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深锁梵王家,楼阁峥嵘阅岁华。香火半残僧入定,卧听窗外落檐花。
暮云深锁梵王家,楼阁峥嵘阅岁华。香火半残僧入定,卧听窗外落檐花。

píngshuǐyǒng西lán--jùnmín

yúnshēnsuǒfànwángjiālóuzhēngróngyuèsuìhuáxiānghuǒbàncánsēngdìngtīngchuāngwàiluòyánhuā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6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yī)¹漆沮(jù)²,潜³有多鱼。有鳣(zhān)有鲔(wěi),鲦(tiáo)鲿(cháng)(yǎn)鲤。以享以祀,以介¹⁰¹¹福。
译文:美好漆水和沮水,多种鱼类在栖息。有那鳣鱼和鲔鱼,还有鲦鲿和鰋鲤。用来祭祀献祖先,求得福祉永绵延。
注释:¹猗与:赞美之词。²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³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⁴鳣:鳇鱼,无鳞,肉黄,大者可达二、三丈长。⁵鲔:鲟鱼,长一、二丈。⁶鲦:白条鱼,长仅数寸,状如柳叶,鳞细而白。⁷鲿:黄颊鱼,尾微黄。⁸鰋:鲇鱼,无鳞。⁹享:祭献。¹⁰介:助,一说祈求。¹¹景:大。

  《周颂·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从诗中所写的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周颂·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大受损害,而诗作一气呵成的效果也便丧失无遗。在这首诗中,鱼实在是必然贯穿到底的。最后一句虽然没有写出鱼,但鱼依然存在,因为“鱼”与“余”谐音。《周颂·潜》诗所写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鱼,这便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余)”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周颂·潜》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周颂·潜》应当被视为民俗史上一条重要资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

  《周颂·潜》篇幅简短,却罗列了六种鱼名;漆、沮二水具体写出,却让祭祀对象公刘隐名;写王室的祭祀活动,却也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调动艺术手法的匠心,使本来在《诗经》里相对枯燥的颂诗中的一首能够进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71-673

qián

míng xiānqín 

 qiányǒuduō yǒuzhānyǒuwěi tiáocháng鲿yǎn xiǎng jièjǐng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山光如淀(diàn)¹,湖光如练²,一步一个生绡(xiāo)³面。
译文:远山一片青翠,湖面就如白娟般光洁,每走一步都都如同一幅山水画。
注释:¹淀:青黑色染料。²练:白色丝娟。³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古人 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书当快意¹读易尽,客有可人²期不来。
译文:读到称心满意的书很容易就读完了,想与意气相投的朋友见面却久盼不来。
注释:¹快意:称心满意。²可人:合心意的人,品行可取的人。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¹百岁几回开?
译文: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注释:¹好怀:好兴致。

  这首诗讲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感受:合口味的好书,读起来饶有兴味,颇感惬意,但往往很快就读完了,掩卷之际,令人怅然。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非常盼望这样的知心朋友多多前来与之交谈,但偏偏不见踪影,久盼之后,令人失望。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这样,希望和现实总是发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个人一生中是很难遇到几次真正轻松愉快、开怀大笑的好时光。

  陈师道作于同年的另一首诗《寄黄充》说:“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两首诗所表达的感受是相同的。作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和当时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诗人困居徐州,生计维艰,尽管“人不堪其贫”,作者却不以为意,依然“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诗人以苦吟著称。

  只有读过万卷书的人,才能如此精炼准确地捕捉到读书人读快书、又意恐读完的共同心理状态,“书当快意读易尽”是作者读书亲身体验的概括,也是他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当时诗人的知心朋友尽在远方,黄庭坚被逐斥戎州(今四川宜宾),苏轼被贬谪海外,音信难通;魏衍自徐州移沛州,张耒任职宣州,皆无从相见。而诗人一口气将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十分盼望能同这些朋友一起交流读书所得、讨论作诗的甘苦。他思友心切,整日恍惚若有所失,因此发出了“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慨叹。

  怅然、失望之余,诗人又转以旷达,试图自我安慰:世界上的事情每每和主观愿望相违背,人生本来就难得有舒畅愉快之时,何必自寻烦恼呢?钱钟书《宋诗选注》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侯,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这首从作者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诗,正好用“朴挚”来说明其风格特点。

  宋人爱用诗来说理。诗人多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诗中说出了很多人有会于胸中而没有表达出来的话,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诗人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668-669页

jué ·shūdāngkuàijìn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shūdāngkuàijìn yǒurénlái 
shìshìxiāngwéiměi hǎohuái怀bǎisuìhuíkāi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duìniútánqín

móuróng liǎnghàn 

    gōngmíngwèiniútánqīngjiǎozhīcāo shí fēiniúwén ěr zhuǎnwèiwénmèngzhīshēng zhīmíng diàowěifèněr diéxièértīng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郑人游于乡校¹,以论执政²。然明³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pǐ)。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¹⁰以损¹¹怨,不闻作威¹²以防¹³怨。岂不遽(jù)¹⁴止?然犹防¹⁵¹⁶: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¹⁷,不如吾闻而药之¹⁸也。”然明曰:“蔑(miè)¹⁹也今而后²⁰知吾子之信²¹可事²²也。小人²³实不才²⁴。若果行此,其²⁵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²⁶臣?”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堵塞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堵塞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疏通河道,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注释:¹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国学、官学、蒙学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²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³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⁴毁: 摧毁,这里指废除。⁵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⁶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⁷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⁸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⁹善否:好和不好。¹⁰忠善:尽力做善事。¹¹损:减少。¹²作威:摆出威风。¹³防:堵住。¹⁴遽:立即,马上。¹⁵防:堵塞。¹⁶川:河流。¹⁷道:同“导”,疏通,引导。¹⁸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¹⁹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²⁰今而后:从今以后。²¹信:确实,实在。²²可事:可以成事。²³小人:自己的谦称。²⁴不才:没有才能。²⁵其:语气词。²⁶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仲尼¹闻是²语也,曰:“以是³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注释:¹仲尼:孔子的字。²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³是:这(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