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译文:不受朝廷重视很长时间了,我被弃置的情形与你相同。
注释:綦毋(qí wú):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¹
译文:天命如此因而从不埋怨,人生于世上应该有清高的风尚。
注释:¹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念君命衣去,四海将安穷¹
译文:想到你辞官拂衣而去后,必定是四海为家,安于贫穷。
注释:¹安穷:安于穷困。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译文:秋日的天空万里澄净,日暮时分的江水开阔空明。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清夜何悠悠,扣舷(xián)¹明月中。
译文:清朗的夜晚悠然自在,明月当空,扣舷而歌。
注释:¹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和光¹鱼鸟际,澹(dàn)²(jiān)(jiā)³丛。
译文:在鱼鸟芦苇之间隐于尘世,恬静安然。
注释:¹和光:和光同尘,指混合各种光彩、与尘俗相同,形容才华内蕴,不露锋芒。²澹尔:恬静安然的样子。³蒹葭:荻与芦苇。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译文:不必在这俗世中奔走了,我已双鬓斑白,如同随风飘逝的飞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顽疏¹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译文:我愚钝而懒散,不懂官场中的种种手段,居住在偏远之地,也无法上达天听。
注释:¹顽疏:愚钝而懒散者。这里用作自谦之辞。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译文:微细如我纵使可以取之优长,谁又做得到绝对公正呢。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译文:我还是从此归隐,做一个安分躬耕的老农吧。

  本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綦毋潜弃官归隐做法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之情。全诗以“净、澄、清、明、淡”等语言上的冷色调合成了一种“单纯的静穆”,突出了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诗中的景物呈现出一种和光一片、浑融无迹的特点,犹如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自己与友人一样都不被朝廷重用,瞬间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产生共鸣。但是诗人并未因怀才不遇而抱怨,而是乐天知命,“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两句实属巧妙,足见诗人开阔的胸襟。诗人虽然劝慰友人,自言要有坦荡的胸怀,但终不免流露不受重用之下的无奈之情,因此这几句的感情很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友人隐居之乐:秋色如水,天空明净,落日熔金,澄江开阔,在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而到悠悠清夜明月当空之时,乘坐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闲适。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与大自然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至结尾八句,写出了作者所感所愿:双鬓已经斑白,心灵也很疲倦,帝王遥不可及,没有人愿意举荐我。不愿意在这种“昭世”中奔走了,不如与友人一同归隐田间,安心做一个耕种的老农。结尾既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又表现了对于友人归隐生涯的赞同与欣赏。看起来诗人似乎是扯远了,其实言远意近,还是围绕送别这一中心的。

参考资料:
1、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2014(05):69-71

sòngshūguānhuánjiāngdōng

wángwéi tángdài 

míngshíjiǔ zhìjūntóng 
tiānmìngyuàn rénshēngyǒufēng 
niànjūn hǎijiāngānqióng 
qiūtiānwànjìng chéngjiāngkōng 
qīngyōuyōu kòuxiánmíngyuèzhōng 
guāngniǎo dàněrjiānjiācóng 
yōngzhāoshì shuāibìnpéng 
wánshūànrénshì lòuyuǎntiāncōng 
wēizòngcǎi shuíwéizhìgōng 
cóng guīgēngwéilǎonó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受朝廷重视很长时间了,我被弃置的情形与你相同。

天命如此因而从不埋怨,人生于世上应该有清高的风尚。

想到你辞官拂衣而去后,必定是四海为家,安于贫穷。

秋日的天空万里澄净,日暮时分的江水开阔空明。

清朗的夜晚悠然自在,明月当空,扣舷而歌。

在鱼鸟芦苇之间隐于尘世,恬静安然。

不必在这俗世中奔走了,我已双鬓斑白,如同随风飘逝的飞蓬。

我愚钝而懒散,不懂官场中的种种手段,居住在偏远之地,也无法上达天听。

微细如我纵使可以取之优长,谁又做得到绝对公正呢。

我还是从此归隐,做一个安分躬耕的老农吧。

注释

綦毋(qí wú):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

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安穷:安于穷困。

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和光:和光同尘,指混合各种光彩、与尘俗相同,形容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澹尔:恬静安然的样子。

蒹葭:荻与芦苇。

顽疏:愚钝而懒散者。这里用作自谦之辞。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綦毋潜王维的好友。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著作郎官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好友归隐,王维赋此诗相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1-102
赏析

  本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綦毋潜弃官归隐做法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之情。全诗以“净、澄、清、明、淡”等语言上的冷色调合成了一种“单纯的静穆”,突出了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诗中的景物呈现出一种和光一片、浑融无迹的特点,犹如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自己与友人一样都不被朝廷重用,瞬间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产生共鸣。但是诗人并未因怀才不遇而抱怨,而是乐天知命,“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两句实属巧妙,足见诗人开阔的胸襟。诗人虽然劝慰友人,自言要有坦荡的胸怀,但终不免流露不受重用之下的无奈之情,因此这几句的感情很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友人隐居之乐:秋色如水,天空明净,落日熔金,澄江开阔,在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而到悠悠清夜明月当空之时,乘坐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闲适。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与大自然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至结尾八句,写出了作者所感所愿:双鬓已经斑白,心灵也很疲倦,帝王遥不可及,没有人愿意举荐我。不愿意在这种“昭世”中奔走了,不如与友人一同归隐田间,安心做一个耕种的老农。结尾既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又表现了对于友人归隐生涯的赞同与欣赏。看起来诗人似乎是扯远了,其实言远意近,还是围绕送别这一中心的。

参考资料:
1、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2014(05):69-71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王不幸妾当灾,弃女抛男逐马来。
君王不幸妾当灾,弃女抛男逐马来。
译文:帝王昏庸使我们这些妇女在这清风岭上受难,元朝军队杀来就放弃百姓自己逃跑。
夫面不知何日见,妾身还是几时回。
夫面不知何日见,妾身还是几时回。
译文:我与夫君不知何处才能再次相见,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两行怨泪频偷滴,一对愁眉怎得开。
两行怨泪频偷滴,一对愁眉怎得开。
译文:两行怨恨之泪止不住的流,愁绪满怀以致眉头深锁,丝毫没有消散。
遥望家乡何处是,存忘两字苦哀哉。
遥望¹家乡何处是,存忘两字苦哀哉²
译文:回头遥望,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国破家忘,实在是悲哀痛苦至极。
注释:¹遥望:向远处看。²苦哀:悲哀痛苦。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湿云¹不动溪桥冷,嫩(nèn)²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译文: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注释:¹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²嫩寒:轻寒;微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¹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译文: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注释:¹莫:同寞,寂寞。

  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 “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月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第1316-1318页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¹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译文:夸父志向真远大,敢与太阳去竞走。
注释:¹夸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俱至虞(yú)(yuān)¹下,似若无胜负。
译文:同时到达日落处,好像没分胜与负。
注释:¹渊:即禹渊、禹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处。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译文:神力非凡又奇妙,饮尽黄河水不足。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译文:弃下手杖化邓林。身后功绩垂千古。

  此诗借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夸父逐日故事,歌咏失败的英雄,寄托对某些政治斗争中的失势者的复杂感情。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还有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诗人却说:夸父产生了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这里表面上是赞扬夸父“与日竞走”的“宏志”,实际上是赞扬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俱至”二句咏夸父之力。《大荒北经》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语,诗人据此谓夸父和太阳一齐到达了虞渊,好像彼此还难分胜负,暗示夸父力足以骋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与日竞走”之志也就确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胜负而不下断语,只用“似若”两字点破,故作轻描淡写,更有一种高兴非常而不露声色的妙趣。诗人对夸父神力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一切奇才异能的倾慕。“神力”二句咏夸父之量。《海外北经》说夸父“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想像一个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没解渴,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诗人却说:夸父至有如此特异的可以追上太阳的神力,则虽倾河而饮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坚信的态度,把一件极其怪异的事说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异。在诗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饮象征着一种广阔的襟怀和雄伟的气魄,因而有此热烈的赞颂。篇末二句咏夸父之功。《海外北经》说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想像夸父死后,抛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壮,但尚未点明这一变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异事。诗人则认定这片桃林是夸父为了惠泽后人而着意生成的,说夸父的遗愿即寄托在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还是完成了。意谓有此一片桃林,将使后来者见之而长精神,益志气,其功德是无量的。诗人如此歌颂夸父的遗愿,真意乃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意蕴是非常深广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生前虽未能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抱负,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产品,诸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气节,正直的品质,以及各种卓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们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渊明自己也是一个“欲有为而不能者”(《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少壮时至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忆我少壮时》)的豪情,归耕后复多“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白日沦西阿》)的悲慨,他在读到这个神话时自然感触极深而非作诗不可了。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寄托着他自己的一生心事。

  用神话题材作诗,至须顾及神话原来的情节,又须注入诗人独特的感受,并且要写得含蓄和自然,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和枯萎,没有余味和生气。陶渊明毕竟是“文章不群”(萧统《陶渊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平淡的言辞中微婉地透露出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礼赞,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诗意的感发,从心灵深处涌起一种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惊叹和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许多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怡悦。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陶渊明此诗可谓真正达到这样的“至处”了。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0-593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jiǔ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kuādànhóngzhì nǎijìngzǒu 
zhìyuānxià ruòshèng 
shénshūmiào qīngyānyǒu 
dènglín gōngjìngzàishēnhòu 
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河伯上诉天帝,曰:为我杀羿。天帝曰:尔何故得见射?河伯曰:我时化为白龙出游。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其宜也。羿何罪欤?
冯夷以八月上庚(gēng)日渡河溺死,化帝署¹为河伯。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miǎo)²其左目。河伯上诉化帝,曰:为我杀羿。化帝曰:尔何故得见射?河伯曰:我时³化为白龙出游。化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其宜也。羿何罪欤?
译文:冯夷在八月上庚日那化,渡河被淹死了,化帝安排他当河伯。河伯化成白龙的样子,在水边游玩。后羿看见了,拿箭射他,射中了他的左眼。河伯到化庭告状说:“请为我杀了后羿。”化帝说:“你为什么被射呢?”河伯说:“我当时化成白龙出去游玩。”化帝说:“让你守护神灵,羿又怎么会冒犯你?如今你变成虫兽的样子自然会被人所射,本来就很恰当。后羿有什么罪呢?”
注释:¹署:安排。²眇:瞎了一只眼。³时:当时。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tiáo)¹槐江岭²,是为玄圃(pǔ)³丘。
译文:遥遥高耸槐江岭,那是玄圃最高冈。
注释:¹迢迢:高而远的样子。²槐江岭:即槐江之山。³玄圃:即平圃,亦作“县(悬)圃。”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西南望昆墟(xū)¹,光气²难与俦³
译文:远望西南昆仑山,珠光宝气世无双。
注释:¹昆墟:即昆仑山。²光气:珠光宝气。³俦:比并。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亭亭¹明玕(gān)²照,洛洛³清瑶流。
译文:高高珠树光明照,谣水涓涓流细淌。
注释:¹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²玕:琅玕树,即珠树。³洛洛:水流动的样子。⁴瑶:同“滛”。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恨不及周穆¹,托乘²一来游。
译文:可恨不及周穆世,搭车也去一游赏。
注释:¹周穆:周穆王。²托乘:犹今言“搭车”。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sā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tiáotiáohuáijiānglǐng shìwèixuánqiū 
西nánwàngkūn guāngnánchóu 
tíngtíngmínggānzhào luòluòqīngyáoliú 
hènzhōu tuōchéngláiy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