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逐(zhú)¹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²
译文: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注释:¹逐水:顺着溪水。²古津:古渡口。
¹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²。(不见 一作:忽值)
译文: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注释:¹坐:因为。²见人:遇到路人。
山口潜行始隈(wēi)¹(yù),山开旷(kuàng)²³平陆。
译文: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注释:¹隈:山、水弯曲的地方。²旷望:指视野开阔。³旋:不久。
遥看一处攒(cuán)云树¹,近入千家散花竹²
译文: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注释:¹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²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qiáo)¹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译文: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注释:¹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居人共住武陵(líng)¹,还从物外²起田园。
译文: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注释:¹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²物外:世外。
月明松下房栊(lóng)¹静,日出云中鸡犬喧(xuān)²
译文: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注释:¹房栊:房屋的窗户。²喧:叫声嘈杂。
惊闻俗客¹争来集,竞引²还家问都邑(yì)³
译文: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注释:¹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²引:领。³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平明¹(lǘ)²扫花开³,薄暮渔樵乘水入。
译文: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注释:¹平明:天刚亮。²闾巷:街巷。³开:指开门。⁴薄暮:傍晚。
初因避地¹²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译文: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注释:¹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²去:离开。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译文: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不疑灵境¹难闻见,尘心²未尽思乡县³
译文: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注释:¹灵境:指仙境。²尘心:普通人的感情。³乡县:家乡。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yǎn)¹
译文: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注释:¹游衍:留连不去。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自谓¹经过旧不迷²,安知峰壑(hè)³今来变。
译文: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注释:¹自谓:自以为。²不迷:不再迷路。³峰壑:山峰峡谷。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¹
译文: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注释:¹云林:云中山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¹,不辨仙源何处寻。
译文: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¹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táoyuánxíng

wángwéi tángdài 

zhōuzhúshuǐàishānchūn liǎngàntáohuājiājīn 
zuòkànhóngshùzhīyuǎn xíngjìnqīngjiànrén  (jiànzuò zhí )
shānkǒuqiánxíngshǐwēi shānkāikuàngwàngxuánpíng 
yáokànchùcuányúnshù jìnqiānjiāsànhuāzhú 
qiáochūchuánhànxìngmíng rénwèigǎiqín 
réngòngzhùlíngyuán háicóngwàitiányuán 
yuèmíngsōngxiàfánglóngjìng chūyúnzhōngquǎnxuān 
jīngwénzhēnglái jìngyǐnháijiāwèn 
píngmíngxiàngsǎohuākāi qiáochéngshuǐ 
chūyīnrénjiān zhìchéngxiānsuìhái 
xiáshuízhīyǒurénshì shìzhōngyáowàngkōngyúnshān 
língjìngnánwénjiàn chénxīnwèijìnxiāngxiàn 
chūdònglùnshānshuǐ jiāzhōngchángyóuyǎn 
wèijīngguòjiù ānzhīfēngjīnláibiàn 
dāngshízhǐshānshēn qīngdàoyúnlín 
chūnláibiànshìtáohuāshuǐ biànxiānyuánchùxú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

逐水:顺着溪水。

古津:古渡口。

坐:因为。

见人:遇到路人。

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旷望:指视野开阔。

旋:不久。

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物外:世外。

房栊:房屋的窗户。

喧:叫声嘈杂。

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引:领。

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平明:天刚亮。

闾巷:街巷。

开:指开门。

薄暮:傍晚。

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去:离开。

灵境:指仙境。

尘心:普通人的感情。

乡县:家乡。

游衍:留连不去。

自谓:自以为。

不迷:不再迷路。

峰壑:山峰峡谷。

云林:云中山林。

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9-25
2、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18
赏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氤氲¹起洞壑²,遥裔³匝平畴
译文:雾气从深谷中慢慢飘出,逐渐笼罩了平原上的农田。
注释:¹氤氲:指湿热飘荡的云气。²洞壑:深谷。³遥裔:遥远。⁴平畴:平坦的田野。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译文:阳光从雾中透出,像剑光射出。远看城市影影绰绰,像海市蜃楼。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yàn)¹随波千万里,何共春江无月明。
译文: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注释:¹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¹,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²
译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注释:¹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²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空里流霜¹不觉飞,汀(tīng)²上白沙看不见。
译文: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注释:¹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²汀: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天一色无纤尘¹,皎(jiǎo)皎空中孤月轮²
译文: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注释:¹纤尘:微细的灰尘。²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译文: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人生代代无穷已¹,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译文: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注释:¹穷已:穷尽。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¹长江送流水。
译文: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注释:¹但见:只见、仅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¹,青枫浦(pǔ)²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愁。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注释:¹悠悠:渺茫、深远。²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今夜扁(piān)舟子¹?何共相思明月楼²?
译文: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注释: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²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裴回 一作:徘徊)
可怜楼上月裴(péi)¹,应照离人²妆镜台³。(裴回 一作:徘徊)
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注释:¹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²离人:此共指思妇。³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户¹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²上拂还(huán)来。
译文: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注释:¹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²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时相望不相闻¹,愿逐²月华³流照君。
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注释:¹相闻:互通音信。²逐:追随。³月华:月光。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¹
译文: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注释:¹文:同“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夜闲潭¹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huán)家。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注释:¹闲潭:幽静的水潭。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é,旧时读xiá)¹
译文:江水流逝,春天也随着江水消逝,江潭上的那轮落月又一次向西倾斜。
注释:¹复西斜: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¹无限路²
译文: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注释:¹碣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潇湘:湘江与潇水。²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不知乘月¹几人归,落月摇情²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¹乘月:趁着月光。²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4-56
2、 赵君虎 等.语文(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8-172
3、 乔力.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44
4、 孟庆枢 杨守森.西方文论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48

chūnjiānghuāyuè

zhāngruò tángdài 

chūnjiāngcháoshuǐliánhǎipíng hǎishàngmíngyuègòngcháoshēng 
yànyànsuíqiānwàn chùchūnjiāngyuèmíng 
jiāngliúwǎnzhuǎnràofāngdiàn yuèzhàohuālínjiēxiàn 
kōngliúshuāngjuéfēi tīngshàngbáishākànjiàn 
jiāngtiānxiānchén jiǎojiǎokōngzhōngyuèlún 
jiāngpànrénchūjiànyuè jiāngyuèniánchūzhàorén 
rénshēngdàidàiqióng jiāngyuèniánniánwàngxiāng  (wàngxiāngzuò zhǐxiāng )
zhījiāngyuèdàirén dànjiànchángjiāngsòngliúshuǐ 
báiyúnpiànyōuyōu qīngfēngshàngshèngchóu 
shuíjiājīnpiānzhōu chùxiāngmíngyuèlóu 
liánlóushàngyuèpéihuí yīngzhàorénzhuāngjìngtái  (péihuízuò páihuái )
liánzhōngjuǎn dǎozhēnshànghuánlái 
shíxiāngwàngxiāngwén yuànzhúyuèhuáliúzhàojūn 
hóng鸿yànchángfēiguāng lóngqiányuèshuǐchéngwén 
zuóxiántánmèngluòhuā liánchūnbànhuánjiā 
jiāngshuǐliúchūnjìn jiāngtánluòyuè西xié 
xiéyuèchénchéncánghǎi jiéshíxiāoxiāngxiàn 
zhīchéngyuèrénguī luòyuèyáoqíngmǎnjiāngshù  (luòyuèzuò luòhuā )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潮落江¹平未有²风,扁(piān)³共济与君同。
译文: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
注释:¹江:指钱塘江。²未有:没有。³扁舟:小船。舟:一作“舠(dāo)”。⁴济:渡。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时时引领¹望天末²,何处青山是越中³
译文: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注释:¹引领:伸长脖子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²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汉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³越中:即今浙江绍兴。

  孟浩然主要擅长写五言诗,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用于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意思是: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将当时那种淳厚的世风与人情味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并不是一味地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那儿应该是越中——他向往已久的地方。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诗句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天末”,原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同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别擅长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很好的评价。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1-102

zhèjiāngwènzhōuzhōngré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háoluòjiāngpīngwèiyǒufēng piānzhōugòngjūntóng 
shíshíyǐnlǐngwàngtiān chùqīngshānshìyuèzhōng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liáo)¹入东家。
译文:高悬中天的明月映照着西楼,这时一阵笛声从西楼传入了东邻人家。
注释:¹寥亮:清越响亮。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译文:正在灯下裁衣的东陵女子一闻笛声,失手剪坏了那朵美丽的同心花。

--shījiān

jiǎojié西lóuyuèwèixiéshēngliáoliàngdōngjiā

quèlìngdēngxiàcáijiǎntóngxīnbànhuā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cuì)¹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横落花红几片。
注释:¹翠帘:窗帘。
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愁倚锦屏(píng)低雪面¹,泪滴绣罗金缕(lǚ)线。好天凉月²³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注释:¹雪面:粉面,意为面目白皙。²凉月:疑为“良夜”之讹。³尽:犹“竞”。⁴为是:因是。

  这首《玉楼春》抒写闺怨,所创设的意境是: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女主人公愁倚锦屏,感到“春色恼人”,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全词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上片写卷帘所见,怨情油然而生。首句用梁间燕语,表现“画堂”“寂寂”,以动写静,人物情感也寓于其中;“高卷”句在结构上是过渡;后两句是触景伤情:帘外“一庭春色”,本人公感到并不为己所有,故有“恼人”之感;而“满地落花”则又使她想到青春难再!

  下片首二句用“愁倚”、“泪滴”写她触景伤精时的容态;结尾二句,点出原由。对月怀人,深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全而伤心。

  在艺术上,此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意象的装饰性特征。词中的“画堂”、“落花”、“锦屏”等都是较为典型的装饰性意象,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是有着鲜明的图案性质的。这些具有图案性质的意象构织出整体的图案。这些意象,并非是词人的兴会所得,而是具有审美抽象性质的意象构织而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个体化的、殊相的特征,都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意象。它们缺少随机感兴的鲜活感,但却具有一些可以相互诠释的意味。文学语言的图案化,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最为典型的。因此可以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词的共同特征。

lóuchūn··huàtángliángshàngyàn--wèichéngbān

huàtángliángshàngyàngāojuǎncuìliánhéngshùshàntíngchūnnǎorénláimǎnluòhuāhóngpiàn

chóujǐnpíngxuěmiànlèixiùluójīn线xiànhǎotiānliángyuèjǐnshāngxīnwèishìlángzhǎ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