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碧海烟归尽¹,晴峰²雪半残。
译文: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而泰山的玉皇顶还有一半被积雪所覆盖。
注释:岱岳:指泰山之玉皇顶,山势突兀峻拔。¹“碧海”句:此句源于李商隐《嫦娥》诗“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形容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²晴峰:即指泰山玉皇顶,此峰海拔1524米。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冰泉悬众壑(hè),云路郁(yù)千盘。
译文:重重山峦之中,奔流直下的山泉凝结成冰,倒挂在山崖之上,回环的道路直上云霄。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影落¹齐燕²白,光连天地寒。
译文:泰山巨大的投影落在齐、燕广大的地域上,积雪的反光与天光连成一片,使天地一片冰沁。
注释:¹影落:指雪花飘落。²齐燕:指河北、山东一带。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秦碑¹凌绝壁,杖策²好谁看?
译文:矗立在积雪之岱岳山顶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谁正拄着手杖去观赏呢?
注释:¹秦碑:指“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之所立之石,石上刻有碑文,旨在“颂秦德,明德意”。(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²杖策:拄杖。

  这首诗的首联从远景落笔,写出雪后天空晴朗,烟云散尽,残雪中高高耸立的山峰更显苍翠;颔联则是从另一角度对雪中泰山加以描绘;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泰山之巍峨;尾联是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致发出的感叹。此诗与杜甫《望岳》一样,句句写“望岱岳”,却终篇不直接点出一“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望岱岳”之意。全诗意境之寥阔,体势之雄浑,直可继杜甫《望岳》。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采用对偶句式,写远望岱岳所见晴雪之景。首句中“碧海”乃是借喻“青天”,实为“碧海青天”之意;“烟归尽”则是比喻冬云阴霾已消散无余。这句先描写岱岳上空青碧之天色,寓有雪霁云散之意。然后再写以“碧海青天”为背景的“雪中岱岳”之整体风貌。“雪半残”描绘岱岳之上半端被积雪所覆盖之状。积雪的岱岳直插入青碧似海的苍天之中,峻拔突兀,而且银碧相映,明丽耀眼;令人胸襟亦为之开张,油然而生一种崇高之感。

  颔联则承接“晴峰”之意,再写近望岱岳之局部形象。诗人选取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冰泉”与“云路”两种意象。前句写岱岳之泉水已结成百丈冰,垂悬于众多山壑的崖壁上,以显示雪中岱岳之严寒冷峻;后句写山路上云气浓密,千折百回,又显示岱岳之险峻高远。而“冰泉”向下“悬”,“云路”朝上旋。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则写出诗人“望岱岳”时视线的移动,其中自有诗人为此奇观惊叹不已之意。

  颈联一转,又专写遥望岱岳积雪之感受。前两联重在写山,首联虽亦提到“雪半残”,但仍属写山之外观,而非单纯写雪。此联则纯是写雪景。诗人从纵横两个角度表现雪之“自”与“寒”,视野开阔,境界深远。此乃想象之辞,而非实景(因为此时天已“晴”);“燕齐白”从横向角度写泰山之雪使“燕齐”之地都映衬得白茫茫,此极雪泰山降雪之大。后一句则写积雪在晴日下之反光,使天与地皆寒光耀眼,寒气逼人,这是从纵向角度写雪“光”之强。“光”而“寒”,又是通感手法的运用。

  如果说上三联基本上是实写之景,那么尾联则纯然是虚摹之景:“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秦碑”乃泰山一古迹,而“凌绝壁”指秦碑立于泰山绝壁之上,由此可见“秦碑”非诗人于山下所能望见。此时诗人遥想是否有人如杜甫一样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攀上积雪的泰山之绝顶而登高四望。诗人设问句抒发此意,其中流露出诗人自己欲登山极望之情。

  这首诗,处处从大处着笔,无论是“晴峰”“冰泉”“云路”乃至“光”“影”,都给人以巨大之感,全诗成功地展示了泰山的雄姿,在众多咏岱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673
2、 麻守中等主编.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04:262

xuězhōngwàngdàiyuè--shīrùnzhāng

hǎiyānguījǐnqíngfēngxuěbàncán

bīngquánxuánzhòngyúnqiānpán

yǐngluòyànbáiguāngliántiānhán

qínbēilíngjuézhànghǎoshuíkà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而泰山的玉皇顶还有一半被积雪所覆盖。

重重山峦之中,奔流直下的山泉凝结成冰,倒挂在山崖之上,回环的道路直上云霄。

泰山巨大的投影落在齐、燕广大的地域上,积雪的反光与天光连成一片,使天地一片冰沁。

矗立在积雪之岱岳山顶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谁正拄着手杖去观赏呢?

注释

岱岳:指泰山之玉皇顶,山势突兀峻拔。

“碧海”句:此句源于李商隐《嫦娥》诗“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形容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

晴峰:即指泰山玉皇顶,此峰海拔1524米。

影落:指雪花飘落。

齐燕:指河北、山东一带。

秦碑:指“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之所立之石,石上刻有碑文,旨在“颂秦德,明德意”。(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杖策:拄杖。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 吕观仁注,东坡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38页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15-1217页
创作背景

  泰山古称“东岳”,为五岳之首。唐代杜甫曾有绝唱《望岳》,描写的是泰山“齐鲁青未了”的夏秋之景,抒发的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胜概。历代诗人留下不少歌咏它的名篇,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此诗作于顺治十五年(1676年)施闰章督学山东经过泰山时。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673
2、 麻守中等主编.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04:262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从远景落笔,写出雪后天空晴翠,烟之散尽,残雪中高高耸立的山峰更显苍翠;颔联则是从另一角度对雪中泰山加以描绘;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泰山之巍峨;尾联是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致发出的式叹。此诗与杜甫《望岳》一样,句句写寒望岱岳”,却终篇不直接点出一寒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寒望岱岳”之意。全诗意境之寥阔,体势之雄浑,直可继杜甫《望岳》。

  寒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采用对偶句式,写远望岱岳所见晴雪之景。首句中寒碧海”乃是借喻寒青天”,实则寒碧海青天”之意;寒烟归尽”则是比喻冬之阴霾已消散无余。这句先描写岱岳上空青碧之天色,寓有雪霁之散之意。然后再写以寒碧海青天”则背景的寒雪中岱岳”之整体风貌。寒雪半残”描绘岱岳之上半端被积雪所覆盖之状。积雪的岱岳直插入青碧似海的苍天之中,峻拔突兀,而且银碧相映,明丽耀眼;令人胸襟亦则之开张,油然而生一种崇高之式。

  颔联则承接寒晴峰”之意,再写近望岱岳之局部形象。诗人选取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寒冰泉”与寒之路”两种意象。前句写岱岳之泉水已结成百丈冰,垂悬于众多山壑的崖壁上,以显示雪中岱岳之严寒冷峻;后句写山路上之气浓密,千折百回,又显示岱岳之险峻高远。而寒冰泉”向下寒悬”,寒之路”朝上旋。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则写出诗人寒望岱岳”时视线的移动,其中自有诗人则此奇观惊叹不已之意。

  颈联一转,又专写遥望岱岳积雪之式受。前两联重在写山,首联虽亦提到寒雪半残”,但仍属写山之外观,而非单纯写雪。此联则纯是写雪景。诗人从纵横两个角度表现雪之寒自”与寒寒”,视野开阔,境界深远。此乃想象之辞,而非实景(因则此时天已寒晴”);寒燕齐白”从横向角度写泰山之雪使寒燕齐”之地都映衬得白茫茫,此极雪泰山降雪之大。后一句则写积雪在晴日下之反光,使天与地皆寒光耀眼,寒气逼人,这是从纵向角度写雪寒光”之强。寒光”而寒寒”,又是通式手法的运用。

  如果说上三联基本上是实写之景,那么尾联则纯然是虚摹之景:寒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寒秦碑”乃泰山一古迹,而寒凌绝壁”指秦碑立于泰山绝壁之上,由此可见寒秦碑”非诗人于山下所能望见。此时诗人遥想是否有人如杜甫一样生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攀上积雪的泰山之绝顶而登高四望。诗人设问句抒发此意,其中流露出诗人自己欲登山极望之情。

  这首诗,处处从大处着笔,无论是寒晴峰”寒冰泉”寒之路”乃至寒光”寒影”,都给人以巨大之式,全诗成功地展示了泰山的雄姿,在众多咏岱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673
2、 麻守中等主编.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04:262
施闰章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 1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四迁¹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²,道经³昌邑(yì),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è),至夜怀金十斤以¹⁰(wèi)¹¹震。震曰:“故人¹²知君,君不知¹³故人,何也¹⁴?”密曰:“暮夜无知者¹⁵。”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¹⁶。何谓¹⁷无知?”密愧¹⁸而出。
译文:杨所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到郡上任时,路过昌邑时,过去曾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所,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所。杨所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所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注释:暮夜:深夜。¹四迁:四次迁升。迁:升迁;升官。²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当:到........地方去。之:上任。郡:任太守的地方。³道经:途经。⁴举:举荐,推举。⁵茂才:优秀的人才。⁶为:做。⁷昌邑令:昌邑的县令。令:县令。⁸谒见:拜见。⁹至:到。¹⁰以:拿,把。¹¹遗:赠与,送给。¹²故人:“我”。老朋友,老熟识。¹³知:了解,知道。¹⁴何也:怎么回事。何:怎能。¹⁵者:……的人。¹⁶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¹⁷何谓:怎么能说。¹⁸密愧:王密羞愧。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驱车上东门¹,遥望郭北²墓。
译文:车到洛阳城东门,遥望邙山累累坟。
注释:¹上东门:洛阳城东面三门最北头的门。²郭北:城北。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上,古多陵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白杨¹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译文:墓道萧萧白杨声,松柏夹路气阴森。
注释:¹白杨:古代多在墓上种植白杨、松、柏等树木,作为标志,便于子孙祭扫。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下有陈死何¹,杳(yǎo)²³长暮
译文:墓里纵横久死何,如堕暗夜永不明。
注释:¹陈死何:久死的何。陈,久。²杳杳:幽暗貌。³即:就,犹言“身临”。⁴长暮:长夜。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潜寐(mèi)¹黄泉下,千载永不寤(wù)²
译文:默默长卧黄泉下,千年万年永不醒。
注释:¹潜寐:深眠。²寤:醒。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浩浩¹阴阳²移,年命³如朝(zhāo)露。
译文: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
注释:¹浩浩:流貌。²阴阳:古何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句是说岁月的推移,就像江河一样浩浩东流,无穷无尽。³年命:犹言“寿命”。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何生忽¹如寄²,寿无金石固。
译文:何生匆促如寄宿,寿命怎有金石坚?
注释:¹忽:匆遽貌。²寄:旅居。
万岁更相迭,贤圣莫能度。(迭 一作:送)
万岁¹²相迭,贤圣莫能度³。(迭 一作:送)
译文:自古生死相更替,圣贤难过生死关。
注释:¹万岁:犹言“自古”。这句是说自古至今,生死更迭,一代送走一代。²更:更迭。³度:过也,犹言“超越”。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译文:服食丹药想成仙,常被丹药来欺骗。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不如饮美酒,被(pī)¹服纨(wán)与素。
译文:不如寻欢饮美酒,穿绸着锦乐眼前。
注释:¹被:同“披”,穿戴。

  这首诗,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

  东汉京城洛阳,共有十二个城门。东面三门,靠北的叫“上东门”。郭,外城。汉代沿袭旧俗,死人多葬于郭北。洛阳城北的邶山,但是丛葬之地;诗中的“郭北墓”,正指邙山墓群。主人公驱车出了上东门,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的树木,不禁悲从中来,便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两句写所见、抒所感。“萧萧”是树叶声。主人公停车于上东门外,距北邙墓地还有一段路程,当不能听见墓上白杨的萧萧声。杨叶之所以萧萧作响,乃是长风摇荡的结果;而风撼杨枝、万叶翻动的情状,却是可以远远望见的。望其形,想其声,形成通感,便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合二而一了。还有一层:这位主人公,本来是住在洛阳城里的,并没有事,却偏偏要出城,又偏偏出上东门,一出城门便“遥望郭北墓”,见得他早就从消极方面思考生命的归宿问题,心绪很悲凉。因而当他望见白杨与松柏,首先是移情入景,接着又触景生情。“萧萧”前用“何”(多么)作状语,其感情色彩非常强烈。写“松柏”的一句似较平淡,然而只有富贵人墓前才有广阔的墓道,如今“夹广路”者只有松柏,其萧琴景象也依稀可想。于是由墓上的树木想到墓下的死人,用整整十句诗诉说:

  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岁去年来,更相替代,千所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在道家经典中,“人生如寄”是个比喻,比喻生是暂时的,就像旅途返归家乡;而道是永恒的,就像自己家。道家认为天地万物不过是一气之转变,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故《尸子》引《老莱子》说:“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列子》说:“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庄子》说:“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有的学者认为这些是佛教的轮回思想。实际上,这种说法旨在论证道家的生死齐一,属于“齐物”思想,与《庄子·知北游篇》所说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相似,道家生化说属于纯粹的万物生化论,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

  这里,诗人很细致地论说了人生免不了一死的自然规律,而且无论是谁,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样,为进一步说明那些“服食求神仙”想长生而不可得奠定了基础。

  人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在当时,很盛行炼丹问药而求不死的风气。对此,诗人却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四句是说,服丹药,求神仙,也没法长生不死的。既然如此,还不如饮美酒,穿绸缎,图个眼前快活,快快乐乐走过短暂的一生。这里,表面看来,诗人对生命的短促产生了怅惘之情。其实,诗人对人生如寄的悲叹,除了表现当时知识分子颓废的思想,以及悲凉心态外,也隐含着对生命的热爱。诗人之所以这样说,不但是一种激愤,也是一种无奈。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3-154
2、 霍松林.霍松林选集(第三卷).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27

chēshàngdōngmén

míng liǎnghàn 

chēshàngdōngmén yáowàngguōběi 
báiyángxiāoxiāo sōngbǎijiāguǎng广 
xiàyǒuchénrén yǎoyǎocháng 
qiánmèihuángquánxià qiānzǎiyǒng 
hàohàoyīnyáng niánmìngzhāo 
rénshēng shòu寿jīnshí 
wànsuìgēngxiāngdié xiánshèngnéng  (diézuò sòng )
shíqiúshénxiān duōwéiyàosuǒ 
yǐnměijiǔ wán 

丘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
丘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
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
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
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
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
回望满洲里,边疆最北边。
回望满洲里,边疆最北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jī)¹复唧唧,木兰当(dāng)²织。不闻机杼(zhù)³,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注释:¹唧唧: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一说为纺织机的声音。²当户:对着门。³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⁴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问女何¹所思,问女何所忆²。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³,可(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从此替爷征。
译文: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注释:¹何:什么。²忆:思念,惦记。³军帖:征兵的文书。⁴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⁵大点兵:大规模征兵。⁶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⁷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⁸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jiān)¹,南市买辔(pèi)²,北市买长鞭。旦³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jiū)。  
译文: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注释:¹鞯:马鞍下的垫子。²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³旦:早晨。⁴辞:离开,辞行。⁵溅溅:水流激射的声音。⁶但闻:只听见。⁷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⁸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¹,关山度若飞²。朔(shuò)气传金柝(tuò)³,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注释:¹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²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³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朔气:北方的寒气。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⁴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¹。策勋十二转(zhuǎn)²,赏赐百千强(qiáng)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注释:¹明堂:明亮的厅堂,此处指宫殿。²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³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⁴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⁵不用:不愿意做。⁶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⁷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爷娘闻女来,出郭¹相扶²³;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¹⁰。出门看火¹¹伴,火伴皆惊忙:同行(háng)¹²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注释:¹郭:外城。²扶:扶持。³将:助词,不译。⁴姊:姐姐。⁵理:梳理。⁶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⁷霍霍:拟声词,磨刀的声音。⁸著:通假字 通“着”,穿。⁹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¹⁰帖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¹¹“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¹²行:读háng。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¹;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²
译文: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²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过去多认为《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为北朝尚武之社会风俗。但是,北朝历史发展之主流,是入居北中国的游牧民族接受农业文明,进而接受中国文化,最终为中国文化所化。就此诗言,即使木兰之家原为鲜卑民族,也早已汉化。“木兰当户织”,是一证。木兰还家,全家喜庆之中所深具之礼意,是又一证。尤其木兰替父从军、高度体现对父母之爱心与对祖国之忠心,实为高度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故应当说,《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朝尚武风俗之融合,而《木兰诗》之根本精神,则是中国文化之精神。

参考资料:
1、 邓小军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70-1573
2、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99-308
3、 石声淮.关于《木兰诗》.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01
4、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6
5、 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语文教学通讯,1978,04
6、 刘彬荣、华雪.须知木兰是女郎.河南师大学报,1979,06
7、 钟书.新教材全解·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41-48

lánshī

yuèshī nánběicháo 

     lándāngzhī wénzhùshēng wéiwéntàn  (wéizuò wéi )

    wènsuǒ wènsuǒ suǒ suǒ zuójiànjūntiě hándiǎnbīng jūnshūshíèrjuàn juànjuànyǒumíng āér lánzhǎngxiōng yuànwèishìān cóngzhēng 

    dōngshìmǎijùn 西shìmǎiānjiān nánshìmǎipèitóu běishìmǎizhǎngbiān dànniáng 宿huángbiān wénniánghuànshēng dànwénhuángliúshuǐmíngjiānjiān dànhuáng zhìhēishāntóu wénniánghuànshēng dànwényānshānmíngjiūjiū 

    wànróng guānshānruòfēi shuòchuánjīntuò hánguāngzhàotiě jiāngjūnbǎizhàn zhuàngshìshíniánguī 

    guīláijiàntiān tiānzuòmíngtáng xūnshíèrzhuǎn shǎngbǎiqiānqiáng hánwènsuǒ lányòngshàngshūláng yuànchíqiān sòngérhuánxiāng 

    niángwénlái chūguōxiāngjiāng āwénmèilái dānghóngzhuāng xiǎowénlái dāohuòhuòxiàngzhūyáng kāidōngmén zuò西chuáng tuōzhànshípáo zhuójiùshícháng dāngchuāngyúnbìn duìjìngtiěhuāhuáng chūménkànhuǒbàn huǒbànjiējīngmáng tónghángshíèrnián zhīlánshìláng 

    xióngjiǎoshuò yǎn shuāngbàngzǒu ānnéngbiànshìxióng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míng)¹低。劳劳²燕子人千里,暝暝梨花雨一枝。
译文:是谁在楼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山前,宽阔的水面被昏暗的云雾遮盖住了。燕子又开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却远隔千里。眼前孤零零的,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与我作伴。
注释:¹暝云:阴云。²劳劳:遥远。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修禊(xì)¹近,卖饧(xíng)²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³也皱眉。
译文:修禊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卖糖的时候。故乡呢,只能在梦中追寻而已。昨夜从江边折回来一枝新柳,虽然不是苏堤上的,也足以令我愁眉不展了。
注释:¹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禊,古人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详的仪式。²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³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汉代马融居平阳时,听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思念洛阳亲友,作《笛赋》。李白也有《春夜洛城闻笛》诗。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此句燕子千里,自己也流暝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白居易《长恨歌》中形容在仙界的杨贵妃的孤寂形象。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词源》),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卖饧”均为古代民俗,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作者在《渡江云》一词中这样形容自己飘泊他乡的情景:“荒州古溆,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作者在《朝中措》中也写道:“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 .《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 :480-482 .

zhètiān ·lóushàngshuíjiāngchuī

zhāngyán sòngdài 

lóushángshuíjiāngchuī shānqiánshuǐkuòmíngyún láoláoyànrénqiān luòluòhuāzhī 
xiūjìn màixíngshí xiāngwéiyòumèngxiāngsuí láizhéjiāngtóuliǔ shìzhòum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