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大道¹之行²也,天下为³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mù)。故人能独亲其亲,能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¹⁰、废疾¹¹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¹²,女有归¹³。货恶(wù)¹⁴其弃于地也,能必藏¹⁵于己;力恶(wù)其能出于身也,能必为己。是故¹⁶谋闭而能兴¹⁷,盗窃乱贼而能作¹⁸,故¹⁹外户²⁰而能闭²¹。是谓²²大同²³。(矜 同:鳏)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能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能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能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能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能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能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能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能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能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注释:¹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²行:施行。³为:是,表判断。⁴与:通“举”,选举,推举。⁵修:培养。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⁷壮:青壮年。⁸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⁹孤:幼而无父的人。¹⁰独:老而无子的人。¹¹废疾:残疾人。¹²分:职分,指职业、职守。¹³归:指女子出嫁。¹⁴恶:憎恶。¹⁵藏:私藏。¹⁶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¹⁷谋闭而能兴:图谋之心闭塞而能会兴起。闭:杜绝;兴:发生。¹⁸作:兴起。¹⁹故:所以。²⁰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²¹闭:用门闩插上。²²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²³同:有和、平的意思。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一、二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三、四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五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邱卫东编著. 领导干部古文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6-7页
2、 杨宏丽本册主编. 初中优秀教案 语文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M]. 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2.06.第176页
3、 兆岳主编. 初中文言文解霸[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0.07.第104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能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能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能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能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能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能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能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能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能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注释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能兴:图谋之心闭塞而能会兴起。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赏析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四情同”社会基好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四情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四情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四情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四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四天下为公”的四情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一、二句话)对四情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三、四句话)情同社会的基好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五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四情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四情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四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邱卫东编著. 领导干部古文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6-7页
2、 杨宏丽本册主编. 初中优秀教案 语文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M]. 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2.06.第176页
3、 兆岳主编. 初中文言文解霸[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0.07.第104页
猜您喜欢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
¹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yú)²一鸟飞。
译文:过去因征讨远方敌人向金微山进军,跨马出榆关如一只飞翔的鸟一样轻盈。
注释:¹昔:从前,过去。²榆关: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中牟县南。
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
万里只携孤剑去,十一空逐塞(sài)鸿归。
译文:戍边万里,带着宝剑去,十一时间毫无建树只能归家。
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
手招都护新降虏(lǔ),身著文皇旧赐衣。
译文:手中有新投降的俘虏,身上穿着文皇旧时赏赐的衣服。
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只待烟尘¹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译文:只等待未来的某次战斗来报答天子,满头的白发都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机会。
注释:¹烟尘:烽烟和征程。借指战争。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潜鱼愿深渺(miǎo),渊明无由逃¹
译文:潜伏的鱼希望藏身在幽渺的地方,渊水澄明鱼儿无处可逃。
注释:¹“渊明”句:用“水清无鱼”之意。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彭泽当此时,沉冥(míng)一世豪¹
译文:彭泽县曾经在古时,埋没了陶渊明这盖世英豪。
注释:¹“彭泽”二句:彭泽,彭泽县,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沉冥,泯灭无迹。一世豪:陶渊明原有用世之心,志大才高,却被埋没于微官。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mǎo)金刀¹
译文:汉室刘姓制作礼乐,到司马氏手中已衰微非常。
注释:¹“司马”二句:按诗意本当为“礼乐卯金刀,司马寒如灰”,意谓汉高祖刘邦命萧何制礼作乐,至司马氏掌天下的晋代,尤其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世,礼乐废丧,已如死灰难以复燃。卯金刀,为“刘”字。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岁晚以字行¹,更始²号元亮。
译文:中年以后陶渊明只用字号,要重振朝纲字号唤作元亮。
注释:¹以字行: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²更始:重新开始,此指重新恢复礼乐。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凄其¹望诸葛²,肮(āng)³汉相
译文:凄怆地缅怀汉相诸葛,刚直倔强的个性也和他相仿。
注释:¹凄其:寒凉。其,词尾。此形容情绪凄怆。²诸葛,指三国时蜀汉宰相诸葛亮。³肮脏:刚直倔强貌。⁴犹:如同。⁵汉相:即指诸葛亮。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¹无益州牧²,指挥用诸将。
译文:可惜当世没有益州太守刘备,能够任用贤才指挥良将。
注释:¹时:当世。²益州牧:指刘备(162-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牧:指太守。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平生本朝心¹,岁月阅江浪。
译文:致使渊明平生徒存安邦定国的心愿,却只好把岁月消磨在江湖之上。
注释:¹本朝心:指匡扶晋室之心。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¹
译文:空留下精工的诗篇,好像从九天落笔美妙非常。
注释:¹“落笔”句:化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句意。九天,极言其高。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¹
译文:从古到今不是没有可敬的人,独有渊明最值得交友、景仰。
注释:¹尚友:上与古人为友。尚,通“上”。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¹予刚制酒²,无用³(zhuó)杯盎(àng)
译文:不巧正遇我刚刚戒酒,因此不能斟杯酒向他献上。
注释:¹属:适值,恰好。²制酒,止酒,戒酒。³无用:无以。⁴酌:斟酒,此指以酒祭献。⁵杯盎:泛指酒器。盎,一种大腹敛口之盆。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欲招千载魂,斯文¹或宜当。
译文:想要招回他千年以前的灵魂,或许这首诗倒还适宜、妥当。
注释:¹斯文:此文,即指此诗。

  开篇二句,一般均以为是释陶令名字之义,即虽想潜藏而不能逃于渊。然而这样解释与下文意思不连贯。南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谓深眇则易潜居,如果潭渊明澈见底,就无法藏身,故陶令晚年改名为潜。山谷此处用《庄子·庚桑楚》中的典故:“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下面二句说陶渊明本是一世豪杰,但为彭泽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了。山谷称他为“一世豪”是言之有据的。他少年时代即“猛志逸四海,中年时常叹惜“有志不获骋”,老年时代犹“猛志故常在帮,可见平生抱有经世济民之大志。而他又晦迹不任了,山谷认为是由于“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意即司马氏的东晋王朝,此时已如冷却之灰烬,而刘裕则已擅政治,军事之大权。刘氏擅权,乱世无道,所以向令就决意沉冥了。山谷以蜀庄来比陶令,颂扬其能保持高风亮节。

  山谷这样称颂陶令是以某些史书作根据的。沈约《宋书·陶潜传》云:“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异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作为陶侃后裔,他依恋旧朝,不愿仕宋,亦在情理之中。但沈约此说早就有人表示怀疑。陶令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自彭泽辞官归田时,刘裕刚以一个地位不高的武将,临时被推为八州都督,初掌朝政,下距晋、宋易代之时(420)还有十五年。不能说他辞官的原因就是“耻复屈身异代”,即使他当时对刘裕不满,也不可能预见刘裕将来篡晋的结局。山谷博闻强识,熟悉史乘,其取沈约说是蔽于儒家忠孝观念。山谷此说对后世颇有影响,自南宋起盛行以“忠愤”来解释陶令后期的作品,是与山谷此诗分不开的。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诗意是说陶令在晋时名潜字渊明,刘裕篡位后即以渊明为名,更号为元亮,自别于晋宋之间。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早就指出,山谷此二句是承《南史·隐逸传》的“潜字渊明”之误。实际上陶令在晋时名渊明,字元亮,在宋时始更名潜,仍字元亮。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曾云:“有晋聘士陶渊明。”既以陶令为晋臣,则宜用其旧名渊明。颜延之与陶令是知交,所作哀悼亡友之《诔》,用名不应有误。山谷以“虑愤”目渊明,自然采取《南史》的说法。陶令在晋时已号元亮,而山谷却生出“更始号元亮"一说,这是为了借题发挥,便于把陶令塑造成理想人物。

  他说陶令更号是欲以蜀汉丞相诸葛亮自比,要兴复汉室,汉、贼誓不两立。但晋宋易代,诸臣竞相趋附,陶令看到向于旧朝的人并不多,他的心情是凄苦的。虽说是凄苦,但他仍然“肮脏”,即刚强不屈。山谷惋惜当时无益州牧,即刘备,渊明遂不能成就诸葛亮的勋业。在中国文学史上,山谷此诗首次以诸葛亮比渊明,实属创见。清代诗人龚自珍亦云“渊明酷似卧龙豪”,可以说是从此诗得到启发。

  渊明虽一心忠于本朝,但岁月流逝,壮志未酬,只有好诗流传下来。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不受重视,到了唐代才普遍受到赞誉。其文名至宋而极,苏轼追和陶诗百余首,称为曹刘李杜所不及,山谷此诗,称其为“落笔九天上”。由于尊崇渊明的“忠愤”和诗文,故山谷云:“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这就是说,古人中有许多可与之为友,其中以渊明为最。尚友说出自《孟子·万章下》的话,可以说是山谷写此诗的圭臬,意即上与古人为友,要读懂他的诗文,必须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经过全面考察,山谷认为渊明最值得自己尊敬。本应酌杯祭奠,正遇上自己戒酒,此礼也就免了。结句是说自己仿《楚辞·招魂》,写此诗是为了召唤渊明的灵魂。

  宋人魏泰曾云:“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旬虽新奇,面气乏浑厚。”(《临汉隐居诗话》)他与山谷是同时代人,上述的一段话虽贬黄诗,但用来评论山谷此首怀陶令诗的得失,却大体恰当。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19
2、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8-30

宿jiùpéng怀huáitáolìng--huángtíngjiān

qiányuànshēnmiǎoyuānmíngyóutáo

péngdāngshíchénmíngshìháo

hánhuīmǎojīndāo

suìwǎnxínggèngshǐhàoyuánliàng

wàngzhūāngzàngyóuhànxiāng

shízhōuzhǐhuīyòngzhūjiāng

píngshēngběncháoxīnsuìyuèyuèjiānglàng

kōngshígōngluòjiǔtiānshàng

xiàngláifēirényǒushàng

shǔgāngzhìjiǔyòngzhuóbēiàng

zhāoqiānzàihúnwénhuòdāng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jǐn)水东流绕锦城¹,星桥²北挂象天星。
译文: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江上七桥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
注释:¹锦城:成都的别称。²星桥:即七星桥。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译文: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jǐnshuǐdōngliúràojǐnchéng xīngqiáoběiguàxiàngtiānxīng 
hǎizhōngcháoshèngzhǔ éméishānxiàlièxiāntíng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两株桃杏映篱(lí)斜,妆点商山副使¹家。
译文: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注释:¹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译文: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副黄又吹折数枝花。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译文:春天的云彩像兽又像禽,在日照风吹下变浅又变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谁道无心便容与¹,亦同翻覆(fù)小人心。
译文:谁说无心就能逍遥自在,其实也像反覆无常的小人。
注释:¹容与:悠闲,逍遥自在的样子。

  组诗第一首写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装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作者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风暗指皇帝和佞臣,既抒发自己蒙冤受贬之情,也有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第二首诗的意思取自杜甫《可叹》诗的“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而进一步将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的题旨改为对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的憎恨。

  《蔡宽夫诗话》云:诗人作此诗后,其子嘉祐曾提出第一首后半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改写。诗人听后欣然说道:“我所作诗句的精诣,竟然能够暗合杜子美么!”不但没改,反而又咏一首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渔隐丛话》引)对自己诗风的“暗合”,其实也就是由学白居易转而向学杜甫,他是抱以欣慰的态度的。此处杜甫诗是指《绝句漫兴九首》之二。王禹偁在遣词命意上与杜诗的确有点类似,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创造出全新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李宗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

chūnxìngèrshǒu

wángchēng sòngdài 

liǎngzhūtáoxìngyìngxié zhuāngdiǎnshāngshānshǐ使jiā 
shìchūnfēngróng yīngchuīzhéshùzhīhuā 

chūnyúnshòuqín zhàofēngchuìqiǎnyòushēn 
shuídàoxīnbiàn便róng tóngfānxiǎorénxīn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译文:山形如同盘龙绕去又绕回,闲云野景簇拥高耸的凌歊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离宫¹夜有月高下,辇(niǎn)²日无人往来。
译文:夜来明月照着离宫高高下下,帝王走过的车道白天也重人往来。
注释:¹离宫: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²辇路:即帝王车驾所经过的路。辇,本是人推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如帝辇、凤辇等。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译文:春天的景色不会随同亡国消逝,山花依然像当年一样绽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译文:断碑埋没在茫茫的荒草里,年年风吹雨淋又长新绿苔。

  诗的首联从远处着眼,描写凌歊台的远景。凌歊台所依托的山脉蜿蜒盘旋,从远处延伸到跟前,如一条矫健的龙来回游动飞舞。山势如龙,所以被皇家视为风水宝地;凌歊台坐落在这样的山上,说明其位置得天独厚。悠闲自在的白云在高台四周飘浮,像是在守护着这座宏伟的建筑。“闲云”指山野中所见的云,它们是悠闲的,无拘无束地飘浮,带着纯粹又活泼的野趣。闲云守护,也说明此台地势高,已经深入云雾缭绕之中,需要仰视方可见到。“护”字这种拟人化的用法,可以想见云雾层层围绕的形态。闲云、野鹤一般连用,指脱离朝廷、没有各种制度束缚的人士。凌歊台原本是皇家楼台,现在却只有闲云来相伴,隐隐地表露出凌歊台受到冷落。

  颔联着重写凌歊台内的景色。夜晚的凌歊台离宫旧址,只有月亮静静地升起又沉落,一股清冷、肃杀的气氛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如果说这只是因为夜深而人迹杳然,那么在本该有妃嫔、宫女、臣僚往来的辇路上,即使白天艳阳高照,也没有一丝人影踪迹,更渲染出凌歊台被废弃之后死寂、萧条的情景。“离宫”、“辇路”都是南朝宋刘裕建宫时的旧称,“辇路”即帝王车驾所经的道路。“离宫”、“辇路”用在这里,多少带点思古的幽情。许浑诗中有“三千歌舞宿层台”一句,描写当年刘宋君王的声色享乐生活;而据史书记载,刘裕做皇帝时清心寡欲,并不如此奢华。也许因为如此,萨都剌并没有像许浑那样描写离宫的奢靡繁华,而着墨于凌歊台目前的衰败景象。

  在上面一联渲染的基础上,颈联自然而然道出了这样的感慨:自然界的规律不会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消失,它们依然存在,四季照样轮回。每逢春天来临时,凌歊台上的野花仍像旧日一样盛放,无论这里是辉煌的离宫还是废弃的楼台,都没有任何改变。这一联与上联相对照,一写离宫的萧条肃杀,一写野花的自在开放。历史上的英雄,其事迹、功业会随着王朝的消亡而消散,昔日奢华的亭台楼阁,也会化为废墟,就如同曾经人声鼎沸的离宫,如今绝无人迹,只有闲云作伴,日升月落。另一方面,那些野花悠然自得地盛放,完全不理会人事的兴废。由野花的开放,作者的怀古幽思转为一种豁然开朗的历史观:原来历史也和自然界一样,其兴衰自有内在的规律,世人所能做的,也就是如野花一样尽量地放开心胸、自得自在而已。

  碑石本来是为了刻下帝王的丰功伟业、记载那些辉煌的历史而立起来的,而如今,负有这样使命的碑石已经断裂,淹没在枯黄衰败的野草和荒凉的烟尘中。绿色的苔藓原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现在它们慢慢地爬满了那些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断裂碑石。李白也写过题为《凌歊台》的诗,最后两句是“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由于厚厚的苔藓遍布碑石,游人都没法看清刻在石上的碑文。盛唐时代已然如此,萨都剌所处的元代更不必说。反过来说,正因为没有人清理和守护碑石,任其自生自灭,它们才会变得绿苔遍体,这再一次证实了凌歊台的败落荒凉。除了辇路、断碑,以及传说,再也没有什么事物能证明当年凌歊台的繁华,闲云、野花、月亮,这都不是帝王所带来的事物,也不是哪一代王朝所能控制得了的。帝王也许能在某一段时间里创造非凡的繁华和功业,例如在凌歊台上建造离宫,但也是短暂的事业。人生如梦,繁华如烟,只有日月更替、云起云落、花草枯荣,才是恒久不变的规律。作者以此作结,既有回顾历史的淡淡感伤,又引出对历史发展、朝代更替现象的深入思考。

  萨都剌的怀古诗颇为后人所称道,这首《次韵登凌歊台》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首。整首诗由凌歊台的远景着墨,着力于描写凌歊台上的景物与往昔离宫的对比,昔日的高台、离宫、辇路、碑石都已荒废,今日依旧山险台崇,但这个世界已属于闲云、野草、绿苔。作者在感伤旧事时,又暗含看穿历史规律的平和心态。他怀古,但不是一味地伤古、悲切,而带有深沉的思考,更能打动人心,发人深省。“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一联,已成为咏古述怀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41-4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