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¹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²?空赢(yíng)得雪鬓(bìn)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³,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译文:平生浪迹江湖难遇知音,只能心思倾注在词曲之上。人生不满百年还差些什么?潦倒一生只落得两鬓如霜。故人已逝有如跨鹤远游。多想像季札那样在徐君的坟前挂剑,像王子猷那样重弹亡弟所爱之琴,哀思无尽,只能携琴载酒将往日的深情追寻。
注释:凌波仙:曲牌名,常做吊词用。乔梦符:名吉,元曲作家。一生潦倒,寄情诗酒。¹宫商:中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宫商即指音乐歌曲。²还争甚:争,差之意。还差什么。³欲挂坟剑: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知道好友徐君喜欢他的宝剑,但是当他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君时,却发现徐君已死,于是他“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⁴重听膝上琴:据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记载,王献之死后,他的哥哥王徽之前去凭吊,他径直坐到灵床上,取出王献之喜爱的琴来弹奏,但是弦不谐调,想到人琴俱亡,再无处寻觅,不禁觉得更加悲痛。⁵漫:聊且之意。

  “平生湖海少知音”,乔梦符一生漂泊不遇、落魄江湖,不为世用的他在贫富差距巨大、人们普遍嫌贫爱富的社会里知音甚少。“几曲宫商大用心”,然而,“知音少”也使他得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把绝世才华用在杂剧和散曲的撰写方面。

  “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人生短短百年光景,功名利禄皆为虚幻,根本不值得去争。争来争去,结果不过是赢得一世奔波和满头华发。还不如忘掉人世的宠辱穷通,寄情山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生活的美妙。乔梦符身世坎坷,漂泊不遇,他曾在作品《折桂令·自述》中说自己“不应举江湖状元”。寄情诗酒,潦倒江湖并非是他看透了红尘世事,而是因为生不逢时,不为世用,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退居乡野,寄情山水,忘却功名利禄实为无奈之举。

  乔梦符如骑鹤云游一般,一去不返,一转眼曲人同他竞已是阴阳两隔。“欲挂坟前剑”在此处表示作者希望在乔梦符坟前挂剑,以表明二人的友谊即使生死也不能改变。

  “重听膝上琴”,是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重新听到乔梦符的琴声,借琴声安慰自己痛苦的情思。可是斯人已逝,琴声自然也跟着消亡于世间。此处钟嗣成借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现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斯人已逝,生者却依然无法面对阴阳两隔的现实。“漫携琴载酒相寻”,作者仍要带着死者生前弹奏过的琴和曾经最喜欢的酒,去寻找旧日的好友。据史料记载,钟嗣成和乔梦符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二人都是胸怀壮志却又不为世用的落魄布衣。末句既表达了钟嗣成对亡友的不舍,又暗示其也将走上乔曾经所走的道路。

  这首散曲表达钟嗣成对已故友人的真挚感情。曲中既有对乔梦符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又有对他所取得的成就的敬仰,其中也暗藏了一些作者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674-675

língxiān··diàoqiáomèng--zhōngchéng

píngshēnghǎishǎozhīyīngōngshāngyòngxīnbǎiniánguāngjǐngháizhēngshénkōngyíngxuěbìnqīnkuàxiānqínràoyúnshēnguàfénqiánjiànzhòngtīngshàngqínmànxiéqínzàijiǔxiāngxú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生浪迹江湖难遇知音,只能心思倾注在词曲之上。人生不满百年还差些什么?潦倒一生只落得两鬓如霜。故人已逝有如跨鹤远游。多想像季札那样在徐君的坟前挂剑,像王子猷那样重弹亡弟所爱之琴,哀思无尽,只能携琴载酒将往日的深情追寻。

注释

凌波仙:曲牌名,常做吊词用。

乔梦符:名吉,元曲作家。

一生潦倒,寄情诗酒。

宫商:中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

宫商即指音乐歌曲。

还争甚:争,差之意。

还差什么。

欲挂坟剑: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知道好友徐君喜欢他的宝剑,但是当他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君时,却发现徐君已死,于是他“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重听膝上琴:据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记载,王献之死后,他的哥哥王徽之前去凭吊,他径直坐到灵床上,取出王献之喜爱的琴来弹奏,但是弦不谐调,想到人琴俱亡,再无处寻觅,不禁觉得更加悲痛。

漫:聊且之意。

创作背景

  钟嗣成撰写《录鬼簿》,对每位已故同辈曲家传记后均有首吊词,对其人其曲进行评价和追悼,《吊乔梦符》是其中的一首。乔梦符即乔吉,钟氏把他列入“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之列,并为其创作了这首悼词。

参考资料:
1、 刘怀荣主编.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济南出版社,2003年06月:273
赏析

  “平生湖海少知音”,乔梦符一生漂泊不遇、落魄江湖,不为世用的他在贫富差距巨大、人们普遍嫌贫爱富的社会里知音甚少。“几曲宫商大用心”,然而,“知音少”也使他得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把绝世才华用在杂剧和散曲的撰写方面。

  “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人生短短百年光景,功名利禄皆为虚幻,根本不值得去争。争来争去,结果不过是赢得一世奔波和满头华发。还不如忘掉人世的宠辱穷通,寄情山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生活的美妙。乔梦符身世坎坷,漂泊不遇,他曾在作品《折桂令·自述》中说自己“不应举江湖状元”。寄情诗酒,潦倒江湖并非是他看透了红尘世事,而是因为生不逢时,不为世用,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退居乡野,寄情山水,忘却功名利禄实为无奈之举。

  乔梦符如骑鹤云游一般,一去不返,一转眼曲人同他竞已是阴阳两隔。“欲挂坟前剑”在此处表示作者希望在乔梦符坟前挂剑,以表明二人的友谊即使生死也不能改变。

  “重听膝上琴”,是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重新听到乔梦符的琴声,借琴声安慰自己痛苦的情思。可是斯人已逝,琴声自然也跟着消亡于世间。此处钟嗣成借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现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斯人已逝,生者却依然无法面对阴阳两隔的现实。“漫携琴载酒相寻”,作者仍要带着死者生前弹奏过的琴和曾经最喜欢的酒,去寻找旧日的好友。据史料记载,钟嗣成和乔梦符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二人都是胸怀壮志却又不为世用的落魄布衣。末句既表达了钟嗣成对亡友的不舍,又暗示其也将走上乔曾经所走的道路。

  这首散曲表达钟嗣成对已故友人的真挚感情。曲中既有对乔梦符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又有对他所取得的成就的敬仰,其中也暗藏了一些作者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674-675
钟嗣成

钟嗣成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寓居杭州。屡试不中。顺帝时编著《录鬼簿》二卷,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载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所作杂剧今知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皆不传。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六月栖(xī)¹,戎车既饬(chì)²。四牡(mǔ)(kuí)³,载是常服。玁(xiǎn)(yǔn)(chì),我是用急。载于出征,以匡载国。
译文: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注释:¹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²饬:整顿,整理。³骙骙:马很强壮的样子。⁴常服:军服。⁵玁狁:古代北方游牧民族。⁶孔:很。⁷炽:势盛。⁸是用:是以,因此。⁹匡:扶助。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比物¹四骊(lí),闲²之维则³。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载于出征,以佐天子。
译文: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注释:¹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²闲:训练。³则:法则。⁴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⁵于:往。⁶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四牡修广¹,其大有颙(yóng)²。薄伐玁狁,以奏³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载国。
译文: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保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注释:¹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²颙:大头大脑的样子。³奏:建立。⁴肤公:大功。⁵严:威严。⁶翼:整齐。⁷共:通“恭”,严肃地对待。⁸武之服:打仗的事。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玁狁匪¹(rú)²,整居焦获³。侵镐(hào)及方,至于泾(jīng)阳。织文鸟章,白旆(pèi)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译文: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注释:¹匪:同“非”。²茹:柔弱。³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⁴镐: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⁵方:地名。⁶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⁷旆: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⁸央央:鲜明的样子。⁹元戎:大的战车。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戎车既安,如轾(zhì)如轩¹。四牡既佶(jí)²,既佶且闲³。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译文: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zhǐ)¹。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²诸友,炰(páo)³(biē)(kuài)。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译文: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注释:¹祉:福。²御:进献。³炰:蒸煮。⁴脍鲤:切成细条的鲤鱼。⁵侯:语助词。⁶张仲:周宣载卿士。

  此诗叙写尹吉甫北伐玁狁的战争全程。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5-358

liùyuè

míng xiānqín 

liùyuè róngchēchì kuíkuí zàishìcháng xiǎnyǔnkǒngchì shìyòng wángchūzhēng kuāngwángguó 
 xiánzhīwéi wéiliùyuè chéng chéng sānshí wángchūzhēng zuǒtiān 
xiūguǎng广 tàiyǒuyóng xiǎnyǔn zòugōng yǒuyányǒu gōngzhī gōngzhī dìngwángguó 
xiǎnyǔnfěi zhěngjiāohuò qīnhàofāng zhìjīngyáng zhìwénniǎozhāng báipèiyīngyīng yuánróngshíshèng xiānxíng 
róngchēān zhìxuān  qiěxián xiǎnyǔn zhìtàiyuán wén wànbāngwéixiàn 
yàn duōshòuzhǐ láiguīhào xíngyǒngjiǔ yǐnzhūyǒu páobiēkuài hóushuízài zhāngzhòngxiàoyǒu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方山子¹,光、黄²间隐人³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lǘ)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chí)(chěng)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dùn)于光、黄间,曰岐(qí)¹⁰。庵(ān)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¹¹古方山冠¹²之遗像¹³乎?”因谓之方山子。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注释:¹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²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³隐人:隐士。⁴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⁵闾里:乡里。⁶侠:侠义之士。⁷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⁸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⁹遁:遁世隐居。¹⁰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¹¹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¹²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¹³遗像:犹遗制。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谪(zhé)¹居于黄,过岐(qí)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jué)²,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注释:¹谪:降职。²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¹好剑²,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³,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shǐ),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hàn)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奋力地鞭马独自冲出去,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注释:¹使酒:喝醉酒后爱发脾气,任性而行。²好剑:好摆弄刀剑一类武器。³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陈糙之父陈希亮知凤翔府。苏轼这时始与陈糙相识订交。岐山,指凤翔。凤翔有岐山。⁴怒马:奋马。⁵“一发”一句:一箭射中它。⁶“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气度。精悍,精明强干。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¹,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bó)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²,此岂无得而然哉³
译文: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注释:¹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²穷山中:荒僻的山中。³“此岂”一句:难道没有独特的造诣修养能够作到这一点吗?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¹,往往阳狂²(gòu)³,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tǎng)见之欤?
译文: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注释:¹异人:指特立独行的隐沦之士。²阳狂:假装疯癫。阳,通“佯”,假装。³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们认为是德行上的垢污。⁴傥:或者。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fāngshānzhuàn

shì sòngdài 

    fāngshān guāng huángjiānyǐnrén shàoshízhūjiā guōjiěwéirén zhīxiájiēzōngzhī shāozhuàng zhéjiéshū chíchěngdāngshì ránzhōng wǎnnǎidùnguāng huángjiān yuētíng ānshūshí shìxiāngwén chē huǐguān wǎngláishānzhōng rénshí jiànsuǒzhuómào fāngsǒngérgāo yuē  fāngshānguānzhīxiàng  yīnwèizhīfāngshān 

    zhéhuáng guòtíng shìjiànyān yuē   rénchénzàocháng wéiérzài  fāngshānjuérán wènsuǒzhìzhě gàozhī ér yǎngérxiào 宿jiā huánxiāorán érjiēyǒuzhī 

    sǒngránzhī niànfāngshānshàoshí shǐ使jiǔhàojiàn yòngcáifèn qiánshíyǒujiǔnián zàishān jiànfāngshāncóngliǎng xiéèrshǐ yóu西shān quèqián shǐ使zhúérshèzhī huò fāngshānchū zhī yīnshànglùnyòngbīngjīnchéngbài wèishìháoshì jīněr jīnghànzhī yóujiànméijiān érshānzhōngzhīrénzāi 

    ránfāngshānshìyǒuxūn dāngguān shǐ使cóngshìjiān jīnxiǎnwén érjiāzàiluòyáng yuánzháizhuàng gōnghóuděng běiyǒutián suìqiān  jiē láiqióngshānzhōng érránzāi 

    wénguāng huángjiānduōrén wǎngwǎngyángkuánggòu érjiàn fāngshāntǎngjiànzhī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百尺阑干¹横海立²,一生襟(jīn)³与山开
译文:百尺长的栏干横立在海边,一生的抱负与山一样高远。
注释:海山楼:在今广东省广州市。¹阑干:即栏杆,这里代指海山楼。²横海立:面对大海丽立。³襟抱:胸怀、抱负。⁴与山开:向山开,谓面向山海发抒其怀抱。此用杜甫《奉待严大夫》诗:“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与:犹向、对。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岸边天影¹随潮入,楼上春容²带雨来。
译文:岸边与天与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与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¹却生哀。
译文:激昂慷慨写诗反而产生怨恨,徘徊畅吟诗赋却感悲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灭胡猛士今安有¹,非复当年单(shàn)(fǔ)²
译文:灭胡的英雄们如今何在,再也不是当年的单父台。

  这首诗首联写登山楼后的视野开阔,营造了一种忧伤国事的悲怆气氛;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但景语含情,飘摇的风雨象征国破家亡之后的悲痛和哀恨;颈联是写诗人登楼后的感慨,也是诗人对时局的忧思;尾联用典,希望能够有勇士复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全诗气象浑厚,笔力遒健。

  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楼之雄峻。首句切“海”次句切“山”写山笔法又有不同。“一生襟抱与山开”情由景生,故情景合写,有虚实相映之妙。抽象虚泛的秋色借具体的终南山而表现其寥廓高远,此处诗人的胸襟怀抱也借助山海的壮阔而获得展现。此句字面上写“山”实包涵海天在内,为后半的抒情伏下一笔。

  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此联亦用虚实相生之笔法,岸与潮、楼与雨均为实景,而天影与春容的虚景则在实景中得到展现。此联不仅雄浑壮阔,而且以“入”“来”两个动词写天光云影与春日气象,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这种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象也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不安,由此导入诗下半部分的抒情。

  颈联抒写了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慷慨赋诗”所赋当为抗敌报国之歌,但自己却只是一个多年流落江湖的“放臣”,空有一腔爱国热血而无用武之地,故反自生怨恨。“徘徊舒啸”亦为排遭心中愁闷,但金兵长驱直入,投降派执掌军国大计,目睹国事日非,只会更增悲哀。此联以虚词“还”“却”斡旋,传达出诗人跌宕起伏的悲愤之情。

  尾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怀古伤今,将悲愤之情发挥至于极诣,全诗留下无穷的感喟。这两句化用杜甫《昔游》的诗意:“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杜甫诗中描绘了国力强盛、英雄云集的盛唐时代,同是登高望远,却已今非昔比。诗人呼唤灭胡的猛士,那发自肺腑的一问是问苍天,也是问朝廷,问普天下之人,倾吐出满腔的爱国热望。但末句的自答却流露出极大的失望,包含了对朝廷执政、乃至最高统治者的怨愤。诗人为民族的命运哀叹,故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此诗风格雄浑悲壮,音节宏亮顿挫,足以继响杜甫的《登高》。在情与景的安排上,既有前后的分工,又有内在的联系与渗透。前半写景,却已关及怀抱,后半抒情,却处处意含登高。

参考资料:
1、 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292页
特统精兵御上游,笳吹先遁惊若鸥。
特统精兵御上游,笳(jiā)¹吹先遁(dùn)惊若鸥²
注释:¹笳:胡笳,这里指元军的号角。²惊若鸥:形容畏敌的宋军。
扬州空把残旗耀,赢得舟中骂不休。
扬州空把残旗耀,赢得¹舟中骂不休。
注释:¹赢得:落得、剩得。

  该诗写诗人登上军事要地丁家洲追思往昔,刻写奸臣无能误国,抒发了山河家国的情怀。

  诗歌说,当年太师贾似道统领十余万人马,抵抗南侵的元军,煞有介事,而人们似乎也天真地抱持以强烈的希望。然而,惊若沙鸥、畏敌如虎的宋军,一听到元军吹起的号角,即已溃不成军,一溃再溃,直到扬州登岸。可是事情并没有完,贾似道仍然故技重施,摇旗呐喊,招集残兵。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相信贪生怕死的奸臣还能拯家救国的道理,但见江船里,士兵的咒骂声连成一片。到处弥漫着逃跑、退缩、内讧与败亡的气息。结果一次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却滑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于是诗歌讥刺与冷嘲的意味,便流溢而出。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译文: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杖剑¹对尊²酒,耻为游子颜³
译文: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剑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注释:¹杖剑:同“仗剑”,持剑。²尊:酒器。³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fù)¹一螫(shì)²手,壮士即解腕³
译文:剑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注释:¹蝮蛇:一种奇毒的蛇。²螫:毒虫刺人。³解腕:斩断手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所志¹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译文: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注释:¹志:立志,志向。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bié

guīméng tángdài 

zhàngfēilèi biéjiān 
zhàngjiànduìzūnjiǔ chǐwéiyóuyán 
shéshìshǒu zhuàngshìjiěwàn 
suǒzhìzàigōngmíng biét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