。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样的自由快活,当然这也是李白自己的愿望。诗是歌谣体,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诗句更加活泼,富有变化。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结构重叠,有一种长短相间,循环复沓的音乐美。后半首的首句与前半首的来句还用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前后段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此诗有语言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的民歌风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可见,李白在学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诗就是他学习民歌的优秀结晶。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思想艺术探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60-262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支离¹东北风尘²际,漂(piāo)(bó)西南天地间。
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注释:¹支离:流离。²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三峡楼台¹²日月³,五溪衣服共云山
译文: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注释:¹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²淹:滞留。³日月:岁月,时光。⁴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⁵共云山:共居处。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jié)¹事主终无赖,词客²哀时且未还³
译文: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注释:¹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²词客:诗人自谓。³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yǔ)¹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²
译文: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¹庾信:南北朝诗人。²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yǒnghuái怀shǒu ·

 tángdài 

zhīdōngběifēngchén piāo西nántiānjiān 
sānxiálóutáiyānyuè gòngyúnshān 
jiéshìzhǔzhōnglài āishíqiěwèihuán 
xìnpíngshēngzuìxiāo niánshīdòngjiāngguān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醒来吟落灯花,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声敲歇。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¹。醒来吟落灯花²,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tuò)³敲歇。
注释:¹调弄:调侃嬉弄,纠缠。²吟落灯花:喻苦吟多时。³柝声:打更声。
此词描写寒夜苦吟。构思新颖,造语工巧,极有情致。

zhuǎnyīng··hánmèng--wángjìngzhī

hánmènghánmèngmèngbèishīdiàonòngxǐngláiyínluòdēnghuādēngànzhǐchuāngyuèxiéyuèxiéyuèxiéxiàngkǒutuòshēngqiāoxiē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