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
张乔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 2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天台山¹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²,登陆则有四明³、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chī)(mèi)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yīn )(sì),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¹⁰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¹¹、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¹²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¹³,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译文:天台啊,是天下山岳当中的神奇秀丽之山。远渡大海,就会看见方丈山和蓬莱山,登上陆地,就能进入四明山和天台山,这些山都是先辈圣人游方行化、神灵仙人当成住宅的地方。它高峻到极致的样貌、吉利祥和的身姿,穷尽了山川河海的丰富美满、人间天上的宏伟秀丽。之所以没有列入五岳、也没有记载在通常的典籍里,还不是因为所在的地方幽深、道路不同于一般的曲折,有的景点七巅八倒藏在重重深谷之间,有的山峰朦朦胧胧隐匿在千山万岭之中。一开始就要经过到处是妖魔鬼怪的道路,最终还要走向渺无人烟的地方,世上很少有人攀登跋涉,王霸之人也没有理由来祭祀,所以,有关天台山的事情在通常的篇章里没有,它的名字呢只有在特殊的记载里才能找到。但是,山川星象的兴盛,又怎么会是假的呢?若不是违背世俗,修仙学道,辟谷食芝之人,怎能全部居住到这个地方?若不是冥思苦想,尽力寻找,坚信通神之人,怎肯早就想生存在这儿?我因此心驰神往、日夜歌咏、府仰之间、好象再次得到了升华。终于解开了世俗的缠绕,永远托身在这天台山岭,忍不住吟诗的念头达到了极致,姑且奋笔疾书华丽的辞藻以抒发情怀。
注释:¹天台山:中国天台山有多处,此处指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天台山,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米,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岩、峭壁、瀑布。²方丈、蓬莱:二者皆是神话传说中的海外仙山,与瀛州合称为三仙山。³四明:浙江四明山有着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⁴玄圣:指仙人。⁵游化:谓游行各处而教化之。⁶窟宅:洞窟宅所,亦指居住、盘踞。⁷峻极:山势陡峭。⁸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⁹重溟:指海。¹⁰绝粒:指不吃不喝,断绝饮食。¹¹冥搜:尽力寻找搜集。¹²驰神:驰思,遐想。¹³缨络:缠绕,束缚。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根弥于华岱,直指高于九嶷。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太虚¹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²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yào)峰,托灵越以正基。结根弥于华岱³,直指高于九嶷(yí)。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邈(miǎo)彼绝域,幽邃(suì)(yǎo)(tiǎo)。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hé)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¹⁰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译文:浩浩星空,辽阔无边,自然运行,从无到有。融合,变成了河流;聚结,变成了山峦。赞叹天台山岳的奇异挺拔,实在是神明做出来的。庇荫牵牛星照耀山峰,托福越地神灵稳固基础。它的根脉与华山与泰山相弥漫,它直冲霄汉比九疑之山还高。应该在尧唐的典籍里配天合地,在周朝的诗文里与其他名山等量齐观。那样遥远奇绝地域,幽静深远曲折美好。附近知道的人以固有的成见说不知道,而来到这里的人因为道路险绝而不能了解全部。可笑夏天的虫在怀疑冬天的冰,调整轻松的翅膀让思绪飞翔。整理以前没有或者隐藏而没有表现出来的,先开启两个天台山奇突的地方以展示样貌。赤城山云蒸霞蔚,建立了天台山的标志;大瀑布飞流直下,分开了仙凡间的道路。
注释:¹太虚:指天空。²台岳:指天台山 。³华岱:指西岳华山。⁴九嶷: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⁵唐典:尧唐的典制。⁶周诗:指《诗经》。因其为周代诗歌,故称。⁷绝域:与外界隔绝之地。⁸仁者:有德行的人。⁹夏虫:夏天的虫。¹⁰霞起:红霞飞起。
睹灵验而遂徂,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倡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蓁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睹灵验¹而遂徂,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²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³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倡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蓁(zhēn )之蒙笼,陟(zhì)峭崿(è)之峥嵘。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dèng),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lěi)¹⁰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¹¹,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¹²,履重险而逾平。
译文:目睹灵验,立即前往;恍忽之间,我将动身。沿着仙人的道路,来到丹丘;寻找长生不老、全寿富贵的宫阙。如果天台的山岭可以登攀,又何必羡慕昆仑山上的高城。放下人间常人的贪念,通达超乎平常的情怀。身上穿着毛绒绒的兽皮衣服,手里提着铃铃作响的锡杖。渡过楢溪,一直向前;丢下五界,迅速远征。跨过弓背悬空的石梁,身临高逾万丈之深渊。踏过满是莓苔的湿滑岩石,搏击壁立千寻的翠绿屏障。紧揽樛木上的长长藤萝,攀援葛藟上的支条茎蔓。虽然会处于危险境地,是为了追求永存长生。既然真诚相信冥冥之中的自然规律,那么碰到千难万险也就象走平路一样正常了。
注释:¹灵验:神奇的效应。²羽人: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飞仙。³台岭:指天台山。⁴域中:寰宇间;国中。⁵毛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⁶蒙笼:草木茂盛貌。⁷五界:世界分天、地、人、鬼、修罗五界。⁸悬磴:指石桥。⁹莓苔:指青苔。¹⁰葛藟:葡萄科植物,果实味酸,不能生食,根、茎和果实供药用。¹¹垂堂:靠近堂屋檐下。¹²幽昧:昏暗不明。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既克济¹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²,任缓步之从容。藉萋(qī)萋之纤草³,荫落落之长松。 觌翔鸾之裔(yì)裔,听鸣凤之嗈嗈。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xī)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译文:已经能够登上重重弯道,心路曲折但修行通达。放纵心情,空阔明朗;闲庭信步,从容不迫。踏着繁茂的纤草,躲进长长垂下的松阴里。眼前看见的是“裔裔”欢叫、飞翔的鸾鸟;耳朵听到的是“嗈嗈”之声、优美的凤鸣。渡过灵溪,一洗疲惫;抛却烦恼,心旷神怡。流水奔腾,涤荡尘世;游蒙广大,遣送五盖。踩着伏羲、神农的独特轨迹,追随老聃、老莱的玄妙脚印。
注释:¹克济:谓能成就。²寥朗:空阔明朗。³纤草:细草。⁴翔鸾:飞鸾。⁵灵溪:灵秀的小溪。⁶遗尘:指残留的灰尘。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亹以翼棂,皦日炯晃于绮䟽。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驰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zhì)¹信宿,迄(qì)于仙都。双阙²云竦(sǒng)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³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yú)。彤云斐亹以翼棂(líng),皦日炯晃于绮(qǐ)䟽。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lǐ)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驰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译文:上下攀爬,终于到达微妙的仙都。双阙高耸,白云缭绕在山道上;琼台冲天,仿佛悬浮在半空中。珍珠做成的精致楼阁,错落在林木之间;美玉砌成的宏伟殿宇,隐隐露出高大的檐角。红色的云彩,湲湲飘浮在窗棂之间;和暖的日光条条恍动,美丽而疏朗。桂树笔挺林立,凌霜不凋;五芝含秀晨展,色彩斑斓。好风轻拂,聚花香于南林;醴泉甘甜,正涌流于北渠。建木的影子在千寻以后消失,琪树璀璨垂下累累珠果。王乔控制仙鹤,冲天而去;罗汉脚踩锡杖,腾飞虚空。瞬息之间,神通变化,奔放潇洒;恍忽之时,已经走出“有”的空间,而进入“无”的地方。
注释:¹陟降:指上下,或往来。²双阙:两相邻之山峰如古代宫殿之双阙。³朱阁:红色的楼阁。⁴彤云:指密布的阴云。⁵惠风:柔和的风。⁶建木:传说中木名。生天地之中,高百仞,众神缘之上天。⁷王乔:古代神话人物、道教崇奉的神仙。即王子乔,周灵王的太子、王氏始祖。相传是蜀人,在邢台为柏人(今隆尧柏人城)县令数年,后弃官在邢台隆尧的宣务山修炼道术,得道后骑白鹤升天。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害马既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于是游览¹既周,体静心闲。害马²既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³,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qiān),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肆觐(jìn)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shù)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fān)。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译文:于是,游览已经周全,身体平静,心情闲适。害马已经离开,俗事都将抛却。处事得心应手,观察细致入微。背倚幽黑的岩石冥思苦想,面对漫长的河流大声歌唱。那是,羲和正午,浮云高傲。法鼓琅琅响彻云霄,香烟袅袅如烟似雾。极力朝拜天尊,于是众仙会聚。舀尝玄玉琼膏,漱饮华池甘泉。自由探讨仙道学说,畅谈有、无、生、死篇章。刚刚领悟完“有”的无穷无尽,顿时又感觉牵涉到“无”的里面还有空间。泯灭色、空,来合并留下的东西,忽然得到空空如也的玄妙感觉。知道了有、无二名同出一源,消灭掉三幡为一,终归于无。整天放纵语言音乐,等于沉寂静默无语。深深地把万事万物综合观察,自然中所有的个体平等相同。
注释:¹游览:从容地到各处参观、欣赏名胜、风景等。²害马:有害马的。后指危害集体的人。³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⁴幽岩:幽静的山石。⁵羲和: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是驾御日车的神。⁶肆觐:原谓以礼见东方诸国之君,后常用为语典,以称见天子或诸侯之礼。⁷玄玉:黑色的玉。⁸色空:指现实与虚无。⁹语乐:指语言和音乐。

  《游天台山赋》是一篇记游之作。这篇赋不是将天台山作旁观、静止的描写,而是紧紧围绕一个“游”字,把自然景物贯穿起来,循着作者的游踪,景物不断变换。千姿百态的景色,也随着作者攀援的节奏步步展开,构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全赋辩致工巧,语句骈俪而无滞涩之病;加之想象丰富,波澜起伏,意奇语新,景物摹写更显得情采飞动,可谓有摇笔散珠,动墨横锦之妙。

  赋前的小序交代创作此文的原因:一是天台山神秀妙绝,可是没有人在通常典籍中记载它;二是幻想寻仙,摆脱世俗,便永托此山。这个序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散文。作者对天台山有深厚的感情,开头便热情赞颂了天合山是山岳中的神秀奇异的山,它的地理位置绝妙,凡是人、神所设想的壮丽景象天台山均具备。只是它远、幽深,在常典中没有记载。

  在对比中突出天台山的奇挺、峻极。

  天台山在牵牛星照耀下的灵秀越地,根据比华山、泰山还坚厚,论高度比湖南九嶷出还要高。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天台山合于唐典配天的资格,堪称峻极。在肯定天台山奇特神秀之后,作者集中写它的两大奇景:赤城如同红霞一样立起一座标柱;白色的飞瀑在青山中划出一道明显的界限。作者抓住天台山二奇的特征,一红一自,鲜明醒目。

  步步深入,引人入胜。

  于是作者拨开了茂密树丛中一条路,登上高峻危险的山峰,经过楢溪,斜行五界,跨过石桥,面临万丈深渊。踏着青苔,抓住栏杆,拉住长藤……作者一步步写来,条理清晰,突出进山之艰险,与前面“之者以路绝而莫晓”相呼应。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十分确切:“披、陟、济、落、跨、临、践,搏、揽、援”,给人以鲜明的动态美。渐进山弯,山路宽畅。里面一派令人舒畅的景象:鸾鸟翩翩起舞,凤鸟和鸣。在灵溪中洗一洗,清除胸中俗念,敞开五盍昏蒙。于是追赶伏羲、神农时代绝迹的轨道,踏着老子、老莱子的脚印,自己也可成仙得道了。舒适恬淡,真是神仙生活。

  仙都神奇,华美自由,妙不胜言。

  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仙都气势不凡,华美楼台高悬空中,令人目炫,红楼空明透亮建在树林里,美玉装成的殿堂闪闪发光。美丽的红云与窗棂相承接,白日灿烂照窝户。高雅、华丽、富裕,一派珠光宝气,充满着飘飘欲仙的仙境气氛。作者用重彩描绘周围环境,不凋的高大桂花树,清晨开放的灵芝草;树林中的芳香,沟渠中的清泉;仙树、仙草、仙水、仙果,还有仙人——王乔驾仙鹤飞翔,罗汉执锡杖腾空,何等自由。作者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天台仙境,美妙无比。作者自己仿佛摆脱了尘世束缚,进入了神仙世界。作者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溶入景中。作者竭力宣扬道家玄妙之道,目的在于避世。寻仙觅道的虚幻思想,当然是消极的,这是欣赏这篇文章时应引起注意的。

  整个游历过程,是由时代风尚而来,典型地反映了东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意趣。尽管其旨归不离“理过其,淡乎寡味”的清淡玄虚之理,但由于依托想象创作,化虚为实,神不离象,象以意成,使此赋不由得与流行的“玄言诗”模式相背离,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同时,这种创作方式又为刘宋山水画家宗炳继承,为中国山水画、山水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美学风格的滥觞。

参考资料:
1、 方伯荣主编.历代名赋赏析:重庆出版社,1988年02月:109-118
2、 张国星编著.六朝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01月:142-145
3、 尹赛夫,吴坤定,赵乃增.中国历代赋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306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¹?夜来风叶²已鸣廊³。看取眉头鬓(bìn)。(秋凉 一作:新凉)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凉,鬓边生出了白发。
注释:¹新凉:一作“秋凉”。²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⁴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酒贱¹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fáng)²。中秋谁与共孤光³。把盏(zhǎn)凄然北望。
译文:酒价便宜,反而常常忧愁客少,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¹贱:便宜。²妨:遮蔽。³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⁴盏:酒杯。

诗词联想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凉》,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凉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人生几度秋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人生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凉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凉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太多,而苏轼也因此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可见“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是自然现象,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写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这里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作者为自己忠而被谤,谪居偏地黄州,政治抱负难于发挥而深感忧伤苦闷,而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也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苏轼晚年饱受政治打击,他多以佛、道思想来超然物外,以消解现实的苦闷,但此词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可见苏轼始终没能摆脱尘世的痛苦。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又要面临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无奈,苏轼因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

特点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凉·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总结
  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参考资料:
1、 吴慧娟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28-629 .

西jiāngyuè ·shìshìchángmèng

shì sòngdài 

shìshìchángmèng rénshēngqiūliáng láifēngmíngláng kànméitóubìnshàng  (qiūliángzuò xīnliáng )
jiǔjiànchángchóushǎo yuèmíngduōbèiyúnfáng zhōngqiūshuígòngguāng zhǎnránběiwàng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这首诗评论江西诗派。宋人是推崇学习杜甫的,而李商隐的能得杜甫遗意,学杜要先学李商隐,宋人早具有此说法。在元好问看来,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虽然标榜学杜,但并未抓住杜诗的真髓,而专在文字、对偶、典故、音韵等形式上模拟因袭,结果既未学到杜诗的古朴风雅得真谛,也完全失去了李商隐的精美纯厚的风格。因此他明确表示,不愿与江西诗派为伍,不愿拾江西诗派的牙唾。

  但是,这里元好问对于黄庭坚的态度怎样呢,关键是“宁”字的理解。教材P285注释57解释为“岂能”。也有不同理解,下面介绍一下周振甫、冀勤编注钱钟书《谈艺录》的《〈谈艺录〉读本》中“鉴赏论第七”:

  《谈艺录》(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遗山诗中“宁”字,乃“宁可”之意,非“岂肯”之意。如作“岂肯”解,则“难将”也,“全失”也,“宁下”也,“未作”也,四句皆反对之词,偏面复出,索然无味。作“宁可”解,适在第三句,起承而转,将合先开,欲收故纵,神采始出。其意若曰:“涪翁虽难亲少陵之古雅,全失玉溪之精纯,然较之其门下江西派作者,则吾宁推涪翁,而未屑为江西派也”:是欲抬山谷高出于其弟子。然则江西派究何如。乃紧接下一绝曰:“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盖举后山以概其余西江诗人,此外比诸郐下,不须品题。遂系以自述一首,而《论诗绝句》终焉。《遗山集》中于东坡颇推崇,《杜诗学引》称述其父言:“近世唯山谷最知子美”,而《论诗绝句》伤严寡恩如彼,倘亦春秋备责贤者之意。遗山所深恶痛绝,则为江西派,合之《中州集自题》绝句,更彰彰可见。(153页)

  《〈谈艺录〉读本》注解:这一则讲元好问《论诗》中论黄庭坚的诗:“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钱先生先抓住“宁”字来讲,认为是“宁可”的“宁”,即宁可向黄庭坚拜倒,不作江西诗派中人。即把黄庭坚突出于江言诗派以外,认为黄庭坚还是可取的。虽然黄庭坚的诗不如杜甫诗的古雅,全失李商隐诗的精纯,但还是好的。元好问为什么要向黄庭坚下拜,在《论诗》里没有说。《论诗》说的“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称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为“新”。但黄庭坚论诗并不主张“新”,因此这跟黄庭坚无关。又说:“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这是批评陈师道作诗时,闭门苦思。即把陈师道代表江西诗派,贬低陈师道即贬低江西诗派。钱先生又引元好问《杜诗学引》称“近世唯山谷最知子美”。朱弁《风月堂诗话》:“山谷以昆体工夫,到老杜浑成地步。”元好问“宁下涪翁拜”,可能就为了这点。所以他的诗里就称杜甫的古雅,李商隐的精纯,认为黄庭坚都不及。虽不及,但他“以昆体工夫,到老杜混成地步”,所用的工夫还是好的,所以还推重他吧。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nánjiāngziměiqīnjīngchúnquánshīshānzhēn

lùnshīníngxiàwēngbàiwèizuòjiāng西shèrén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jùn)(tíng)¹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注释:¹郡庭:郡斋之庭。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¹外卓²金轮³,日斜人散暗销魂。
注释:¹延秋门:长安禁苑中宫庭24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²卓:立也。³金轮:车轮。
此词写闺中怀人。又是落花满庭,夕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无人可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词写得孤寂冷落。词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离别相思之情。

huànshā··fěnshàngyǒulèihén--xuēzhāoyùn

fěnshàngyǒulèihénjùntínghuāluòhuánghūnyuǎnqíngshēnhènshuílùn

niánhánshíyánqiūménwàizhuōjīnlúnxiérénsànànxiāohún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大溪面。遥望绣羽¹冲烟,锦梭²飞练。桃花三十六陂(bēi)³,鲛(jiāo)宫睡起,娇雷乍转。
译文:滑翔在素白绸缎般的水面。三十六陂溶溶春水,荡动着红桃的花瓣,海底蛟宫的蛰龙,突然惊醒,大睁双眼,划船的号子惊雷般在空际盘旋。
注释:瑞龙吟:词牌名,又名“章台路”。以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为正体,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另有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八句九仄韵;三段一百三十二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等变体。德清:县名,在今浙江省北部。竞渡:即龙舟竞赛,为江南一带风俗。¹绣羽:色彩鲜艳美丽的鸟羽,即飞翔的鸟类。词中特指旗帜。²锦梭:此指竞渡的彩船。³陂:池塘,塘岸。⁴鲛:同“蛟”,蛟龙,传说中的龙。⁵娇雷:形容鼓声、划船的号子声。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¹弄晚。
译文:真够迅捷啊。竞渡的船只飞快如箭,号令是彩旗挥舞,还有激荡水面的鼓点。素洁的波澜,冰雪般纷飞四溅。东风吹送蛟宫的腥气,湿漉漉地融入春寒,闲淡淡的烟霏抚摸着傍晚。
注释:¹霏:云气。
洲上青蘋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洲上青蘋(pín)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²。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xié)³,连棹(zhào)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yè),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译文:新生的青青苹草,长满沙洲汀岸,在这里玩耍斗草,没有人能够发现。但是,一想到屈原沉沙,心啊,就飞向很远很远。斜阳掀飞半边天幕,让晚霞落入一马平川,花枝儿更加妩媚,花影儿婆娑散乱。山峦如耸立的屏风,被红霞照得像条醉汉,拥挤的船只棹桨相连,从东岸直到流水的西畔。平静的溪水倒映出红色的栏杆,倒映着万千个红妆闪现出笑靥千万脂艳粉浓的馨香,不断向四周弥漫。傍晚,暝色稀疏,绣帘高卷。翠绿的涟漪轻盈,溪水素洁清浅,笙歌此伏彼飞,久久难以消散。折取柳枝插向屋檐,人却迟迟地不愿回还。是谁伴着黄昏暮色,让笛声吹出心中的幽怨。重重的阴云,把楼阁遮暗春季特有的小雨啊,轻轻地洒下一片。
注释:¹蘋: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亦称“田字草”“四叶菜”。²“怀沙”句:指屈原。《史记·屈原列传》载:“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³醉缬:因醉眼花,视线不清。⁴棹:大桨,代指船。⁵靥:脸上酒窝,代指女子。⁶铅香:脂粉的香气。⁷簪柳门:寒食风俗。插柳于屋门。⁸玉龙:喻指飞雪。又喻指笛。此篇喻指笛。⁹春霖:春雨。霖,连绵小雨。

  这首词写作者观看德清清明竞渡比赛,详细介绍了远望、近看龙舟竞赛的感受,岸上、舟中的情景与赛手、看客等人的种种心态,并将当时的气候特色作了点睛般的描述。此词写竞渡从正面、侧面反复渲染,设色鲜妍、形象生动;且按早晚时间顺序展开,从极热闹至曲终人散,款款道来,层次井然,读之有亲临其境之感,自是梦窗词清明词中最为完美的一幅风俗画。

  这首词一共分为三片。上片勾画龙舟竞渡的场面。开章就以如椽之笔勾出竞渡的画面,色彩鲜艳,从视觉上渲染了气氛的热烈。起拍“大溪面”三字,勾画出比赛场地的开阔。紧接着便进入比赛场景的描写与气氛的烘托。“桃花三十六陂”一韵,为赛事作了环境烘托,伺时再次点明是早春。“三十六陂”说明花开之广。“鲛宫睡起”既喻水波荡漾,又喻龙舟飞驰,“娇雷乍转”喻鼓声隆隆,号子声声,此从听觉渲染竞渡的热烈气氛。

  中片“去如箭”具体描写“竞渡”。“戏”“游”二字,均为动词,描写挥旗、擂鼓的热烈景观。“素澜雪溅”以“素”“雪”形容比赛时浪花的色彩,“澜”“溅”形容赛船时的激烈壮观。此韵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东风冷湿蛟腥”一韵。写赛事一直到傍晚,以景物渲染赛事结束。“东风冷湿蛟腥”一句,写早春的微风吹起水边冷而嘲湿的水气、腥气,“冷湿”从人的肌肤感觉写,“腥”从人的味觉来写,“澹阴”写天上有淡淡的云,时晴时阴,“轻霏”写水边有轻轻的云气萦绕,此又从视觉来写,“送昼”“弄晚”都写出了时间推移。“澹阴送昼”“轻霏弄晚”的“送”“弄”二字将云气拟人化了。此韵以景物描写创造了一个静谧、清冷的意境,与前面赛舟时的热闹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

  下片写岸上观龙舟竞渡的景况。“湖上青蘋生处”一韵,写洲渚岸边青蘋蔓生,不与春花争妍斗艳,却默默地怀念那投江而死的屈原。“怀沙人远”用屈原之事表达了江浙赛舟与吊祭屈原的关系,再则也表达了自己爱国之情。“残日半开”二韵承接中片的“送昼”“弄晚”,写舟赛后的景物;夕阳西下,遍野花影零乱;远处屏山,已看不分明;东西两岸,船只首尾相连。此景创造了一个静谧、迷濛的境界,与开头赛舟时的热闹景象又形成强烈对比。“阑干倒”句紧接“连棹”句而来。“千红妆靥”二句,从女子的打扮、众多,正衬出赛事的隆重。“傍暝疏帘卷”二韵,继写赛后之景与事。“簪柳门”写出当时的习俗,也是紧接“笙歌”句而有感而发。

  最后“犹自有”二韵,写龙舟赛毕,黄昏漫上,天气由白昼的“澹阴”骤然间变为“重云”层层,喑了楼阁,霎时又春雨纷纷,弥漫了天地之间。此结突兀,出人意料,本写清明竞渡之欢乐热闹,结尾却是凄凉、阴晦,以至玉笛“吹怨”了。此结含蓄委婉有不尽之意在不言中。暗暗地呼应了“怀沙人远”一句的深情。

  这首词在章法上采用双拽头法,即上、中两段的音律、句读完全相同。各片之间各有侧重而又紧密相连,上片写赛舟的热闹场面,中片写具体赛龙舟的情景,下片从赛舟后着笔,极力勾画“残日”“花影零乱”“疏帘”“黄昏吹怨”“重云暗阁”等阴晦、凄迷的境界,表达“怀沙人远”的伤吊之情。真正做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为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M].北京:中国书店,2007.01:274-278

ruìlóngyín ·qīngqīngmíngjìng

wényīng sòngdài 

miàn yáowàngxiùchōngyān jǐnsuōfēiliàn táohuāsānshíliùbēi jiāogōngshuì jiāoléizhàzhuǎn 
jiàn cuīchènyóu lánxuějiàn dōngfēnglěngshī湿jiāoxīng dànyīnsòngzhòu qīngfēinòngwǎn 
zhōushàngqīngpínshēngchù dòuchūnguǎn huái怀shārényuǎn cánbànkāichuān huāyǐnglíngluàn shānpíngzuìxié liánzhàodōng西àn lángāndǎo qiānhóngzhuāng qiānxiāngduàn bàngmíngshūliánjuǎn cuìliánzhòujìng shēngwèisàn zānliǔménguīlǎn yóuyǒu lónghuánghūnchuīyuàn chóngyúnàn chūnlínp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