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¹为客动经春²,燕子衔(xián)泥两度新³
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两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注释:¹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²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³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旧入故园¹尝识主,如今社日²远看人³
译文: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两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注释:¹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²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³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可怜处处巢(cháo)居室¹,何异飘飘托此身²
译文: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注释:¹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²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暂语船樯(qiáng)¹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²
译文: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注释:¹樯:船桅。²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新”对“泥”而言。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杜甫很喜欢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盈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绝句》)“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绝句漫兴》)这一切都生动地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看见了燕子,当然会产生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昔日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这里的“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后四句,对燕自伤。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暂语船播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那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燕子来舟中作》是杜集中最后一首七律,可以看作诗人临终的哀鸣。在这首诗里,深沉真挚的人性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这“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形象,经宋代晏殊的点化,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历代唐诗和杜诗的选本都很少选这首诗。其实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低于为人们所称道的《秋兴》、《咏怀古迹》诸篇。传统的欣赏标准是无一字无来处,是一饭之间未尝忘君。而这首诗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无一字有来处,在于把深情厚意寄托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它完全不同于那些从概念出发的、以物喻理的咏物诗。也不同于那些摹拟象貌、堆砌典故的咏物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完全摆脱了机械的比附,不刻意于追求外形的相似,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过内在联系,把人的感情赋于物,使物我达到契合无间的境界,这就是深沉的寄托—杜诗沉郁风格的另一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隐藏着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隐藏着诗人的不幸,燕子与诗人的差别仿佛在诗中消失了,从整个画面中只能发现那倾诉不尽的辛酸、诗人颇倾的形容,以及一颗苦难的心的低语。杜甫之所以为大诗人,正在于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甘苦哀乐感受得深刻而真切,善于敏锐地捕捉那些最感人的形象,并细致人微地再现它们。而善于描绘自然万物的诗人,同时也就是技艺高超的自画像大师,他一草一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参考资料:
1、 杨军.存真斋古诗文鉴赏: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34-137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601-602

yànziláizhōuzhōngzuò--

nánwèidòngjīngchūnyànzixiánliǎngxīn

jiùyuánchángshízhǔjīnshèyuǎnkànrén

liánchùchùcháoshìpiāopiāotuōshēn

zànchuánqiánghái穿chuānhuātiēshuǐzhānj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两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两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注释

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

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

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

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

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樯:船桅。

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96-98
鉴赏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新”对“泥”而言。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杜甫很喜欢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盈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绝句》)“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绝句漫兴》)这一切都生动地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看见了燕子,当然会产生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昔日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这里的“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后四句,对燕自伤。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暂语船播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那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燕子来舟中作》是杜集中最后一首七律,可以看作诗人临终的哀鸣。在这首诗里,深沉真挚的人性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这“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形象,经宋代晏殊的点化,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历代唐诗和杜诗的选本都很少选这首诗。其实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低于为人们所称道的《秋兴》、《咏怀古迹》诸篇。传统的欣赏标准是无一字无来处,是一饭之间未尝忘君。而这首诗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无一字有来处,在于把深情厚意寄托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它完全不同于那些从概念出发的、以物喻理的咏物诗。也不同于那些摹拟象貌、堆砌典故的咏物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完全摆脱了机械的比附,不刻意于追求外形的相似,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过内在联系,把人的感情赋于物,使物我达到契合无间的境界,这就是深沉的寄托—杜诗沉郁风格的另一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隐藏着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隐藏着诗人的不幸,燕子与诗人的差别仿佛在诗中消失了,从整个画面中只能发现那倾诉不尽的辛酸、诗人颇倾的形容,以及一颗苦难的心的低语。杜甫之所以为大诗人,正在于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甘苦哀乐感受得深刻而真切,善于敏锐地捕捉那些最感人的形象,并细致人微地再现它们。而善于描绘自然万物的诗人,同时也就是技艺高超的自画像大师,他一草一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参考资料:
1、 杨军.存真斋古诗文鉴赏: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34-137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601-602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在长沙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了一年。投奔失败只好以船为室,寄身水上,直到大历五年春,仍然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七律《燕子来舟中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参考资料:
1、 杨军.存真斋古诗文鉴赏: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34-137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601-602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晚颇欲归,主人若见留。
日晚颇¹欲归,主人若见留。
译文:天色已晚我很想要回家,但是主人一直挽留。
注释:¹颇:很。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筹。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gōng)¹
译文:我并不是不善饮酒,只是年老多病不能多喝酒呀。
注释:¹觥筹:酒杯和酒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译文:主人的好意不能违背,虽然想走还是留了下来。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译文:我喝醉了主人就自动叫我别再喝了,醉了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zōu)¹
译文:走在归家路上仍是醉意浓浓头昏沉,只见夕阳已经落在山岭头。
注释:¹陬:角落,山脚。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竹里有人家,欲憩(qì)¹聊一投。
译文:看到竹林中有人家,我想投宿一晚好休息一下。
注释:¹憩:休息。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有叟(sǒu)¹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译文:这户人家有一个老人家,他很高兴我来到,尊称我为‘君侯’。
注释:¹叟:老头。
造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造以我非是,俛¹笑仍掉头。
译文:我告诉他我不是达官贵人,老人低头笑笑就回头走了。
注释:¹俛:同“俯”。屈身;低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译文:我想当官的心早就消磨干净了,可是还是有想当官的人啊。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译文:连种田的老农人都看不起我,我老了还能和谁做朋友啊!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镇日¹无心扫黛(dài)²,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³汪汪不敢垂。
译文: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饯别的宴席上担心破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
注释:¹镇日:整日,成天。²扫黛眉:画眉,意即化妆。³阁泪:含着眼泪。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停宝马,捧瑶卮(zhī)¹,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译文: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注释:¹瑶卮: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称。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诗经》中也有“自伯之东,首如琶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出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欣赏,不必化妆之意。自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出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这也表观了女子在离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席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已的泪泉涌流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赠别》)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下阕写停下车马、把酒相别的情景。送别前“相斟相劝”,一语道破送别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静和内心隐伏的痛苦相对比。此处“相”是相互之意,说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别的伤心之情。“忍分离”的“忍”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不忍”,即内心不忍分离;另一方面又是必须“忍”,即强忍住痛苦,以免对方过分感伤。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自已。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见离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求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刘石、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18

zhètiān ·zhènxīnsǎodàiméi

xiàsǒng sòngdài 

zhènxīnsǎodàiméi línxíngchóujiànzhēng zūnqiánzhǐkǒngshāngláng lèiwāngwānggǎnchuí 
tíngbǎo pěngyáozhī xiāngzhēnxiāngquànrěnfēn yǐndàixiānzuì zhīlángshí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

  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三、四句要结合起来看。大意是: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菊花的品性主要是晚开。前人有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主要就是针对菊花的这一品格展开的。

zhàochānghán

shì sòngdài 

qīngruòsànyōu gèngjiāngjīnruǐfànliúxiá 
zhīquèlǎoyánlíngyào bǎicǎocuīshíshǐhuā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译文:江上调着玉琴, 调一次弦就清一次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líng)¹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译文:泠泠的调完了七根琴弦,周边的树木越发的幽静阴凉。
注释:¹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译文:江中的月影更白,幽蓝的江水也越发的深沉。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始知梧桐¹枝,可以徽(huī)黄金²
译文:才知道这梧桐木做的古琴如此珍贵,可以佩上黄金的徽标。
注释:¹梧桐:可为琴木。²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徽,琴徽,系琴弦的绳。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jiāngshàngqínxìng--chángjiàn

jiāngshàngdiàoqínxiánqīngxīnlínglíngxiánbiànwànchéngyōuyīn

néng使shǐjiāngyuèbáiyòulìngjiāngshuǐshēnshǐzhītóngzhīhuīhuángjīn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译文: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谁是可以与我欢颜笑谈的人?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出门临¹永路²,不见行车马。
译文:出门就对着那条通往远方的长路,但却不见亲友的车马从此经过。
注释:¹临:对着。²永路:长路。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登高望九州¹,悠悠分旷野。
译文:登高极目远门,只见悠悠的江河把大地分割成一块块的旷野。
注释:¹九州:我国古代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此处指极目远望。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孤鸟西北飞,离兽¹东南下。
译文:一只倦鸟独自向西北飞去,而我却像失群的孤兽孤独地来到了东南方。
注释:¹离兽:失群的孤兽。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日暮思亲友,晤(wù)¹用自写²
译文: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候我格外思念远方的亲友,只能用自言自语来排解忧愁。
注释:¹晤言:对坐而谈。晤,对。²用自写:以自我排解忧愁。用,以。写,消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