泬寥云初净,水木备春光。龛定方无远,合浦不难航。
泬寥云初净,水木备春光。龛定方无远,合浦不难航。

shī--xiāo

juéliáoyúnchūjìngshuǐbèichūnguāngkāndìngfāngyuǎnnánháng

萧绎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宴堂深。轩楹雨,轻压暑气低沈。花洞彩舟泛斝,坐绕清浔。楚台风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觉、疏弦脆管,时换新音。
宴堂深。轩楹(yíng)¹雨,轻压暑气低沈。花洞²彩舟泛斝(jiǎ)³,坐绕清浔。楚台风快,湘簟(diàn)冷、永日披襟(jīn)。坐久觉、疏弦绕管,时换新音。
译文:宴堂幽深。廊前一场凉雨,将暑气稍微压下去了一些。在花丛深处泛舟饮酒。这里的风如楚台之风一样爽利,用湘竹编的席子冰凉,整日敞开衣襟,心情舒畅。坐的时间长了,发觉传来舒缓的弦声和清绕的管乐声,不时发出没听过的新音。
注释:¹轩楹:堂前的廊柱。²花洞:花丛深处。³泛斝:泛舟饮酒。斝,酒器。⁴浔:水边。⁵楚台风快: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此句指饮宴处的风如楚台之风一样爽利。⁶湘簟:用湘竹编的席子。⁷披襟:敞开衣襟。比喻心怀舒畅。⁸疏弦绕管:舒缓的弦声和清绕的管乐声。
越娥兰态蕙心。逞妖艳、昵欢邀宠难禁。筵上笑歌间发,舄履交侵。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吟。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越娥兰态蕙心。逞妖艳、昵(nì)欢邀宠难禁。筵(yán)上笑歌间发¹,舄(xì)²交侵³。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zhuó)高吟。向此免、名缰(jiāng)利锁,虚费光阴。
译文:越地的佳人,姿态优雅蕙质兰心。展现着妖娆一面,亲昵地希求着宠爱,实在难以抵挡。宴席上不时发出欢歌笑语,鞋子相互碰踏。喝醉了,很尽兴,还要满饮高吟。从此以后,摆脱名利的牵绊,虚度光阴吧。
注释:¹间发:不时发出。²舄履:鞋子。³交侵:相互碰踏。⁴虚费:白白地消耗。

xiàyúnfēngxiēzhǐdiào--liǔyǒng

yàntángshēnxuānyíngqīngshǔshěnhuādòngcǎizhōufànjiǎzuòràoqīngxúnchǔtáifēngkuàixiāngdiànlěngyǒngjīnzuòjiǔjuéshūxiáncuìguǎnshíhuànxīnyīnyuèélántàihuìxīnchěngyāoyànhuānyāochǒngnánjìnyánshàngxiàojiānjiāoqīnzuìxiāngguīchùjǐnxìngmǎnzhuógāoyínxiàngmiǎnmíngjiāngsuǒfèiguāngyīn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一曰:“自¹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²,年年欲³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àn)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食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食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食,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注释:¹自:自从。²寒食:即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³欲:想要,希望。⁴苦雨:连绵不停的雨。⁵闇中:黑暗之中。闇:同“暗”。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一)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páo)¹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xián)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注释:¹庖:厨房。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二)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二)

hánshítiè

shì sòngdài 

    yuē  láihuángzhōu guòsānhánshí niánniánchūn chūnróng jīnniányòu liǎngyuèqiūxiāo wénhǎitánghuā yànzhīxuě ànzhōngtōu bànzhēnyǒu shūbìngshàonián bìngtóubái  

    èryuē  chūnjiāng shìlái xiǎozhōu méngméngshuǐyún kōngpáozhǔháncài zàoshāoshī湿wěi zhīshìhánshí dànjiànxiánzhǐ jūnménshēnjiǔchóng fénzàiwàn qióng huīchuī   bǎnběn 

    yuē  láihuángzhōu guòsānhánshí niánniánchūn chūnróng jīnniányòu liǎngyuèqiūxiāo wénhǎitánghuā yànzhīxuě ànzhōngtōu bànzhēnyǒu shūbìngshàonián bìngtóubái  

    èryuē  chūnjiāng shìlái xiǎozhōu méngméngshuǐyún kōngpáozhǔháncài zàoshāoshī湿wěi zhīshìhánshí dànjiànxiánzhǐ jūnménshēnjiǔchóng fénzàiwàn qióng huīchuī   bǎnběnèr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昔疏广、受¹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²,祖道³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译文: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注释:杨少尹:名巨源,蒲州(今山西水济)人。¹疏广、受:即疏广、硫受,西汉人。疏广为太傅,其侄疏受为少傅。年老同时辞官,百官盛会欢送,封建时代传为美谈。²设供张:即设供帐,陈设帐度举行酒宴。³祖道:钱行。⁴汉史:指《汉书》。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国子司业¹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译文: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注释:¹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司业。国子:唐代最高学府;司业:学官,是国子监的副职。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予忝(tiǎn)¹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译文: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注释:¹忝:有愧于。谦词。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译文:然而我听说杨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¹,举²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³。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译文: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注释:¹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²举:通过科举考试。³法:仿效。⁴没:通“殁”,死。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汉代二疏年老辞位的典故,处处为后文的对照设伏。疏氏权侄的事迹无疑是很多的,但作者只突出了两点:一是年老及时告退;二是其行动得到了人们的充分理解和肯定,不仅送行场面热烈,连路旁的观众也共盲其贤,汉史既传其事,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所以至今照人耳目。

  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与二疏对比的角度写杨君告老归乡。先肯定其同,再展示其异。杨君和二疏一样,也是年满七十,即主动求归,这是二者相同之处。作者首先肯定其同,不仅是为了提高杨君的地位,突出他归乡的意义,而且也是为了批驳“古今人不相及”这个当时颇为流行的错误观点。作者是一个儒家道统论者,并以道统的继承者自居,到处鼓吹先圣先王之道。他认为七十而致仕,归老乡里,这也是儒家道统的一种表现。杨君与二在这方面的一致,正好说明儒家道统可以继承,是对“古今人不相及”这个观点的最好驳斥。杨君告老归乡的行为既然可以和二疏媲美,那么他就应该得到人们同样的理解和赞扬,可实际情况却完全两样。杨君去时,既没有看到热烈的送行场面,也没有听到发自内心的赞扬,史既不传其事,图其迹的画当然就更谈不上了。丞相虽有爱惜之心,告之于朝,为其邑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动之,京师的诗友,也相属而和,这些似乎可以减少一点冷落。但是,他们诗歌的主旨都落在那个“劝”字上。无非是动其继续为官,不归其乡罢了。可见他们都为“以官为家”的时尚所束缚,并没有真正了解杨君的志趣,没有真正理解杨君此行的意义,他们并不是杨君真正的知音。正因为如此,所以作者在篇末才发出出了那么深沉的感叹。

  最后一段第三部分,直接摹写杨君的归乡情趣,点明杨君告老归乡的意义。这段文字不长,但内容丰富。作者先用“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的不良现象作反衬,意在突出杨君告老归乡的意义。这儿的“中世”应该理解为中世以来,而且主要是影射当时的官场。有人说,不去其乡,这在唐代属“本等之常事”。就科举制度而言,年老致仕归乡,应该是本等常事,但中国的官场历来都是原则归原则,行动归行动。像杨巨源这样按例归乡的官员很可能还是凤毛麟角。唯其稀少,才觉得珍贵,唯其稀少,才值得大力提倡。作者之所以如此热心地宣扬杨君的事迹,其用意大概就在此吧。接着作者又补写一句杨君初出仕的情景,说他是刚成年就离开了家乡,这可能是为了突出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最后,作品以深沉的感慨作结“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这是对杨君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世风日下的无穷感叹。

  文中把杨辞职归乡的情景跟历史上有名的二疏具体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杨巨源思想品德之美。写作注意前后照应,富于变化,并且反复咏叹,言婉情深,作者的思想感情灼然可见。

参考资料:
1、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陶雅慧注译.国学古典名著 无障碍阅读本 古文观止 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09:第86-88页
2、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二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299-302页

sòngyángshàoyǐn

hán tángdài 

    shūguǎng广 shòuèr niánlǎo zhāowèiér shìgōngqīngshègòngzhàng dàoménwài chēshùbǎiliàng dàoguānzhě duōtànxià gòngyánxián hànshǐchuánshì érhòushìgōnghuàzhě yòu zhìjīnzhàoréněr ruòqiánshì 

    guóyángjūnyuán fāngnéngshīxùnhòujìn dànniánmǎnshí báixiāng guīxiāng shìchángshuōjīnrénxiāng jīnyángèrshū  

    tiǎnzàigōngqīnghòu bìngnéngchū zhīyánghóushí chéngménwàisòngzhěrén chēliàng  dàopángguānzhě yǒutànzhīwéixiánfǒu értàishǐshìyòunéngzhāngshìwéichuán èrshūzōngfǒu luòfǒu xiànjīnshìgōnghuàzhě érhuàhuà lùn 

    ránwényánghóuzhī xiāngyǒuàiérzhīzhě báiwéishàoyǐn jué yòuwéishīquànzhī jīngshīzhīchángshīzhě zhǔérzhī yòuzhīdāngshíèrshūzhī yǒushìshìfǒu jīnréntóngtóng wèizhī 

    zhōngshìshì guānwéijiā suǒguī yánghóushǐguàn xiāng  鹿míng érlái jīnzhīguī zhǐshùyuē  mǒushù xiānrénzhīsuǒzhòng mǒushuǐ mǒuqiū tóngshísuǒdiàoyóu  xiāngrénjiājìng jièsūnyánghóuxiāngwéi zhīsuǒwèixiāngxiānshēngérshèzhě zàirěn zàirén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古树噪寒鸦¹,满庭枫叶芦花。昼灯²当午隔轻纱³,画阁珠帘影斜
译文:古树上鸦声噪鸣一片,秋风吹落的芦花枫叶,撒满寺庙的庭院。青纱帐的后面,供神的灯中午还亮着,斜斜的灯影投给画阁珠帘。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四仄韵。¹寒鸦:秋冬时节的乌鸦。²昼灯:祠庙中的长明灯。³轻纱:指灯罩。⁴画阁:彩绘的楼阁,指祠庙。⁵斜:斜着的灯影。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门外往来祈(qí)¹客,翩(piān)²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³,渡头三两人家。
译文:寺门外来来往往的人声嘈杂,求神还愿的香客步履沓沓。远去的白帆似在江风中起舞,渐渐地消逝在茫茫的天涯。回头远望,隔江的炊烟袅袅,寂寥的渡口有三两户人家。
注释:¹祈赛:即祈报,祭祀名。春祈丰年,秋报神功。又遇水旱则祈,既如愿而报。祈赛客,祈报的百姓。²翩翩:往来的样子。³烟火:百姓做饭时的炊烟袅袅。⁴渡头:渡津。

  这首词词赋本题,写神祠一日祈赛所见所感。上片从外而内,写神祠之静穆枫叶如霞,芦花似雪,此为寻常秋景;古树参天,寒鸦霜色。此为不寻常之秋色。点染外景,渲染出庄严的色彩。“昼灯”二句,摹写内景。日已当午,轻纱拂笼,光线幽暗,昼灯幂幂,珠帘垂坠。当午犹如此,朝暮之昏暗幽幂当可知。由“当午”到“影斜”,神祠一日已过矣。

  下片由近而远,写众人之归。祈赛已毕,渡水而来的香客,也由“门外往来”到“翩翩帆落”。与上阕神祠的古穆神秘相比,“门外”二句,显出尘世扰扰的况味来。一日喧嚣,帆去如蝶,轻忽无痕,终归天涯。于神祠而言,熙熙攘攘,终究只是门外过客,来者终去,留者难留,一切部将回归到古树枫叶的寂寂中。所祈所盼的由衷之诚和殷切之志,让帆远人去的香客神思萦绕,不禁频频回首,但望中所见并非神祠,而是隔江烟火、三两人家。村户寥落,渡口人家,神且难佑;千里之遥,往来祈赛,神有什么灵验。天涯客的回首,极见回味后的沉静之思。由起句之古树寒鸦,到结语的三两人家,画境苍朴,余韵袅袅。

  这首词咏祈赛,却略写祈赛过程,更没有正面描写画旗喧鼓,全拟祈赛者口吻。上片写祈赛客一路接近神祠时所见,下片写祈赛客离开神祠时回首所望景象。上片未见人踪,全写神祠,而笔笔随人之视线而动;下片笔笔随人,而言外心中,依然隐隐有神祠在焉。在多咏闺思别愁的唐五代词中,此词别具面目,另呈一格。

参考资料:
1、 邓乔彬,刘兴晖撰;袁行霈主编;刘跃进副主编.晚唐五代词选:商务印书馆,2015.08:第109页

shén--zhāng

shùzàohánmǎntíngfēnghuāzhòudēngdāngqīngshāhuàzhūliányǐngxié

ménwàiwǎngláisàipiānpiānfānluòtiānhuíshǒujiāngyānhuǒtóusānliǎngrénjiā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译文: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译文: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译文: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译文: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xiàhuāmíng

wéiyìng tángdài 

xiàtiáo绿 zhūèzhuìmíngxiān 
yányánzhèng zhuózhuóhuǒrán 
fānfēngshìluàn zhàoshuǐchéngyán 
guīshìchuāngjiān yínghuángmǎnyǎnq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