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火凤有凰求不得,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火凤有凰求不得,
春莺无伴啭空长。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春莺无伴啭空长。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zhēng--yuánzhěn

chóuàiwángchāngzhēngshēngyuànqiánghuǒfèngyǒuhuángqiú

chūnyīngbànzhuànkōngzhǎnghuīcuīfēiyànmànzhúnòngxiǎoniáng

hènxiāngxīnsuǒwǎngjiāngxīnwèikuáng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眼见¹客愁愁不醒²,无赖³春色到江亭。
译文:这春色眼见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竟还无赖的蔓延到江亭!
注释: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¹眼见:眼见得。²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³无赖:谓春色恼人。⁴江:指浣花溪。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即遣(qiǎn)¹花开深²造次³,便教莺语太丁宁
译文: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注释:¹遣:排遣。²深:很,太。³造次:匆忙,仓猝。⁴丁宁:再三嘱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juémànxīngjiǔshǒu ·

 tángdài 

yǎnjiànchóuchóuxǐng làichūndàojiāngtíng 
qiǎnhuākāishēnzào biàn便jiàoyīngtàidīngníng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春半¹南阳²西,柔桑过村坞(wù)³
译文: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
注释:¹春半:阴历二月。²南阳:地名,古称宛,今河南省南阳市。³村坞:村庄,村落。坞,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或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pīng)¹垂柳风,点点回塘²雨。
译文: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
注释:¹娉娉:姿态美好的样子。²回塘:曲折的池塘。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suō)¹唱牧牛儿,篱窥(kuī)(qiàn)²女。
译文:披着蓑衣的娉童正在唱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子的倩影。
注释:¹蓑:草制的雨衣。²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半湿解征衫¹,主人馈²鸡黍(shǔ)³
译文: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注释:¹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²馈:招待。³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

  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隐约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点缀得更美了。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再看,那农家娉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颔联是写村景,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李调元诗话》云:“杜娉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所谓轻倩秀艳,即轻盈巧倩,秀美艳丽。它好像是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秀而不媚,艳而不淫,风姿婀娜,楚楚动人。

  轻倩秀艳,不仅显示在妇女形象和爱情生活的描写中,也表现在大自然的描绘中。除了《村行》以外,《汉江》、《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寄远》、《柳绝句》、《江南春绝句》等,均以轻倩秀艳见长,又各有其奇特风采。然而,它们与《村行》相比,却缺少那么一点点野趣与农村风味。《村行》一诗,在轻倩秀艳之中,显示出野逸、村朴、真挚、热情。诗人所描绘的柔桑、村坞、垂柳、塘雨、蓑衣、娉童、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村行》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运动着的风光图。从诗题中,就点出了“行”的特色。“行”,带动全篇,连风景也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在诗人笔下,春,不是停滞的,也不是笼统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农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已过去一半,故曰“春半”。这个半字,虽本身不是动词,但诗人却赋予它以动作性,它显示出大好的仲春季节的来临。此外,在诗人笔下,柔桑处处,生机勃勃,但诗人在描绘它的长势时,不用满字,而用“过”字。这个“过”字,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此外,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征衫半湿,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馈以鸡黍,给人以味觉上、触觉上的美感。诗人就是如此地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人物的动态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娉童,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轻倩秀艳之美。

参考资料:
1、 林力.唐诗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1601-1603

cūnxíng--

chūnbànnányáng西róusāngguòcūn

pīngpīngchuíliǔfēngdiǎndiǎnhuítáng

suōchàngniúérkuīqiànqún

bàn湿shījiězhēngshānzhǔrénkuìshǔ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
彩胜¹飘春上鬓(bìn)²,倚栏一笑问东风。
译文:鬓发上戴着彩色绸条,倚在栏杆上,吹着惬意的东风。
注释:¹彩胜:唐宋民间剪纸或绸,戴于头上装饰,祝庆春日来临。²鬓蓬:指鬓发。
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青青柳眼¹梅花面²,才染阳和³便不同。
译文:初春柳叶和梅花花蕾,都因沾染温暖的春气便与冬日大不相同。
注释:¹柳眼:春日柳叶初生似人展眼貌。²梅花面:拟人,即古人梅腮,梅花花朵意。³阳和:春天的暖气。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闲坊古驿¹掩朱扉(fēi)²,又憩(qì)³空堂绽客衣
译文:街坊上一所年代久远的驿舍紧闭着红色的大门,穿着缝补衣裳的远行者再次走进这家驿站。
注释:驿舍:旅馆。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住宿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前两次为乾道八年(1172年)十二月和乾道九年(1173年)。¹古驿:是说这个旅馆历史比较久远。²朱扉:漆成红色的门。³憩:休息。⁴绽客衣:是说缝补衣裳。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九万里中鲲(kūn)自化¹,一千年外鹤仍归²
译文:行走九万里,鲲也会变成鹏,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旧地,大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注释:¹鲲自化:古代寓言中的鲲鱼化为鹏鸟。²一千年外鹤仍归:是讲神话传说的丁令威的故事。
遶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rào)庭数竹饶新笋¹,解带量松长旧围。
译文:环绕庭院的竹子又长出了新笋,解下腰带去量旅馆庭院中的松树,发觉它比过去又长粗了。
注释:¹饶新笋:长满了新笋。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¹
译文:只有墙壁上的诗句仍然还在,只是蛛网尘封,灰尘和墨迹混在一起罢了。
注释:¹依依:恋恋不舍、不尽。

  这首诗首联写重到古驿舍所见,地属人迹罕至之“闲坊”,驿是荒凉陈旧的“古驿”。颔联写此行的心理感受,这里用了鲲化为鹏和丁令威化鹤归乡两个典故。颈联紧承“鲲自化”“鹤仍归”而来。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感慨。尾联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首联“闲坊古驿”“空堂”。这首诗运用典故,抒情气氛凝重,感情沉郁而强烈。

  大概,驿舍也因官职大小而异。他住的这个地方显然不是大僚下榻的处所。地属僻静“闲坊”,驿是陈旧“古驿”,门虽“朱扉”却又常“掩”,客厅是荡荡“空堂”,诗一开头便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客衣初解,四观寂寥,不由人想起这些年的宦海浮沉,于是带出次联,写此行的心情感受。“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宜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

  三联紧承“仍归”,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竹子,他是一根根数过的;古松,他是解下腰带量过的:这哪里是在数竹、量松,他分明是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分明是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阿I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陆游当初入蜀,来到宋、金对峙的南郑前线,满环恢复壮志。他曾一再代王炎划进取长安、恢复中原之策,也曾“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短衣刺虎,那意气何等豪纵。谁知不久王炎内召,他也改官成都,恢复大志,初既不行于江淮,今复受阻于西北。一番心事,都付东流;几多岁月,磋陀以尽。今日故地重来,数竹量松而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那感情是十分深沉复杂的。哪里去追寻流逝了的岁月,哪里去寻觅失去了的心。诗人在彷徨,在摩挲,突然,他发现了。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这诗句题在壁上,字迹漫漶,蛛网尘封,尚依稀可以辨认。这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他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首尾回环,加深了全诗的怀往感旧之情。“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更留下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供人品味。

  这首诗,气氛沉重,感情抑郁而强烈。从一起的“闲”、“古”、“掩”、“空”诸字,宜员结尾的“暗尘”、“残墨”,始终幽暗凄冷。客之孤独与堂之空旷的映衬,化鹤故事神幻色彩的渲染,数竹量松,摩挲残墨的行动,凡此种种,使气氛显得沉闷低徊,给人一种压抑之感。从感情看,全诗神完气厚,沉痛深婉。而独具机杼的是:全诗无一字明说“情”,其意象却又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比如说,以“闲坊古驿”寓天涯落拓,以鲲鹤变化概人事升沉,以竹松寄岁月不居,以残墨追怀往昔,个人的心迹,时代的风雨,都涵蕴其中,因此获得摧抑人心之力。至于中二联的对仗工绝,犹其余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陆游七律中的佳者“著句既遒,全体亦警拔相称。盖忠愤所结,志至气从,非复寻常意兴”。他评断陆诗,从思想感情的诚挚深厚出发以探求其兴会风格,可谓于超牡骊黄之外,独具真赏。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76-78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hán)¹²
译文:药山的高僧身形像飞鹤一般,经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读经书。
注释:¹函:指的是木头盒子,匣子。²经:经书。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我来问道无馀¹说,云在青霄(xiāo)²水在瓶。
译文:我去拜访,高僧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注释:¹无馀:没有剩下。²青霄:一本作“青天”。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选得幽居惬(qiè)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译文: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居住,非常惬意,这里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译文:有时高僧会登上孤峰山顶,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

zèngyàoshāngāosēngwéiyǎnèrshǒu

áo tángdài 

liànshēnxíngxíng qiānzhūsōngxiàliǎnghánjīng 
láiwèndàoshuō yúnzàiqīngxiāoshuǐzàipíng 

xuǎnyōuqièqíng zhōngniánsòngyíng 
yǒushízhíshàngfēngdǐng yuèxiàyúnxiào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