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访才子¹,江岭²作流人³
译文: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注释:¹才子:指袁拾遗。²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³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北地 一作:此地)
闻说梅花早¹,何如北²地春。(北地 一作:此地)
译文: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¹梅花早:梅花早开。²北:一作“此”。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7-98 .

luòzhōngfǎng访yuánshí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luòyángfáng访cái jiānglǐngzuòliúrén 
wénshuōméihuāzǎo běichūn  (běizuò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

才子:指袁拾遗。

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

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梅花早:梅花早开。

北:一作“此”。

鉴赏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7-98 .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山近月远觉¹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译文: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注释:¹觉:感觉,觉得。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译文: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柳梢淡淡鹅黄染,波面澄澄鸭绿添,及时膏雨细廉纤。门半掩,春睡殢人甜。
柳梢(shāo)淡淡鹅黄¹染,波面澄(chéng)澄鸭绿²添,及时膏雨³细廉纤。门半掩,春睡殢(tì)人甜。
译文:柳树梢染上了淡淡的鹅黄色,清清的水波新添了淡淡的绿色,春天细细的小雨纤细绵绵,门半掩着,里面有人被春天困住而甜甜地睡眠。
注释:阳春曲:又名喜春来、惜芳春,属中吕宫曲调,也可入正宫。¹鹅黄:淡黄色,喻柳色。²鸭绿:形容清清的水色。³膏雨:甘霖。⁴廉纤:形容小雨。⁵殢:困扰,纠缠不清。

yángchūn··chūn--wángqīng

liǔshāodàndànéhuángrǎnmiànchéngchéng绿tiānshígāoliánxiānménbànyǎnchūnshuìréntián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天高云淡,望断¹南飞雁。不到长城²非好汉,屈指³行程二万。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盘山上下约60里,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¹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²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³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¹漫卷²西风。今日长缨(yīng)³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注释:¹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²漫卷:任意吹卷。³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这里指革命武装。⁴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⁵缚住:擒住。苍龙: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⁶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因为当前主要对付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首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先接上阕末句的抒怀咏志,将落笔之处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放眼处,座座高峰,远近错落,尽收眼底。然而,这还不是画面的关键,关键是山峰上飘扬着红军的旗帜。这旗帜高耸在山之峰巅,应和着狂野的西风,舒展飘扬。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在这段最为痛苦的岁月里,信仰的追随者同生共死,终于走出重围。而“漫卷”二字则高度凝练地表现出革命的力量依旧强健,依旧潇洒自如,依旧敢于在风口浪尖搏它一搏,这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所以下阕首句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绝非重复。它所表现的情感已较上阕首句更进一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静和休憩、个人胸怀及智慧,而是革命集体的崇高与可敬及革命信仰的强劲活力。形式上回到了起点,情感上却有了新的格调。

  下阕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和上阕末句一样,从眼前的实景宕开,直接表现内心情怀和志向。但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个推进。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间寻求尚武勇猛之精神,在谈笑、屈指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表现的情怀意志则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息与感慨已经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经一扫而空,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诗人已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吹角连营”,上阵擒龙。“何时”二字更见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战斗渴望。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参考资料:
1、 徐四海著. 毛泽东诗词鉴赏[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12.第96-97页

qīngpíngyuè ·liùpánshā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tiāngāoyúndàn wàngduànnánfēiyàn dàochángchéngfēihǎohàn zhǐxíngchéngèrwàn 
liùpánshānshànggāofēng hóngmànjuǎn西fēng jīnchángyīngzàishǒu shízhùcānglóng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¹
译文:赤手空拳,难酬报国雄心;遇见朋友,只能流流眼泪。
注释:¹空泪垂:白白地落泪。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译文:日思夜想,一心恢复中国;弱肉强食,古今不免同慨。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¹近望犹见,天²高问岂知。
译文:天颜不远,还能盼望得见;苍苍者天,可能预见未来?
注释:¹日:代指皇帝。²天:亦代指皇帝。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jīng)旗。
译文:朝朝暮暮向南膜拜祷告,但愿重见大宋旌旗回来。

yòuèrniánsuìdàn ·

zhèngxiào sòngdài 

shèngdǎn féngrénkōnglèichuí 
xīnzhōngguómèng wànxiàquánshī 
jìnwàngyóujiàn tiāngāowènzhī 
zhāozhāoxiàngnánbài yuànhànjīng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黄鹄(hú)¹飞兮下建章²,羽肃肃³兮行跄(qiāng),金为衣兮菊为裳
译文:远来的黄鹤飞进皇宫,振动双翅发出沙沙响声。金黄色的羽毛灿烂夺目,菊花一样的尾巴更加鲜明。
注释:¹黄鹄:亦称天鹅,似雁而大,劲长善飞,羽毛洁白,也有黄色的。²建章:即建章宫,旧址在今西安市西北。³肃肃:鸟飞拍翅声。⁴跄跄:飞跃奔腾貌,这里形容鸟飞迅急。⁵衣、裳:古时上身所穿称“衣”,下身所穿称“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
(shà)(zhá)¹荷荇(xìng)²,出入蒹(jiān)(jiā)³
译文:这鸟儿平时只在芦苇中出入,吃食则是水里生长的荷荇。
注释:¹唼喋:形容水鸟或鱼类吃食的声音。²荷荇:两种植物,均生水中。荷,荷花。荇,荇菜。³蒹葭:芦苇,水生植物。
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自顾¹菲薄²,愧³嘉祥
译文:我自知年龄幼小而又德薄才浅,愧对这样鸟降瑞于太液池中。
注释:¹自顾:自念、自视。²菲薄:鄙陋,指才德等,常用作自谦之词。³愧:惭愧。⁴尔:你,指黄鹄。⁵嘉祥:祥瑞、吉祥。

  该诗是一首乐府诗,前五句为纪实,对黄鹄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黄鹄飞兮下建章”交代黄鹄降临的地点,也交待了诗歌创作的背景,描绘出黄鹄鸟划过建章宫的上空,降临在太液池边的情景。“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这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鹄的外貌和动作——黄鹄扇动翅膀的声音“肃肃”,黄鹄轻快灵敏的步伐“跄跄”以及黄鹄咀嚼食物的声音“唼喋”。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鸟儿嫩黄鲜亮的羽毛比作金和菊,描写出以金为衣以菊为裳的黄鹄穿梭于芦苇荷荇之间,时而扇动翅膀,时而啃食花叶的模样,十分美丽可爱。句中的三个“兮”,表现了小诗人赏心悦目的激动心情。

  可欣喜之余,诗人忽然想到,自己又没有为江山社稷做过什么。毕竟才八岁,还不曾亲政……于是,渐渐地,一种失落而又羞愧的情绪涌上了诗人的心头。于是,话锋一转,以“自顾菲薄,愧尔嘉祥。”结尾,浩浩穹宇之下,诗人深感自己的渺小,不免心中有愧。

  全诗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既表现了小诗人对黄鹄降临的喜悦与庆幸,也表现了小皇帝为人谦和,具有宏大高远的志向。

参考资料:
1、 黄益庸,衣殿臣编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神童诗 上》: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01:第2-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