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见天子,拜疏不知休。
落落山林气,拳拳畎亩忧。
极知千载遇,政用一身酬。
绕舍闽溪水,朝宗日夜流。
麻衣见天子,拜疏不知休。
落落山林气,拳拳畎亩忧。
极知千载遇,政用一身酬。
绕舍闽溪水,朝宗日夜流。
吕祖谦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
五老烟光开,九华云气矗。如王公大人,冠冕而佩玉。
五老烟光开,九华云气矗。如王公大人,冠冕而佩玉。
大孤狷介甚,赤壁清旷足。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
大孤狷介甚,赤壁清旷足。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
英雄古荆州,霜月耿乔木。寂寞三闾亭,风露落秋菊。
英雄古荆州,霜月耿乔木。寂寞三闾亭,风露落秋菊。
阳台峰十二,森拱峡江曲。高标耸赤松,绝槩凛孤竹。
阳台峰十二,森拱峡江曲。高标耸赤松,绝槩凛孤竹。
或如汉汲黯,抗直敢掁触。又如唐真卿,峻絜不受辱。
或如汉汲黯,抗直敢掁触。又如唐真卿,峻絜不受辱。
瞿唐滟滪堆,一柱轧坤轴。溃城睢阳孤,钩党林宗独。
瞿唐滟滪堆,一柱轧坤轴。溃城睢阳孤,钩党林宗独。
水石明边酌,苹蓼佳处宿。宽作几月程,迎面峨眉绿。
水石明边酌,苹蓼佳处宿。宽作几月程,迎面峨眉绿。
世道淡有味,人生平为福。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
世道淡有味,人生平为福。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
试剑信雄拔,易简更清沃。虎蛇方横道,有此廉平牧。
试剑信雄拔,易简更清沃。虎蛇方横道,有此廉平牧。
相如驷马贵,长孺一翁秃。明河隔黄姑,碧落杳飞鹜。
相如驷马贵,长孺一翁秃。明河隔黄姑,碧落杳飞鹜¹
注释:¹明河二句:意为银河隔断了牵牛星,只有飞鹜在天空往返。明河,天上的银河。黄姑,星名,即河鼓(牵牛)星。碧落,天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
独复即无妄,多识乃大畜。岁晏以为期,仁亦在乎熟。
独复即无妄¹,多识乃大畜。岁晏以为期,仁亦在乎熟²
注释:¹无妄:真实无伪。大畜:博学多才。²岁晏句:此句意谓守简池有一定期限,年末可回。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
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¹。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²
注释:¹木末二句:意谓简池草木丰茂。木末,树梢。芙蓉,木芙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掌状,秋季开白或淡红色花,结蒴果,有毛。栽培供观赏,插条即活。俗称芙蓉或芙蓉花。又称木莲。或称地芙蓉,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花叶可入药。苜蓿:mùxu,豆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重要牧草和绿肥。叶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花蝶形,呈紫色。结荚果。²邮签二句:大意为守简池期间常寄信息,以慰家人长想。《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监丞家同年去守简池,作者写此诗送别。全诗六十句,这里节选的是末尾十句。诗中用《卫风·淇奥》典故,希望同年与家人常通消息,以慰长想。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金鸭¹余香尚暖,绿窗²斜日偏明。兰膏³香染云鬟(huán)(nì),钗坠滑无声
译文:金色的鸭形香炉中暖香未尽,绿窗外的夕阳依然光明。清香的发油把头发抹得亮腻,午后躺于床上,懒把身起,玉钗坠落也悄无声息。
注释:¹金鸭:一种镀金的鸭形铜香炉。²绿窗:绿色纱窗,代指女子居室。³兰膏:一种润发香油。⁴云寰:高耸的环形发髻,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⁵无声:没有声音。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冷落¹秋千²伴侣³,阑(lán)(shān)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译文:打秋千的伙伴被我疏冷,连平日喜爱的打马游戏此时也没了心情。绣屏旁爱情的美梦突然惊醒,都怪花丛外那只黄莺冒失地啼叫一声。
注释:¹冷落:冷清;不热闹。²秋千:名词作动词,指玩耍秋千。³伴侣:同伴;伙伴。⁴阑珊:衰减;消沉。⁵打马:古代博戏名,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种游戏。⁶心情:兴致,情趣。⁷潇湘:梦说“潇湘”。

  《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中摹写一位上层妇女午后无聊,躺在床上打发时光反而引起了女主人公的诸多心事更加惆怅。

  上片起二句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 后句用晚唐方棫诗“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长傍小窗明”的句意,以窗外斜日点明时间,一“绿”字渲染环境 ,“偏”字即方诗的“ 如有意”;前句写金鸭形的香炉中余香袅袅,点明主人公身份,近于李清照《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所写的情景。这情景,看似高贵幽雅 ,仔细品味却透露孤独无聊。

  “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由闺房写到房中人,即女主人公,装束华贵,但孤独无聊的情绪反而透露得更分明。正因为无聊才将自己从上到下的梳妆打扮了一番,美丽的头发“兰膏香染”,却无人来欣赏。“钗坠滑无声”,正如欧阳修《临江仙》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晶双枕,旁有堕钗横。”中的团圆的“双枕”,反衬出女主人公 冷清的“单枕”。美好时光却如此令人伤感,由此,对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绪,可以切实地感受。

  下片开头两句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正面写主人公的寂寞 。她不但离别了心上人,深闺独处,而且连同耍秋千的女伴也很少过从。女伴“冷落”,自然自己的心情也更为“冷落”,前者正好反衬了后者 。“打马”之戏,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种游戏 ,词中主人公的心上人不在 ,女伴“冷落”,“ 打马”心情的“ 阑珊”,自可想见。正因为如此,以前爱玩的“打马”游戏,由于女主人公的孤独无聊,也变得索然无味了。进一步点明了她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

  “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潇湘梦”,更加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反映出女主人公的牵挂。独个人守空房的处境,好令人心烦。唯有做白日梦来减轻内心的痛楚。好梦不长,偏被春莺的啼声“惊断”。

  陆游在中年以后,反对写此类艳词。他的《跋〈花间集〉》说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是陆游少数的艳词之一,写得旖旎细腻,也能得《花间》胜处而去其猥下与低沉。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第195-196页

··jīnxiāngshàngnuǎn--yóu

jīnxiāngshàngnuǎn绿chuāngxiépiānmínglángāoxiāngrǎnyúnhuánchāizhuìhuáshēng

lěngluòqiūqiānbànlánshānxīnqíngxiùpíngjīngduànxiāoxiāngmènghuāwàishēngyīng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怀君属(zhǔ)¹秋夜,散步咏凉天。
译文: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
注释:¹属:正值,适逢,恰好。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空山 一作:山空)
空山松子落,幽(yōu)¹应未眠。(空山 一作:山空)
译文: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注释:¹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

  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7-688

qiūqiūyuánwài

wéiyìng tángdài 

huái怀jūnzhǔqiū sànyǒngliángtiān 
kōngshānsōngluò yōurényǐngwèimián  (kōngshānzuò shānkōng )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桃,其实之¹(yáo)²。心之³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hé)¹⁰¹¹勿思!
译文: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鲜桃,那些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低唱着伤心曲浅吟着歌谣。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清高孤傲。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为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注释:¹之:犹“是”。²肴:吃。“其实之肴”,即“肴其实”。³之:犹“其”。⁴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⁵士:古代对知识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⁶彼人:那人。⁷是:对,正确。⁸子:你,即作者。⁹何其:为什么。其,作语助词。¹⁰盖:通“盍”,何不。¹¹亦:作语助词。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jí)¹,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²以行国³。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wǎng)。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译文:园子里的小枣树枝繁叶茂,那些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姑且到广袤田里转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是大傻冒。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才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注释:¹棘:指酸枣。²聊:姑且。³行国:离开城邑,周游国中。“国”与“野”相对,指城邑。⁴罔极:无极,无常,妄想,没有准则。

  这首诗语言极明白,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很清楚,然而对诗人“忧”什么,时人为何不能理解他的“忧”,反认为他骄傲、反常,难以找到确切答案。同时他自称“士”,而“士”代表的身份实际并不确定,《诗经》中三十三篇有“士”字,共54个,仅毛传、郑笺就有多种解释,如:“士,事也”,指能治其事者;“士,卿士也”;“士者,男子成名之大号也”;“士者,男子之大号也”;“言士者,有德行之称”;“士,军士也”;“他士,犹他人也”等,所以这个自称“士”的诗人是何等角色,很难认定。与之相应,对此篇的主旨就有了多种臆测:《毛诗序》谓“刺时”,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作实为“晋人忧献公宠二骊姬之子,将黜太子申生”;丰坊《诗说》说是“忧国而叹之”;季本《诗说解颐》以为是“贤人怀才而不得用”;牟庭《诗切》以为是“刺没入人田宅也”。今人或说“伤家室之无乐”,或说“叹息知己的难得”,或说“没落贵族忧贫畏饥”,或说“自悼身世飘零”,或说“反映了爱国思想”,不一而足。《诗经选注》说:“我们从诗本身分析,只能知道这位作者属于士阶层,他对所在的魏国不满,是因为那个社会没有人了解他,而且还指责他高傲和反覆无常,因此他在忧愤无法排遣的时候,只得长歌当哭,自慰自解。最后在无可奈何中,他表示‘聊以行国’,置一切不顾了。因此,从诗的内容和情调判断,属于怀才不遇的可能性极大。”故指此为“士大夫忧时伤己的诗”。

  此诗两章复沓,前半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半六句则完全重复。两章首二句以所见园中桃树、枣树起兴,诗人有感于它们所结的果实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无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贡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因而引起了诗人心中的郁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着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他无法解脱心中忧闷,只得放声高歌,聊以自慰。《毛诗序》说:“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位正是因为歌之不足以泻忧,决定“聊以行国”,离开他生活的这个城市,到别处走一走,看一看。这只是为了排忧,还是想另谋出路,无法测知。但从诗的五六句看,他“行国”是要换一换这个不愉快的生活环境,则是可以肯定的。诗云:“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罔极)。”诗人的心态似乎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忧虑,特别是他的行为,国人无法理解,因此不免误解,把他有时高歌,有时行游的放浪行动,视为“骄”,视为“罔极”,即反常。诗人感到非常委屈,他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所以七、八两句问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展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最后四句:“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因而悲伤的只是世无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说“其谁知之”,表现了他深深的孤独感。他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时人“理解”罢了,然而这一丁点的希望,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来自慰自解。全诗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感觉,风格沉郁顿挫。

  这首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和六言,句法参差。押韵位置两章诗相同,前半六句韵脚在一、二、四、六句末;后半六句换韵,韵脚在七、八、十、十一、十二句末,并且十、十一两句重复,哀思绵延,确有“长歌当哭”的味道。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09-211

yuányǒutáo

míng xiānqín 

yuányǒutáo shízhīyáo xīnzhīyōu qiěyáo zhīzhě wèishìjiāo rénshìzāi yuē xīnzhīyōu shuízhīzhī shuízhīzhī  
yuányǒu shízhīshí xīnzhīyōu liáoxíngguó zhīzhě wèishìwǎng rénshìzāi yuē xīnzhīyōu shuízhīzhī shuízhīzhī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屋上春鸠(jiū)¹鸣,村边杏花白。
译文: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的雪白。
注释:¹春鸠: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持斧(fǔ)伐远扬¹,荷锄(chú)(chān)²泉脉³
译文: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地下的泉水。
注释:¹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²觇:探测、察看。³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¹
译文: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注释:¹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临觞(shāng)¹忽不御²,惆怅远行客³
译文: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注释:¹觞: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²御:进用,饮、喝的意思。³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诗人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此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0页-第22页

chūnzhōngtiányuánzuò

wángwéi tángdài 

shàngchūnjiūmíng cūnbiānxìnghuābái 
chíyuǎnyáng chúchānquánmài 
guīyànshícháo jiùrénkànxīn 
línshāng chóuchàngyuǎnx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