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馆清谈酒未醺,春风送客又离群。高堂念别情先切,把袂同心迹暂分。
华馆清谈酒未醺,春风送客又离群。高堂念别情先切,把袂同心迹暂分。
征旆还辞闽峤月,布帆轻飏楚江云。悬知别后空梁梦,应有新诗最忆君。
征旆还辞闽峤月,布帆轻飏楚江云。悬知别后空梁梦,应有新诗最忆君。
林鸿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 5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lǔ)¹横北荒,胡星²(yào)精芒³
译文: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注释:出自蓟(jì)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¹虏阵:指敌阵。²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³精芒:星的光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羽书¹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译文: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注释:¹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速的文书。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虎竹¹救边速,戎车森已行。
译文: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注释:¹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明主¹不安席²,按剑心飞扬。
译文: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注释:¹明主:英明的皇帝。²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速得不能安眠。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推毂(gǔ)¹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译文: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注释:¹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毂:车轮。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兵威冲绝幕¹,杀气凌穹苍。
译文: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注释:¹绝幕:极远的沙漠。幕:通“漠”。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列卒¹赤山²下,开营³紫塞(sài)傍。
译文: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注释:¹列卒:布阵。²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³开营:设营,扎营。⁴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孟冬¹沙风紧,旌旗飒²凋伤。
译文: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注释:¹孟冬:初冬。²飒:飒飒风声。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画角¹悲海月,征衣卷²天霜³
译文: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注释:¹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²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³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挥刃斩楼兰¹,弯弓射贤王²
译文: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注释:¹楼兰:古国名。²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单于¹一平荡²,种落³自奔亡。
译文: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注释:¹单于:匈奴的首领。²平荡:荡平。³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译文: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作者以当时胡虏之事为题,以小说般的叙事结构,勾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胡人桀骜,横侵塞北,北征之将帅平荡单于,擒其君长,使其种落奔散,凯旋归于咸阳,使朝廷永无北顾之虞。这首诗在歌颂反击匈奴贵族侵扰战争的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全诗分为四段。前六句写胡人兴兵,战事骤起。首二句胡人兴兵北荒,胡星闪耀,渲染出大战来临之前紧张压抑的氛围。“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羽书、烽火报警,前线告急的羽书疾驰如电,报警的狼烟烽火昼夜不息,充分表达出前线战事吃紧的紧张状态,表现出匈奴敌军来势汹汹的场面,为下文写汉军将士英勇奋战做伏笔。三四两句写汉军驰救,救边的将领率军出征,兵车森严列队前进。表现出军队的临危不惧,反映出将士们的坚定意志。

  “明主”四句,天子按剑警觉,不安席坐,飞扬的内心也愿驰骋疆场,率军杀敌。天子选将出征,勇猛的将士率军前进,连山的旌旗布满战场,写出了君臣一心,公御外辱的坚定信念。

  后“兵威”八句,从侧面描写战争。首先是汉兵气势雄伟,其声势震慑绝域沙漠,杀气直冲云霄,表现出将士们浩荡的御敌气势。其次是列阵开营,在大漠搭起营帐,克服艰难条件,充分修整,以迎接最后的决战。随后四句描写是沙场苦况,风沙紧,旗凋伤,画角哀,衣卷霜。立冬时节天气寒冷,狂风卷集着风沙向战士们袭来,旌旗飒飒,飘荡在万物凋伤的边塞。“画角”二句极妙,愁语亦壮。在边地的月光之下,号角吹响,更显示出战争的凄凉之意。战士们的铁衣之上凝聚起层层寒霜,反映出军旅生活的条件之艰苦,而战士们不惧艰辛,舍命保国,反衬出战士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末六句写战胜强敌,凯旋归来。斩楼兰,射贤王,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将领,是指擒贼先擒王,表现出军队高昂的斗志。“斩楼兰”深深表明此次战争已经取得战争的胜利。平荡单于,种落奔亡,说的是清除边患,平荡匈奴所属部落。最终凯歌回京,百姓相迎,报功天子,表现出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全诗描绘了一幅激烈的战争场面,将士们奋力抗击匈奴,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虽描写胜利,但给人更多的并非喜悦之情,而是充满了悲怆凄凉之感。

参考资料:
1、 许菊芳.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104页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¹
译文: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
注释:¹自芳:自己散发芳香。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译文: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能白更兼黄”,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却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容得许多香”,暗喻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这首咏兰诗,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全诗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乃咏物诗中之佳构。

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
宦途¹至老无余俸,贫悴²还如筮(shì)³初。
译文:当官老了以后没有多余的俸禄,贫穷困苦得就像刚做官时。
注释:¹宦途:做官的道路,官场。²贫悴:贫穷困苦。³筮仕:初出做官。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译文:只有一个好处比富贵还强,孩子们能够饱读诗书。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江浦风 一作:浦浦风)
白头波¹上白头翁(wēng)²,家逐³船移江浦(pǔ)风。(江浦风 一作:浦浦风)
译文: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注释:¹白头波:江上的白浪。²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³逐:跟随,随着。⁴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一尺鲈(lú)鱼新钓得,儿孙吹火¹(dí)²花中。
译文: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注释:¹吹火:生火。²荻: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此诗情理兼备,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父,以船为屋,以水为家,终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没于江河水面,飘泊不定,饱受江风吹袭,为衣食而奔波劳苦。其中“白头波上白头翁”连用两个“白头”,是为了强调老渔父如此年纪尚飘泊打鱼,透露出作者的哀叹之意。写渔人之“渔”,表现了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洒脱、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风”写渔人之“归”,对于渔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这两句生活气息浓郁,但于其中也隐隐透出一缕清苦的况味,渔人终日以渔为业,吃到鱼也并非易事。其中“一尺鲈鱼新钓得”写渔人之“获”,“新钓得”三字完全是一种乐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纸上。“儿孙吹火荻花中。”写渔者的天伦之“乐”,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个“吹”字,富有野趣,开人心怀,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曳动的紫色获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稚言稚语,和着直往鼻孔里钻的鱼香,较为安定的王朝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醉煞人心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huáishàngzhě

zhèng tángdài 

báitóushàngbáitóuwēng jiāzhúchuánjiāngfēng  (jiāngfēngzuò fēng )
chǐxīndiào érsūnchuīhuǒhuāzhōng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向夕¹问舟子,前程复几多²
译文:黄昏时候,我询问划船人,前面还有多少路程?
注释:¹向夕:傍晚,黄昏。向:接近。²几多:多少。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湾头正堪(kān)(bó)¹,淮²里足风波。
译文:船夫说,淮河里浪高风紧,河湾处正好停船。
注释:¹泊:停泊。²淮:淮河。

  本首诗通过向舟子询问“前程”,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以及对所在世道的黯然之情。

  诗人到处漂泊,等走到一个渡头前,虽然问的是前面的路程,当更深处是在问自己:我的前途在何方,我将要去哪里呢?一种惆怅之情油然而生。问前程,既问自己,也是问国家、民族,既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和黯然之情,也表现了对所在世道的忧虑和愤懑之情。

  三四句是说作者看到江里了浪花的激荡,内心的激动也久久不能平静。而淮河里面的波澜,诗人表达了一种欲降服,欲感化的壮志豪情。不过词词句句中多少充斥着忧伤的情怀,悲观的心绪。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与《宿建德江》作于同时,为孟浩然漫游吴越时的作品。诗用问答的形式写行旅之情,显得旅情无主意,全靠船夫。第二句为全诗中心,表现了盼望快点到目的地的急切心情。但淮河风浪却很大,只好在河湾处暂作停泊,颇有吴越尚远,日暮途穷之感。“复”“足”,虽是平常之语,却是诗中之眼。

wènzhōuzi--mènghàorán

xiàngwènzhōuziqiánchéngduō

wāntóuzhèngkānhuái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