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jì)¹霜落水天愁,匹马²冲寒渡白沟。
译文: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我从蓟门关返乡,只身骑马渡过白沟。
注释:白沟:即今河北新城县东自北而南的白沟河,宋辽以之为国界。¹蓟门:蓟门关,即今北京德胜门外土城关。²匹马:一匹马,单马。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燕赵山河分上镇¹,辽金风白异中州²
译文: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
注释:¹上镇:今易县一带,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²中州:中原,今黄河中、下游一带。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黄云古戍孤城¹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译文:弥漫天空滚滚黄云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落日残照下只有孤零零的城堡和南飞的孤雁。
注释:¹孤城:当指今河北新城。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四海知名半凋落¹,天涯孤剑²独谁投。
译文:与自己相知交游的朋友多已离去,我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无处倾诉。
注释:¹凋落:指人死去。²孤剑:代孤身。作者自称。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首联点题,写寒秋匹马渡白沟之景,意境苍凉寥廓;颔联怀古,遥想白沟的历史地位与辽金风物,不无赞誉之意,感情为之一扬;颈联转写眼前之景,意象雄阔而悲凉,感情因之而压抑;尾联首句呼应颔联,写出昔盛今衰之感,次句抒发走投无路之悲,寓有故国之思。这首诗诗句凝炼,颇有杜诗的沉郁苍劲之风,给人一种悲壮之美。

  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即蓟丘,在当时大都,古代不少诗人,如陈子昂、高适等都曾在此慷慨悲歌,怀古吊今。刘因由蓟门返家。由于白沟所包含的特殊历史问题,自然很容易触发起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边遐想:兴衰、治乱、荣辱、兴亡、华夷之别……使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在这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的诗人,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

  唐时所设军事地理单位,以驻守人员之多寡分为上、中、下三镇,这里以上镇泛指边界,中州泛指中原。颔联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汉代李广,晋代刘琨,唐代张守硅,后周郭荣等人,都曾在这一带抗击匈奴、奚、契丹等外族的入侵,为华夏民族建立了保卫边疆的不朽功勋。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既是两国的边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了,令诗人感到“水天愁”。

  颈联和首两句一样,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茫茫旷古之思,秋容古淡之景,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羁旅风尘,恨无知音,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

  尾联顺承此意:“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天下有名于时,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胸臆。

  这首诗既有历史的深远感,又有现实的寂寥感,首联和颈联皆写景,但景中寓情,颔联和尾联抒情,前者抒国家民族之情,故含蓄幽远;后者写个人身世之情,故淋漓酣畅。而国家民族与个人身世,又有因果内在联系,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57-5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我从蓟门关返乡,只身骑马渡过白沟。

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

弥漫天空滚滚黄云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落日残照下只有孤零零的城堡和南飞的孤雁。

与自己相知交游的朋友多已离去,我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无处倾诉。

注释

白沟:即今河北新城县东自北而南的白沟河,宋辽以之为国界。

蓟门:蓟门关,即今北京德胜门外土城关。

匹马:一匹马,单马。

上镇:今易县一带,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

中州:中原,今黄河中、下游一带。

孤城:当指今河北新城。

凋落:指人死去。

孤剑:代孤身。作者自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白沟即拒马河,北宋和辽国曾有“白沟议和”,并以此为界,故又名界河。这首诗是诗人途经白沟时感慨而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57-58
2、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编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05:232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首联点题,写寒秋匹马渡白沟之景,意境苍凉寥廓;颔联怀古,遥想白沟的历史地位与辽金风物,不无赞誉之意,感情为之一扬;颈联转写眼前之景,意象雄阔而悲凉,感情因之而压抑;尾联首句呼应颔联,写出昔盛今衰之感,次句抒发走投无路之悲,寓有故国之思。这首诗诗句凝炼,颇有杜诗的沉郁苍劲之风,给人一种悲壮之美。

  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即蓟丘,在当时大都,古代不少诗人,如陈子昂高适等都曾在此慷慨悲歌,怀古吊今。刘因由蓟门返家。由于白沟所包含的特殊历史问题,自然很容易触发起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边遐想:兴衰、治乱、荣辱、兴亡、华夷之别……使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在这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的诗人,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

  唐时所设军事地理单位,以驻守人员之多寡分为上、中、下三镇,这里以上镇泛指边界,中州泛指中原。颔联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汉代李广,晋代刘琨,唐代张守硅,后周郭荣等人,都曾在这一带抗击匈奴、奚、契丹等外族的入侵,为华夏民族建立了保卫边疆的不朽功勋。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既是两国的边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了,令诗人感到“水天愁”。

  颈联和首两句一样,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茫茫旷古之思,秋容古淡之景,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羁旅风尘,恨无知音,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

  尾联顺承此意:“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天下有名于时,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胸臆。

  这首诗既有历史的深远感,又有现实的寂寥感,首联和颈联皆写景,但景中寓情,颔联和尾联抒情,前者抒国家民族之情,故含蓄幽远;后者写个人身世之情,故淋漓酣畅。而国家民族与个人身世,又有因果内在联系,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57-58
刘因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 2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jùn)马骄¹行踏落花,垂鞭(biān)²³五云车
译文:我骑着高大健壮的骏马踏步行走在落花上,手中的马鞭拂到她乘的马车上。
注释:¹骄:指马高大健壮。²直:特地,故意。³拂:掠过。⁴五云车:传说中神仙的座驾。这里指代华美的车驾。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美人一笑褰(qiān)¹珠箔,遥指²红楼³是妾(qiè)家。
译文:车中美人撩起珠帘微微一笑,遥遥指向前方红楼说那是我的家。
注释:¹褰:提起,撩起。²遥指:有邀至其家之意。³红楼:一作青楼。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乐府收录的诗,写的是五陵游侠的爱情故事,乘骏马的人并不是李白。诗中写少年狂态,在路上相遇美人用马鞭指向美人的车架,美人遥指红楼,妩媚姿态皆宛然如现。

  诗的前两句写一位翩翩公子。“骏马骄行”,从马的“骏”写出人的风采;“踏落花”,表明是一次春游途中。陌上相逢,主人公的表现是“垂鞭直拂五云车”,马鞭直拂到她乘的五云车上。可见马与车的距离,马上人与车中人的距离之近,这是暗示主人公和美人本有情意,还是“误拂车”?“东明九芝盛,北烛五云车”(庾信《步虚词》)五云车是仙人所乘的车,不写人,但同上句一样,从车上的“五云”,女人的风姿可见。两句写出男女二人卓越不凡。

  后二句是车上美人的一个小动作:她掀开缀有珠箔的车帘,浅浅一笑,纤手遥指远处的红楼:我的家就在那儿。开始描写美人,在路上遇到美人,美人冲自己一笑,互生情谊。为最后的一句作铺垫。并在最后一句转换角度,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告诉读者:美人邀请自己。作者如果用第一人称写出来人们会觉得是作者在想入非非,第三人称则会让人感觉到作者兴奋的心情,从而增加了事情的可信度,别有妙处。

  萍踪絮迹,邂逅相逢,一见钟情,在诗词中并不少见。张泌《浣溪沙》词中那个佯醉随车行的“太狂生”,他得到的是“慢回娇眼笑盈盈”。李商隐笔下的那对陌上相逢的男女,是“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无题》)。车声如雷滚滚而过,她因害羞用团扇掩面,一句话也没有说。这里的美人似乎介于上述两人之间的人物:她的举止不轻浮,也不羞羞答答;她不失端仪的抿嘴一笑,发出深情的邀请,落落大方,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诗虽属侧艳之作,但格调不俗,仍不失这类题材中的佼佼者。

参考资料:
1、 陶新民,张瑞岩等.李白诗选译.成都:四川出版社,1997年:第52页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译文:牧童见到客人,赶紧弯腰下拜,怀中的山果掉了出来。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昼日¹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译文:为何白天把牛赶了回来?原来前溪正刮着大风,下着大雨。
注释:¹昼日:白天。

tóng--liújià

tóngjiànbàishānguǒ怀huáizhōngluòzhòuniúguīqiánfēngè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开辟荆榛(zhēn)¹逐荷夷²,十年³始克复先基。
译文:披荆斩棘去开辟宝岛,驱逐荷兰侵略者;艰苦奋战了十多年,才收复了祖宗基业。
注释:¹荆榛:丛生的荆棘。²荷夷:荷兰殖民者。³十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田横尚有三千客¹,茹(rú)苦间关²不忍离。
译文:我们有很多将士,就像一家人一样亲爱团结;任何艰难跋涉,都不能使我们忍心离别。
注释:¹田横句:田横本齐王,汉灭楚后,横和他的部下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招降,横以为耻,自杀身亡,他的部下闻讯,也全体自杀;这里作者自比田横,表示他和同他一道入台的三千部下是同患难、共生死的战友。²间关:道路险阻难行。

tái

zhèngchénggōng míngdài 

kāijīngzhēnzhú shíniánshǐxiān 
tiánhéngshàngyǒusānqiān jiānguānrěn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风风雨雨梨花,窄(zhǎi)(suǒ)¹帘栊(lóng),巧小窗纱。甚²情绪灯前,客怀枕畔(pàn),心窗天涯。三千丈清愁鬓(bìn)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³
译文: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
注释:¹窄索:紧窄。²甚:甚是,正是。³檐牙:檐角上翘起的部位。

  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

  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这万千的心事,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

  “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此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

zhéguìlìng ·chuāngqīngmíng

qiáo yuándài 

fēngfēnghuā zhǎisuǒliánlóng qiǎoxiǎochuāngshā shènqíngdēngqián huái怀zhěnpàn xīnshìtiān sānqiānzhàngqīngchóubìn shíniánchūnmèngfánhuá jiànrénjiā yángliǔfēnyān shàngyán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¹,筑雪堂于而。人俱笑其陋,独鄱(pó)²董毅夫³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yǐn),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lěi)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译文: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文章有词句而没有配声律。我在东坡置地之后,在坡而面建筑了雪堂。人们都笑话雪堂简陋,只有鄱阳人董毅夫过访觉得很喜欢,并有为邻的打算。于是拿来取《归去来兮辞》,稍微加以檃括,使它符合声律,用以赠送给董毅夫。 让家中僮仆歌唱,当时僮仆跟随我在东坡而,我放下农具与他唱和,敲击牛角为他打节拍,不是很快乐吗?
注释:¹治东坡:指在东坡垦荒耕种。²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东。³董毅夫:人名。⁴卜邻:选择邻居,即做邻居的意思。⁵檃括:就某文体原有内容、词句改写为另一体裁之创作手法。⁶释耒:放下农具。⁷节:节拍,打节拍。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¹。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xī)²。征夫³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zhì)。嗟(jiē)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fēi)。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译文: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为了追求而离开家庭,身体和内心都已疲惫不堪。回去吧,谁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从前的生活都不是现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干。行人指给我回家的路,门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经种植的菊田已经荒芜,原先年轻的松树已经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叹我如今已和它们一样。只有小窗容我驻足,关紧了院子的大门。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风高云淡,暮鸟归巢。云飞天空,本没有心思,暮鸟归巢,也只是本能。
注释:¹口体交相累:因口欲而拖累身体,因身体不受委屈而影响口欲。交相,互相。²晞:干。³征夫:指行人。⁴“门前”句:言儿童在门前笑语喧哗。⁵嗟:慨叹。⁶容膝:仅容下双膝,言居室狭小。⁷扉:门。⁸策杖:拄杖。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¹,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²(qí)(qū),泛溪窈(yǎo)(tiǎo)³,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shāng)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译文:哎呀!回归乡下了。我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世界。亲戚之间已经无话可谈,只有音乐和文学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在翠绿的山里崎岖的小路而散步,叮咚的小溪与我为伴,暗谷里同样有着春的希望。看见草木是何等繁盛,感叹说生命也该在这里结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类呢?为什么要担惊受怕不可终日?收敛自己的心思,不管门外的变化。神仙只会在哪里呢?至少不是对富贵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巅自在地高呼,用壶中的美酒来超脱自己。这不就是神仙一样自在的天命么?像水一样前进,遇到坎就停下。
注释:¹浪语:乱语。²麓:山脚。³窈窕:美好貌。一说幽深貌。⁴幽人:隐居的人。这里系作者自指。⁵皇皇:同“惶惶”。心不安貌。⁶觞:酒杯。⁷遇坎还止:意谓随意而安,顺其自然。坎,坑、穴。

  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写。此词仅微改《归去来辞》语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声律。

  此词主旨即是“归去来”。苏轼之爱陶渊明,在于欣赏他的弃官归隐。苏轼在仕途中挫伤累累,太需要解脱,“归去来”便是他抚慰心灵的最佳方法,逃避现实的最佳途径。全词从未归以前之误、去彼来此之急写起,一直写到归来游赏之趣,田园之乐,及家人相聚之欢,最后以随缘自适作结,写得周到而浑成。尽管词意全系出自《归去来辞》,但抒写的是自己的怀抱,与胸中无此境界,徒以檃括为趣不同。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文字,可说非常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在这种情况下要加以檃括,有著相当高的难度,非一般人能为之。苏轼檃括此作的高妙处,在他融合了《归去来辞》的“序”与“正文”的精旨。譬如,《哨遍》的首句“为米折腰”,概括了陶渊明史传的可靠记载;次句“因酒弃家”,凝缩了“序”文的“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等语;第三句“口体相交累”,从“序”一下过渡至“正文”,除了味道不变,甚至还有导入主境的妙效。所以说,苏轼改写《归去来辞》,实际是一种艺术创造。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06-108

shàobiàn ·wèizhéyāo

shì sòngdài 

táoyuānmíng guīlái  yǒuérshēng zhìdōng zhùxuětángshàng rénxiàolòu yángdǒngguòéryuèzhī yǒulínzhī nǎi guīlái  shāojiāyǐnkuò shǐ使jiùshēng wèi shǐ使jiātóngzhī shíxiāngcóngdōng shìlěiérzhī kòuniújiǎoérwèizhījié  

wèizhéyāo yīnjiǔjiā kǒujiāoxiānglèi guīlái shuíqiǎnjūnguī juécóngqiánjiēfēijīnshì wèi zhēngzhǐguī ménqiánxiàoxuāntóngzhì jiējiùdōuhuāng xīnsōngànlǎo niánjīn dànxiǎochuāngróngcháifēi zhàngkànyúnhóng鸿fēi yúnchūxīn niǎojuànzhīhuán běnfēiyǒu 
 guīlái jīnwàngjiānwàngshì qīnlàng qínshūzhōngyǒuzhēnwèi cuì fànyǎotiǎo juānjuānànliúchūnshuǐ guāncǎoxīnróng yōuréngǎn shēngxíngqiěxiū niànxíngnèishí juéhuánghuángzhī wěixīn liúshuí shénxiānzhīzàichù guìfēizhì dànzhīlínshuǐdēngshānxiàoyǒng yǐnshāngzuì shēngtiānmìnggèng qiěchéngliú kǎnhuánzh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