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咏荔枝》诗看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yǒngzhī--qiūjùn

shìjiānzhēnguǒgèngjiāxuězhàojiàngshā

zhǒngtiānránhǎowèiliánshēngchùshìtiān

赏析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咏荔枝》诗看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丘浚

丘浚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浚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 2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万里黔(qián)¹一漏天²,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³重阳天也霁(jì),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译文: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注释:¹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²漏天:指阴雨连绵。³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⁴霁:雨雪之止也。⁵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莫笑老翁(wēng)¹犹气岸²,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diān)³?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译文: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注释:¹老翁:老年男子,含尊重意。²气岸:气度傲岸。³华颠:白头。⁴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⁵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776-778 .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470 .
3、 姜钧主编 .宋词大鉴赏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2年 .
4、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年 .

dìngfēng ·gāozuǒcángshǐ使jūnyùn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wànqiánzhōnglòutiān zhōngchéngchuán zhìchóngyángtiān cuīzuì guǐménguānwàishǔjiāngqián 
xiàolǎowēngyóuàn jūnkàn rénhuángshànghuádiān táinánzhuīliǎngxiè chíshè fēngliúyóupāirénjiān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刘禹锡在仕途上可谓一波三折,但在政治上、人格上,却是一位不妥协的斗士,是一个硬骨头。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正是诗人春风得意的时候,王伾、王叔文、韦执谊等人在新即位的顺宗李诵支持下进行政治革新,实施一系列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措施。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担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改革触及了一大批权贵人物的利益,他们疯狂反扑,仅五个月后,“永贞革新”遭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到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召回长安,诗人看到一批趋炎附势之徒,不可一世,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讽刺诗,又触怒了权贵,再度遭贬,贬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又过了十四年,到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才被召回,又挥笔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宣称“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的硬骨头精神令人敬佩。这首《咏史(其一)》就是诗人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诗中的“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非无势”,并非没有权势,意谓权势显赫;“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褚少孙在《史记·田叔列传》后面补叙任安事,载武帝语:“任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尝活之。”后死于北军护军使者任内。“终不去”,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卫将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举的方法来叙事。上句写霍去病,称其官职而不称名姓,说道霍去病的官位显赫,接着用双重否定的词句,进一步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下句写任安,称其字而不呼其名,字里行间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敬重之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年轻时跟随大将军出击匈奴,后来独自领兵出战,取得赫赫战功,深得汉武帝信任,跟随他出征的军官都封侯拜将。后来,汉武帝“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诗人所写的就是这样一段事实。一般人读《史记》,一般都不太重视这一段的记载,都注意卫青、霍去病的立功封侯以及他们的贵幸,所谓“将军不败由天幸”。可诗人对这一段记载却十分在意,十分感慨。可以说,任安身上有诗人的影子在。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说:如今的世道有如流水直下,只有我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句中的“剧”急剧,厉害的意思;“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砥柱”,山名,在黄河三门峡中。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云:“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山。”诗人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官场上更是如此,落井下石,互相倾轧。诗人的两次遭贬,就是最好的说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对任安情有独钟,任安的这种行为,如今更是难能可贵。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高昂的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言。着实可佩可敬。

  这首诗借史说话,抒发感慨,将叙事、议论、抒怀融为一体。《史记》中短短的一句话,诗人撰写成一首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道了心志,感情强烈,志向坚定,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贾生道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高位?”刘禹锡的《咏史》(其二)别出心裁,让人有深远的回味与联想。晚唐时宦官擅权皇权旁落,朝廷用人唯宦官之喜好,道于治乱之士无不痛恨,宦官亦忌惮正直之朝臣,所用之人大多无能之辈,戏嘘之人。这首诗是他的早年之作,诗中流露出了对朝庭用人制度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

yǒngshǐèrshǒu--liú

biāofēishìshǎoqīngzhōng

shìdàotuíxīnzhù

jiǎshēngmíngwángdàowèiwǎngōngchē

tónghànwénshírénguìwèi

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余之所立也。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遭汉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意者岂非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者也?然其规矩制度,上应星宿,亦所以永安也。予客自南鄙,观艺于鲁,睹斯而眙曰:“嗟乎!诗人之兴,感物而作。故奚斯颂僖,歌其路寝,而功绩存乎辞,德音昭乎声。物以赋显,事以颂宣,匪赋匪颂,将何述焉?”遂作赋曰:
鲁灵光殿¹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²余之所立也。初,恭王始都下国³,好治宫室,遂因鲁僖(xī)基兆而营焉。遭汉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¹⁰之殿皆见¹¹(huī)¹²坏,而灵光岿(kuī)¹³独存。意者¹⁴岂非神明依凭¹⁵支持,以保汉室者也¹⁶?然其规矩制度,上应星宿(xiù)¹⁷,亦所以永安也。予客¹⁸自南鄙¹⁹,观艺于鲁²⁰,睹斯²¹而眙(yí)²²曰:“嗟乎!诗人²³之兴²⁴,感物而作。故奚斯颂僖,歌其路寝²⁵,而功绩存乎辞,德音²⁶²⁷乎声²⁸。物以赋²⁹显,事以颂³⁰³¹,匪³²赋匪颂,将何述焉?”遂作赋曰:
译文:鲁灵光殿,是汉景帝和程姬所生的儿子鲁恭王刘余建筑的。当初,鲁恭王在曲阜开始建设都城的时候,非常喜欢建造宫室,于是就在春秋时鲁僖公所建造的宗庙、宫殿的基地上营造了这座灵光殿。汉朝中期,遇到王莽篡政,朝政衰微,盗贼四起窜犯,自西京长安未央宫、建章宫以下的所有宫殿全被毁掉了,而灵光殿却岿然独存下来。我猜想,这难道不是神明有意庇护和保持汉王朝的正统吗?然而灵光殿的规模法式、体制标准,是与天上室宿和壁宿的格局相适应的,这也是它所以得以长期安全的原因吧。我从僻远的南郡宜城来,到鲁国观赏六艺,看到了灵光殿而非常惊异。于是感叹地说:“啊!诗人的兴致,是因为感受到了客观事物而产生的。所以鲁国大夫奚斯作了《鲁颂·閟宫》来颂扬鲁僖公,歌颂他所建筑的宫殿,于是如今鲁僖公的功迹存于诗句之中,美德显示子乐声之内。物,借赋文来显示;事,靠颂文来宣扬。无赋无颂,又怎么能叙事写物呢?”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赋:
注释:¹灵光殿: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所建宫殿名,在鲁地(今山东曲阜)。²恭王:鲁恭王刘余,汉景帝子,母程姬。初为淮南王,后徙鲁,谥“恭”。《史记·五宗世家》载其“好治宫室苑同狗马”。³下国:诸侯国,这里指鲁国。⁴鲁僖基兆:鲁僖公所建宫室的基址区域。《诗经·鲁颂·閟宫》中所叙建宫室即指此。鲁僖,即春秋时的鲁僖公,姬姓,名申。僖,一作“釐”。⁵营:建。⁶中微:指西汉灭亡。⁷奔突:横冲直撞。⁸西京:西汉都城长安。⁹未央:西汉长安宫殿名,建于汉高祖时。¹⁰建章::西汉长安宫殿名,建于汉武帝时。¹¹见:被。¹²隳:毁。¹³岿然:高大坚固的样子。¹⁴意者:推测的情况。¹⁵依凭:支撑。¹⁶也:通“邪”。¹⁷规矩制度,上应星宿:宫殿的比例结构和天上的星宿结构相对应。星宿,指觜陬。¹⁸客:客居。¹⁹南鄙:南方边鄙之地,这里指南郡。²⁰观艺于鲁:到鲁国学习六艺。(《后汉书·文苑传》注引)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²¹斯:这,指灵光殿。²²眙:惊诧的样子。²³诗人:《诗经》的作者,即下文提到的奚斯。²⁴兴:指诗歌创作中的触物兴感。²⁵奚斯颂僖,歌其路寝:《诗经·鲁颂·閟宫》:“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韩诗》据此以为《诗经·鲁颂·閟宫》为奚斯所作。奚斯,春秋时鲁国大夫。颂,指《诗经·鲁颂·閟宫》。²⁶德音:指好的名声。²⁷昭:昭明。²⁸声:歌声。²⁹赋:铺陈叙述。³⁰颂:赞美颂扬。³¹宣:宣扬。³²匪:通“非”。
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濬哲钦明。殷五代之纯熙,绍伊唐之炎精。荷天衢以元亨,廓宇宙而作京。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宁。于是百姓昭明,九族敦序。乃命孝孙,俾侯于鲁。锡介珪以作瑞,宅附庸而开宇。乃立灵光之秘殿,配紫微而为辅。承明堂于少阳,昭列显于奎之分野。
粤若¹(jī)²帝汉³,祖宗濬(jùn)钦明。殷五代之纯熙,绍伊唐之炎精¹⁰。荷(hè)天衢(qú)以元亨¹¹,廓宇宙¹²而作京¹³。敷(fū)¹⁴皇极¹⁵以创业¹⁶,协¹⁷神道¹⁸而大宁¹⁹。于是百姓昭明²⁰,九族敦序²¹。乃命孝孙²²,俾(bǐ)²³²⁴于鲁。锡(cì)²⁵介珪(guī)²⁶以作瑞²⁷,宅²⁸附庸²⁹而开宇³⁰。乃立灵光之秘殿³¹,配³²紫微³³而为辅³⁴。承³⁵明堂³⁶于少阳³⁷,昭列³⁸显于奎(kuí)³⁹之分野。
译文:考究一下汉帝国,高祖、文帝都是极为睿智圣明的。他们发扬光大了唐尧、虞舜、夏、商、周五代的盛德,继承了唐尧“以火德王天下”的业迹。承受天道,万事亨通,统一天下,兴建京城。建置各种典章制度以创建大业,顺应天道而天下太平。于是,百官明礼仪、守职分,九族有次第而相亲近。在此情况下,便命令他们最好的孙子刘余到鲁国去做诸侯,赏赐给他大圭作为信符,让他在鲁地开拓汉室的基业。鲁恭王在鲁地建筑了灵光神殿,使此殿遥配帝宫而作为远方的辅佐。在东方,它上承天上的心宿,光彩闪烁,耸立在奎、娄二宿的分野上。
注释:¹粤若:发语词,无义。始见于《尚书·尧典》。²稽古:考古。³帝汉:指汉朝。⁴濬哲:见识深远,聪明智慧。⁵钦明:恭敬贤明。⁶殷:当。⁷五代:指唐尧、虞舜、夏、商、周五个朝代。⁸纯熙:兴盛。绍伊唐之炎精:古人“五德相胜”的观点认为,王朝的更替符合五行相克的循环过程。唐尧属火德,汉朝亦属火德,故云。绍,继承。⁹伊唐:有唐,指唐尧时代。伊,通“有”,语气词,无义。¹⁰炎精:火德。¹¹荷天衢以元亨:顺应着上天的通畅大道。这里指改朝换代。荷:承担。元亨,大通。¹²廓宇宙:指平定天下。¹³作京:建都。¹⁴敷:颁布。¹⁵皇极:最高的准则,指典章律令等。¹⁶创业:指开创帝王的事业。¹⁷协:和。¹⁸神道:神明之道。¹⁹大宁:指天下太平。²⁰百姓昭明:百官各就各位,职责分明。百姓,百官。昭明,分明。²¹九族敦序:指亲族之间的亲疏关系得以有条理。敦,大。序,秩序。²²孝孙:指鲁恭王刘余,汉高祖曾孙,故云。²³俾:使。²⁴侯:为诸侯。²⁵锡:通“赐”。²⁶介圭:大圭,用作分封诸侯的凭据,为诸侯所有。²⁷瑞:信。²⁸宅:居。²⁹附庸:附庸国,这里指诸侯国鲁国。³⁰开宇:开拓疆域。³¹秘殿:神殿,这里指灵光殿。³²配:比照。³³紫微:紫微宫,星宿名,古人以为是天帝所居之处。³⁴辅:藩卫。³⁵承:继承。³⁶明堂:古代天子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³⁷少阳:东方,指鲁国。³⁸昭列:通“照烂”,光明灿烂的样子,一作“昭列显”。³⁹奎:二十八宿之一,分野在鲁地。古人认为天上每一星宿都有地上相应的州郡,此之谓分野。
瞻彼灵光之为状也。则嵯峨嶵嵬,峞巍㠥𡸖。吁!可畏乎,其骇人也。迢嶢倜傥,丰丽博敞,洞轇輵乎,其无垠也。邈希世而特出,羌瑰谲而鸿纷。屹山峙以纡郁,隆崛岉乎青云。郁坱圠以嶒峵,崱缯绫而龙鳞。汩硙硙以璀璨,赫燡燡而烛坤。状若积石之锵锵,又似乎帝室之威神。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阙岩岩而双立。高门拟于阊阖,方二轨而并入。
瞻彼灵光之为状也。则嵯峨嶵(zuì)(wéi),峞(wéi)(wēi)¹(lěi)𡸖(kuài)²。吁!可畏乎,其骇人也。迢嶢(yáo)³(tì)(tǎng),丰丽博敞,洞(jiāo)(gé)乎,其无垠也。邈(miǎo)¹⁰希世¹¹而特出¹²,羌(qiāng)¹³瑰谲(jué)而鸿纷¹⁴。屹(yì)¹⁵山峙(zhì)¹⁶以纡郁¹⁷,隆¹⁸崛(jué)(wù)¹⁹乎青云。郁²⁰(yǎng)(yà)²¹以嶒(céng)(róng)²²,崱(zè)²³缯绫²⁴而龙鳞。汩(yù)²⁵(wéi)²⁶以璀璨²⁷,赫²⁸(yì)²⁹而烛³⁰³¹。状若积石³²之锵(qiāng)³³,又似乎帝室³⁴之威神³⁵。崇墉(yōng)³⁶冈连以岭属³⁷,朱阙(què)³⁸岩岩而双立。高门拟于阊(chāng)(hé)³⁹,方⁴⁰二轨⁴¹而并入。
译文:仰观那灵光殿的形状,实在高峻、雄伟面奇险。啊!它高险得可怕,令人惊骇。它高险卓异,博大、宽阔而壮丽,幽深旷远,没有边际。高远渺茫,世上少有;奇异非凡,错杂多姿。像高山那样雄峙而崎岖绵延,像险峰那样突起而直插青天。幽深朦胧而又空阔,参差错落犹如龙鳞。它光洁明亮,彩色灿烂;它红光闪闪,照耀大地。像积石山那样高大雄伟,像天宫那样威严神奇。高大的围墙,犹如蔓延的山冈那样接连不断,红色的阙楼,高高地耸立。高大的殿门好像天门,两车并行,都可进入到里面。
注释:¹嵯峨、嶵嵬、峞巍:都是高峻的样子。嶵,通“崔”。²㠥𡸖:通“磊块”,山石高低不平的样子。³迢峣:高的样子。⁴倜傥:特异。⁵丰丽:富丽。⁶博敞:阔敞。⁷洞:空的样子。⁸轇輵:广大的样子。⁹无垠:无边。¹⁰邈:久远的样子。¹¹希世:世间少有。¹²特出:独出。¹³羌:楚国方言中的语气词。¹⁴鸿纷:杂乱的样子。¹⁵屹:山立的样子。¹⁶山峙:如山一样耸峙。¹⁷纡郁:山势起伏的样子。¹⁸隆:隆起。¹⁹崛岉:高的样子。²⁰郁:众多的样子。²¹坱圠:不齐的样子。²²嶒峵:深空的样子。²³崱:山势连绵起伏的样子。²⁴缯绫:不平的样子。²⁵汩:干净的样子。²⁶硙硙:堆积的样子。²⁷璀璨:装饰繁盛样子。²⁸赫:明亮。²⁹燡燡:明亮。³⁰烛:照。³¹坤:大地。³²积石:山名。³³锵锵:庄严的样子,一作“嶈嶈”。³⁴帝室:天帝的宫室。³⁵威神:威严神圣。³⁶崇墉:高墙。³⁷冈连、岭属:如群山连绵。³⁸阙:通“缺”。宫殿大门外左右的建筑,中有道,如墙有缺,故云。³⁹阊阖:天门,这里指宫殿大门。⁴⁰方:并。⁴¹二轨:可并行两车。轨,车道。
于是乎乃历夫太阶,以造其堂。俯仰顾眄,东西周章。彤彩之饰,徒何为乎?澔澔涆涆,流离烂漫。皓壁暠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烻。霞驳云蔚,若阴若阳。瀖濩磷乱,炜炜煌煌。隐阴夏以中处,霐寥窲以峥嵘。鸿爌炾以爣阆,飋萧条而清泠。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耳嘈嘈以失听,目矎矎而丧精。骈密石与琅玕,齐玉珰与璧英。
于是乎乃历¹夫太阶²,以造³其堂。俯仰顾眄(miǎn),东西周章。彤彩之饰,徒何为¹⁰乎?澔(hào)澔涆(hàn)¹¹,流离¹²烂漫¹³。皓壁¹⁴(hào)¹⁵以月照¹⁶,丹柱歙(xī)(xì)¹⁷而电烻(yàn)¹⁸。霞驳云蔚¹⁹,若阴若阳²⁰。瀖(huò)(hù)²¹磷乱²²,炜(wěi)炜煌煌²³。隐²⁴阴夏²⁵以中处,霐(hóng)(liáo)(cháo)以峥嵘²⁶。鸿²⁷(kuàng)(huǎng)以爣(tǎng)(láng)²⁸,飋(sè)²⁹萧条而清泠(líng)³⁰。动滴沥(lì)³¹以成响³²,殷³³雷应³⁴其若惊。耳嘈嘈³⁵以失听³⁶,目矎(xuān)³⁷而丧精³⁸。骈(pián)³⁹密石⁴⁰与琅(láng)(gān)⁴¹,齐⁴²玉珰(dāng)⁴³与璧英⁴⁴
译文:于是,经过那殿前的台阶,我来到宫殿的正堂。上下察看,来回浏览,那红色的绘饰,又单单是为什么呢?光彩焕发,繁盛鲜艳。白壁上光彩闪动,如同月光照耀;红柱上火光炽盛,又如闪电一般。像彩霞一样纷繁,像云朵一样盛多,时明时暗,光彩变幻,色彩繁丽,光华闪烁,灿烂辉煌。我走进正堂北面的殿室,暂时呆在里面,那幽深的境地,更使人感到气象森严。室内宽大明亮,只觉得有些凄冷、萧瑟和清凉。室外屋檐上的滴水丁丁作响,室内的回响又像雷鸣一样让人震惊。杂乱的声音使人失去听觉,缭乱的色彩又使人丧失视力。墙壁上拼砌着许多许多纹理细密的石块和玉石,椽头也用美玉嵌镶着。
注释:¹历:通过。²太阶:高大的台阶。³造:至。⁴堂:古代宫室,前堂后室。⁵俯仰顾眄:上下观看。顾眄,观看。顾,回头;眄,斜视。⁶东西:东西南北的省文。⁷周章:浏览。⁸彤彩:红颜色。⁹徒:乃。¹⁰何为:何如。¹¹阊阖澔澔涆涆:色彩辉映的样子。¹²流离:分散的样子,又写作“陆离”。¹³烂漫:散乱的样子。¹⁴皓壁:白墙。¹⁵暠曜:白光。¹⁶月照:有如月亮照耀。¹⁷歙赩:红色。¹⁸电烻:如电光闪烁。烻,光亮的样子。¹⁹霞驳云蔚:如云霞一般斑斓绚丽。²⁰若阴若阳:或暗或明。²¹瀖濩:变化迅疾的样子。²²磷乱:光影散乱不定的样子。²³炜炜煌煌:明亮辉煌。²⁴隐:藏。²⁵阴夏:宫殿中北向之室。²⁶霐、寥窲、峥嵘:都是幽深的样子。²⁷鸿:宏大。²⁸爌炾、爣阆:都是宽敞明亮的样子。²⁹飋:秋风。³⁰萧条、清泠:都是清凉的样子。³¹滴沥:水滴下注。³²响:回声。³³殷:雷声。³⁴应:响应。³⁵嘈嘈:嘈杂声。³⁶失听:失去听力。³⁷矎:不能正视的样子。³⁸丧精:失去精光。³⁹骈:并。⁴⁰密石:古代天子宫殿装饰中用的一种石材。⁴¹琅玕:美石名。⁴²齐:并列。⁴³珰:瓦当。⁴⁴璧英:一作“璧瑛”,即“瑛璧”,倒装以叶韵。瑛,玉之美者。璧,通“甓”,砖。
遂排金扉而北入,霄霭霭而晻暧。旋室㛹娟以窈窕,洞房叫窱而幽邃。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屹𥉸𥌯以勿罔,屑黡翳以懿濞。魂悚悚其惊斯,心𤟧𤟧而发悸。
遂排¹金扉(fēi)²而北入³,霄霭(ǎi)霭而晻(ǎn)(ài)。旋室(pián)娟以窈窕,洞房(yǎo)(tiǎo)而幽邃。西厢¹⁰(chí)(chú)¹¹以闲宴¹²,东序¹³重深¹⁴而奥秘¹⁵。屹¹⁶𥉸(kēng)𥌯(méng)以勿罔¹⁷,屑¹⁸(yǎn)(yì)¹⁹以懿(yì)(bì)²⁰。魂悚(sǒng)²¹其惊斯²²,心𤟧(xǐ)𤟧²³而发悸(jì)²⁴
译文:于是,我推开金光闪闪的大门向北走去。走进那幽深的正殿,突然感到暮霭沉沉,一片昏暗。曲室迂回而幽远,内室深长而暗淡。西厢相连而安闲,东厢幽深而隐密。特出的建筑,让人昏花缭乱、心神恍惚;细小的设置,使人昏蒙不清、倍感寂静。对此情景,实在令人魂魄恐惧,肉跳心惊。
注释:¹排:推。²金扉:金饰的门。³北入:由北而入。⁴霄霭霭而晻暧:形容殿内昏暗。霄,云。霭霭,云雾的样子。晻暖,遮蔽的样子。⁵旋室:曲折的宫室。⁶㛹娟、窈窕:本意都是女子姿态绰约的样子,这里比喻宫室的深幽曲折。⁷洞房:宽敞的内室。⁸叫窱:幽深的样子。叫,通“䆗”。⁹幽邃:幽深的样子。¹⁰西厢:正堂西边的房子。¹¹踟蹰:相连的样子。¹²闲宴:休息。晏,通“安”。¹³东序:即东厢。¹⁴重深:深而又深。¹⁵奥秘:深奥隐秘。¹⁶屹:高第一张。¹⁷𥉸𥌯、勿罔:都是视不分明的样子。𥉸𥌯,一作“铿瞑”。勿罔:通“忽恍”。¹⁸屑:微小的样子。¹⁹黡翳:隐蔽的样子。²⁰懿濞:无影无形的样子。²¹悚悚:惊讶的样子。²²斯:这。²³𤟧𤟧:同“葸葸”,不安的样子。²⁴悸:心动。
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规矩应天,上宪觜陬。倔佹云起,嵚崟离搂。三间四表,八维九隅。万楹丛倚,磊砢相扶。浮柱岧嵽以星悬,漂峣嵲而枝拄。飞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腾凑。层栌磥垝以岌峨,曲枅要绍而环句。芝栭欑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傍夭蟜以横出,互黝纠而搏负。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捷猎鳞集,支离分赴。纵横骆驿,各有所趣。
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规矩应天¹,上宪²(zī)(zōu)³。倔佹(guǐ)云起,嵚(qīn)(yín)离搂。三间四表,八维九隅(yú)¹⁰。万楹(yíng)¹¹丛倚¹²,磊砢(luǒ)¹³相扶¹⁴。浮柱¹⁵(tiáo)(dì)¹⁶以星悬¹⁷,漂¹⁸(yáo)(niè)¹⁹而枝拄(zhǔ)²⁰。飞梁²¹(yǎn)(jiǎn)²²以虹指²³,揭²⁴(qú)²⁵而腾凑²⁶。层²⁷(lú)²⁸(lěi)(wéi)²⁹以岌(jí)³⁰,曲枅(jī)³¹要绍而环句³²。芝栭(ér)³³(cuán)³⁴以戢(jí)(nǐ)³⁵,枝牚(chēng)³⁶(chā)(yá)³⁷而斜据。傍夭蟜(jiǎo)³⁸以横出³⁹,互黝(yǒu)⁴⁰而搏负⁴¹。下岪(fú)⁴²以璀错⁴³,上崎嶬(yí)⁴⁴而重注⁴⁵。捷猎⁴⁶鳞集⁴⁷,支离分赴⁴⁸。纵横骆驿,各有所趣⁴⁹
译文:于是,我就详尽地考察屋梁和房檐,观看它的构架和布局。规模法式、体制标准上应天上的星宿,正仿效着室、壁二宿的格局。梁、檩、椽、柱纵横交结,上下支撑,高险奇异,犹如彩云腾飞,变幻不定。正殿分为左中右三间,四面耸立着墙壁,室内有八个方位,加上正中,可分九个区域。千万根房柱稠密地攒聚起来,又高又大,相互依靠又相互扶持。梁间的短柱,参差而高远,好像悬挂在天空的繁星;浮在半空,危险不安而又相互支撑。架空的房梁,高悬的曲拱,好像彩虹横贯天空。它们高高地负戴着的殿顶,好像腾空地凑集聚拢。层层叠起的斗拱,参差错落而又高险,那些园形的斗拱,弯弯曲曲而又相互勾连。画有灵芝图案的小斗拱,排列得密密麻麻,上下梁之间的种种斜柱,狼牙交错而又相互旁顶侧支。它们奇特地相互依靠,伸向四面;它们互相交错而又神异地共同支撑着殿顶。下梁周围奇特繁盛,上梁周围高险巍峨。栉次鳞比,各向不同的方向伸延;纵横交错,接连不断,又好像各有各的去向。
注释:¹应天:上合天象。²宪:效法。³觜陬:“陬觜”的倒文,觜星的位置。觜,二十八宿之一,属西方。⁴倔佹云起:屋顶如云之千状万态。倔佹,通“谲诡”,奇异的样子。⁵嵚崟:堆垒的样子。⁶离搂:众木依倚的样子。⁷三间:每三间为一室。古代建筑以四立柱之间的区域为一间,则三间即是八立柱之间的区域。⁸四表:四面墙。⁹八维:八方。¹⁰九隅:八方加正中。¹¹楹:柱。¹²丛倚:聚集依靠。¹³磊砢:巨大的树枝。砢,通“柯”。¹⁴相扶:相互扶持。¹⁵浮柱:梁上短柱。¹⁶岧嵽:通“迢递”,高远。¹⁷星悬:像群星悬挂在天空。¹⁸漂:悬浮的样子。¹⁹峣嵲:高而欲坠的样子。²⁰枝拄:支撑。²¹飞梁:横在空中的屋梁。²²偃蹇:出众的样子。²³虹指:如虹霓有所指。²⁴揭:举起。²⁵蘧蘧:众物攒集的样子。²⁶腾凑:飞聚。²⁷层:高。²⁸栌:栌斗,指梁柱交接处的方木。²⁹磥垝:即“磊嵬”。³⁰岌峨:堆垒欲坠的样子。³¹曲枅:屈曲的拱木。枅,拱木,从卢斗上横过的弓形肘木。³²要绍、环句:屈曲的样子。³³芝栭:绘有灵芝图案的枋木。栭,两柱间相连的木料,截面为方形,故又曰“枋”。³⁴攒罗:集中罗列。³⁵戢孴:众多的样子。³⁶枝牚:斜撑支柱。³⁷杈枒:斜柱的样子。³⁸夭蟜:通“夭矫”,伸舒的样子。³⁹横出:旁出。⁴⁰黝纠:纠结的样子。⁴¹搏负:相互搏斗背负,形容依倚的样子。⁴²岪蔚:相互遮蔽,形容繁盛。岪,“茀”字形讹。茀,遮蔽。⁴³璀错:璀璨,光彩夺目的样子。⁴⁴崎嶬:高而不安的样子。⁴⁵重注:重重相连。⁴⁶捷猎:排比的样子。⁴⁷鳞集:密集如鱼鳞。⁴⁸支离分赴:椽木分别伸向不同的方向。支离,分散的样子。⁴⁹纵横骆驿,各有所趣:或交错或相连,各有所往的方向。
尔乃悬栋结阿,天窗绮疏。圆渊方井,反植荷蕖。发秀吐荣,菡萏披敷。绿房紫菂,窋咤垂珠。云楶藻棁,龙桷雕镂。飞禽走兽,因木生姿。奔虎攫拿以梁倚,仡奋亹而轩鬐。虬龙腾骧以蜿蟺,颔若动而躨跜。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蛇蟉虬而绕榱。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狡兔跧伏于柎侧,猨狖攀椽而相追。玄熊舑舕以龂龂,却负载而蹲跠。齐首目以瞪眄,徒脉脉而狋狋。胡人遥集于上楹,俨雅跽而相对。仡欺𤟧以雕瞲,䫜顤顟而睽睢。状若悲愁于危处,憯嚬蹙而含悴。神仙岳岳于栋间,玉女窥窗而下视。忽瞟眇以响像,若鬼神之仿佛。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淫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尔乃悬栋结阿(ē),天窗绮(qǐ)疏。圆渊方井,反植荷蕖(qú)。发秀吐荣,菡(hàn)(dàn)披敷。绿房紫菂(dì),窋(zhú)(zhà)垂珠。云楶(jié)藻棁(zhuō),龙桷(jué)雕镂。飞禽走兽,因木生姿。奔虎攫(jué)拿以梁倚,仡(yì)奋亹(xìn)而轩鬐(qí)。虬龙腾骧(xiāng)以蜿蟺(dàn),颔若动而躨(kuí)(ní)。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蛇蟉(liào)(qiú)而绕榱(cuī)。白鹿孑(jié)(ní)于欂(dòu)(gǒng),蟠螭宛转而承楣(méi)。狡兔跧(quán)伏于柎侧,猨(yuán)(yòu)攀椽而相追。玄熊舑(tān)(tàn)以龂(yín)龂,却负载而蹲跠(yí)。齐首目以瞪眄(miǎn),徒脉(mò)脉而狋(yí)狋。胡人遥集于上楹,俨雅跽(jì)而相对。仡(yì)欺𤟧以雕瞲(xuè),䫜(āo)(yáo)(liào)而睽(kuí)(suī)。状若悲愁于危处,憯(cǎn)(pín)(cù)而含悴。神仙岳岳于栋间,玉女窥窗而下视。忽瞟眇以响像,若鬼神之仿佛。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miǎn)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淫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译文:高悬的檩条交结着房檐,天窗上刻镂着优美的花纹,天花板上绘饰着各种图案,圆的有“渊”,方的有“井”,一棵棵荷花,好像倒栽在棚顶。它吐着蕊、开着花,花瓣向四面喷吐。绿色的莲房,紫色的莲子,串串下垂,就像一串串珍珠。斗拱上绘有云朵,短柱上饰着水藻,木椽上也雕刻着蛟龙。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依凭着不同的木形,展示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奔驰着的猛虎互相搏斗,而又纠结一起,个个昂首奋力,项颈后竖起了长毛。飞腾着的虬龙,身体盘曲而起伏,它的下巴也像在上下摆动。朱鸟展翅站在檩木上,腾蛇曲身缠绕在椽木上。白鹿在斗拱上伸头引颈,盘龙蜷曲着身躯缠绕着横梁,狡兔匍匐在栏杆的下侧,猿猴攀援着房椽而相互追逐。黑熊吐舌裂齿地怒吼,背负着梁椽而蹲踞。许多黑熊聚集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怒目相视。大厅柱子上头聚结了很多胡人,他们双膝长跪而又面面相对,表情也都端庄严肃。伸出大脑袋,像鹰雕一样眈眈相视,大脑袋、深眼窝,瞪大着眼睛。他们的神态,好像是住在高处多悲愁,又好像愁眉苦脸,满怀忧愁。神仙高站在椽檩间,玉女窥窗往下看。迷离恍惚,这些神仙玉女,让人感到就像真的一般。整个绘画,描绘了天地,描绘了世间种种植物和生灵,奇特怪异的事物,山中的神仙和海中的神灵。绘形绘色,都寄托在画面之中,千变万化,各不相同。根据它们不同的形貌去描摹它们的不同特征,曲折尽意,力求传示出它们的真实情态。从远古时代的开天辟地,到人类社会的开端,诸如人面龙身的五龙兄弟各驾一龙而齐飞,九个脑袋的人皇,人首龙身的伏羲、人首蛇身的女娲等等。远古混沌蒙昧的时代,人们纯厚质朴,他们的形象也非常粗犷憨直。光彩可观的是黄帝、唐尧和虞舜,乘车戴冕,衣裳也有了等级。下及夏商周三代,如妹喜、妲己、褒姒那样的淫妃,夏桀,殷纣王、周幽王那样的乱主,比干那样的忠臣,申生那样的孝子,荆轲那样的烈士,季姜那样的贞女,这些贤人和愚人、功成名就和身败名裂,无不描绘了出来。恶的可以警诫当世,好的也可以垂范于将来。
注释:尔乃:于是。悬栋结阿:悬栋连接起四阿。悬栋,指短柱或栌斗上的重梁。四阿,古代屋顶建筑的一种形式,由四个下垂斜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构成,屋角和屋檐翘起,四个斜面成曲形,故曰“四阿”。阿,曲。天窗:指栋梁之问交错而形成的框格。绮疏:华美空疏的样子。圆渊方井:指屋顶藻井。反植荷蕖:描绘荷蕖于屋顶,自下仰视,有如反植。荷蕖,即荷花。秀、荣:都指花。菡萏:荷花苞蕾。《诗经·郑风·山有扶苏》笺:“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披敷:散布的样子。房:莲房。菂:莲子。窋咤垂珠:莲子从莲房深处露出好像欲坠的珠子。窋咤,物在穴中的样子。云楶藻棁:绘有云形的栌斗。楶,栌斗。藻棁,绘有水草图案的短柱。棁,梁上短柱。龙桷雕镂:椽木上刻镂有各种各样的龙纹。桷,截面为方形的木椽。飞禽走兽,因木生姿:言栋梁上的飞禽走兽图案根据所在木材的不同而生出各种相应的姿态。攫拿:捕捉猎物。梁倚:依倚。仡:举起。亹:动。轩鬐:扬起鬣毛。腾骧:举头。蜿蟺:屈曲的样子。颔若:摇头的样子。若,通“然”。躨跜:虬龙蠕动的样子。朱鸟:南方神鸟名。舒翼:展翅。峙:立。衡:门上衡木。腾蛇:龙的一种。《韩非子·难势》:“腾蛇游雾”。蟉虬:缠绕的样子。榱:椽。孑蜺:伸头的样子。欂栌:栌斗。蟠螭:盘曲的螭。螭,传说中似龙的一种动物。宛转:委曲的样子。承楣:在楣梁之下。楣,即二梁。狡兔:机敏的兔子。跧伏:蜷伏。柎:栌斗上的横梁。猨狖:指猴子。狖,黑色长尾猴。玄熊:黑熊。舑舕:伸舌的样子。龂龂:露齿的样子。却:退。负载:在栋梁的下方。蹲跠:蹲。齐首目:梁柱间的所有飞禽走兽都抬头举目。瞪眄:瞪大眼睛。脉脉、狋狋:都是相视的样子。遥集:指在高高的梁上。上楹:楹的上方。楹,厅堂前的立柱。俨雅:恭敬的样子。跽:长跪。仡:抬,举。欺𤟧:通“䫏顋”,面颊丑陋。𤟧,俗体作“腮”。雕瞲:如雕之视。瞲,惊视的样子。䫜、顤、顟:都是形容胡人高鼻深目。睽睢:张眼的样子。状若悲愁:面目奇异有如悲愁样子。危处:高处。憯:通“惨”,伤痛。嚬蹙:皱额蹙眉,形容胡人高额高眉骨。悴:忧。岳岳:站立的样子。玉女:指神女。窥窗:从天窗下视,形容玉女所在之高。忽:恍惚。瞟眇:看不清楚的样子。响像:声响影迹,都是指不定难以捉摸的事物。仿佛:似是而非。品类:众类。奇怪:奇异之物。丹青:指绘画。缪形:形状各异。随色象类:以不同颜色摹绘物类。曲得其情:符合事物的变化得其真实情状。纪:联系。开辟:指开天辟地之时。遂古:远古。五龙比翼:李善引《春秋历命序》曰:“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周密与神通,号曰五龙。”五臣注吕向曰:“上古有五龙,兄弟有五人也。黄伯、黄仲、黄叔、皇季、黄少,并有羽翼,分理九州也。”人皇九头: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曰:“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一说人皇为三皇(天皇、人皇、地皇)之一。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李善引《玄中记》曰:“伏羲龙首,女娲蛇躯。”伏羲、女娲,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一说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一说伏羲、女娲为夫妇。卢仝《与马异结交诗》:“女娲本是伏羲妇。”鸿荒:形容远古蒙昧的状态。朴略:记载质朴简略。厥状睢盱:见其状而不知其事。厥,其。睢盱,张目而视。焕炳:清楚明显。黄帝唐虞:指黄帝、唐尧、虞舜,与颛顼、帝喾并称为“五帝”。轩冕以庸:天子据不同等级以车服赏赐诸侯。《尚书·舜典》:“车服以庸。”轩冕,车服。庸,通“用”。衣裳有殊:以衣裳的不同来区别等级亲疏。《周易·系辞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三后:指夏商周三代。淫妃:指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乱主:乱国之人主,指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等。烈士:指轻身重义之士。贞女:贞节女子。贤:指上文说到的圣帝、明王、烈士、贞女。愚:指上文说到的淫妃、乱主。成败:功成名就和身败名裂。靡:无。载叙:记载叙述。诫世:警戒世人。示后:昭示后代。
于是乎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外望,高楼飞观。长途升降,轩槛曼延。渐台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高径华盖,仰看天庭。飞陛揭孽,缘云上征。中坐垂景,頫视流星。千门相似,万户如一。岩窔洞出,逶迤诘屈。周行数里,仰不见日。
于是乎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xiè)外望,高楼飞观。长途升降,轩槛(jiàn)曼延。渐台临池,层曲九成。屹(yì)然特立,的(dì)尔殊形。高径华盖,仰看天庭。飞陛揭孽(niè),缘云上征。中坐垂景,頫(fǔ)视流星。千门相似,万户如一。岩窔(yào)洞出,逶(wēi)(yí)(jié)屈。周行数里,仰不见日。
译文:宫殿之上的阁道,可行车马,围绕着整个宫殿。从高大宽敞的台榭上外望,可以看到整个宫殿中的高楼飞观。长长的阁道,上下起伏,两侧的栏杆,漫长而连绵。渐台高耸于池中,萦绕回曲有九层;屹然独立,与一般绝不相同。它高出云霄,仰视可见天宫,高峻的台阶,犹如在天空中飞腾,缘它而登,可以直上天庭。坐在渐台上观日,阳光竟然下垂;俯首下视,群星就在面前流动。灵光殿的千门万户,个个优美可观。幽深通达,曲折蔓延,环行数里,仰不见天日。
注释:阁:楼。承:承接。驰道:指帝王行车马的道路。阳:高。榭:建在台上的敞屋。飞观:高观。观,即阙。长途:指陛道。升降:沿地势上下。轩槛:指道边护栏。曼延:不绝的样子。渐台:台名。《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在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颜师古注:“渐,浸也。台在池中,为水所浸,故曰‘渐台’。”层曲九成:李善注曰:“言重高九层也。”《吕氏春秋·音初》:“为之九成之台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屹然:站立的样子。特立:独立。的尔:分明的样子。殊形:形状与众不同。径:达到。华盖:星官名,属紫微垣。天庭:即紫微垣,相传为天帝所居之处。飞陛:通往高处的陛道。陛,指陛道,有台阶的道路。揭孽:连接不断的样子。缘云上征:行陛道如乘云而上。中坐:坐中。垂:当作“乘”。李善注:“自中坐而乘日景也。”景:日光。千门相似,万户如一:据《汉书·郊祀志》,汉武帝“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岩窔:幽深的样子。窔,一作“突”,误。洞出:穿出。逶迤:长的样子。诘屈:曲折的样子。周行:遍行。
何宏丽之靡靡,咨用力之妙勤!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克成乎此勋?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天纯殷。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煴。玄醴腾涌于阴沟,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祥风翕习以飒洒,激芳香而常芬。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永安宁以祉福,长与大汉而久存。实至尊之所御,保延寿而宜子孙。苟可贵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
何宏丽之靡靡,咨用力之妙勤!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克成乎此勋?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hào)天纯殷。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煴(yūn)。玄醴(lǐ)腾涌于阴沟,甘露被宇而下臻(zhēn)。朱桂黝(yǒu)(shū)于南北,兰芝阿(ē)(nuó)于东西。祥风翕(xī)习以飒(sà)洒,激芳香而常芬。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永安宁以祉福,长与大汉而久存。实至尊之所御,保延寿而宜子孙。苟可贵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
译文:多么壮丽美好啊!施工又多么精巧!不是通神的俊才,谁能有这样的创造?灵光殿占据了美好的地势,承受着上天的盛德,容纳着大自然的变化,包含着天地间的元气。幽暗的沟涧,奔流出甘美的泉水。房檐上,适时有甘露往下流。祥瑞的朱草和桂木、珍贵的兰草和灵芝,柔美地布满东西南北;和风飒飒吹拂,送来了阵阵的馨香。神灵庇护着宝殿,经历了千载而更加坚固。永远安宁而得到了福祉,它将与大汉王朝共荣长存。实为大汉皇帝所用,能使皇上延年益寿、子孙安宁。如果它的可贵真能如此,又有谁说它不值得珍重?
注释:宏丽:壮丽。靡靡:美盛的样子。咨:嗟,叹词。妙勤:作工之妙,用力之勤。通神之俊才:本领和神明相通的杰出人才。克:能。勋:功绩。坤灵:地神。宝势:珍贵的地势。承苍昊之纯殷:得天之独厚。苍昊,春为苍天,夏为昊天,这里泛指天。纯殷:专富。元气:化生万物的原始之气。烟煴:通作“氤氲”,元气鸿蒙浩荡的样子。玄醴:指深泉,与“甘露”都是统治者德合天地之意。《春秋元命苞》:“天枢得则醴泉出。”《孝经援神契》:“德至大则甘露降。”腾涌:泉水流出的样子。阴沟:指泉眼。被宇:覆盖屋顶。臻:至。朱桂:丹桂。黝儵:茂盛的样子。南北:和下文“东西”互文,均指东西南北。兰芝:即兰芷,香草名。阿那:通“婀娜”,随风摇曳的样子。朱桂、兰芝都是指祥瑞之物。祥风:和风,指南风。翕习:风来的样子。飒洒:风吹草木之声。弥坚:愈益坚固。祉福:留福。祉,《说文解字》:“福也。”段玉裁注:“祉之言止也,福所止不移也。”至尊:指君主。御:使用居住,古代凡君主使用都称为御。保延寿:保长寿。宜子孙:适宜于子孙后代延绵不绝。《诗经·周南·螽斯》:“宜尔子孙,振振兮。”若斯:如此。云:语助词,无义。珍:重视。
乱曰:彤彤灵宫,岿嶵穹崇,纷厖鸿兮。崱屴嵫厘,岑崟崰嶷,骈巃嵸兮。连拳偃蹇,仑菌踡产,傍欹倾兮。歇欻幽蔼,云覆霮䨴,洞杳冥兮。葱翠紫蔚,磥硌瑰玮,含光晷兮。穷奇极妙,栋宇已来,未之有兮。神之营之,瑞我汉室,永不朽兮。
¹曰:彤彤²灵宫³,岿(kuī)(zuì)穹崇,纷(máng)鸿兮。崱(zè)(lì)(zī),岑(cén)(yín)(zī)(yí)¹⁰,骈(pián)¹¹(lóng)(zōng)¹²兮。连拳¹³(yǎn)(jiǎn)¹⁴,仑菌¹⁵(quán)¹⁶,傍欹(qī)¹⁷兮。歇欻(xū)¹⁸幽蔼¹⁹,云覆霮(dàn)(duì)²⁰,洞²¹(yǎo)²²兮。葱翠紫蔚²³,磥(lěi)(gè)²⁴瑰玮²⁵,含光晷(guǐ)²⁶兮。穷奇极妙²⁷,栋宇已来,未之有兮。神之营之²⁸,瑞我汉室²⁹,永不朽兮。
译文:末章:灵光宝殿红彤彤,雄伟高祟,气象万千,无限恢宏。高大险峻,陡峭参差,罗列密集。巍然奇特,屈曲惊险,相互倾靠。昏暗幽深,云雾笼罩,深远渺茫。青紫相间,文彩繁盛,参差错落,绮丽珍奇,饱含着光华。穷尽奇妙,壮丽无比,所有宫殿,未能如此。崇敬它,保卫它,降福给我们大汉王朝,使我汉室永远繁荣昌盛。
注释:¹乱:乱辞,楚歌中特有的形式,放在乐章之后以起总理全篇的作用。²彤彤:红色。³灵宫:指灵光殿。⁴岿嶵、穹崇:高的样子。⁵纷:众多的样子。⁶厖鸿:元气未分的样子。⁷崱屴:高耸的样子。⁸嵫厘:险峻的样子。⁹岑崟:形容山锐而高。¹⁰崰嶷:不齐的样子。¹¹骈:并立。¹²巃嵸:聚集的样子。¹³连拳:屈曲连接的样子。¹⁴偃蹇:高出的样子。¹⁵仑菌:山连的样子。菌,疑当是“𡹤”之讹。¹⁶踡产:通“蹇产”,山势曲折的样子。¹⁷傍欹倾:楼阁宫室相互依傍倾侧。¹⁸歇欻:幽深的样子。¹⁹幽蔼:阴暗的样子。²⁰霮䨴:阴云密布的样子,比喻幽深。²¹洞:阔大。²²杳冥:深远的样子。²³葱翠紫蔚:形容殿堂彩绘绚烂。²⁴磥硌:通“磊硌”,杂错的样子。硌,一作“碨”。²⁵瑰玮:珍奇之物。²⁶光晷:日光。²⁷穷奇极妙:搜罗全部的奇珍异宝,用尽人类的所有巧妙技艺。²⁸神之营之:此殿之美犹如神灵所营造。²⁹瑞我汉室:给我汉王室带来吉祥。

  此赋追述了鲁恭王当初受封及建造灵光殿的情景,再从外观上综述灵光殿的高峻、博大、卓异、奇险和壮丽,接着一层深一层地引导读者去观览宫殿内部的种种结构、构造和设施,然后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结构发出了高度的赞叹,最后赞美灵光殿雄奇瑰丽。全赋语言凝重瑰丽,既有两汉事类大赋铺张扬厉、雕凿夸饰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描绘精细、气势雄健的特征。

  作者首先介绍了鲁国灵光殿建筑的起子,说它是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余“子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其中特别强调指出:“遭汉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这座阅历了近三百年而未遭到破坏的宝殿,使作者看到后“眙”而“嗟叹”,认为是“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的表现,因而“感物而作”,意欲通过对灵光殿的描绘赞美进而颂扬大汉王朝。事实上,作者虽在赋中说了不少歌颂汉室皇王的好话,并在“乱辞”中祝颂“瑞我汉室,永不朽兮”等等,但此赋真正留下来的,却是这座宫殿构建的雄伟和精巧,使读者仿佛进入了一座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艺术宫殿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创造。从历史文献的角度上来说,此赋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很有价值的珍贵史料。

  此赋正文共由九个自然段落组成,按其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个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歌颂了西汉王朝汉高祖、汉文帝的盛德,追述了鲁恭王当初受封及建造灵光殿的情景,为后文正面铺写灵光殿的雄伟、壮丽、博大造下铺垫。赋文指出,汉初“廓宇宙而作京。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宁。”是。殷五代”、“绍伊唐”、“荷天衢”的伟大创举,而鲁恭王建造灵光殿,也正是“配紫微而为辅”的可贵行为,所以,这座宝殿能够标志汉室政德的兴衰,是汉王朝祚命休戚的象征。

  第二个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从“瞻彼灵光之为状也”入笔,先从外观上综述灵光殿的高峻、博大、卓异、奇险和壮丽。说它“嵯峨嶵嵬,峞巍㠥𡸖”,高峻得“”可畏”而“骇人”,说它“迢峣倜偿,丰丽博敞”,卓异、博大、深远得无边无际,是“邈希世而特出”的宫殿建筑。作者用了极为丰富的形容词来表现它、描绘它,塑造了一个极为完整而鲜明的立体形象,使读者对这所宫殿外形有了一个概括而形象的认识。

  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三部分,也是本赋的精华所在。粗略读来,作者所描绘的宫殿建筑,宏伟、华贵而神秘,使人感到眼花练乱,美不胜收,看似声点杂乱,实则是作者如一位高明的导游一样在一层深一层地引导读者去观览宫殿内部的种种结构、构造和设施。第三自然段开子“于是乎乃历夫太阶”之后,是先看宫殿的前殿大厅。这里,光彩焕发,鲜艳繁盛,像月光、像彩霞,像云朵,如入神境。接着,“隐阴夏以中处。,又把读者引入大厅之后的殿室。这里幽深、森严,又是另一番胜境。第四自然段“遂排金扉而北入”,引着读者继续向北走去,到灵光宝殿的正殿中去游览。这里殿室结构宏伟、巧妙,游不胜游。有旋室、有洞房、有西厢、有东序,都是那么迂回幽远,令人心神恍惚,震惊而恐惧。第五自然段“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以后,是指导读者专门去看宫殿具体的建筑结构,从总体形象,到具体方位,千柱一梁、一檩一椽、一方木、一斗拱,都让读者具体知看,让人眼花缭乱,不可名状。第六自然段又专门引导读者去看殿室内的各种雕刻和绘画,而且是从各个不同方位、不同的角度上去进行透视的。花瓣四散的荷花,像串串珍珠般的莲房,云朵、水藻、蛟龙,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神仙胡人、历史人物、善恶故事等等,应有尽有,美不胜举。这一部分,作者以如椽的大笔,极尽其铺张描绘之能事,把这座艺术之宫表述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既有大刀阔斧的轮廓勾勒,又有精雕细刻的细节描述,有工笔的线条,也有水彩的浓泼。栋梁檩椽,各具形势,飞禽走兽,千态百姿。花草吐秀,人物呈貌,各曲其情,栩栩如生。从登堂入室到各个方位、各个部分的近观远看,作者都是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地向读者描述,既井井有条,又细致入微。

  第七自然段是此赋的第四部分。作者的笔意,犹嫌不尽,又把读者从宫内引导到宫外,去观看以渐台为中心的周围建筑。宫殿之上的阁道,宽敞高大的台榭,耸立于池中的渐台,都使读者扩大了视野,进而详察整个宫殿的形势。它是第二部分所写内容的引伸和补充,两者在文意上也是遥遥互映的。

  第八自然段是此赋的第五部分。作者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结构发出了高度的赞叹,说它“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克成乎此勋?”说它“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天纯殷。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煴”因此,他能“历千载而弥坚”,“长与大汉而久存”。这又回映了序文。

  乱辞是此赋的第六部分,这一部分是一篇精美的赞颂性的骚体文。赞美灵光殿雄奇瑰丽,颂扬它永存不朽。其中,“栋宇已来,未之有兮。神之营之,瑞我汉室,永不朽兮”是此赋的总赞颂,也是此赋的总主题。

  全赋既有两汉事类大赋铺张扬厉、雕凿夸饰、踵事增华、堆砌辞藻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铺叙条理、描绘精细、气势雄健、结构完整的特征。特别的是,作者似乎把整个灵光殿的内内外外刻印在脑海里而形诸笔端,在具体表述和描绘灵光殿时,既能层层深入,有条不紊,从整体把握上去表述它,又能重点突出,形象逼真,从具体表现上去描绘它,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部分、不同的角度上着笔,远近表述,上下描绘,使所表现的内容显得分外千变万化、绚烂多姿。

  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此赋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是象征手法的使用。此前,大量的写景赋都比较注意对事物的客观描写,甚至是对名词、状物词的罗列,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是用另外的论说表达出来的。而此赋则在描写灵光殿的同时,给这座宏大的建筑赋予了特有的精神内涵。在序文中,作者叙说写赋动机时着重说了两点:一是“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也”;二是说“其规矩制度,上应星宿”,告诉读者要通过灵光殿表现汉王朝的长久永安既是由于得到上天的扶持,也由于王朝的政治典章都符合天道要求,即灵光殿就是汉王朝的象征。灵光殿本不是汉王室的宫殿,而是汉诸侯鲁恭王为自己建的宫殿,从传统观念看,这是有一些越礼的行为。所以,一开篇作者就写了灵光殿的历史,说明建殿者和汉王朝的关系,认为此殿的建立和汉王朝的统治是一脉相承的。接着对灵光殿的描写主要突出其雄伟壮丽,通过宫室的描写来体现王朝的威严。实际上,作者用“积石”、“帝室”等作比喻,已经起到了这一作用。赋的后部写到“玄醴”、“甘露”、“朱桂”、“兰芝”等来体现汉王朝的祥瑞征兆,并明确地指出“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永安宁而祉福,长兴大汉而久存”,突出了借宫室描写而歌颂汉王朝的主题。

  其二是开辟了“移步换形”的描写结构。写景大赋的成熟当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开子,创造“其东则……其西则……其南则……其北则……”这样的结构模式,出现了静态的描写方式。此后,《两都赋》、《二京赋》都继承了这样的写作方式。而作者把述行赋中对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用来对一个特定事物进行描写,改变了司马相如以来辞赋描写的呆板滞重,使画面显得灵活生动。如第一步是描写灵光殿的整体外观,突出其雄伟壮观。接下来作者步入殿内,叙述殿内所见。这里又分了三层描写:一是初入殿的感受:阔大、谧静、色彩斑斓等;二是房中的梁柱结构变化和描绘于其上的各种图案等;三是墙壁上的有关历史故事的图画。这三层描写的次序又是由粗而细,由感觉到思维的过程,非常符合人视觉注意的变化实际。最后,作者从殿内走到殿外,细致地描写了灵光殿的建筑群落,既写了它们随山势的起伏变化,又有随地形的曲折变化,表现出灵光殿的宏大规模。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所言的“含飞动之势”即指此特点。

  其三是语言凝重瑰丽。此赋描写对象是有三百年左右历史的文物,歌颂的是汉王朝的长久不衰。如果用寻常文字,则难以表现出宏大的气势。所以发中在许多地方都借用传统典籍中的成语句型,如第一段前五句出自《尚书·尧典》》和《尚书·舜典》,接着的两句则出于《诗经·鲁颂·阅宫》,文字显得朴拙古雅,音调厚重有力。李商隐评韩愈《平淮西碑》为“点篡《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正可用来说明此赋的语言特点。此外,此赋描绘事物状态不是借用相应的词语进行堆砌作客观介绍,而是融入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如写短柱则如浮,写横梁则似飞,曲析要绍环句,支柱黝纠互搏,各有各的特点,给无生命的东西注入了勃勃生气。同时,此赋还通过大量使用近义词来体现事物的细微差别,创造性地使用词汇,赋予旧有词汇以新的内涵,表现了事物的微妙难言的状态。

参考资料:
1、 田兆民.历代名赋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504-522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译文:你问我这山中有什么,我答曰:只有一山谷的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赠 一作:寄)
只可自怡悦¹,不堪持赠君。(赠 一作:寄)
译文:每天面对着白云满心欢喜,快乐自足,但是却不能赠予你分毫。
注释:¹怡悦:取悦;喜悦。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麼;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zhàowènshānzhōngsuǒyǒushī

táohóngjǐng nánběicháo 

shānzhōngsuǒyǒu lǐngshàngduōbáiyún 
zhǐyuè kānchízèngjūn  (zèngzuò  )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冬夜夜寒冰合井¹,画堂²明月侵帏(wéi)³。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欲帏,粉泪裛(yì)还垂
译文:冬天夜里很寒冷,寒冰把井都封住了。明亮的月光穿过华丽的房间照进帐子里,青色的灯光,一明一暗地闪烁着,映照着悲啼的侍女。灯芯快烧完了,胭脂粉和着泪水一滴滴地流下了。
注释:¹冰合井:严寒的冰把井给封冻了。²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³侵帏:侵袭帐子。侵,指一物进入他物中或他物上。⁴青缸:代指青色的灯光。⁵挑:把灯芯拨出一些。⁶欲帏:快烧完了。⁷裛:沾湿。⁸垂:掉下,流下。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未帏一尊先掩泪¹,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帏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²飞。
译文:没有饮完一杯酒,就见她掩面流泪,歌声里夹杂着凄凉的悲咽。悲情和歌声两方面帏量发泄,都不相违背。你要体味到她唱得令人悲痛之处,就是歌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飞扬下来时。
注释:¹掩泪:犹掩涕,掩着面流泪。²暗尘:多年不见的灰尘,积尘。

  上片写侍女离别前夜的悲伤生活环境与心态。开头两句,点明侍女在别离徐君猷后的“夜寒冰合井”的生活时令,“画堂明月侵帏”的生活氛围。接着三句,写在极其严寒、月透帐帏的冬夜里,青灯若明若灭地映照着“悲啼”的侍女。“青缸挑欲尽”,写侍女“悲啼”时间之长,“粉泪裛还垂”,写侍女“悲啼”程度之深。以伤恨为中心,以明月、青灯为帮衬,把今、昔、未来串连起来,显示愁恨绵绵无尽期,明月、青灯仍长在。当时的明月、青灯曾映照着陪伴着主人的欢笑,而今明月、青灯之下,却只有侍女孤身一人。该词与《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中的“泪巾犹裛香泉”“别梦”的意境完全吻合。这不是偶合,而是离情的必然。两心相许,终身难忘。在徐君猷离黄州几个月后,侍女也将离去,自然引起侍女生活上的变化和情感上的悲伤。胜之是词人最欣赏的侍女。胜之与于黄州的一段生活,在词人脑际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今将各奔西东,叫词人魂飞梦萦、牵肠挂肚。

  下片写侍女惜别前夜的歌声,令人动心、消魂和断肠。“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写侍女伤离别时的未歌先泪、半歌半悲。“掩泪”写侍女的哭态,“歌声”写侍女的强颜,“清悲”写侍女的伤感。泪(粉泪、掩泪)、歌(歌声)、悲(悲啼、清悲)三者交融,让人为之动心、消魂?正是词人所谓歌有声,人有情,“情声两尽莫相违”的慰藉词了。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侍女的无限伤感与痛苦。“梁上暗尘飞”,这一赞赏是不过分的,表明词人对这位即将离黄州去苏州的侍女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

  全词情真意切,恸天感人,笼罩在灰暗、悲凉的气氛中。冬天、寒夜、冰井、明灭青灯、悲啼、粉泪(掩泪)、清悲歌声、肠断、暗尘等词语的巧妙缀合,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位声情并茂、声泪俱下、令人倾倒的侍女形象。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29-831

línjiāngxiān··dōnghánbīngjǐng--shì

dōnghánbīngjǐnghuàtángmíngyuèqīnwéiqīnggāngmíngmièzhàobēiqīnggāngtiāojǐnfěnlèiháichuí

wèijǐnzūnxiānyǎnlèishēngbàndàiqīngbēiqíngshēngliǎngjǐnxiāngwéizhīchángduànchùliángshàngànchén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