钏金松冷澄江练。练江澄冷松金钏。唇点罢桃匀。匀桃罢点唇。
钏金松冷澄江练。练江澄冷松金钏。唇点罢桃匀。匀桃罢点唇。
绣帘窥月逗。逗月窥帘绣。情寄楚山清。清山楚寄情。
绣帘窥月逗。逗月窥帘绣。情寄楚山清。清山楚寄情。
沈宜修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涨痕¹添、半篙(gāo)柔绿²,蒲³(shāo)(xìng)叶无数。台榭(xiè)空蒙烟柳暗,白鸟衔(xián)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ōu)(yā)柔橹(lǔ),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译文:雨后水涨,嫩绿的水面已涨至半篙,蒲柳和荇叶无数。亭台楼榭迷蒙一片,柳枝暗沉,白鸟衔着鱼儿飞掠数舞。画桥外,路幽长。画船齐发,箫鼓阵阵,在水中央流连。随着轻柔的划桨之声,船早巳拂过新荷,沿着河堤忽转,冲破新荷出生时所下之雨。
注释:¹涨痕:涨水的痕迹。²柔绿:嫩绿,此处代指嫩绿之水色,³蒲:蒲柳,即水杨。⁴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对生圆形,可食。⁵烟柳:谓烟雾笼罩的柳林。⁶呕哑柔橹:谓船行水面橹篙划水发出轻柔的水声。呕哑:象水声。⁷翠钱雨:指新荷生出时所下的雨。翠钱:新荷之雅称。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蒹葭渚(zhǔ)¹,不减潇湘深处。霏(fēi)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jiāo)²泪,也似汨罗投赋³。愁难谱,只彩线、香菰(gū)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译文:长满芦苇的洲渚,丝毫不亚于潇湘深处。雨纷纷而下,迷迷蒙蒙,如雾一般,恰似鲛人的眼泪,亦如正作赋投江以凭吊屈原。愁意难以谱写,只是用彩线缠裹香菰以纪念屈原的习俗,千古流传。一片伤心,沉默不语。记得那日在酒楼中,待到水上游戏做罢,人群散尽,我饮酒至半酣,迎风而行。
注释:¹蒹葭渚:长满芦苇的洲渚。²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³汨罗投赋: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投汨罗江(湘江支流)而死。后人写诗作赋投入江中,以示凭吊。⁴香菰:即菱白。其食为菰米,亦称雕胡米,可食。⁵旗亭:酒楼。因悬旗为酒招,故名。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稍荇叶无数。”涨水后留下痕迹,水草丰茂,春景过渡到夏景的景象在词的开篇展露无疑,宋苏东坡《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纳兰虽然是取意境其中,但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空蒙台榭烟丝暗,白鸟衔鱼欲舞。”柳条随风舞动,如烟似梦,而白鹭捕鱼的姿势很是优美,犹如舞蹈一般。纳兰欣赏着这美好的景物,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桥外路。正一派、画船箫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上片是写景,写出景色之美,而让读词的人也深陷其中,感受着这看似普遍,但却别有风味的景物,而到下片开始,则是借景抒情了。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愁绪蔓延开来,深深荡漾开去,而霏霏细雨,细密如针织,仿佛雾气一样笼罩在四空,“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泪罗投赋。”如同泪雨一样,好似是在为投江自尽的屈原悼念默哀。

  纳兰心中的愁绪难以谱写,只有写入词章,以来聊表心意,“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无言以对伤心事,看到这美好景色,却难以提起兴致,虽然是借着祭奠屈原来写出心中惆怅,但其实纳兰祭奠的是自己那无法言说的哀愁。

  “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记住这美好的景象吧,不要总是记住过去悲伤的事情,那样只能苦了自己。

  词人对屈原的凭吊语其实隐含了词人自己的今昔之慨和身世之感。同时这首词的亮点是,前面描绘的景色并非显得哀怨凄清,而后面抒情则细腻委婉哀怨,前后形成较大的对比,如此大的转折,更使这首词所抒之情深厚郁勃,沉致幽婉了。全词通过运用典故,寓情于景,将词人的愁绪与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41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95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¹小丘²西³百二十步,隔篁(huáng),闻水声,如鸣珮(pèi),心乐之。竹竹取道,下见小潭¹⁰,水尤清冽(liè)¹¹。全石以为底¹²,近岸,卷(juǎn,旧时读quán)石底以出¹³,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¹⁴。青树翠蔓(màn)¹⁵,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¹⁶。(珮 通:佩)
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注释:¹从:自,由 。²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³西:向西,名词作状语。⁴行:走。⁵篁竹:成林的竹子。⁶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⁷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⁸竹:砍竹。⁹取:这里指开辟。¹⁰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¹¹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¹²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¹³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边。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¹⁴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¹⁵翠蔓:翠绿的藤蔓。¹⁶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中鱼可百许头¹,皆若空游无所依²。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³。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注释:¹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²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³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⁴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⁵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⁶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¹,明灭可见(jiàn)²。其岸势犬牙差(cī)³,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注释: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³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chuàng)幽邃(suì)¹。以其境过清²,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³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注释: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凄凉。邃:深。²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³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者:吴武陵¹,龚(gōng)²,余弟宗玄³。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注释:¹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²龚古:作者的朋友。³宗玄:作者的堂弟。⁴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xiǎoshítá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cóngxiǎoqiū西xíngbǎièrshí huángzhú wénshuǐshēng míngpèihuán xīnzhī zhúdào xiàjiànxiǎotán shuǐyóuqīngliè quánshíwéi jìnàn juǎnshíchū wéichí wéi屿 wéikān wéiyán qīngshùcuìmàn méngluòyáozhuì cēn 

    tánzhōngbǎitóu jiēruòkōngyóusuǒ guāngxiàchè yǐngshíshàng rándòng chùěryuǎnshì wǎnglái yóuzhěxiāng  (xiàchèzuò xiàchè )

    tán西nánérwàng dǒuzhéshéxíng míngmièjiàn ànshìquǎn zhīyuán 

    zuòtánshàng miànzhúshùhuán liáorén shénhán qiǎochuàngyōusuì jìngguòqīng jiǔ nǎizhīér 

    tóngyóuzhě líng gōng zōngxuán ércóngzhě cuīshìèrxiǎoshēng yuēshù yuēfèng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¹,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注释:¹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¹。竟无人解知心苦。
注释:¹自许:自我期许。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我们不能穿凿附会,根据“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是最妥当的。上片的描写,是把莲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脸以花朵,以腰肢比茎干,以“照影弄妆”比喻莲花的迎风临水。这样描写,既有形,更有神,把莲花写活了。总的说,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么比喻,落实到具体的词章上,则有一番切入展开、承接转换的手段,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匠心。头一句是从红花和绿叶切入,“笑艳秋莲生绿浦”,“笑”写花之神情,“艳”写花之色泽,“绿浦”则将荷叶铺满了池塘。接着展开描写,“红脸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莲花叠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红花是她的脸,青梗是她的腰,美艳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现出来。花与人的结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类的联想,故而说“旧识凌波女”,把这种联想的范围沿着“旧识”所指示的时间轨道更进一步地拓展开来。写到“弄妆娇欲语”,已是神情毕见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笔锋陡然一转,落到了“西风岂是繁花主”一句上。“西风”二字与首句的“秋莲”相呼应,亦属点题,而繁华无主则是感叹秋莲之终将凋谢。

diéliànhuā ·xiàoyànqiūliánshēng绿

yàndào sòngdài 

xiàoyànqiūliánshēng绿 hóngliǎnqīngyāo jiùshílíng zhàoyǐngnòngzhuāngjiāo 西fēngshìfánhuāzhù 
hènliángchéntiān cáiguòxiéyáng yòushìhuánghūn zhāoluòkāikōng jìngrénjiězhīxīn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chōng)¹扑扑²趁春晴。
译文: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注释:¹舂锄:白鹭。²扑扑:扑打翅膀。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现出来了。这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平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作者本来就热爱自然,本来就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极为欣赏,当自然景物已经和人们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诗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和歌唱呢?

  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65页

shānxíng ·fēifēiquànzǎogēng

yáonài qīngdài 

fēifēiquànzǎogēng chōngchúchěnchūnqíng 
qiāncéngshíshùyáoxíng dàishāntiánfàngshuǐshēng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后皇¹²树,橘徕(lái)服兮³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嘉美之树,生下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注释:¹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²嘉:美,善。³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习惯。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受命¹不迁,生南国兮。
译文: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注释:¹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深固难徙,更壹(yī)¹兮。
译文: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注释:¹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素荣¹,纷其可喜兮。
译文: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注释:¹素荣:白色花。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céng)¹(yǎn)(jí)²,圆果抟(tuán)³兮。
译文: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注释:¹曾枝:繁枝。²剡棘:尖利的刺。³抟: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黄杂糅(róu),文章¹²兮。
译文: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注释:¹文章:花纹色彩。²烂:斑斓,明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类任道兮 一作:类可任兮)
精色¹内白,类任道兮²
译文:表皮颜色鲜亮,内里洁白,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注释:¹精色:鲜明的皮色。²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脩 同:修)
纷缊(wēn)宜脩¹,姱(kuā)²而不丑兮。(脩 同:修)
译文: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注释:¹纷缊宜脩:长得繁茂,修饰得体。²姱:美好。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¹尔幼志,有以异兮。
译文: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注释:¹嗟:赞叹词。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译文: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深固难徙,廓¹其无求兮。
译文: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注释:¹廓:胸怀开阔。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苏世独立¹,横而不流²兮。
译文:你对世事清醒,独立不羁,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注释:¹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²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闭心¹自慎(shèn),终不失过²兮。
译文: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注释:¹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²失过:即“过失”。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秉德¹无私,参天地兮。
译文:你那无私的品行哟,恰可与天地相比相合。
注释:¹秉德:保持好品德。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岁并谢¹,与长友兮。
译文:愿与橘树同心并志,一起度过岁月,做长久的朋友。
注释:¹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淑离¹不淫,梗(gěng)²其有理兮。
译文:橘树善良美丽而不淫,性格刚强而又有文理。
注释:¹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²梗:正直。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年岁虽少¹,可师长²兮。
译文: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注释:¹少:年少。²师长:动词,为人师长。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¹比伯夷²,置以为像兮。
译文:橘树的道德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
注释:¹行:德行。²伯夷:古代的贤人,纣王之臣。固守臣道,反对周武王伐纣,与弟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古人认为他是贤人义士。置:植。像:榜样。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全诗可分两部分,前十六句为第一部分,缘情咏物,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转入对橘树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以四言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赞颂橘树,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第一部分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

  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

  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这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此诗第二部分,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

  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之上。

  本诗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参考资料:
1、 潘啸龙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47-85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