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循环失马,死生幻妄浮沤。阁里一炉挥麈,人间万事摇头。
祸福循环失马,死生幻妄浮沤。阁里一炉挥麈,人间万事摇头。
邓云霄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13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¹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
注释:¹发机:开始行动的时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pí)¹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译文: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
注释:¹鼙: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冲波突出人齐譀(hàn)¹,跃浪争先鸟退飞。
译文: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注释:¹譀:吼叫;叫喊。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¹归。
译文: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注释:¹锦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jìngshī

zhào tángdài 

shíjiǔzhùduān guǎn驿lóuqiánkàn 
dòngshíléiyǐnyǐn shòutóulíngchùxuěwēiwēi 
chōngchūrénhàn yuèlàngzhēngxiānniǎotuì退fēi 
xiàngdàoshìlónggāngxìn guǒránduójǐnbiāoguī 
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
今日乐上乐¹,相从步云衢(qú)²
注释:¹今日乐上乐:“上”一作“相”。此句为汉乐府常见的套语。²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
天公出美酒,河伯¹出鲤鱼。
注释:¹河伯:黄河神,名冯夷。
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
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kē)¹壶。
注释:¹榼:盛水或酒的器具。
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
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
妲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
妲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
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歈。
苍霞扬东讴¹,清风流西歈(yú)²
注释:¹东讴:齐地的歌。²西歈:吴地的歌。歈:歌谣。
垂露成帏幄,奔星扶轮舆。
垂露成帏幄,奔星扶轮舆。

  诗从“今日乐上乐”写起,先点出今日之乐不同寻常,乃乐上之乐。第二句“相从步云衢”写求乐的地点。相从,谓互相伴随,见得不是一人。步云衢,即踏上登天大路。以下即展开对天上宴会场面的描写,把“乐上乐”的情景具体化。先写酒席:美酒是天公出的,鲤鱼是河伯出的,东方青龙七星来铺排筵席,西方白虎七星来把壶斟酒。天公是天上的主宰者,他也对宴席有奉献,可见宴上的“我们”地位之高。次写歌舞:工于鼓瑟的南斗星,长于吹笙竽的北斗星,都前来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耳垂明月珰的嫦娥前来献舞,身穿彩衣的织女奉上了美石与佩玉;这时苍霞和清风也放开美妙的歌喉,唱起齐地、吴地的歌曲助兴。这情景,真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听。在这里,既没有对神仙神物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也没有羡慕和乞求,相反,倒是一切皆服务于“我们”,“我们”是宴会的主人。最后两句是宴会结束,当“我们”登车而去时,流星前来驾车,正在下滴的露珠便成了车盖的帷幕。可以想见,“我们”是多么快意,“我们”是多么自豪,只有“我们”,才是顶天立地的一群,俨然如天地间的主宰。

  这首诗写的是天上宴乐,但仔细一玩味,诗中所涉及的一切,不管是酒、鱼、席、壶,还是明珰瑛琚、东讴西歈,无一不是人间的、不是人间的人们特别是富有者们所享受的。所以这场盛宴,不过是人间盛宴的折射。汉乐府中某些作品的首尾往往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这样的套语,不一定与内容相关,因为这类诗都是用来在宴会上娱人的,为了取悦宴会的主人们,便加上这样祝颂性的诗句。这首诗亦是如此。所以,它实际上体现了人间享乐者们的欲求,他们并不满足于人间的口耳之福,还要上天堂享乐,并让天上的神仙也为自己服务;主宰天上的世界,无所拘限地扩大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这首诗歌颂了这些享乐者,所以其思想性并不足取。但从另一角度看,由于诗写得恢宏恣肆,显得很有气势,意态不凡,因而在客观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国力强盛时期人们的一种昂扬而又自信的心态和气度,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

  此诗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以赋的笔法,借助天文学的知识,发挥想象,尽情铺张,同时又层次井然,纷繁而不乱。其次,诗歌运用拟人手法,把神话中人物和天上星宿都“驱遣”到酒席宴会上来,让它们各司其职,并都切合其特点,“个性”鲜明,“面目”可见。这些都非富于想象、善于想象者不能为之。诗中除开头二句外,其他皆为对偶句,共六组十二句,连连排比,使赋法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些对偶句中,又善用互文,上下句各举一边,合则互相补充,既语言简炼,又文意丰厚。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14-115页

yàn

míng liǎnghàn 

jīnshàng xiāngcóngyún 
tiāngōngchūměijiǔ chū 
qīnglóngqián báichí 
nándǒugōng běidǒuchuīshēng 
échuímíngdāng zhīfèngyīng 
cāngxiáyángdōngōu qīngfēngliú西 
chuíchéngwéi bēnxīnglún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移舟水溅差(cī)(cī)绿,倚槛(jiàn)¹风摆柄(bǐng)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译文: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注释:¹槛:栏杆。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yuān)(yāng)¹
译文: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注释:¹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lián

zhèng tángdài 

zhōushuǐjiàn绿 jiànfēngbǎibǐngbǐngxiāng  (fēngbǎizuò fēngyáo )
duōxièhuànshārénwèizhé zhōngliúgàiyuānyāng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千锤(chuí)万凿(záo)¹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²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注释:¹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²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¹在人间²。(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¹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²人间: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1、 李世琦评注.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述志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01.第224-225页

shíhuīyín

qiān míngdài 

qiānchuíwànzáochūshēnshān lièhuǒfénshāoruòděngxián  (wànzáozuò wàn )
fěnsuìshēnhún yàoliúqīngbáizàirénjiān  (húnzuò quán )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yàn)¹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²石边云,醉踏松根³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译文: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注释:¹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诗。²却:除、去。³松根:松树根。

  白雁是深秋的象征。宋彭乘《墨客挥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到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入夜了如何会“白雁乱飞”,曲作者没有讲,但同下半句的“秋似雪”必有关系。这里说“似雪”,是因为秋天满布着白霜;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足见白雁也会同乌鸦那样受到“霜满天”的惊扰。次句续写凉夜露水增重的秋景,依然是清凄的笔调,视点却从天空转移到地面。这样就为人物的出现腾出了环境。

  作者的出场是飘然而至的。“扫却石边云”,古人以为云出石中,故以“云根”作为山石的别名,这里无疑是指夜间岩壁旁近的雾气。作者袍角“扫却”了它们,那就几乎是擦着山石而疾行,也不怕擦碰跌绊,这其间已经透出了作者的酒意。下句“醉踏松根月”,则明明白白承认了自己的醉态。“松根月”是指地面靠近松树树根的月光,明月透过松树的荫盖,落到地上已是斑斑驳驳,作者专寻这样的“月”来“踏”,这就显出了他脚步的趔趄。这样的大醉急行,是很难坚持到底的。果然,他仰面朝天躺倒在地,起初还能瞥望“星斗满天”,随后便将外部世界什么也不放在心上,酣然高眠,“人睡也”。

  短短五句,将人物的旷放超豪,表现得入木三分。五句中分插了“雪”、“露”、“云”、“月”、“星”五个关于天象的名词,或实指,或虚影,颇见巧妙。五句中无不在层层状写露天的夜景,却以人物我行我素的行动超脱待之,显示了旷达的高怀。以起首的“白雁乱飞”与结末的“人睡也”作一对照,更能见出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秋居”为题目,而写的是醉后的露宿,这就明显带有“以天地为屋宇,万物于我何与哉”的旷达意味,由此亦可见作者以此为豪、以此为快的情趣。

  秋天年复一年来到人间,面目都是一样的,而到了诗人笔下,它却千变万化。吴西逸这首《清江引·秋居》清淡雅洁、宁静淡泊,像没有人间烟火味的仙界,这是一位隐君子的精神追求。曲子的整个色调是洁白晶莹的。白雁飞过,虽是秋天但让人感觉在下雪。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突出了对意象的细节描写,来体现自由自在的田园乐趣。该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保持高雅的情操。

参考资料:
1、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qīngjiāngyǐn··qiū--西

báiyànluànfēiqiūshìxuěqīngshēngliángsǎoquèshíbiānyúnzuìsōnggēnyuèxīngdòumǎntiānrénsh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