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暖风迟日¹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译文:春日暖风吹拂,杨柳也吐露点点新芽;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看见自己孤独的影子,心里不禁黯然神伤。
注释:¹迟日:指春日。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译文:此时正是江南的杏花时节,为什么我还总是郁郁寡欢,惆怅不已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暖风吹拂,杨柳也吐露点点新芽;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看见自己孤独的影子,心里不禁黯然神伤。

此时正是江南的杏花时节,为什么我还总是郁郁寡欢,惆怅不已呢?

注释

迟日:指春日。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5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玉纤¹弹处珍珠²落,流多暗湿铅华³薄。春露(yì)朝华,秋波浸铅霞。
译文: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
注释:¹玉纤:纤纤玉手。²珍珠:喻眼泪。³铅华:化妆品,搽脸的粉。⁴春露:女子的眼泪。⁵浥:润湿。⁶秋波:女子的眼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译文: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mò)¹谁家年少²,足³风流
译文: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径上是谁家少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注释:¹陌上:道路之上。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²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³足:程度副词,很,非常。⁴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¹(nǐ)²将身嫁与³,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译文:我想要是能够嫁给他,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即使被无情地休弃,也绝不后悔。
注释:¹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²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³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⁴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⁵纵:纵然,即便。⁶弃:抛弃,弃置。⁷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

  这首词写一个少女的青春的热情和她对少男的大胆追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自白。

  它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热情大胆的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不顾一切封建伦常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主题。这首词通过对少女心理活动的传神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这个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剥夺了自由恋爱权利的封建社会里,有着特别的意义。但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纵使刹那间可以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会转眼归于毁灭,以致产生不可设想的悲剧,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处境所造成的。

  此词是写游春,有所遇,女遇男;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点明时令是早春,缤纷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还可表现出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写出了春光明丽,少女欢快的场面。

  前两句以八个字刻画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叙写至此,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以下由景转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径上的少年公子进入画面,虽然少女并不认识他,但他那翩翩的风度,飞扬的神采,却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爱慕。九字长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泻而出毫无假借,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曰“陌上”,是游春时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谁家年少”,则表现了期望的真诚与选择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风流”,是对于美好多情之预想的最高要求。“足风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对少年的评价,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全由这一“足”字传出。

  因而少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一个“拟”字,点明这是少女内心的打算。曰“足风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写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写自我之奉献,两相呼应,极为有力地表现了意志之坚决与感情之深挚。这一个九字长句与上一句的节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两字为一顿,造成一波三折的气势,然后以一个三字句为总结,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这里写出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加重这爱的力量。这种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决无后悔。在“足”字上可见少年风流了,至此犹嫌不够,还通过“休”和“羞”两个字,层层加码地予以强调,写出了为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由此足见少女之痴情。结尾处二句殉身无悔的誓词,正是以其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这首小词的境界,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这首词从字面解释或直为“一位女子在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从“自比女性”的角度审视,则小词实际上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属故唐的赤子情怀。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对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许;二句的风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属自比,他是要将终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当下的暂被抛别,也是不离不弃——“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态度决绝。

  这首词虽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语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达方式和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语调,塑造出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这位少女天真烂漫、极富个性的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一首词纯用赋体,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越的句式,选择的词调与所表达的内容、感情的强度都很相适,最后以誓言般的三个字短句作结,显得十分果决干脆,志不可夺。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韦庄抒情词这种真率大胆的作风原本是民间文学的本色,在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约化道路迈进的这个历史进程中,韦庄词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间词的一些特色,十分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盛静霞著 .唐宋词选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19 .
2、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辞典 .江苏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72-73页 .
涧水弯弯绕郡城,老蝉嘶作车轮声。
涧水弯弯绕郡(jùn)¹,老蝉嘶(sī)²作车轮声。
译文:沙溪河水弯弯曲曲环绕这小小郡城。秋蝉的叫声伴随着车轮声。
注释:沙溪驿:故址在上饶县旭日镇东去50里的沙溪镇。该镇因水陆交通方便,又地处上饶、玉山、广丰三县交界处,历为上饶县东要塞,所以旧时驿站多设于此。¹郡城:指沙溪镇。郡:古代行政区划名。²嘶:嘶噪,指蝉鸣。亦作嘶噪。
西风吹客上马去,夕阳满川红叶明。
西风吹客¹上马去,夕阳满川红叶明²
译文:西风吹刮着客人上马离去,夕阳余晖照得满川的红叶火样明。
注释:¹吹客:送客。²明:色泽鲜明。

  “涧水弯弯绕郡城,老蝉嘶作车轮声。”这两句描绘的是地处水路交通要冲的沙溪江一带景致。上句写出沙溪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绕”字用得很别致,仿佛使人看到斗折蛇形的沙溪之水,环绕着郡城,在潺潺流淌。下句抓住一个典型性的细节,渲染出安静寂寂的意境。“老蝉”二字用得很有情趣。时值初秋,经过整个夏天的鸣噪,此时的蝉声已嘶哑了,但老蝉仍然挣扎地鸣叫着。这时的蝉鸣之声,似与那车轮声并无二致,互相伴随,节奏鲜明。此时的蝉声最令人伤感,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说:“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宋代柳永《雨霖铃》说“寒蝉凄切”,都表现出一种哀怨之情,而诗人却不用此说,表明了诗人有着一种乐观的情绪。

  “西风吹客上马去,夕照满川红叶明。”这两句点出时令,将自己融进图画中。上句写诗人在深秋的夕阳返照下而匆匆赶路。“西风”二字点染了秋意的苍凉,“上马”二字写出诗人无暇停留观赏,而要乘着夕阳前行。这句的景物与马致远《秋思》中的诗那样的沉郁衰飒,而是在轻快中流露出豪放洒脱之气。下句写诗人所见的沙溪驿的秋山晚景,在黄昏时分,夕照之下,晚霞与松林相映,沙溪与群山共色,绚烂灿然,别开生面,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而诗人无暇来欣赏,尽管天色已晚,还要匆匆赶路。

  这首诗的特色是“写秋景而不作悲秋语,格调明朗,情调高昂。”全诗以写景为主,动静结合非常自然,前两句的涧水绕郡,老蝉鸣叫,一静一动;后两句,夕阳满川,征人远去,又是一静一动,在静中勾画出驿站优美的环境,在动中赋予驿站以欣欣的生意,把沙头驿写得色彩艳丽,十分美妙。

参考资料:
1、 朱枝富.山水寄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1:第217页

shā驿--liú

jiànshuǐwānwānràojùnchénglǎochánzuòchēlúnshēng

西fēngchuīshàngyángmǎnchuānhóngmíng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半朽(xiǔ)临风¹树,多情立马²人。
译文: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
注释:¹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²立马:唐朱庆余《过旧宅》诗:“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开元¹一株柳,长庆二年²春。
译文: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注释:¹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²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树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树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qínzhènglóu西lǎoliǔ--bái

bànxiǔlínfēngshùduōqíngrén

kāiyuánzhūliǔzhǎngqìngèrniánchūn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译文: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不何何年少¹?夹毂(gǔ)²问君家。
译文:不何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注释:¹不何何年少:《玉台新咏》作“如何两少年”。²夹毂:犹“夹车”。毂:车轮中心的圆木,辐聚其外,轴贯其中。这里代指车。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君家诚易何,易何复难忘;
译文:你家的情况是容易何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何晓而且还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译文: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堂上置樽(zūn)¹,作使²邯郸³(chāng)
译文: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注释:¹置樽酒:指举行酒宴。²作使:犹“役使”。³邯郸:汉代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城西南。⁴倡:歌舞伎。赵国女乐,闻名当时。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中庭¹生桂树,华灯²何煌煌。
译文: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注释:¹中庭:庭中,院中。²华灯:雕刻非常精美的灯。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兄弟两三人¹,中子为侍郎²
译文: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注释:¹兄弟两三人:兄弟三人。从下文“中子”、“三妇”可证。“两”字无意义。²侍郎:官名。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五日一来归¹,道上自生光;
译文: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注释:¹五日一来归:汉制中朝官每五日有一次例休,称“休沐”。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译文: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入门时左顾¹,但见双鸳(yuān)(yāng)²
译文:进入家门,向左边的池塘望去,只见成对的鸳鸯飞来。
注释:¹左顾:回顾。²双鸳鸯:鸳鸯为匹鸟,总是成对并游。双鸳鸯,就是“双双的鸳鸯”,汉乐府诗中常用这种省字法。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译文:七十二只鸳鸯罗列成行,它们欢乐地在水里游着。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音声何噰(yōng)¹,鹤鸣东西厢。
译文:噰噰的声音叫个不停,在东西两侧还有白鹤鸣叫。
注释:¹噰噰:音声相和貌,这里形容众鹤和鸣之声。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¹
译文:老大媳妇正在织罗绮,老二媳妇在织黄紫相间的绢。
注释:¹流黄:或作“留黄”、“骝黄”,黄间紫色的绢。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译文:老三媳妇没有事情可做,就拿着把琴瑟去堂屋。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丈人¹且安坐,调丝²方未央³。”
译文:老人在屋内安坐后,她便开始调弦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了。
注释:¹丈人:子媳对公婆的尊称。²调丝:弹奏(瑟),调弦定音以奏乐曲。丝,指瑟上的弦。³未央:未尽,这里是尚未调好音。“方未央”或作“未遽央”,“未遽央”与“未央”同义。

  此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六句是第一部分。两位驾车的少年(由歌者所扮),在长安的狭窄小路上迎面而遇。路实在太窄了,谁也过不去,于是他俩就干脆停下车,攀起话来了。素不相识,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好谈。于是就面对酒宴上的主人夸起他家的声势显赫和无比豪富来。“君家”即“你的主人家”,“你的主人家是那么容易让人知道,知道后又是那么难以忘却”——这两句巧妙的恭维话,自然让坐在那里听歌的主人满心欢喜。这一部分可以算是引子,往下十八句,是第二部分。两位少年一唱一和,争着夸说主人家的种种富贵之状。“您家外部是黄金为门,内里是白玉为堂。”一金一玉,其建筑之富丽堂皇可知。“您家中是樽中酒常满,座上客常有,待客时,还有产于邯郸的美丽歌伎供驱遣献歌献舞。此时庭中桂树正在飘香,堂内华灯煌煌,照得通室明亮。”有酒有客,有美女有华灯,其权势地位、荣乐享受可知。以家僮身份出现的少年则说:“我家乃官宦之家,家中兄弟三人,别人不提,就说老二吧,他在朝中做侍郎,每当休沐日回家,一路上好不气派,马笼头全是黄金为饰,道路生光;路旁观者如云,啧啧赞叹,挤满路旁。”有正面写,有侧面写,其显赫之势可知。再说到家情况:进得家门,左顾右盼,只见庭前池中一大群鸳鸯,双双对对排列成行;又闻家中所养白鹤,于东西厢发出噰噰鸣声。它们都在欢迎主人的归来。有禽则有池,其庭院之广大可知。这一段,分四层对这一豪富之家的富贵、气派、享受极意铺排渲染,以见其不同寻常,从而与上文“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的话相照应,以见言之不虚。至此,这位豪富在长安城中的权势、地位是如何,便不言而喻了。“大妇织绮罗”六句是第三部分,写家中三妇所为。“我主人家中三子各有一妇,大妇、中妇长于织作,能织绫罗绸缎。小妇另有所长,一到全家团聚之日,便以鼓瑟来为全家助兴。”“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二句有双重含义,一是承小妇挟瑟说,是转述小妇语:“请公公高堂安坐(当然也包括家中其他成员),听我奏一曲。”这层意思显得亲切风趣,气氛活跃。二是借此语兼而表白歌者自己奏曲献歌的心愿。丈人,从前一层意思说,是称公公,从后一层意思说,是尊称主人。这一段写三妇之所为,以见这一豪富之家的家礼家风和家庭之乐,同时也暗示媳妇们能有如此才能,把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则家中其他人员的才干,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六句,后代诗人多敷衍其诗意,形成了《三妇艳》等一系列新的乐府诗。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对那位主人家的富贵享乐作铺排渲染,写得气氛热烈、生动夸张,笔法犹如汉代大赋,尽管没有佳句妙语,但其气势也足以打动和感染读者。这种玉堂金马的重叠堆积,正是汉代国力强盛的折光反映;而这种层层铺排、极力渲染的笔法,使诗歌充满着力度和厚度,这也正是汉代民族力量浑厚、民族精神旺健的反映,从中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汉代被称为封建社会之“盛世”是信然不诬的。这,就是此诗所具有的社会认识价值。它和《东门行》、《妇病行》等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乐府诗一样,都是后人了解汉代社会真貌的不可缺少的媒介。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0-91

xiāngféngxíng

míng liǎnghàn 

xiāngféngxiájiān dàoàiróngchē 
zhīniánshào jiāwènjūnjiā 
jūnjiāchéngzhī zhīnánwàng 
huángjīnwéijūnmén báiwéijūntáng 
tángshàngzhìzūnjiǔ zuòshǐ使hándānchāng 
zhōngtíngshēngguìshù huádēnghuánghuáng 
xiōngliǎngsānrén zhōngwéishìláng 
láiguī dàoshàngshēngguāng 
huángjīnluòtóu guānzhěyíngdàopáng 
ménshízuǒ dànjiànshuāngyuānyāng 
yuānyāngshíèr luólièchéngxíng 
yīnshēngyōngyōng míngdōng西xiāng 
zhīluó zhōngzhīliúhuáng 
xiǎosuǒwéi xiéshànggāotáng 
 zhàngrénqiěānzuò tiáofāngwèiy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