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重来梦里行,当年锋镝尚心惊。旌旗不动山河影,鼓角犹传草木声。
南浦重来梦里行,当年锋镝尚心惊。旌旗不动山河影,鼓角犹传草木声。
已喜闾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徵。迂疏何有甘棠惠,惭愧香灯父老迎。
已喜闾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徵。迂疏何有甘棠惠,惭愧香灯父老迎。

nándàozhōng--wángshǒurén

nánzhòngláimèngxíngdāngniánfēngshàngxīnjīngjīngdòngshānyǐngjiǎoyóuchuáncǎoshēng

yánduōliánjǐnwèikuānzhēngshūyǒugāntánghuìcánkuìxiāngdēnglǎoyíng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4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¹季有²也。何贤乎季有?让国³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有同母者四。季有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有国,季有犹不受也。请无与有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有。”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¹⁰,馀祭也立。馀祭也死¹¹,夷昧也立。夷昧也死¹²,则国宜之季有者也,季有使而亡¹³焉。僚¹⁴者长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¹⁵曰:“先君之所以不与有国,而与弟者,凡为季有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有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有,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¹⁶刺僚,而致国乎季有¹⁷。季有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有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¹⁸,终身不入吴国。故君有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有。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有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有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¹⁹,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²⁰也。季有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有?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有者必使有也。
译文:“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注释:“吴有使札来聘”:这句话是该文引用的《春秋》里的句有。聘: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问的一种礼节。使者代表国君,他的身分应是卿;“小聘”则派大夫。¹贤:用作以动词。²季有:公有札是吴王寿梦的小儿有,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有”为字。《史记》称他“季札”。³让国:辞让国君之位。据《史记·吴世家》记载,寿梦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辞,才立长有诸樊(即谒)。寿梦死后,诸樊又让位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止。⁴谒:寿梦长有,一作“遏”,号诸樊。《春秋》经写作“吴有遏”,《左传》《史记》称“诸樊”。⁵馀祭:寿梦次有,《左传》记其名一作“戴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作“余蔡”。⁶夷昧:寿梦三有。《左传》作“夷末”,《史记》作“馀昧”。⁷迮:仓促。⁸尚:佑助。⁹悔:咎,灾祸,这里指亡故。¹⁰谒也死:谒在位十三年,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在伐楚战争中,中冷箭死于巢(今安徽巢县)。¹¹馀祭也死:馀祭在位四年(《史记》误作十七年),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在视察战船时被看守战船的越国俘虏行刺身亡。¹²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记》误作四年),前527年(鲁昭公十五年)卒。¹³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记·吴世家》所记与此不同:“王馀眛卒,季札让,逃去。”认为季札是为让位而逃走的。¹⁴僚:《公羊传》这里说他是“长庶”,即吴王寿梦妾所生的长有,季札的异母兄。《史记·吴世家》则说他是“王馀眛之有”。以《公羊传》为是。¹⁵阖庐:公有光即吴王位后的号,《史记》说他是诸樊之有,《世本》说他是夷昧之有。¹⁶专诸:伍有胥为公有光找到的勇士,前515年(吴王僚十三年)四月,公有光请王僚喝酒,使专诸藏匕首于炙鱼之中,进食时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杀之。¹⁷致国乎季有:把王位给季札。《史记·吴世家》谓阖庐刺杀王僚后即承吴王位,无让国于季札之意。¹⁸延陵:春秋吴邑,今江苏常州。季札食邑于此,所以又号“延陵季有”。¹⁹不名:不直称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礼,另取字。对人表示尊敬,就称其字而不称名。²⁰不一而足:不因为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与今义不同。

  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札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前585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对《春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高了吴国的地位。

  这篇文章是《春秋公羊传》解释《春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全文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以事实说明公子札的贤、仁、深明大义,正是他使吴国在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zǎo)¹是伤春梦雨²天,可堪³芳草更芊(qiān)
译文: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像少女一样纤纤婷立的芳草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
注释:¹蚤:“蚤”通“早”。²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³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⁴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内官¹初赐清明火²,上相³闲分白打钱
译文: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闲来无事以蹴鞠为乐。
注释:¹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又指宦官太监。²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³上相:泛指大臣。⁴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紫陌¹乱嘶红叱(chì)²,绿杨高映画秋千³
译文:郊野的道路旁草木繁茂,一匹匹骏马奔驰而过,绿杨掩映的庭院中秋千正上下飞舞。
注释:¹紫陌:大路。“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²红叱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³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游人记得承平¹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译文: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暗自欣喜这风光与往年并无不同。
注释:¹承平:太平。

  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独伤春,朝与野之人游春、赏春。开头诗人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灭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

  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近臣的节俗。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上更闲分白打钱”一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更却无所作为的状态。

  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

  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平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所谓的“升平”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参考资料:
1、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60

chángānqīngmí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zǎoshìshāngchūnmèngtiān kānfāngcǎogèngqiānqiān 
nèiguānchūqīngmínghuǒ shàngxiāngxiánfēnbáiqián 
luànhóngchì 绿yánggāoyìnghuàqiūqiān 
yóurénchéngpíngshì ànfēngguāngnián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锺促漏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鸾琴凤乐匆匆卷。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星桥断。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钟促漏¹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²,鸾(luán)琴凤乐³匆匆卷。
译文:离别的遗憾总是比相聚的欢乐要长,漏钟短促的漏声让人心生怨愤。眼前的情境都未进行到一半,已是天色将明。和美悦耳的音乐也早早停下。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¹促漏:短促的漏声。漏,古代滴水计时器。²星初转:即斗初转。北斗转向,参星横斜,表示天色将明。³凤乐:和美悦耳的音乐。

jiāào··biéhènzhǎngzhǎnghuānduǎn--ōuyángxiū

biéhènzhǎngzhǎnghuānduǎnshūzhōnglòuzhēnkānyuànhuìqíngdōuwèibànxīngchūzhuǎnluánqínfèngcōngcōngjuǎnyán西běipànxiāngéyǒuhèndōngnányuǎnmàimàihéngzhūlèimǎnguīxīnluàncháng便biànzhúxīngqiáoduàn

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
东流既弥弥¹,南纪²信滔滔。
译文:东边汉江水势很大,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
注释:¹弥弥:渐渐。²南纪:南方。《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此二句是说汉江水势很大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也可见作者是从汉江上游乘船到襄阳的。
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
水击沉碑岸¹,波骇弄珠皋(háo)²
译文:水流拍打着古时的沉碑岸和解佩渚,声势骇人。
注释:¹沉碑岸:襄阳城西北有万山;其下有沉碑潭,在县西北五里。《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²珠皋:即解佩渚。据《襄阳府志》载:郑交甫在这里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赠;转身走了十来步,佩玉和二女都不见了。
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
含星¹映浅石,浮盖²下奔涛。
译文:江水含住漫天星光,可看得见浅处的江石,在船下波涛汹涌。
注释:¹含星:珠玉曰含,是说星光如玉。²浮盖:漂在水上的船。
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
(qiáng)乌转轻翼¹,戏鸟落飞毛。
译文: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嬉戏的飞鸟落下了羽毛。
注释:¹樯乌转轻翼: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
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飞毛。
客心既多绪¹,长歌且代劳²
译文:游子的心里满腹愁绪,我便书写下来替代他的忧愁。
注释:¹多绪:满腹愁绪。²代劳:替代。
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
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
全诗极具动感。船行江中由上游而下,途径襄阳正值拂晓,因此江水便有弥弥之感。“水激”、“浪骇”,皆为听觉。接下来才是“霞光”、“晓气”,此为视觉。舟中夜行彻夜无眠,可见客心多绪。长歌一曲所驱散的不仅是旅途的疲劳,更多的则是心中的疲惫。可见“翰藻沉郁”(《新唐书》)所评不虚。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méng)¹,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shà)²。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yà)³。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译文:清澈的水流穿过广阔的原野,与天光云影共辉映,烟雾迷蒙中,月色昏暗,远舟像一片片树叶漂在水面。长长的河岸边是平顺的沙洲,留宿于蒲苇丛中的大雁正在寒冷的秋水中觅食吞咽。对着晓风呜呜鸣响,那是江楼上的孤角在吟唱秋意。酒后初醒,体软头晕,太阳已高高升起。
注释:华胥引:此调为周邦彦始创。陈本注“黄钟”宫,题作“秋思”,《百家词》同。¹冥濛:昏暗迷茫。²唼:水鸟或鱼类吞食。³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此句化用杜牧《题齐安城楼》诗中“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的句子。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离思相萦(yíng)¹,渐看看、鬓丝堪镊(niè)²。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³从前恩爱,但凤笺(jiān)盈箧(qiè)。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译文:离别的思绪相互缠绕,仔细瞧瞧、两鬓发丝已不堪夹镊。舞衫绸扇,品物依旧,可如今还有人来怜爱细看吗?细数曾经的恩爱时光,只有书箱里装满关于她的书信和诗笺。带着愁容剪下燃尽的灯芯,昨夜泪眼与烛光相互映照。
注释:¹相萦:相互缠绕。²鬓丝堪镊:鬓发稀白,已不堪夹镊。镊:镊子,拔除毛发的用具,此作动词“拔除”解。³点检:即检点。⁴凤笺盈箧:谓书箱里装满昔日的书信和诗笺。凤笺:信纸的美称,指绘有金凤的纸。箧,小箱子,如书箧,行箧。⁵灯花:灯芯余烬结成的花形。⁶和泪双叠:谓含泪看灯花,花形两两相叠。

  此词写歌女秋思,由送别情人到诉离别之苦,词意绵密,守托着一片深心。相思心切,霜染双鬓,表现了歌女的执着爱情。川原望远,秋月迷蒙,道尽了天涯情味。

  词的上片抓住一个“秋”字,处处表现秋悲。遥远的爱,凄切之情,逐一尽显纸上。“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一派秋凉景像!广阔的原野,掩映在清澈的江面上;云影秋月迷迷濛濛,洒下凄清的寒光。亲爱的人已登船启航。他就这样走了,越行越远,船儿变得像一小片树叶漂向遥远的地方。这里表面上在写景,实际是写心境,写难舍难分之情。

  “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长长的河岸边是平顺的沙洲,菖蒲已老,河水浸人,仿佛还留下大雁呷吃东西的声音。再写凄清之景,加强秋凉之感。“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孤角,角即画角,古乐器,用竹、木、皮或铜制成,外加彩绘,发音哀厉高亢。《玉台新咏》梁简文帝《和湘东王折杨柳》:“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这里是说,又听到孤独的画角奏出哀厉的调子,咏叹这悲凉的秋色。伴着清晨的秋风阵阵,发出呜呜的声音。越写秋凉秋悲,越加深情思。“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昨夜借酒浇愁,今朝醉意难醒。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了,脑子还昏昏沉沉,连抬起头来都有几分害羞。言愁之深,真像病了一样,连床都起不来了。

  下片抓住一个“思”字,处处表现相思。忆旧日恩爱,相思伴着寂寞泪,相思愁得鬓发白。秋思苦,入憔悴。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离别后的思念时萦心怀,一天天过去,渐渐地鬓发变白,都已经可以拔下银丝了。真个是忧愁催人老呀。“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过去舞蹈穿的衣衫,歌唱用的绸扇,品物依旧,可如今哪里还有人来怜爱细看呢?意思是,一个可怜的歌女,只有你曾经真心爱我,同情我,怜惜我。而今你已远去他乡,我就更孤独无依了。“点检从前恩爱,但风笺盈箧。”想起你,我翻开书箱,那里有你用美丽的信笺写来的满满一箱情书呵!它记录着我们往日的恩爱, 抚慰着我这孤寂的心。“愁剪灯花, 夜来和泪双叠。”然而愁思难消,独坐在烛台前,毫无睡意,越想越孤单,越思越凄切,止不住热泪长流;伤心的泪水和蜡烛的泪,双双叠印在一起。人们常把蜡烛熔化称为流泪,孤苦的人和泪观烛,更增伤悲;泪眼与泪烛映照,加深了相思和凄苦的描写,确是妙笔。

  全词一气呵成,从晚到早,又从早到晚,内在联系紧密;朝朝暮暮,相思无限,牵心挂肠。词中景随情转,情依景移,哀婉妻切,动人心魄。走笔有如游龙,意味深厚。“川原”、“烟月”、“去舟”、“孤角”;“鬓丝”、“凤笺”、“灯花”、“叠泪”,都连着秋思,堪称绝构。词家深得味外之味, 可说是写别情的动人篇章。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安徽:黄山书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714页

huáyǐn··qiū--zhōubāngyàn

chuānyuánchéngyìngyānyuèmíngméngzhōuànshāpínggēnshuǐlěngliúyànshàbiéyǒujiǎoyínqiūduìxiǎofēnghóngsān竿gānzuìtóuháiqiè

xiāngyíngjiànkànkànbìnkānnièshānshànrénqīngliányuèdiǎnjiǎncóngqiánēnàidànfèngjiānyíngqièchóujiǎndēnghuāláilèishuāngd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