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高霜冷漏声迟,独立阑干忆别离。
明月一奁磨后镜,疏星几点劫残棋。
岁寒时节难为客,老日头颅尽付诗。
颇觉凄凉无晤语,临风说与冻梅知。
楼高霜冷漏声迟,独立阑干忆别离。
明月一奁磨后镜,疏星几点劫残棋。
岁寒时节难为客,老日头颅尽付诗。
颇觉凄凉无晤语,临风说与冻梅知。
吴锡畴

吴锡畴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xí)¹桑有阿(ē)²,其叶有难(nuó)³。其见君子,其乐如何。
译文: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茂盛掩枝柯。我看见了他,快乐的滋味无法言喻!
注释:¹隰:低湿的地方。²阿:通“婀”,美。³难:通“娜”,盛。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¹。其见君子²,云何不乐。
译文:洼地桑树多婀娜,枝柔叶嫩舞婆娑。我看见了他,如何叫我不快乐!
注释:¹沃:柔美。²君子:指所爱者。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¹。其见君子,德音²孔胶³
译文: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浓密黑黝黝。我看见了他,说着情言爱语,体会着他执着的爱意。
注释:¹幽:通“黝”,青黑色。²德音:善言,此指情话。³孔胶:很缠绵。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心乎爱矣,遐(xiá)¹不谓²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里对他深深爱恋,却欲说还休。心中对他有深深的爱意,哪天能够忘记?
注释:¹遐:何。²谓:告诉。

  这首是《小雅》中少有的几篇爱情诗之一,但是因为封建时代的学者囿于“雅”的缘故,从未有人当作写男女情事的诗来读,连最敢突破旧说的朱熹、姚际恒、方玉润诸人也不例外,他们与《诗序》不同,不视为“刺诗”,而认为是“喜见君子之诗”,已稍接近诗意,其中尤其是朱熹,解说此诗末章时,已引《楚辞·九歌·山鬼》的句子对照,他说:“楚辞所谓‘思公子兮未敢言’,意盖如此。爱之根于中深,故发之迟而有之久也。”(《诗集传》)似乎已触及情诗内容。近人多不取旧说,除个别人认为“是写臣子恩宠于王侯,感恩图报之歌”外,一般都理解为爱情诗,且作为女词。

  全诗前三章叠唱,从歌曲看,是一个调子的重复,从诗的抒情说,则是重章互足,意思有所补充。首章头两句“阿难”本是联绵词,字或作“阿傩”、“阿那”、“婀娜”。这里将“阿”、“难”拆开用,其义略有差别,如注所释。二、三章“难”换作“沃”、“幽”,除变韵外,还描写了桑叶的柔美与颜色。第三章的第四句对前两章意思的丰富更明显。前三章的头两句是起兴,诗人眼见洼地上桑林枝叶茂盛,浓翠欲滴,婀娜多姿,美极了。这正是青春美的象征。何况桑林浓荫之下,是少女少男幽会的最佳场所。诗人触景生情,想到她心爱的人,竟按捺不住心头的一阵狂喜,一阵冲动,前三章后两句写的就是这一想像中的情绪。她设想,如果见着自己心爱的人,那种快乐无法说,接着又补明——这不能叫自己不快乐。她愈想愈出神,也愈入迷,竟如醉如痴,似梦还醒,已完全沉浸在情人会面的欢乐之中,仿佛耳际听到他软语款款,情话绵绵。这甜蜜的轻声耳语,如胶似漆的恋情,叫她难以自已。前三章诗人所表现的如火一样炽热的爱情,显得是如此纯真、大胆、坦露,然而这只是她心里所设想的幽会场景,并非所经历的事实如此。所以当诗人从痴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现实,她就一下子变得怯弱羞涩起来,第四章所诉述的就是这一爱情苦恼和心理矛盾。本来她深爱着心上人,但又不敢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她反问自己:既然心里如此爱着他,何不向他和盘托出呢?她也许多次下过决心,一再自我鼓励,但是终于缺乏这种勇气,每当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至今仍是无可奈何的把“爱”深深藏在心底,然而这已萌芽了的爱情种子自会顽强生长。“何日忘之”正透露着这一爱情信息。相信总有那一天,这颗爱情种子定会像“隰桑”一样,枝盛叶茂,适时绽开美丽的爱情之花,结出幸福的爱情之果。“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两句叙情一波三折,具有极大概括力,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sāng

míng xiānqín 

sāngyǒuē yǒunuó jiànjūn  

sāngyǒuē yǒu jiànjūn yún 

sāngyǒuē yǒuyōu jiànjūn yīnkǒngjiāo 

xīnài xiáwèi zhōngxīnzàngzhī wàngzhī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济济¹京城内,赫(hè)²王侯居。
译文:京城内王侯的住宅富丽堂皇,达官显贵的冠服车盖充满道路。
注释:¹济济:形容人多。²赫赫:显赫。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冠盖¹²四术³,朱轮长衢(qú)
译文:朱色的车轮在长街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注释:¹冠盖:官员穿戴的服饰和乘坐的车辆,常借指官吏。²荫:遮蔽。³四术:四通八达的道路。⁴朱轮:红色车轮。汉代列侯二千石可乘朱轮的车子。⁵竟:整个。⁶长衢:长街。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朝集金张¹馆,暮宿许史²庐。
译文:从早到晚,不是在金、张家,就是在许、史家。
注释:¹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家族。²许史:许指汉宣帝许皇后的父亲,史指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娘家。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南邻击钟磬(qìng),北里吹笙竽。
译文:这些贵族高官之家不是这家“击钟罄”,就是那家“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寂寂¹扬子²宅,门无卿相³(yú)
译文:寂静的扬雄家,门前没有一辆卿相的车。
注释:¹寂寂:寂静。²扬子:指扬雄。扬雄是西汉末年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是《三字经》中的五子之一。³卿相:古代高级官名。⁴舆:车。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liáo)¹空宇中,所讲在玄虚²
译文:扬雄在幽静空廓的屋子里写《太玄经》,阐述玄远虚无的道理。
注释:¹寥寥:稀少。²玄虚:玄妙而不可捉摸。扬雄仿周易作《太玄经》十卷;仿《论语》作《法言》十三卷;拟司马相如《子虚赋》等而作赋。作者取“玄虚”二字涵盖了他讲学的内容。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言论准¹宣尼²,辞赋拟(nǐ)相如。
译文:他模仿《论语》作《法言》,拟司马相如赋写作《长杨》《甘泉》等赋。
注释:¹准:水准。²宣尼:指孔子(汉宣帝追谥孔子为褒城宣尼公)。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悠悠¹百世后,英名擅²八区³
译文: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上,扬雄的名字闻名于四面八方。
注释:¹悠悠:长久、遥远。²擅:超过。³八区:八方,天下。

yǒngshǐshǒu ·

zuǒ wèijìn 

jīngchéngnèi wánghóu 
guàngàiyìnshù zhūlúnjìngcháng 
zhāojīnzhāngguǎn 宿shǐ 
nánlínzhōngqìng běichuīshēng 
yángzhái ménqīngxiàng 
liáoliáokōngzhōng suǒjiǎngzàixuán 
yánlùnzhǔnxuān xiàng 
yōuyōubǎishìhòu yīngmíngshàn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lìn)¹得花饶²,初开恐是妖。
译文:当初租赁房舍,哪想到竟有牡丹满院,一开花便绚丽无比,莫非是妖精变现!
注释:¹赁宅:租赁他人的宅院。²饶:丰富。又犹娇,“娆”的本字,佳美的意思。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粉光深紫腻¹,肉色退红²娇。
译文:紫花丰腴,光泽均匀细腻,红花鲜艳,羞退靓女胭脂面。
注释:¹腻:润滑有光泽。²退红:粉红色。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zhì)(zhuó)¹
译文:但愿和风惠顾,让牡丹姣颜久驻,只担心烈日无情,把它烤成焦烂。
注释:¹炙燋:晒干。燋,同“灼”,火烧。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可怜零落¹蕊,收取²作香烧。
译文:可惜花期已过,收起凋零花瓣,且待烧出香气缭绕的轻烟和火焰。
注释:¹零落:凋谢飘落。²收取:收拾集起。

  牡丹、娇贵富丽,红妆异香,有天香国色、倾国倾城之称。或写花,衬以美人,或写人,衬以娇花;或者人花合写,彼此交融,李白的《清平调》就是一篇杰作,而“春风拂槛露华浓”似乎成了绝唱。总之,这都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对美的追求。王建此诗,正可谓此尽其致。

  首联“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租赁别人的房宅,本来也是随遇而安,无所好挑剔的,可没想到竟有那么丰饶的牡舟花。一个“得”字,正好表现出他那种喜出望外的得意神情。恰因为得自意外,所以初开之时,便唯恐它是妖了。美人之所以让入心旋不守,神魂颠倒,完全在于她的妖冶妩媚;牡丹含苞初绽,鲜艳欲滴,其荡人心魄,决不下于美人之妖态,只这一句就把社丹写活了。

  颔联承“妖”写来。‘“粉光”、“肉色”俱是美人动人之处,粉光丽质,滑若凝脂、肉色性感,柔若无骨,这恰是美人的妖态,也同样是花的妖态。“深紫”、“退红”均属壮丹艳冶之色,而这又正好使作者联想起美人的“粉光”和“肉色”来。用“腻”和“娇”二字,直把花作人写,人、物浑然一体,确实表达出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青春美色的克星是无情的岁月,而娇花名卉的厄运却正是风吹日晒,风吹就会落掉,日炙以致枯焦。怜香惜玉,多情善感的诗人,于赁宅得以名花的为患难之交,定不肯失之交臂,于是他千祈祷,万忧愁:“且愿风留著,唯愁日炙燋。”

  这里既可见出诗人追求美是何等的执着、也可明白牡丹是多么的富丽可爱,以致让诗人倾倒如是。然而自屈原香草美人以比君子,托物讽喻便成为中国抒情诗的一大传统,所以个中不仅有香花的摇落之悲,还有美人的迟暮之叹,更有诗人身处乱世的命运之感。

  花儿被吹落,被炙燋了,可她那一缕芳心,仍然楚楚可怜,只有香如故。这位“零落”的诗人,拾起了“零落”的花蕊,回到屋里把它当香烧了。也不知是花的香气陪伴着他,还是他陪伴着香气,直是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全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扮清,景中寓情,情里含景,以人写花,以花写人,花、妖、作者三位一体,句句写花,而又无一处不在写人,堪称大手笔。尤其末联,自怜自爱,自伤身世,是花,是妖,也是诗人。形象感人,咀嚼无尽。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489-490

suǒlìnzháidānhuā--wángjiàn

lìnzháihuāráochūkāikǒngshìyāo

fěnguāngshēnròu退tuìhóngjiāo

qiěyuànfēngliúzhewéichóuzhìjiāo

liánlíngluòruǐshōuzuòxiāngshāo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¹。黄童²白叟³聚睢(huī)(xū)
译文: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注释:¹乌:乌鸦。²黄童:黄发儿童。³白叟:白发老人⁴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¹逢人虽未惯,猿猱(náo)²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译文: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¹麋鹿:鹿类的一种。²猿猱:猿类的一种。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房明.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试论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吉安师专学报,1994,3

huànshā ·zhàoshēnhóngnuǎnjiàn

shì sòngdài 

mén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zhāoshēnhóngnuǎnjiàn lián绿ànwǎncáng huángtóngbáisǒusuī 
鹿féngrénsuīwèiguàn yuánnáowén guījiāshuōcǎisāng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封¹(zhāo)²九重(chóng)³,夕贬潮州路八千
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注释:¹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²朝奏:早晨送呈奏章。³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⁴潮州:在今广东省东部,治所在今潮州市湘桥区。⁵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 一作:本为;圣明 一作:圣朝;肯将 一作:敢将)
欲为圣明¹除弊(bì)²,肯³将衰朽(xiǔ)惜残年
译文: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注释:¹圣明:指皇帝。²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³肯:岂肯。⁴衰朽:衰弱多病。⁵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横秦岭¹家何在?雪拥²蓝关³马不前。
译文: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注释:¹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²拥:阻塞。³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知汝(rǔ)¹远来应有意²,好收吾骨瘴(zhàng)江边³
译文: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注释:¹汝:你,指韩湘。²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³瘴江边:指贬所潮州。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zuǒqiānzhìlánguānshìzhísūnxiāng

hán tángdài 

fēngzhāozòujiǔchóngtiān biǎncháozhōuqiān 
wèishèngmíngchúshì kěnjiāngshuāixiǔcánnián  (wèizuò běnwèi shèngmíngzuò shèngzhāo kěnjiāngzuò gǎnjiāng )
yúnhéngqínlǐngjiāzài xuěyōnglánguānqián 
zhīyuǎnláiyīngyǒu hǎoshōuzhàngjiāngb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