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¹低映白苹洲²。西风听彻³采菱讴(ōu)
译文:湖光山色,倒映如画,坐在船上,载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遥自在。远景是水中的沙滩,伴着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欣赏着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悦啊。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¹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²白苹洲:泛指长满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 “青枫江畔白洲,楚客伤离不待秋。”³彻:完结,指乐曲的终结。⁴采菱讴:乐府清商曲名,又称《采菱歌》、 《采菱曲》。
沙岸¹有时双袖²拥,画船³何处一竿(gān)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译文:近处的岸边有热闹的街市,美丽的女子。天色渐晚,画船上收起钓竿。夜晚归来,独自于妆楼寻思。
注释:¹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²双袖:借指美女。³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⁴一竿:宋时京师买妾,一妾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李煜《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故此处之“一竿”亦可指渔人。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景的词,词全用白描,清丽简淡,描摹如画。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和着西风在小舟之上饮酒,醉心之趣,好似听见采莲曲悠扬地在湖面上拂过,又有沙岸上美女水袖飘然,翩跹起舞,自是美不胜收。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此时纳兰又借李后主《渔夫》中“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一句,表达身在舟中,好似渔夫撑竿,尽享自然情趣的美好感触。当年李后主身为君王身不由己,只得写这样一阕词,画饼充饥,以抚慰自己疲惫无奈之心:在美景之中,纳兰是否也如后主一般惆怅地期待,我们并不能身临其境地大胆猜测,但至少从这词看,基调明朗闲适。纳兰对山山水水尤其喜爱,心心念念想要回归自然,为天地之间的一名酒客便可。这心愿,从满首词间漫溢的情趣就可窥见。

  全词清新、雅致,勾勒出了秦淮河灯火之夜:湖面、小舟、酒家、沙堤、美女、灯火,表现了词人欣赏与意欲回归大自然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06页

huànshā··shíguāngzàijiǔyóu--lánxìng

shíguāngzàijiǔyóuqīngliányìngbáipíngzhōu西fēngtīngchècǎilíngōu

shāànyǒushíshuāngxiùyōnghuàchuánchù竿gānshōuguīláiwǎnzhuāngló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湖光山色,倒映如画,坐在船上,载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遥自在。远景是水中的沙滩,伴着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欣赏着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悦啊。

近处的岸边有热闹的街市,美丽的女子。天色渐晚,画船上收起钓竿。夜晚归来,独自于妆楼寻思。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白苹洲:泛指长满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 “青枫江畔白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彻:完结,指乐曲的终结。

采菱讴:乐府清商曲名,又称《采菱歌》、 《采菱曲》。

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双袖:借指美女。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一竿:宋时京师买妾,一妾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李煜《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故此处之“一竿”亦可指渔人。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容若扈驾南巡,目睹了江南的湖光山色,尽享自然情趣,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76页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景的词,词全用白描,清丽简淡,描摹如画。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和着西风在小舟之上饮酒,醉心之趣,好似听见采莲曲悠扬地在湖面上拂过,又有沙岸上美女水袖飘然,翩跹起舞,自是美不胜收。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此时纳兰又借李后主《渔夫》中“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一句,表达身在舟中,好似渔夫撑竿,尽享自然情趣的美好感触。当年李后主身为君王身不由己,只得写这样一阕词,画饼充饥,以抚慰自己疲惫无奈之心:在美景之中,纳兰是否也如后主一般惆怅地期待,我们并不能身临其境地大胆猜测,但至少从这词看,基调明朗闲适。纳兰对山山水水尤其喜爱,心心念念想要回归自然,为天地之间的一名酒客便可。这心愿,从满首词间漫溢的情趣就可窥见。

  全词清新、雅致,勾勒出了秦淮河灯火之夜:湖面、小舟、酒家、沙堤、美女、灯火,表现了词人欣赏与意欲回归大自然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06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3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轻薄¹儿,面如玉,紫陌²春风缠马足。
译文:轻薄的公子哥儿面色白如美玉,京城路上春风缠绕着他的马足。
注释:公子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王孙公子的豪奢生活。¹轻薄:形容举止轻佻,行为放浪。²紫陌:京城大道。
双蹬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
双蹬(dēng)¹悬金缕鹘(hú)²,长衫刺雪生犀(xī)³
译文:双脚踏着金蹬马鞍上绣着飞鹘,长衫白胜雪还把犀牛皮带紧束。
注释:¹双蹬:两足所蹬。指马镫。²缕鹘飞:指绣有鹘鸟飞翔图案的马鞍。³犀束:犀牛皮所制的腰带。
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
绿槐夹道阴¹初成,珊瑚几节²敌流星。
译文:道两旁的槐树已放绿树阴初成,马鞭上节节镶缀珊瑚灿若流星。
注释:¹阴:绿荫。²珊瑚几节:镶嵌珊瑚的马鞭。
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
红肌拂拂¹酒光狞(níng)²,当街背拉金吾³行。
译文:喝得红头涨脸酒气冲天色狰狞,大街上推搡开治安官员往前行。
注释:¹红肌拂拂:酒后红头涨脸的样子。²狞:狰狞,面带凶光。一作“凝”。³金吾:即执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
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绝。
朝游鼕(dōng)¹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绝。
译文:¹鼕鼕:同“咚咚”,象声词,指鼓声。
注释:¹鼕鼕:同“咚咚”,象声词,指鼓声。
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入门不肯自升堂¹,美人扶踏金阶²月。
译文:进得门后他不肯自己走上厅堂,由美人搀扶着在月色中登台阶。
注释:¹升堂:登阶入室。²金阶:泛指豪门的台阶。

  此诗首句点出人物,以“轻薄儿”三字,恰如其分地概括出了王孙公子的特性。“面如玉”一般形容女子容颜美,这里用来描画“紫陌春风”中的轻薄儿,有揭露和讽刺的意味。接着交代时间是春日,地点是京城。公子哥儿日日游冶,恣情玩乐,仿佛他们所骑的马的脚也被都城的春风缠住了似的。再接下去写公子的坐骑和服饰:坐的是绣有鹘鸟飞翔的马鞍,蹬的是发出耀眼光芒的脚踏,身着丝绸绣花长衫,还系上华贵的犀牛皮腰带。这就初步勾画出一个冠盖华美、意气骄横的纨袴儿形象。这是第一层。

  中间四句是第二层,通过两个典型细节,进一步揭露轻薄儿的骄奢。一是写轻薄儿拿起缀着珊瑚的马鞭,在绿荫覆盖的大道上,当空挥舞,光彩四溢,比流星飞过夜空还要灿烂夺目。另一个细节是“背拉金吾”,写这位公子一脸酒气,满眼凶光,带着一帮家奴,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为所欲为,甚至倚仗权势,当众把维持治安的官吏金吾也推搡开去。可见其飞扬跋扈、骄横放肆已到了何等程度。

  第三层,即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公子恣意冶游、荒淫无耻、夜以继日的浪荡生活。末句更以由美人扶入内室的细节,将其腐朽生活揭露无遗。全诗以出游始,以归家结,通过公子一天内的所作所为,集中概括了这一阶层声色犬马的腐朽生活,从一个侧面揭露了中唐时期上层社会的腐败。

  全诗只“轻薄儿”三字是作者的直接评述,其余全是客观描述,让事实说话。作者的倾向性只是在描写中自然地显现。如首句中的“面如玉”三字,暗示出这位公子哥儿一贯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作者始写其面如美玉,继而写其花天酒地的狰狞丑态,最后把藏在华丽躯壳中的肮脏灵魂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从前后映照中,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王孙公子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揶揄嘲弄之情亦含蕴其中了。又如,末句的“入门不肯自升堂”的“不肯”二字,刻画轻薄儿在美人面前的矫揉造作和丑恶心灵,都显得辛辣有力,鞭辟入里,透露出作者深深的憎恶和鄙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讽刺诗。

  这首诗,色彩秾丽而风格冷峻,造语生新面而笔锋犀利。奇特的想象,典型的细节和精妙的比喻,使诗中人物形象突出。如“紫陌春风缠马足”的“缠”字,极富想象力,而又新颖贴切。诗人让春风都来追随、趋奉公子,为其催送马蹄,则其炙手可热、骄矜得意之态,自是不言而喻的了。皇甫湜曾说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啅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顾况诗集序》)于此诗中,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徐定祥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2-663

gōngzixíng--kuàng

qīngbáoérmiànchūnfēngchán

shuāngdēngxuánjīnfēizhǎngshānxuěshēngshù

绿huáijiādàoyīnchūchéngshānjiéliúxīng

hóngjiǔguāngníngdāngjiēbèijīnxíng

cháoyóudōngdōngshēngyóudōngdōngshēngjué

ménkěnshēngtángměirénjīnjiēyuè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宝婺(wù)¹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译文:宝婺摇响了珠佩,嫦娥将月光照射过去,催促着织女赶紧渡过银河。
注释:¹宝婺:即婺女星。又名须女,有四星,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首联写织女嫁牵牛,婺女近为之摇佩,嫦娥远为之照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灵归天上匹¹,巧遗(wèi)²世间人。
译文:织女的才智是上天赋予的,她又将自己的机巧传给了人间。
注释:¹灵匹:神仙配偶。谢惠连《牛女诗》:“云汉有灵匹。”巧:乞巧。²遗:给予,交付。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以能连续穿七孔针者为聪明,此种风俗称为乞巧。《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铃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花果香千户,笙(shēng)(yú)滥四邻。
译文:庭中摆满了鲜花果品,它们的香气飘送到千家万户,吹奏的笙等声也响彻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明朝晒犊(dú)¹,方信阮家²贫。
译文:而我呢,等到明天将把犊鼻浑晾晒出来,大家就会相信我的贫寒了。
注释:¹犊鼻:犊鼻裤,形如犊鼻的围裙。²阮家:阮咸,阮籍之兄子也,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日:‘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这首诗首联谓织女嫁与牵牛,婺女近为其摇佩,嫦娥远为其照轮。颔联谓牛女这一对仙侣配于天上,而七夕美俗长留人间。颈联谓七夕之夜,家家户户陈列花果于庭中以乞巧,管乐之声相闻。尾联谓明日曝衣,才相信我同阮咸一样清贫。结句有寓意,借言虽有家室,但依旧贫穷。这首诗语言平实,章法平创,却有寓意。

  首联言婺女、嫦娥促成牛、女之会合,以比婚于王氏实友人鼎力相助焉。三句“灵匹”切七夕,又以喻婚姻的谐美,“灵匹”又以寓匹偶王氏婚姻如娶嫦娥,美如神仙,世间所无。四句“巧”亦双关,言“乞巧”以切七夕外,又寓王氏女的娇好、美艳。五、六正写七夕乞巧,亦忆婚时的情景。然美满的婚偶并无改自己一生的沦落困顿,故有“明日晒犊鼻,方信阮郎贫”的慨叹。

  一至六盖追忆议婚、婚娶之时,故七、八慨叹于现实境况之贫困,有“明日”云云。而“方信”二字,则原未意料也,言下与节镇联姻,即不令己“富贵”,亦不至如今的沦落贫穷;无奈今日竟如阮郎七夕的竿挑犊鼻。

  该诗记录了农历七月初七的风俗掌故。前四句写牛郎织女之间的相会,后四句写人家的富足与自己的贫穷,传达诗人与妻子贫贱相守的情形。从章法上看,前六句叙事,较为平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颔联别具匠心,一句承上,一句生下。其中可见诗人在运文方面的机巧。末两句用典,以阮咸事迹寄慨,使诗作翻出新意,给人以回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269页

ǒu--shāngyǐn

bǎoyáozhūpèichángézhàolúnlíngguītiānshàngqiǎoshìjiānrén

huāguǒxiāngqiānshēnglànlínmíngcháoshàifāngxìnruǎnjiāpín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晚霁(jì)¹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译文: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注释:¹晚霁:傍晚雪止或雨停,天气晴朗。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译文: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鸣玉¹(cán)时辈,垂丝学老翁。
译文: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注释:¹鸣玉:比喻出仕在朝。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译文: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qīngmíng西qiáozhìguāyáncūnyǒu怀huái--zhāng

wǎnlóngménchūnshēngxuéfēng

niǎoguānjìnghuāhuǐyuánkōng

míngcánshíbèichuíxuélǎowēng

jiùyóurénjiànchóuchàngluòchéngdōng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yú)关。看地尽塞垣(yuán)¹,惊沙北走;山侵溟(míng)²,叠障³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tuí)垣短短,曲水湾湾。
译文:海风吹着我的痩骨,我衣裳单薄,有些寒冷。四月初,我离开京都,到了山海关。望见到处都是关塞的墙垣,飞沙北走;山势向渤海延伸,层峦向东方展开。人迹何在?只见柳树的柔条摇摆不定,草很短,难以形成一片绿色。乍见一树桃花。独自向我微笑。它旁边有短短的颓垣,一湾一湾的曲水。
注释:风流子:词牌名。又名《内家娇》。双调,一百一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¹塞垣:指塞外,古代称长城以北为塞外。垣:墙。²溟渤:指渤海。³叠障:此处指长城。叠:重叠。障:指在边塞险要处作防御用的城堡。⁴还:环。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¹。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lán)²。念玉容³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译文:三月末的山海关,不知有多少东风,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使我的良好念头一扫而光。我远来此地不是为了寻春,也未尝可惜(辜负)春尽,只是深深地念记着这树桃花,玉容寂寞,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还能经受住几番风吹雨打?还能坚持多久?我也想折一枝桃花,通过西来的驿使,寄给我家乡的亲友,看看关外的春花。
注释:¹删:削除。²春阑:春残。³玉容:指桃花。⁴欲附:打算托附。

  词的上片,着重写作者出关后初见桃花的欣喜心情。词的开头两句写塞外春寒料峭。“四月”点明时值暮春,“出榆关”点题,“瘦骨”和“单衣”从两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塞外特有的春寒。“看地尽”二句承“海风吹瘦骨”,写塞外风狂飙猛、飞沙走石的气候特点。“山侵”二句承“单衣冷、四月出榆关”,写群山延伸至渤海、万里长城连绵起伏的地势特征。开头六句,于荒寒中又寓有它特具的辽阔与壮美,格调浑厚。“人何在”七句写塞外春色。“人何在”一句反诘,写明这里人烟稀少,也表明诗人此时心境的孤寂。“柳柔摇不定”,写明在内地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的时市,这里却是杨柳尚未吐叶丝,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首先在青青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捕捉住“柳柔摇不定”这个典型形象,便颇为简洁地写出了边地春迟的特点,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几株杨柳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而“草短绿应难”一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了一幅笔墨,边寨小草才刚刚泛青,还是早春景色。诗人用一“难”字,抒写了感叹边地荒寒,希望尽早看到芳草绿遍天涯的心情。就在诗人急于寻觅边地春意的时候。他蓦然发现,在那低矮的断壁残垣旁,弯曲的小湾边,有一树桃花在迎风怒放。它给萧条冷落的塞外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使羁旅边地的行人感到莫大的欣慰。它好象是为了迎接远方的来客,才“向人独笑”的。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作品情趣盎然,可渭传神之笔。“桃花向人笑”,情景热烈。但配之以“一树”与“独”,热烈之中又包含着寂寞。“独”字生动地写出了边塞天冷花稀的特有景色。这里尚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郁的时分,一般树木枝峭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春寒,蜜蜂不见飞来采蜜,只有一堵颓垣和一湾曲水相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桃花,不仅没有感到孤寂,反而以热烈的情怀向人绽开了笑脸。这一“笑”字,活画出桃花蔑视严寒的刚毅风姿。诗人的喜爱之情漫溢到这树桃花的每一枝枝条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诗人把桃花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摇不定”与“海风”相呼应,“草短”与“冷”相呼应,使作品前后浑然一体。用“一树”“独笑”与“惊沙北走”相对比,再用“颓垣短短,曲水弯弯”加以映衬,更显出塞外的荒寒和桃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格,表现了词人对桃花的赞美与喜爱,微露惜春之意。

  词的下片着重抒写惜春的感情。“东风”三句,写作者由关外桃花,联想到京城的春意阑珊,惜春之意渐浓。“不为”六句写作者喜爱桃花的原因。作者先说“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说明自己并不是为了躲避京都的落红无数的残春景象才到关外寻春,才分外喜爱桃花的,然后用“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直接点破原因:作者看到桃花寂寞地开放在荒无人烟的空旷塞外,没有人欣赏她那美丽的“玉容”,况且京都三月末,春意就渐渐消逝了,这桃花“更能消几番风雨”(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作者不由得同情起桃花不幸的命运来。结尾两句用想托西来驿使给京都带回一枝塞外桃花的心理描写,把对惜春感情的抒写推向了高潮。

  这首词以塞外的荒寒和雄伟的地势作为大背景,以“颓垣”“曲水”作为小背景,写出了桃花不畏严寒狂风的坚毅不屈的风姿,再以京城的春阑反衬桃花的命薄如纸,用欲托人捎回京城以使桃花芳姿长在,来表现词人对桃花的无比爱怜,从而细腻而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显示出作者取材的新颖与构思的巧妙。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205页

fēngliúzi··chūguānjiàntáohuā--zhānghuìyán

hǎifēngchuīshòudānlěngyuèchūguānkànjǐnsāiyuánjīngshāběizǒushānqīnmíngdiézhàngdōngháirénzàiliǔróuyáodìngcǎoduǎn绿yīngnánshùtáohuāxiàngrénxiàotuíyuánduǎnduǎnshuǐwānwān

dōngfēngzhīduōshǎochéngsānyuèfāngdōushānwèixúnchūnjiàoyuǎnchūnlánniànrónggèngrénchùjīngfēngnéngduōfān西lái驿使shǐchūnkàn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译文: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¹黄竹女儿箱。
译文: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那水边的黄玉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注释:¹江干:水边。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空怜板渚(zhǔ)¹隋堤(dī)²水,不见琅(láng)(yá)大道王。
译文: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
注释:¹板渚:古津渡名。板城渚口的简称。²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译文: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丰坊。

  开头的“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似乎是写眼前景,——他们会饮的大明湖水亭外不也正有千余株杨柳,枝条低拂水际吗?但第四句的“江干”(长江边上)一词却暗示了此首所写仍是第一首所歌吟的“白下门”,诗人只是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南京的杨柳罢了。

  其下四句则曲折地显示南京的破败与荒凉。把“荷”与“镜”联系起来,出于梁代诗人江从简的《采莲词》:“持荷欲作镜,荷暗本无光。”寻是讽刺当时宰相何敬容的无能的,以“荷”影“何”。王士禛却只是利用“荷”与“镜”的这种关联,由“浦里青荷”想到了妇女用的镜子。“中妇”一词出于陈后主《三妇艳词》的“大妇上高楼,中妇荡莲舟,小妇独无事,……”是妯娌三人的中间一人,并不意味着她已经到了中年。诗题为“三妇艳”,这当然也是一位艳妇。

  第四句则出于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所以,这两句是说,在南京,伴随着万千杨柳的,是可以使人想到年轻,漂亮的妇人所用镜子和少女箱子的青荷与黄竹。南京本是有许多美丽的女性的地方,她们也常见于诗人的歌咏;而今却只能由青荷而想象对镜的“中妇”,由黄竹而想象使用箱子的少女,却再也见不到那许多美艳的妇女了。

  “隋堤”本指隋炀帝所开通的运河堤岸,在堤上筑有供其行幸所用的道路,路边植有很多柳树。这里借指南京杨柳众多的水边大道。第六句“不见琅琊大道王”下有王士禛自注:“借用乐府语。”“乐府”指古乐府《琅琊王歌》:“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此处以“琅琊大道王”借指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总之,以前在南京经常看得到的艳丽妇女、贵游子弟,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行将摇落的大片杨柳,伴随着青荷与黄竹,满目荒凉。

  末两句则用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的典故。白居易的原诗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的坊里名,白居易曾寓居洛阳。又据孟启《本事诗》:“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即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国为《杨柳》之词以托意。”孟启听说是否可靠姑且不论,它在古代文人中却广泛流行。因此这两句是说:像过去那样的生长着娇嫩的杨柳——丰艳的青年女性——却令人深感青春的浪费、夭瘀的悲惨场所,现在也已成了值得羡慕的“风景地”,倘若有幸经过,就应“含情重问”。因为那里还有青春,虽然是悲凉的青春;而今却已压根儿没有青春了。——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洛阳”实暗寓南京。洛阳为唐代的第二个首都,南京则为明代的第二个首都。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秋柳四首·其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