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译文: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注释:龙潭:这里指的是滁州的龙池、又称“柏子潭”、“柏子龙潭”。遗址在滁州的龙池街。
幽人¹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译文: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
注释:¹幽人:幽隐之人。
草露不辞芒屦(jù)¹湿,松风偏与葛(gé)²轻。
译文: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
注释:¹芒屦:草鞋。²葛衣:泛指秋冬间所穿的衣服。
临流欲写猗(yī)¹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译文: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注释:¹猗兰:即《猗兰操》,也称《幽兰操》,琴曲名。

  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刘瑾败后,官至兵部尚书。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诗人这里自称幽人。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这一联写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快慰的心境,颇似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诗人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不怕草鞋打湿,任凭风吹衣飘,虽有露冷风凉之感,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一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尾联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对大江南北壮丽风光的热爱。孔子在《古琴操》中有《猗兰操》,哀伤生不逢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猗兰操》琴曲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正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全诗写龙潭夜景,一片清幽,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俗官场,眷然归与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古代山水诗名篇赏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89-290

lóngtánzuò

wángshǒurén míngdài 

chùhuāxiāngqīng shílínmáoshēng 
yōurényuèchūměiwǎng niǎoshānkōngshímíng 
cǎomángshī湿 sōngfēngpiānqīng 
línliúxiělán jiāngběijiāngnánxiànqí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

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

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注释

龙潭:这里指的是滁州的龙池、又称“柏子潭”、“柏子龙潭”。遗址在滁州的龙池街。

幽人:幽隐之人。

芒屦:草鞋。

葛衣:泛指秋冬间所穿的衣服。

猗兰:即《猗兰操》,也称《幽兰操》,琴曲名。

创作背景

  此诗为正德九年(1514)春作者于滁州任上所作,时年四十三岁。作者在正德八年(1513)被任为南京太仆寺少卿,因督理马政至滁州,公务之余,时与师友游览当地名胜琅琊山、龙潭等处,并和学生随处讨论学问,相互启发,心情十分愉快。

参考资料:
1、 吴格.《王阳明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25
赏析

  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不专权,遭谪边多年。刘不败后,官至兵部尚书。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夜首联写“花香夜、“溪声夜引动诗人游兴。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夜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夜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夜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夜深人静,“花香夜、“溪声夜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之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意鸣。夜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诗人这里自称幽人。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意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夜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夜这意联写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快慰的心境,颇似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诗人踏着“草露夜,迎着“松风夜,不怕草鞋打湿,任凭风吹衣飘,虽有露冷风凉之感,但诗人之往归隐生活,意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夜尾联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对大江南北壮丽风光的热爱。孔子在《古琴操》中有《猗兰操》,哀伤生不逢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猗兰操》琴曲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正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全诗写龙潭夜景,意片清幽,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俗官场,眷然归与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古代山水诗名篇赏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89-290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4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泪湿罗衣脂粉满¹,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²微雨闻孤馆³。(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译文: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想到送别时家中亲人将那《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注释: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²萧萧:一作“潇潇”。³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惜别伤离方寸¹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²音书凭过雁,东莱(lái)³不似蓬莱远。
译文: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如今已分隔两地,只好靠鸿雁来传递书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注释: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²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³东莱:即莱州,时为明诚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⁴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diéliànhuā ·wǎnzhǐchāngguǎnmèi

qīngzhào sòngdài 

lèishī湿luózhīfěnmǎn diéyángguān chàngdàoqiānqiānbiàn réndàoshānchángshānyòuduàn xiāoxiāowēiwénguǎn  (shānyòuduànzuò shuǐyòuduàn )
biéshāngfāngcùnluàn wàngliǎolínxíng jiǔzhǎnshēnqiǎn hǎoyīnshūpíngguòyàn dōngláipéngláiyuǎn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¹兮朅(qiè)²兮,邦之桀(jié)³兮。伯也执殳(shū),为王前驱。
译文: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注释:¹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²朅:英武高大。³桀:同“杰”,杰出的人。⁴殳: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¹,谁适(dí)²为容?
译文: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并非没有膏沐以整饰仪容,只是丈夫远征在外,就是专心的打扮,又给谁看呢?
注释:¹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²适:悦。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其雨(yù)其雨,杲(gǎo)¹杲出日。愿言²思伯,甘心首疾。
译文: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注释:¹杲:明亮的样子。²愿言:念念不忘的样子。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焉得谖(xuān)¹,言树之背²。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³
译文:到哪里去找一株萱草,把它种到北堂去。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释:¹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²背:屋子北面。³痗:忧思成病。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卫风·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写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口气中带着亲切感。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这一点是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之情的基础。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卫风·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

  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 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参考资料:
1、 王绪霞.闺怨诗的女声原唱——《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5,06
2、 周蒙.深情绵邈 婉转感人——《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1,03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qiè bāngzhījié zhíshū wéiwángqián 
zhīdōng shǒufēipéng gāo shuíwéiróng 
 gǎogǎochū yuànyán gānxīnshǒu 
yānxuāncǎo yánshùzhībèi yuànyán shǐ使xīnmèi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大江¹阔千里,孤舟无四邻²
译文:大江辽阔,千里茫茫,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飘荡无人作伴。
注释:¹大江:指诗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无考证。²无四邻:指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wéi)¹故楼²月,远近必随人。
译文: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或远或近的伴随着我。
注释:¹唯余:只有。²故楼:指家乡之楼。月随人行,故现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楼月”。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入风¹先绕晕²,排雾(wù)³急移轮
译文: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冲开云雾时又像急速游动向前。
注释:¹入风:遇风。²晕:月四周有时有云气围绕如环叫做月晕。³排雾:冲开、排开云雾。⁴轮:月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若教长似扇¹,堪(kān)²³艳歌尘
译文:倘如它能永远像一把圆扇,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注释:¹似扇:古人咏扇的诗赋形容扇的圆常以月为比,诗中倒转过来,以扇比月。²堪:能,可。³拂:拂拭。⁴艳歌尘:指唱艳歌的人身上的尘土。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开头两句交待了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江,是横阔千里、浩渺无际的大江;舟,是孤舟,无四邻的孤舟。二者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无处诉说,只有遥寄明月了,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承接上句。诗人展开奇思妙想:他不觉孤独,认定此月正是老家楼上常见的那轮明月,原是“旧时相识”,因而不管自己去家远或近,它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出了思恋与孤独之苦。诗人不再觉得孤寂,精神便不颓丧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联对“故楼月”的描写,仍用拟人的方法。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一抛写月常用手法,别出心裁,故作错觉。月见风来袭,便让晕来围绕;见云雾来遮,便急忙调转车轮驶走。忽明忽暗之间,也暗示诗人思绪的起伏不定:感激它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赞美它那艰难的经历和勇于防范的精神,这种模棱的认识又延续下去。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此联以扇拟月,抒发人生感慨,设想它若长圆不缺似团扇,就能用来为唱艳歌的拂尘了。这里月似团扇,歌者持此唱着艳歌,更是美女,诗人借喻远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楼月”到“故楼人”,经过一些联想的中介,怀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陆坚主编.《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82-183页
2、 蔡景仙主编.《汉魏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319页

zhōuzhōngwàngyuè--zhūchāo

jiāngkuòqiānzhōulín

wéilóuyuèyuǎnjìnsuírén

fēngxiānràoyūnpáilún

ruòjiàozhǎngshìshànkānyànchén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霜凋(diāo)¹楚关²木,始知杀气³
译文:金风萧瑟,楚木凋零,寒气凛冽。
注释:¹霜凋:秋霜降落,使花草树木凋谢。²楚关:楚地的关隘要道。安徽古为楚地,所以作者以楚关来代指秋浦。³杀气:指寒气。⁴严:严厉,严重。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liáo)¹金天²(kuò)³,婉婉绿红
译文: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
注释:¹寥寥:广阔的天空。²金天:秋天的别名。陈子昂诗云:“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³廓:广大,空阔。⁴婉婉:柔美卷曲的样子。⁵绿红:指枝叶繁茂碧绿,红花烂漫的草木。⁶潜:藏,尽。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胡燕¹别主人,双双语前檐(yán)
译文:胡燕也要回到南方去了,双双在屋檐下呢喃,与主人告别。
注释:¹胡燕:燕子的一种,胸前白质黑章,巢悬于大屋两榱间。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zhān)¹
译文:他们与主人恋恋不舍,三飞四回头,眼光里充满留恋。
注释:¹相瞻:相互顾盼。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¹不恋²华屋³,终然珠帘
译文:难道他们不喜欢华美的屋子和精巧的珠帘?但是,终归要飞上回南方的路。
注释:¹岂:难道。²恋:留恋。³华屋:华丽的房子,贵人的住房。⁴终然:到底。⁵谢:辞谢。⁶珠帘:珍珠缀成的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我不及¹此鸟,远行岁已淹²
译文: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
注释:¹不及:不如。²淹:耽搁,久留。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jiān)¹
译文:多少思念,多少感叹,泪下如雨,浸湿糨糊,信不能封缄。
注释:¹缄:封口。

  这首诗先从气候的变化造成一种凄苦的氛围。“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秋风飒飒,寒霜遍地,寥廓天宇,万物萧条,花木凋零,寒气逼人,营造出一幅么令人伤感怀人的情景。

  诗人先从无生命的景物再写到有生命的胡燕,进一步造成感伤怀人的氛围。秋高气爽,春燕南归。一年一度来来去去的春燕,就要告别主人回南方去了。成双成对的春燕在檐前窃窃私语,它们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地回顾原来的旧居,非常的留恋,但是它们更思念家乡,所以最后还是飞走了。这首诗写到这,将相思的情境描绘得突出而充分,把牵动相思的气氛造的浓浓的。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由彼及此:“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春燕思家,南归去了;游子思乡,不得北返。胡燕春来秋去,尚急切欲归,游子离家已多年,还是归无时日。作者只好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写成诗文,寄给远方的妻子,但谁知涕泪纵横,连书信的封口都无法封住。这里虽然略带夸张,但前后转得自然,情境与人的情感和谐一致,融为一体,给人艺术的真实感。另外以此结尾,给人留下言语表达不尽的情思、无法遏制的哀伤。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88-290页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¹遍始休。
译文:春天气息不知生于哪里而暗自周游天地,直到游遍海角天涯才肯罢休。
注释:¹海角天涯:极言遥远。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先遣(qiǎn)和风报消息,续教¹啼始说来由。
译文:先派遣和煦的春风来报春天的信息,再叫啼叫的鸟儿诉说来由。
注释:¹教:使、让,读平声。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展张¹草色长河畔(pàn),点缀(zhuì)花房小树头。
译文:春在河畔的草色中蔓延开来,点缀着花房小树的枝头。
注释:¹展张:展开、铺开。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若到故园¹应觅(mì)我,为传²沦落在江州。
译文:如果你(春)去到我的故乡寻觅我,就为我捎去我沦落在江州的信息吧。
注释:¹故园:指白居易的家乡下邽。²为传:替我捎信。

chūnshēng

bái tángdài 

chūnshēngchùànzhōuyóu hǎijiǎotiānbiànshǐxiū 
xiānqiǎnfēngbàoxiāo jiàoniǎoshuōláiyóu 
zhǎnzhāngcǎochángpàn diǎnzhuìhuāfángxiǎoshùtóu 
ruòdàoyuányīng wèichuánlúnluòzàijiā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