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皇。
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皇¹
译文:飞来一只五色鸟,自称就是那神奇的凤凰。
注释:钦䲹(péi):本是神话中的人物,后被天帝所杀,化而为大鹗,形状像雕,有黑花纹,白头,红嘴,爪像虎足。传说这种凶鸟出现,就会有大战争。 ¹凤皇:即“凤凰”,传说中的神鸟,五色俱备,现则天下太平。
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
千秋不一见(xiàn)¹,见者国祚(zuò)²昌。
译文:吉祥的凤凰千年难得一见,它出现则预示着国运昌盛。
注释:¹见:同“现”,下文中“见者”的“见”同。 ²国祚昌:国家昌盛。祚,福。昌,盛大。
飨以钟鼓坐明堂,明堂饶梧竹,三日不鸣意何长。
(xiǎng)¹以钟鼓²坐明堂,明堂饶³梧竹,三日不鸣意何长。
译文:凤凰被供奉在殿堂, 殿堂中有许多的梧桐青竹,可多日过去了人们都觉得奇怪,为何听不到凤凰欢快的鸣响!
注释:¹飨:通“享”,进、献。²钟鼓:泛指乐器。明堂,古代天子朝见诸侯的殿堂,这里借指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³饶:富足。⁴梧竹: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子的果实不吃。⁵三日,多日。
晨不见凤皇,凤皇乃在东门之阴。啄腐鼠,啾啾唧唧不得哺。
晨不见凤皇,凤皇乃¹在东门之阴²。啄腐鼠³,啾啾唧唧不得哺。
译文:凤凰,凤凰,这个凤凰已不在殿堂。早晨它在东门的阴沟里啄食腐鼠,还啾啾唧唧地抱怨吃得不够痛快。
注释:¹乃:一作“凤凰乃”。 ²东门之阴:东门的隐蔽处。³啄腐鼠:吃死老鼠。腐鼠:比喻庸俗者所珍视而贤者所鄙弃的贱物。⁴啾啾唧唧:钦䲹的嘀咕声。
夕不见凤皇,凤皇乃在西门之阴。媚苍鹰,愿尔肉攫分遗腥。
夕不见凤皇,凤皇乃在西门之阴。媚苍鹰¹,愿尔²肉攫(jué)³分遗腥
译文:傍晚它躲在西门外暗献媚眼,乞求天上的苍鹰分一些吃剩下的肉食。
注释:¹媚苍鹰:讨好苍鹰。媚,献媚。苍鹰,一种猛禽,专食小鸟小兽。 ²尔:你,指苍鹰。³攫:用爪抓取。⁴遗腥:吃剩下来的肉。
梧桐长苦寒,竹实长苦饥。众鸟惊相顾,不知凤皇是钦䲹。
梧桐长苦寒,竹实长苦饥。众鸟惊相顾,不知凤皇是钦䲹。
译文:呆在梧桐上受不住苦寒,吃着竹实更是饥饿难耐。 众鸟听了这些惊奇得相顾惶惑,不知道这凤凰原是钦䲹伪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飞来一只五色鸟,自称就是那神奇的凤凰。

吉祥的凤凰千年难得一见,它出现则预示着国运昌盛。

凤凰被供奉在殿堂, 殿堂中有许多的梧桐青竹,可多日过去了人们都觉得奇怪,为何听不到凤凰欢快的鸣响!

凤凰,凤凰,这个凤凰已不在殿堂。早晨它在东门的阴沟里啄食腐鼠,还啾啾唧唧地抱怨吃得不够痛快。

傍晚它躲在西门外暗献媚眼,乞求天上的苍鹰分一些吃剩下的肉食。

呆在梧桐上受不住苦寒,吃着竹实更是饥饿难耐。 众鸟听了这些惊奇得相顾惶惑,不知道这凤凰原是钦䲹伪装。

注释

钦䲹(péi):本是神话中的人物,后被天帝所杀,化而为大鹗,形状像雕,有黑花纹,白头,红嘴,爪像虎足。传说这种凶鸟出现,就会有大战争。

凤皇:即“凤凰”,传说中的神鸟,五色俱备,现则天下太平。

见:同“现”,下文中“见者”的“见”同。

国祚昌:国家昌盛。祚,福。昌,盛大。

飨:通“享”,进、献。

钟鼓:泛指乐器。明堂,古代天子朝见诸侯的殿堂,这里借指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饶:富足。

梧竹: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子的果实不吃。

三日,多日。

乃:一作“凤凰乃”。

东门之阴:东门的隐蔽处。

啄腐鼠:吃死老鼠。腐鼠:比喻庸俗者所珍视而贤者所鄙弃的贱物。

啾啾唧唧:钦䲹的嘀咕声。

媚苍鹰:讨好苍鹰。媚,献媚。苍鹰,一种猛禽,专食小鸟小兽。

尔:你,指苍鹰。

攫:用爪抓取。

遗腥:吃剩下来的肉。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5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译文: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故旧凭¹君休更说,老怀²容易便沾襟(jīn)
译文: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注释:¹凭:请求。²老怀:老年人的心怀。

  李昌祺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九岁成进士,入仕途,居官北京和广西、河南,到六十多岁才告老归家,一生游宦三十多年。古人重乡土。在外地的日子越长,越是怀念故乡,一旦能晤乡人,即使彼此素不相识,也觉得特别亲热,有说不完的话。李昌祺活了七十多岁。当他老年居官异地时,故乡的许多亲朋已经谢世;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音书梗阻,这些人的消息他无法一一知道;一旦听到故乡来人说起,老人便不禁伤心泪落,不忍卒听。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种心情。诗中“故旧凭君休更说”的“凭”是请求的意思,“凭君”犹言“请你”,唐宋诗词中常用此义。

  不忍心听故旧死亡的消息,是老年人共同的心态。一来,人到老年,心多慈软,不能承受这种刺激;二来,故旧飘零,往往勾起老人许多辛酸往事,陷入复杂痛苦的回忆中,容易引起感伤;再则,亲朋一个个死了,他这位幸存者能不想到自己的来日无多吗?对此,年龄越大的人,越发敏感。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具有广泛的典型意义。

  但是,有趣的是:故旧死亡的消息老人不忍闻,故乡的近事老人却特别想听,哪怕只是一丘一壑的变迁,一时一事的兴革。诗把这两种心情写得非常生动突出。“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来的这位乡人,尽管老人从不认识,但他那满口乡土语音,老人听来却格外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长期在广西、河南游宦,几曾听到过江西吉安人的口音?贺知章说:“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的印记;在天涯异域,听到乡音便倍感亲切,彼此的心自然靠近了,而且有了共同的话题。今晚,这话题是那样富于吸引力,把老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天尽管寒冷,夜尽管深沉,老人却听得津津有味,挑尽寒灯,毫无倦容。诗句对此只作了平静的叙述,我们却借着那“寒灯”的微光,看见了这位老人兴奋的脸色,激动的童心。

  于是我们看到:这首小诗揭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心态——又是爱听,又是怕听。“爱听”的心情,通过“挑尽寒灯”四字写得盎然欲滴,老人仿佛小孩瞪着大眼,托着腮帮子听人讲故事一样,形象十分鲜明。“怕听”的心情,通过“凭君”二字,也显得深沉迫切,老人的形象又变得皱纹满脸,灯光下老泪纵横。正是这种有趣的矛盾,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使这首小诗充满了喜剧情调。你读着它,将止不住发出幑再一想,又不禁感到凄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你找不到什么“诗眼”,也找不到什么“警句”,诗人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他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一己之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普遍的心态,勾画出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诗,真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gōng)¹船一棹(zhào)²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³
译文:整条酒船给喝个精光,十年的青春岁月,总算没有虚度。
注释:¹觥:酒杯。觥船即载满酒的船。²棹:船桨。³公:指酒神。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今日鬓丝禅榻¹畔,茶烟轻飏(yáng)²落花风。
译文:今日,我两鬓银丝,躺在寺院的禅床上,风吹落花,茶烟在风中轻轻飘飏。
注释:¹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²飏:飘。

  前两句写诗人年轻时落拓不羁、以酒为伴的潇洒生涯。诗人暗用毕卓的典故,说自己十多年来,常常乘着扁舟载着美酒,自由自在地泛舟漂流,在酒的世界里如同毕卓那样,忘忧忘返,觉得万事皆空。用十年的青春岁月来与酒相伴,真算得上不辜负酒神。这里的“觥”、“公”同音双关,由“觥”到“公”的转换见出诗人对酒的赞颂,酒以其忘忧解忧而成了诗人的友人、恩人。由此也暗寓着诗人在多年来郁郁不得志、借酒浇愁的真实生活状态。

  后两句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情的洒脱。诗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了,斜卧在禅床边,品着僧人献上的清茶,见煮茶的袅袅轻烟盘旋在微风中,此刻的闲情与安逸惬意飘然。可能是诗人借清茶一杯以消酒渴,也可能是晚年因体衰而不能多饮聊且以茶代酒,或是因茶而思酒,但这两句所透露出来的清幽境界和旷达情思,韵味深长。诗人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青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

  全诗通过酒与茶两种境界的对比描写,深蕴着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年轻时的风流放浪以及壮志难酬,全在“觥船”、“青春”等语句中体现出来;而今清静禅院中的“禅榻”、“茶烟”所引发的万般感慨,如同萦绕于落花风中的茶烟一样散去无踪。这首诗中包含着对年华老去时的感念与豁达、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全诗洒落而不见其辛酸。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166-167
2、 盛世高考研究室.超级高中文言文全解全析: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142页

chányuàn

 tángdài 

gōngchuánzhàobǎifēnkōng shísuìqīngchūngōng 
jīnbìnchánpàn cháyānqīngyángluòhuāfēng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随州¹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yú)²,至³(zǐ),因出市,见亡(yù)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yì)民之杖也。榜掠备至¹⁰。遥实¹¹买杖,而亡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jié)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¹²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¹³。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nì),此亦事之可怪¹⁴者。
译文: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个在出售拐杖的人,因为价钱便宜,就用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这时秭归城中恰好又有一个村民被人所杀,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识出了拐杖,说:“这是我父亲的拐杖。”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尽了。李遥确实是买的拐杖,然而卖拐杖的人已不见了,李瑶无法还给自己清白。官府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最终不知道那个卖拐杖的人是谁。集市上的人千千万万,而李遥恰巧遇到卖拐杖的人,就此牵连到他的过去导致隐情败露,这一件事也真的蹊跷啊。
注释:¹随州:地名,在今湖北省随州市。²逾年:第二年。³至:到。⁴秭归: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⁵数:几。⁶是:这。⁷适:正好,恰好。⁸为:被。⁹验:检验。¹⁰榜掠备至:受尽拷打。¹¹实:确实。¹²通:押送到。¹³败:败露。¹⁴怪:对..........感到奇怪。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麻¹,彼留²子嗟(jiē)³。彼留子嗟,将(qiāng)其来施施。
译文: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来的步伐。
注释:¹麻: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绩为布者,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²留:一说停留、留住之留;一说指刘姓;一说为借“懰”,美好之意。³子嗟:人名。一说对那个男子的尊称。⁴将:请;愿;希望。⁵施:施予,帮助,有恩惠、惠予之意。一说慢行貌,一说高兴貌。将其来施施:在江南旧本中为“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¹。彼留子国,将其来食²
译文:土坡上一片麦田,有郎的爱意缠绵。有郎的爱意缠绵,盼望郎再来野宴。
注释:¹子国:人名。诗中子嗟、子国、之子与《鄘风·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均是刘氏一人数名。一说“子国”为“子嗟”父,“之子”即子嗟。又说“嗟、国”皆为语气助词。²食:吃饭。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yí)¹我佩玖(jiǔ)²
译文:土坡上一片李林,有郎的真情爱心。有郎的真情爱心,他赠送佩玉晶莹。
注释:¹贻:赠。²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

  按照多数学者的说法,这是一首情诗,是以一个姑娘的口吻写出来的。诗中提到的事件,恰恰是姑娘与情郎激情幽会的地点:“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那一蓬蓬高与肩齐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麦田垅间,那一棵棵绿荫浓郁的李子树下,都是姑娘与情郎情爱激发的地方。所以,当姑娘回味这种强烈的情爱行为时,总也忘不了那个神奇的地方。尤其是诗的第一、二章,都有“彼留子”的明确指涉。而第一章的“将其来施”,第二章的“将其来食”,更明确地写出,姑娘与情郎的幽会不仅仅是一次,而是多次。他们在大麻地里、小麦垅头、李子树下,演出过一次次激情的戏剧,付出了整个身心。他们的情爱是真实的,也是牢固的。他们并没有追求一次性的疯狂,而是让纯真的爱掀起一层又一层的热浪,永久地持续。第三章的最后,写到“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用物质的形式(佩玉),把非物质的关系(情爱)确定下来,以玉的坚贞纯洁牢固,表示两人的爱情的永恒。可以想像,接着下去,姑娘将与情郎共偕连理,成家育子,延续生命。一个新的家庭,将延续那一段热烈纯真的爱情。这就是姑娘在歌唱爱情时寄托的热望。

  这首诗表现了二千多年前黄土高原上那对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其情绪热烈大胆,敢于把与情郎幽会的地点一一唱出,既显示姑娘的纯朴天真,又表达俩人的情深意绵。敢爱,敢于歌唱爱,这本身就是可敬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7-148

qiūzhōngyǒu

míng xiānqín 

qiūzhōngyǒu liújiē liújiē qiānglái 
qiūzhōngyǒumài liúguó liúguó qiānglái 
qiūzhōngyǒu liúzhī liúzhī pèijiǔ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独怜¹幽草²(jiàn)边生³,上有黄鹂(lí)深树鸣。
译文: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注释:¹独怜:唯独喜欢。²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³生:一作“行”。⁴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¹带雨晚来急,野渡(dù)²无人舟自横³
译文: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¹春潮:春天的潮汐。²野渡:郊野的渡口。³自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2:204-20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3、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25-626

chúzhōu西jiàn

wéiyìng tángdài 

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g shàngyǒuhuángshēnshùmíng 
chūncháodàiwǎnlái rénzhōu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