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西风¹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注释:¹西风:秋风。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双书¹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注释:¹双书:喻指书信。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风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却那般不解人意,只顾一味恼人。身体感知的是时节的变迁,时节物侯的变迁不免令人顾影生怜。因为“玲珑晶枕愁双设”——即使美丽的水晶枕也徒为虚设。看着它们双倚的样儿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单。此处点明的是“愁”,“双”乃愁缘起。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日子,亲朋友伴原该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时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却牵出了几多对远人的思念,让人恨恨难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却是远方人久无鱼书,音信全无。独守闺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时长燃的蜡烛和佛晓前的淡月相知吧。“烛泪流残月”,见出从傍晚到深夜,又从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彻夜不能成眠。想拖个吉梦在梦中见他,却也恍恍惚惚,醒转来只见得一抹远山、乱云簇簇。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

mán··qiūguī--càn

西fēngnòngbīngchèlínglóngjīngzhěnchóushuāngshèshíjiéshìzhòngyánghuāqiānhènzhǎng

shūjīngsuìjuézhúlèiliúcányuèmèngfēnmíngyuǎnshānyúnluànhéng

注释

注释

西风:秋风。

双书:喻指书信。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风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却那般不解人意,只顾一味恼人。身体感知的是时节的变迁,时节物侯的变迁不免令人顾影生怜。因为“玲珑晶枕愁双设”——即使美丽的水晶枕也徒为虚设。看着它们双倚的样儿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单。此处点明的是“愁”,“双”乃愁缘起。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日子,亲朋友伴原该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时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却牵出了几多对远人的思念,让人恨恨难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却是远方人久无鱼书,音信全无。独守闺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时长燃的蜡烛和佛晓前的淡月相知吧。“烛泪流残月”,见出从傍晚到深夜,又从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彻夜不能成眠。想拖个吉梦在梦中见他,却也恍恍惚惚,醒转来只见得一抹远山、乱云簇簇。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
徐灿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 1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田家¹(qiáo)²去,薄暮方来归。
译文:清晨我进山去采樵,黄昏时我挑柴薪回到家。
注释:张徐州稷(jì):指徐州刺史张稷,系范云旧友。稷,一作“谡”。¹田家:作者自称。²樵采:打柴。此时作者落职,故云。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还闻¹(zhì)子说,有客款²柴扉(fēi)³
译文:放下担听小儿子详细述说:今天有客人叩我家门。
注释:¹还闻:回来听说。²款:叩。³柴扉:柴门。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bīn)¹皆珠玳,裘(qiú)马悉²轻肥³
译文:随从人佩珠玑还有玳瑁,穿轻裘乘肥马奔驰如云。
注释:¹傧从:随从。²悉:尽。³轻肥:指裘轻马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轩盖¹照墟(xū)²,传瑞(ruì)³生光辉。
译文:华车盖极辉煌照亮村落,捧符节执瑞信光耀行人。
注释:¹轩盖:车上的伞盖。²墟落:村落。³传瑞:符信,官员身份的牌照。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疑是徐方牧¹,既是复疑非。
译文:我猜想来客是徐州太守,先肯定后怀疑没有这种可能。
注释:¹徐方牧:徐州刺史,即张稷。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思旧¹昔言有,此道今已微²
译文:拜访老朋友固然是传统风气,此美德今天已荡然无存。
注释:¹思旧:顾念旧情。²微:稀少。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物情¹弃疵(cī)²,何独顾衡闱(wéi)³
译文:目前的世情是爱富嫌贫,为什么车骑来对我访问?
注释:¹物情:世情。²疵贱:卑贱。³衡闱:衡门,即上文之柴扉。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恨不具鸡黍(shǔ)¹,得与故人挥²
译文:恨未能烹肥鸡蒸熟小米,茅屋中与故人畅叙衷情。
注释:¹具鸡黍:杀鸡作黍。²挥:挥酒,饮酒。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怀情徒草草¹,泪下空霏(fēi)²
译文:满胸怀聚深情忧思不已,洒泪珠密如雨沾湿衣襟。
注释:¹草草:忧愁的样子。一作“慅慅”。²霏霏:泪流的样子。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¹
译文:把书信交与那云间鸿雁,请为我向西北迅速飞行。
注释:¹西北飞:北徐州在京城西北方,故言。

  前八句写张稷来访。“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这两句所写未必都是实情,作者这样写是表示落职之后地位的卑下、生活的艰辛,以反衬张徐州来访情谊的珍贵。下面转述孩子的告语。“有客款柴扉”,这客就是张稷。孩子的话是说客人的排场,但不直指客人,而是先讲客人的随从穿戴、乘骑是如何豪华,后讲客人的车盖、符信如何辉煌、炫目,那么客人如何就不言而喻了。“轩盖照墟落”,还有惊动村民的意思,“传瑞生光辉”,也见出村民的羡叹。孩子这样说,符合作者的观感,逼肖其口吻;作者这样写,也避免了面谀,用笔显得委婉。这样铺写朋友车骑盛况,更见得此访非同寻常。

  中间八句写闻朋友来访的心情。“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作者一听说就怀疑是张徐州,转而又觉得好像不是。怀疑是,见出对张稷的信赖,朝中往日友朋当非仅此一人,而在作者看来他是最可相信的。怀疑非,乃炎凉世态造成,下面写到:“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作者说:这种情谊以前听说有,现在差不多看不到了。古语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朋友间因地位变化而冷淡的太多了,因此作者怀疑身为徐州刺史的朋友会来看望他。“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作者说:世态皆是这样,而张稷为何还要来看望我这丢官的人呢?上面展示的这些矛盾心情,说明作者受世态刺激太深了,作者越怀疑越说明世风的浇薄;同时作者这样写,实际上也是有意对照两种交态,以赞扬朋友的高谊。作者这样“是耶非耶”地用笔,实在高妙。“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引用范张鸡黍典故。下一句是省略句,“挥”的对象为酒,用陶渊明《还旧居》“一觞聊可挥”。这两句说:遗憾的是未能杀鸡作黍、与朋友把酒欢会。朋友来访他未遇到,感到十分遗憾。这里用典很巧,姓氏正同。把自己与张稷的交谊比作范式、张劭,这是对朋友的赞美,对二人间情意的自重、自珍。

  最后四句写对朋友的思念,落实到题目上的“赠”字。“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这两句说自己对友人非常想念,但又不能相见,故曰“徒”、“空”。“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徐州在京都的西北方向。这两句说:请天上的大雁为我捎封信给张徐州吧。托雁传书,嘱飞西北,见出情意的殷切,从这两句告语中,分明见有翘首西北的诗人在。这里“寄书”的书,其实就是这首诗。

  这是一首赠诗。赠诗一般的写法是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意,表达对对方的祝愿等意思。而这首诗的写法主要写对方的来访,通过对方不寻常的来访见出深情厚谊,然后以对深情厚谊的感激还报对方,可以说这是以其人之情还报其人。这首诗多叙事,情事写得很具体、生动,告诉友人来访时何以未遇、稚子如何转告、听到这情况时自己的心情,像是絮话一般。这又是书信的写法了,可以说是以诗代书。这两种写法在作者的时代还是少见的,很是新鲜别致。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09-910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¹茫茫,道山绛(jiàng)(què)²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³居士,龙蟠(pán)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¹⁰东望,蓬莱¹¹(ǎn)(ǎi)¹²,有云驾¹³、骖(cān)¹⁴风驭(yù)¹⁵
译文:自古以来广阔云海迷迷茫茫,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在何处?人间自然是有那青城山的居士,如龙蟠如凤凰高飞。坚守清静消极无为,静坐达到忘我的精神境界,写下八篇奇语之文。向天宫东望去,蓬莱那暗淡的云彩,有如驾驶仙人的神车。
注释:水龙吟:词牌隔,又隔《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¹云海:指广阔无垠的云。²道山绛阙: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³赤城:四川灌县西之青城山,一隔赤城山,苏轼是四川人,故称赤城居士。⁴龙蟠:如龙之盘卧状。⁵凤翥:凤凰高飞。⁶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⁷坐忘:指通过静坐来达到泯灭是非物我的精神状态。⁸遗照: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⁹八篇奇语:《文献通考》:“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修鍊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¹⁰玉霄:指天上。¹¹蓬莱:道家称三座仙山之一。¹²晻霭:昏暗的云气。霭,暗淡的云彩。¹³云驾:传说中仙人的车驾。¹⁴骖:驾驶。¹⁵风驭: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¹,笑纷纷²、落花飞絮(xù)。临江一见,谪(zhé)³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hān)(jī)(jù)。待垂天赋就,骑鲸(jīnɡ)路稳,约相将去。
译文:行尽了九州和四海,大笑纷纷,伴着那飞花飘絮。临江一望,看见了那谪仙的风采,虽是无言而心里默许。神游极远之地,豪迈相对,酒喝得尽兴,两脚岔开似簸箕。等到了《大鹏赋》写成,骑上鲸鱼走在平坦大路,相约游仙。
注释:¹九州四海:犹言天下。²纷纷:众多貌。³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唐代诗人李白。⁴心许:默许。⁵八表:八方之外,极远的地方。⁶浩然:正大豪迈貌。⁷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⁸箕踞:坐时两脚岔开,开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⁹垂天赋:指李白所作的《大鹏赋》骑鲸:亦作“ 骑鲸鱼 ”。《文选》:“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游仙。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上片,写“云海”、“人间”、仙境。开头两句突写“茫茫”“云海”世界,气势恢宏。在这浩瀚的自然界中,“道山绛阙知何处”这一问句,为下文展开笔墨作了铺垫。次三句,写“人间自有”贤人在。这贤人就是“龙蟠凤举”的“真良师”、“赤城居士”司马子微。赤城是贤者隐居的理想世界:“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悬霤千仞,谓之瀑布。飞流洒散,冬夏不竭。”(《文选》引孔灵符《会稽记》)“清净”三句写仙道思想和人格修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清净无为”,其人格修善方法为“坐忘”,为“遗照”,为人诵训的“八篇奇语”,人们凭此可通向有道之士的人生境界。“司马子微隐居天台之赤城,自号赤城居士,尝著《坐忘论》八篇,云:‘神宅于内,遗照于外,自然而异于俗人,则谓之仙也’。”(宋代傅斡注)最后四句写仙境。司马子微“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蓬莱晻霭”,“云海茫茫”,烟雨苍苍,遍布云车、马车和风车,时有“海市蜃楼”的仙境美出现。

  下片,写对“八表神游”的无限向往,“约相将去”的超然世外生活的执着追求。前三句,交代“神游”的范围和时间:“九州四海”和“落花飞絮”的飘雪时令。“尽”字表明“神游”之地无限广阔;“笑”字表明“神游”之态自然快乐。次三句,写李白的对仙道的追求:“尝见子微予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东坡序转述李白《大鹏赋》语)这“临江一见,谪仙风彩”,“仙风道骨”,东坡亦“无言心许”。可谓志同道合,“龙蟠凤举”。“八表”三句,写“八表神游”的状态:“相对”,“箕踞”,“酒酣”,“浩然”,欲醉畅怀、盘坐侃谈的仙家风度。最后三句,点明本词之眼:等到李白壮志凌云把《大鹏赋》写完,醉骑鲸鱼,葬身鱼腹时,也就是我们“约相将去”蓬莱、天台成仙之日。下片充满了幻想和魔思的色彩,表明了东坡此时此地思想的局限性。

  这首词,以神话传说作题材,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记述谢自然仙女求师蓬莱真人良师司马子微而白日仙去事;还记叙了谪仙李白曾见司马子微于江陵,获得“仙风道骨,可谓神游八极之表”的美誉事,且能歌唱,表明了东坡在音律上作了不遗余力的探讨,反映了东坡对宋代社会世俗生活的厌倦,对有道之士的无限敬仰,亦望求仙解脱,超然世外,创造了一种云海、人间与仙境融会,历史、仙话与现实交错的空间文化观,使之达到一种天地人三维完全整合的和谐境界,从而求得一种精神升华的体验,这是东坡追求这种空间文化观的价值所在。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909-914

shuǐlóngyín ·láiyúnhǎimángmáng

shì sòngdài 

xièránguòhǎiqiúshīpénglái zhìhǎizhōng huòwèirán  péngláiruòshuǐsānshíwàn dào tiāntāiyǒuwēi shēnchì míngzàijiàngquè wǎngcóngzhī  ránnǎihuán shòudàowēi báixiān wēizhù zuòwànglùn piān  shū piān niánbǎi jiāngzhōng wèiyuē  xiāofēng dōngwàngpénglái chángyǒuzhēnlíngjiàngyān jīnwéidōnghǎiqīngtóngjūnsuǒzhào  nǎichántuōér hòu tàibáizuò péng yún  chángjiànwēijiānglíng wèiyǒuxiānfēngdào shényóuzhībiǎo  yuánfēngniándōng guòlínhuái érzhànránxiānshēngliánggōngzàiyān tóngyánqīngchè èrsānshírén ránrényǒushǎojiànzhīzhě shànchuītiě liáorányǒuchuān穿yúnlièshízhīshēng nǎizuò shuǐlóngyín shǒu wēi tàibáizhīshì shēngérzhī 

láiyúnhǎimángmáng dàoshānjiàngquèzhīchù rénjiānyǒu chìchéngshì lóngpánfèngzhù qīngjìngwéi zuòwàngzhào piān xiàngxiāodōngwàng péngláiǎnǎi yǒuyúnjià cānfēng 
xíngjìnjiǔzhōuhǎi xiàofēnfēn luòhuāfēi línjiāngjiàn zhéxiānfēngcǎi yánxīn biǎoshényóu hàoránxiāngduì jiǔhān dàichuítiānjiù jīngwěn yuēxiāngjiāng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垂钓坐磐(pán)¹,水清心亦²闲。
译文:我坐在潭边的大石上垂钓,潭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
注释:¹磐石:大石。²亦:一作“益”。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鱼行¹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译文: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在树枝藤蔓间嬉戏打闹。
注释:¹行:一作“游”。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游女昔解佩(pèi)¹,传闻于此山。
译文: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这座山上。
注释:¹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求之不可得,沿月¹(zhào)²还。
译文: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
注释:¹沿月:月下顺流行船。²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这是一首带有古诗意味的律作。诗人常游于万山,诗集中有三首于此得题。此诗诗风古雅质朴,空逸澹宕,清心闲适。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关于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闲、清静、旷达、淡泊的;诗人的形象是“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的。这确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溪》,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读者却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 :第85-87页 .

wànshāntánzuò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huídiàozuòpánshí shuǐqīngxīnxián 
xíngtánshùxià yuánguàdǎoténgjiān 
yóujiěpèi chuánwénshān 
qiúzhī yán沿yuèzhàohuán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¹昔隐东蒙峰²,已佩含景³苍精龙
译文:老朋友昔日隐居在蒙山,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³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景,同“影”。⁴苍精龙:东方苍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故人今居子午谷¹,独在阴崖²³茅屋。
译文:老朋友现在居住在秦岭的子午谷,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注释:¹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²阴崖:背阳的山崖。³结:一作“白”。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屋前太古¹玄都²坛,青石漠漠³常风寒。
译文: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青石密布,寒风吹个不停。
注释:¹太古:远古,上古。²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³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子规¹夜啼山竹裂²,王母昼下云旗翻³
译文:夜里杜鹃悲啼,山竹为之欲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鸟自天而下,旗旌似云翻飞。
注释:¹子规:鸟名。即杜鹃。²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³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知君此计¹²长往,芝草³(láng)(gān)日应长。
译文: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注释:¹此计:指隐居。²成:确实,的确。一作“成”。³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⁴琅玕:美玉。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铁锁高垂不可攀¹,致身福地²何萧爽³
译文: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注释:¹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²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据《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³萧爽:高敞超逸。

  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

  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独在阴精结茅屋”。巍巍的秦岭子午谷精上,孤零零地立着一间用茅草结成的小屋。这就是诗主人翁、隐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点是“孤”与“陋”。离群索居,一茅屋,一箪食,一瓢饮,隐士生活之情态毕露。

  第二部分: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寒,子规夜啼欲裂竹,王母画下云旗翻。这里离人寰远了,尽管“青石漠漠常风寒" ,但离仙境近了;还有彻夜子规啼,感动得山竹都裂了,白昼更有一种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鸟从云间翻飞而下,通仙界报消息。相传蜀帝杜宇禅位隐入西山后,他的灵魂化成杜鹃(子规),而王母更是道徒们崇信的神仙。这是最精彩的镜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景中寓情,恰到好处地折射出隐士凄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怀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长,精边铁锁高垂。子午谷凄清的境遇,并不改元逸人隐遁的矢志。他抱道高栖,超然物外。日种芝草琅玕,以为仙家之食;铁锁百丈,凡人终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萧爽,何等自得!隐之旨趣昭然。

  全诗三个镜头浑然一体,格调凄清、沉郁,仍不失诗人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追慕”,笔者以为,根据全诗及最后四句“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的诗意,诗人对元逸人的信道求仙行为表面上看是歌颂,实质是表示怀疑。高危、清寒、凄孤是实,山竹裂、王母鸟传递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虚无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萧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带刺的意味,劝他不如早点回来。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
2、 胡淼著.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01:第362页
泊秦淮雨霁,又镫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冷冷霜激哀弦。
泊秦淮¹雨霁,又镫(dēng)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²,星垂野阔³,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suò)?冷冷霜激哀弦
译文:刚刚雨过天晴,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两岸的灯火和船上的灯火都在送我这正要归人的船。树的周围好像被云彩拥抱着,是那么昏暗的一片。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那昏暗的黄昏暝色从水面上直弥漫到天边。长满芦苇的江边,突然响起潮水澎湃的声音,在江上水波的中心泛起一圈圈光晕。圆月倒影在江心,随波摇荡。我在船上一梦醒来,是谁在唱着哀伤的《楚辞》呢?好像听到江面上传来哀伤悲凉的琴声。
注释: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北固山:在江苏丹徒县北,下临大江,与金、焦并称京口三山。¹秦淮:河名,源出江苏溧水县北,经南京而入长江。²树拥云昏:化用杜甫《返照》:“归云拥树失山村。”³星垂野阔:化用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⁴暝色:夜色。⁵“晕波心”句:化用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波心荡、冷月无声。”⁶楚些:此代指楚辞。些,语助词,楚辞句尾多“些”字。⁷泠泠:形声词。⁸哀弦:哀楚的乐声。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婵娟¹,不语对愁眠²,往事恨难捐³。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qiáng)自回旋。寂寞鱼龙¹⁰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译文:月亮寂静无言地照耀着我,只有无边的孤寂忧愁陪我渡过这漫漫长夜。有多少家国个人的往事都是忘不掉的。看那广阔无尽的南徐平野,看这么苍茫的北固高山,是如此美好的山川。晋朝攻打东吴的时候钩连的铁锁尚且被烧断了,现在的满清连不可恃的铁锁也没有,更不用谈还有什么国防设施了。任凭敌人的战船随意出入游弋,激浪排空。国家如此多难,而朝廷却一无作为与对策,只能把一切伤心都付与秋江上的一片茫茫烟霭。
注释:¹婵娟:美人,代指月。²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³捐:捐弃。⁴南徐:今江苏镇江。⁵如此山川:梁武帝登北固,题“天下第一江山”。⁶铁锁:晋王濬伐吴,吴人以铁锁链横江,王濬作大木筏沿江而下,烧断铁链。⁷排空:拥塞天空,形容众多、气势浩大。⁸樯橹:指战船。⁹自回旋:随意出入游弋。¹⁰寂寞鱼龙:化用杜甫《秋兴》:“鱼龙寂寞秋江冷。”

  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自金陵移舟东下沿江所见及夜深梦醒之哀绪;下片写词人面对北固山感事伤时、忧国如焚之壮烈情怀。此词赋陈其事,从行船出发开始,一路逶迤写来,渐入佳境,曲折委婉与顿宕豪放处,疏密相间,美不胜收,其美学魅力来自作者对心灵的真实描摹。在思想上,这首词则继承南宋词人的传统,借写景咏爱国情怀,表达对时事的悲愤。

  词在起调处,以“泊秦淮雨霁”一句把读者引入词境。欲写江行,却写泊舟未写北固,先写秦淮。此句前,供人想象的是雨中秦淮河上的旖旎风光;此句后,立即以“又镫火,送归船”二句转入江行的画面,而句中的“灯火”两字则点出词题中的“晚”。下面更以一个表示时间的“正”字领起六句景语,把此时进入视野的岸边景与江上景、天空景与地面景、远景与近景、动景与静景,尽收入词篇之中。

  此六句词,即眼前景色,融入杜甫诗“归云拥树失山村”(《返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及姜夔词“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淮左名都》)诸句意境,构成一卷景象万千的秋江夜行图。六句中,初曰“云昏”,继曰“星垂”,再曰“暝色浮天”,加之以“夜潮骤起”“月影荡江”对江上的夜景句句点染,层层勾勒,境界因之全出。而在物象的组合上,在丛树与幕云间着一“拥”字,在繁星与平野间着一“垂”字,在瞑色与长天间着一“浮”字,在月影与大江间着一“荡”字,也都是托出境界的点睛之笔。其“晕波心”句中的一个“圆”字,更被陈廷焯在《词则·大雅集》中赞为“警绝”。歇拍“梦醒”两句则从写舟外所见转而写舟内所闻,以“楚些(《楚辞》中《招魂》句尾语助用“些”不用“兮”,洪兴祖补注云:“凡禁咒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哀弦”显示入耳的音调之悲凉,对下片感时事而兴悲的愈转愈沉痛的词情,起了引发和过渡作用。

  换头两句中,“婵娟”与上片中的“月影”相呼应,“愁眠”与上片中的“梦醒”相承接。此两句融合了上述姜夔“冷月无声”句及张继《枫桥夜泊》诗“江枫渔火对愁眠”句而自成意境。下面“往事”七句则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句化出,意在托历史往事以抒发其对时事的悲慨。作者之“往事恨难捐”者,非一己之事、身世之恨,而乃人世间兴衰之往事、清王朝没落之深恨。其所以“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而发为“如此山川”之感叹,固因望中的南徐、北固在其过此前不久竟曾为外敌所攻占,正如萨都剌在《满江红·金陵怀古》词中所说,“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了。其“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云云,当然既非对江景的一般描写,也非对历史的一般回顾,而是有的放矢,以古喻今,指出在腐朽无能的清廷统治下,面对列强坚利的炮舰,已无江防可言,只有任侵略军的舰艇在长江上激浪排空,自由回旋,终于陈兵南京城下,迫订了南京条约,而此条约之丧权辱国,与三国时吴末帝孙皓之“一片降幡出石头”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而已。此三句词中,一个“更”字、一个“任”字,情见乎辞,感概系之,字里行间潜藏了对当前时事的深切悲愤。最后,作者以“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两句宕开词笔,结束全篇。上句出杜甫《秋兴八首》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既是写秋江深夜的景象之冷寂,再一次点词题中的“晚过”,也是以此一含有喻示性的意象,引人生发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而清廷上下仍文恬武嬉、沉睡未醒的联想。下句则把前面所表达的“哀”“愁”“恨”再归结为“伤心”两字,而面对沉沉夜色、浩浩秋江,此一片“伤心”之情既匪言可,也无处陈说,只有将其付与夜幕中、江水上的迷濛缥缈的秋烟。此一结拍,思入杳茫,寄慨无穷,在篇外留下了袅袅不尽之音。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撰写,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8,第1191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