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欲逞所长,谓之心烦技痒;绝无情欲,谓之槁木死灰。《幼学琼林》
兼听则明¹,偏听则暗²,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对产之讽对孔。欲逞所长,谓之心烦技痒;绝无情欲,谓之槁木³死灰。《幼学琼林》
译文: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够耳聪目明,只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就会昏聩糊涂,这是魏徽回答唐太宗的话。使大家都愤怒的事不可去做,单凭个人意愿事情很难成功,这是子产讽谏子孔的话。想表现自己的长处,叫作“心烦技痒”;没有一点嗜好或欲望,叫作“槁木死灰”。
注释:¹明:清楚。²暗:糊涂。³槁木:枯死了的树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够耳聪目明,只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就会昏聩糊涂,这是魏徽回答唐太宗的话。使大家都愤怒的事不可去做,单凭个人意愿事情很难成功,这是子产讽谏子孔的话。想表现自己的长处,叫作“心烦技痒”;没有一点嗜好或欲望,叫作“槁木死灰”。

注释

明:清楚。

暗:糊涂。

槁木:枯死了的树木。

程登吉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此书亦叫《成语考》,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邱浚)。至清嘉庆年间,由邹圣脉(字梧冈)作了增补注释,并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 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姓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梁北有黎丘¹部,有奇鬼焉,善效²人之子姓昆弟³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译文: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
注释:¹黎丘:古地名,燧人氏都邑。春秋宋国地,战国魏国地,汉代梁国地,隋唐宋州地、宋代南京地。在虞城县北二十里黎丘村(今河南商丘商丘新区贾寨镇孙楼村黎丘寺村),今有黎丘寺遗址。²效:模仿。³昆弟:兄弟。⁴丈人:对老人的尊称。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丈人归,酒醒,而诮(qiào)¹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译文:老者回到家里,酒醒以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
注释:¹诮:责备。
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子泣而触地曰:“孽(niè)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译文: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邑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¹之矣。”
译文: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它。”
注释:¹尝闻:曾经听说过。尝,曾经。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明日¹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译文: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它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邑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
注释:¹明旦:早晨天亮的时候。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译文:那些被像是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zhè)(gū)¹声里夕阳西,陌²上征人³首尽低。
注释:¹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古代诗文中因常用它作为劝阻出行的象征。²陌:田间道路。³征人:出门旅行的人。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遍地关山¹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tí)
注释:¹关山:泛指关隘山川。
这首诗题为《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托意深远。前两句写景。夕阳西下,暮霭渐沉,已是傍晚时分,路旁树丛中传来鹧鸪一声声凄楚的啼鸣,那声音似乎在呼喊着:“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这时候,在田间道路上,辛劳跋涉了一天的旅行者已经感觉疲乏,步履艰难了,偏偏耳中又传来鹧鸪的声声呼唤,心里怎能不更加感觉难受哩!“首尽低”三字,状写了出门人共有的旅途悲苦之情和无可奈何的乡思。这两句诗,景中含情,渲染出一种愁闷怅惘的氛围,也为后两句直接抒情议论起了陪衬作用。借鹧鸪声表惜别劝阻之意的诗,前人已写过不少。如果这首诗仍沿此思路立意,那就未脱前人窠臼,没有多高的审美价值。可贵的是,诗人却独辟蹊径,运用异向思维选择了新的角度,表达了新颖深刻的意旨。末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将意思更翻进一层:如今世途险恶,好比遍地皆是关隘险境,如果说“行不得”的话,那么无论往何处都行不得,可是人们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在外奔波,在这种情况下,鹧鸪整日不辞辛苦地叫唤“行不得也哥哥”是为了谁,而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就由感叹旅途的艰难愁苦更深一层地推进到感叹世途的险恶崎岖,使这首诗立意更加深刻,故沈德潜评曰:“‘行不得’意,人所共知;此更翻进了一层,便觉百感交集。”“遍地关山行不得”一句,是诗中片言居要的关键句,它含蓄地反映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下政治专横、文网森严、庶民百姓处世艰危的黑暗现实,在诗中又起了转折生波的作用。

wénzhè

yóutóng qīngdài 

zhèshēngyáng西 shàngzhēngrénshǒujìn 
biànguānshānxíng wèishuíxīnjìnqíng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胡雁¹鸣,辞燕(yān)²,昨发委羽³朝度关
译文:胡雁飞鸣,辞别燕山,昨日从委羽山出发,今日早晨便度过了雁门关。
注释:¹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各民族。²燕山:在今河北省东北部。³委羽:传说中的北方极地。此指北方。《淮南子·地形训》:北方曰委羽。高诱注:委羽,山名也。在北方之阴,不见日也。⁴关:一说指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一说指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一一衔(xián)芦枝¹,南飞散落天地关,连行接翼往复还。
译文:胡雁一个个都口衔芦枝,向南飞翔,散落存于天地之关。它们连行接翼,不断地沿着这条路线往返。
注释:¹衔芦枝:《淮南子·修务训》: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客居烟波寄湘¹吴, 凌霜²触雪毛体枯。
译文:胡雁客居于湘吴之关,由于要抵御霜雪而体衰羽枯。
注释:¹湘:指湖南,吴指江苏南部。此泛指南方。居烟波,寄湘吴,在修辞上为互文。²凌霜: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畏逢矰(zēng)(zhuó)¹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²
译文:因怕人射猎而惊相叫呼,整日心惊胆颤,即使听到弓弦的虚响也会从天下掉下来,实在是令人怜惜。
注释:¹矰缴:系有丝绳以射鸟的短箭。同“矰弋”。矰:用绳子栓着的箭。缴:拴箭的绳子。²良可吁:实可叹。
君更弹射何为乎?
君更弹射何为¹乎?
译文:胡雁这样的可怜,诸君为什么还要射猎它们呢?
注释:¹何为:即“为何”,为什么,何故。宾语前置用法。

  候鸟迁徙的习惯,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雁每年冬天都要从北飞到南,春天又从南飞到北。代代如此,毫无变更。这种因历史文化地理因素产生的生态平衡现象,一直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题材。李白的这首《鸣雁行》就是借写胡雁迁徙的艰辛,抒发对“暗箭”的畏恐心理。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开头三句写北雁辞别故乡南来。雁鸣中天,划空而过,似乎是为了逃离某种灾难或留恋故乡而悲鸣,它们从燕山一带南下,一直不曾停留。雁鸣声在历代诗人笔下往往带有凄厉的伤感色彩如谢灵运诗“嗷嗷云中雁,举翮自委羽。”“昨发委羽朝度关”一句写雁南徙的速度之快,显示大雁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写出人通过对候鸟的观察从而感受春秋代序。

  据说雁在长途跋涉时为了防范人的弋射,便口衔芦苇,令箭不得截其翼,所以成群结队“一一衔芦枝”。《古今注》说,雁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飞,箭射不到,所以不怕被射杀。但是到南方后,气候的温润,物产丰饶,换过羽毛后便增加了体重,到了要回到北方时,体肥不能高飞,怕被人捕获,经常口衔芦苇数寸,以防被射中。“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两句概括了南来北往的雁阵的这一特殊求生现象。虽然这体现出雁群防御的本能,但是这种防范措施在捕射者看来的确微不足道。这就更显出大雁被射杀的命运不可避免,以及诗人的担忧。

  接写南飞的大雁寄居之处:“客居烟波寄湘吴。”江南地区以湘、吴最为平沃,潇湘洞庭又常作为江南鱼米之乡和古代诗词描绘诗人理想去处的代名词,因为那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而此处的“客居”又带有李白的生活经历。李白遭谗言,愤而离开玄宗,又因参加永王李璘的西征而被流放,许多忧愤无处申说,而在这种境地里,历尽艰辛的大雁的形象又分明寄寓了诗人的感情了。尽管是局部的寒冷气候,“凌霜触雪”也足以让这些南来之禽“毛体枯”了。“凌霜触雪”表明环境的严酷,大雁为了生存,需要觅食出行,但终因内外环境的险恶而需付出重大代价,还要经常处在一种担心被捕杀的害怕状态之中,所谓“畏逢矰缴惊相呼”。这句大意说,大雁经常互相以鸣叫声来招呼同伴,好象这种方法可以躲过被射杀的厄运似的,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不由自主。一“惊”字,生动地写出大雁惶惑恐惧之情状。

  诗人设想,在这种情形中,只要听到有弓弦的声音,大雁便会从空坠落。“闻弦虚坠良可吁”,是说这种境遇的危险,生命的毫无保障,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因此诗人愤而责问:“君更弹射何为乎?”或许它们还在充当信使,为远方的人们传递信息哩,为什么要对这种毫不妨碍人类生存的义禽动杀机?这里流露出诗人的不平和愤激。

  鲍照的《鸣雁行》叹雁之辛苦霜雪,为了在自然环境中竞争生存而付出重大代价,李白则在本诗中感叹雁之无辜遭弹射;增加了人为的险恶环境。不难看出,写雁的遭遇正是为自己的逢难寓感。这一用意,明代的胡震亨早已指出。明代文徵明有《鹧鸪天·秋雁》词,其中“江湖满地皆矰缴,何处西风有稻梁。”也是借大雁随时都有罹难的危险,表达封建社会文人的忧患心态,可以看出受李白的影响。或者说封建社会的文人就如雪中雁,随时都有遭射杀的危险,所以鸿雁传书的义举、迁徙的悲鸣与艰辛等情形就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结合自己的遭遇写出的观感就更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7-150

míngyànxíng

bái tángdài 

yànmíng yānshān zuówěizhāoguān 
xiánzhī nánfēisǎnluòtiānjiān liánxíngjiēwǎnghuán 
yānxiāng língshuāngchùxuěmáo 
wèiféngzēngzhuójīngxiāng wénxiánzhuìliáng 
jūngèngtánshèwèi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锦水¹东北流,波荡双鸳(yuān)(yāng)
译文: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注释:¹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雄巢汉¹宫树,雌(cí)弄秦草芳。
译文: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
注释:¹汉:指长安一带。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宁同万死碎绮(qǐ)(yì)¹,不忍云间两分张²
译文: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注释:¹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²分张: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此时阿娇¹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译文: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注释:¹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译文: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译文: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译文: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归 一作:羞)
东流不作西归水¹,落花辞条归故林²。(归 一作:羞)
译文: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注释:¹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²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固 一作:本)
兔丝¹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译文: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
注释:¹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谁使女萝¹枝,而来强萦(yíng)抱。
译文: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注释:¹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译文: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莫卷龙须席¹,从他生网丝²
译文: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注释:¹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²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译文: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译文: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¹
译文: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注释:¹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在今河南商丘。
《白头吟》,传说最初为卓文君所作。司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才停止纳茂陵女为妾。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女子的失宠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无奈。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今旦¹夫妻喜,他人岂²得知。
译文:现在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其他人哪里会知道。
注释:¹今旦:今日,今朝。²岂:哪里,如何。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自嗟(jiē)¹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译文:自己感叹很晚才得到一个女儿,我惊讶于迟迟没看见孙女。
注释:¹自嗟:自己感叹。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译文:物品因为稀少而珍贵,爱情因老更加深刻。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¹名时。
译文:恰逢新年吉日,满月请求姓名时。
注释:¹乞:请求。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桂燎(liáo)¹熏花果,兰汤²洗玉肌。
译文:桂木做成的火炬熏着花果,熏香的浴水洗净肌肤。
注释:¹桂燎:桂木做成的火炬。用于庭中照明。²兰汤:熏香的浴水。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译文:怀里有孩子可抱,为什么一定要是男儿呢?

xiǎosuìtánshìwàisūnháimǎnyuè--bái

jīndànrénzhījiēshēngwǎngǎnjiànsūnchí

wèiguìqíngyīnlǎogèngxīnniánféngmǎnyuèmíngshí

guìliáoxūnhuāguǒlántāng怀huáizhōngyǒubàoshìnáné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