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永王¹正月²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³
译文: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
注释:¹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²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³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楼船一举风波¹静,江汉翻为雁鹜(wù)²
译文:永王的楼船听过之处,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顿时变得像雁鹜一样的风平浪静。
注释:¹风波:指乱象。²“江汉”句: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雁鹜池:这里泛指游乐之地。
三川北虏(lǔ)乱如麻¹,四海南奔似永嘉(jiā)
译文: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注释:¹“三川”句: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但用东山¹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²
译文: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靖胡沙。
注释:¹东山:谢安隐居处。²静胡沙:平定叛乱,使北方安定。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雷鼓¹(cáo)嘈喧武昌,云旗猎猎²过寻阳³
译文:鼓声如雷晒杂之声喧动了武昌,旌旗如云呼啦啦地过了寻阳。
注释:¹雷鼓:如雷的鼓声。²猎猎:风声。³寻阳:即浔阳。晋浔阳郡,隋为九江,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改浔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秋毫不犯三吴¹悦,春日遥看五色光²
译文: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三吴之地的人民都踊跃欢迎,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气氛。
注释:¹三吴:泛指吴地,具体说法较多。²五色光:官军上面的瑞气。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龙盘虎踞(jù)¹帝王州²,帝子金陵访故丘³
译文:钟山龙盘,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帝子永王来访金凌之旧迹。
注释:¹龙盘虎踞:钟山龙蟠,石头虎踞。²帝王州:南朝谢脁《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为其所本。³故丘:故墟。谓金陵曾为六朝故都。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春风试暖昭阳殿¹,明月还过鳷(zhī)鹊楼²
译文:春风吹暖了旧苑中的昭阳宫殿,明月高高地照耀着鳷鹊楼。
注释:¹昭阳殿:王琦注:《一统志》:昭阳殿乃太后所居,在台城(宫殿名)内。²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金陵。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¹松柏使人哀。
译文:太上皇和皇上在外巡游尚未回到首都长安,诸先帝陵寝松柏蒙受胡尘而使人悲哀。
注释:¹五陵:指三原高祖献陵,礼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县)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桥陵。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诸侯不救河南¹地,更喜贤王²远道来。
译文:各路诸侯都不来救河南之地,欣喜的是贤王却率领兵马远道前来勤王。
注释:¹河南:指洛阳。²贤王:有德行的君王。这里指永王李璘。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丹阳北固¹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译文:丹阳的北固山就是古来的吴关,江边的楼台隐映于云水之间,美如画图。
注释:¹丹阳北固:谓丹阳的北固山,是吴地的险要关隘。唐时丹阳,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长江。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jīng)旗绕碧山。
译文:如今胡虏的战火已燃及沧海,永王大军东巡的旌旗在大江两岸围绕,飘扬于碧山之间。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¹²扬都³
译文:永王大军出巡三江,按兵五湖,楼船出征跨海行次扬州。
注释:¹跨海:是夸张之辞。²次:驻守。³扬都:指扬州。此句的正常语序是“楼船次扬都而跨海”。现在这样排列语序,是为了押韵和调整平仄格律。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战舰(jiàn)森森¹罗虎士²,征帆³一一引龙驹(jū)
译文:战舰森森地站满了彪虎之士,战船满载着征战的良马。
注释:¹森森:威严可畏貌。²虎士:勇武之士。³征帆:战舰的借代。⁴龙驹:喻指豪杰之士。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长风¹挂席²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³
译文:长风吹着船帆,其势一往无前,军威所到之处海动山倾,誓摧胡虏。
注释:¹长风:大风。²挂席:船上张起的帆。³古月摧:谓战胜胡兵。摧,挫败。古月,胡字的隐语,指胡兵。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xiāng)出峡来¹
译文:君看永王率兵浮江而下,多么像当年晋朝的龙骧将军出峡伐吴呀!
注释:¹“何似”句:谓永王的战舰浩浩荡荡地沿江东进,多么像晋朝王濬伐吴的楼船。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译文:秦始皇想浮海却造桥不成,汉武帝在寻阳射蛟也是空忙一场。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译文:我家贤王的楼舰是为平叛而来,其举可轻秦汉,最似太宗文皇帝渡海伐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帝宠贤王入楚关¹,扫清江汉始应还。
译文:皇帝宠命贤王以重任入楚关,扫清江汉地区就凯旋。
注释:¹楚关:楚地关塞。泛指楚地。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初从云梦¹开朱邸²,更取金陵(líng)作小山。
译文:先在云梦开津大都督府,再在益陵取钟山做王苑中的小山。
注释:¹云梦:古湖泊名,具体位置说法不一。大致在今湖南与湖北之间。这里泛指楚地。²朱邸:汉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这里指行军中的临时住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试借君王¹玉马鞭(biān)²,指挥³(róng)坐琼(qióng)(yán)
译文: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
注释:¹君王:指永王李璘。²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³指挥:发令调遣。⁴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名族的蔑称。⁵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¹
译文: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注释:¹“西入”句: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组诗里,诗人在歌颂永王东巡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首章发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节东巡,义师到处,呈现和平景象。

  二章诗人自谓在国家大难当头时,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出色,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三章写军容威武,声势浩大。军纪严明,有战胜征兆。从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吴,一路东进,势如破竹。

  四章想象、或者说希望永王璘进兵金陵,给金陵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胜,自古为帝王之地。次句叙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阳殿、鳷鹊楼借指金陵,以春风象征温暖,以明月象征光明。

  五章言社稷临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挥师东来。前两句撷取京师陷落后的一是一景,突出表现当时唐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局势,表达自己和广大人民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痛心疾首,对叛军所作所为的憎恶痛恨。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抨击在叛军进攻面前,为保存实力,节节败退,听任东都沦于敌手的各路将领,高度赞扬永王远道而来,收复国土的英雄行为。

  六章言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七章写永王麾下的威武的水师。上二句言水师广布,下二句言勇士威武。

  八章写永王水师以长风破浪之势,动海倾山,如同晋代王濬楼船东下破吴。

  九章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过了秦皇、汉武,比拟得不伦不类,和其他十首也不协调,可能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为永王提供了一个有意争夺帝位的罪状。因此前人认为是伪作。

  十章写永王奉天子之命,保卫疆土,涉及地域之广。入楚关,扫清江汉,从云梦到金陵。这是夸张之辞。实际李璘的军事势力未到金陵。

  末章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此诗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诗人在组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组诗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现出他想作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30-233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97-303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72-274 .

yǒngwángdōngxúnshíshǒu

bái tángdài 

yǒngwángzhēngyuèdōngchūshī tiānyáofēnlóng 
lóuchuánfēngjìng jiānghànfānwéiyànchí 

sānchuānběiluàn hǎinánbēnyǒngjiā 
dànyòngdōngshānxièānshí wéijūntánxiàojìngshā 

léicáocáoxuānchāng yúnlièlièguòxúnyáng 
qiūháofànsānyuè chūnyáokànguāng 

lóngpánwángzhōu jīnlíngfǎng访qiū 
chūnfēngshìnuǎnzhāoyángdiàn殿 míngyuèhuánguòzhīquèlóu 

èrxúnyóuwèihuí língsōngbǎishǐ使rénāi 
zhūhóujiùnán gèngxiánwángyuǎndàolái 

dānyángběishìguān huàchūlóutáiyúnshuǐjiān 
qiānyánfēnghuǒliáncānghǎi liǎngànjīngràoshān 

wángchūsānjiāngàn lóuchuánkuàhǎiyáng 
zhànjiànsēnsēnluóshì zhēngfānyǐnlóng 

chángfēngguàshìnánhuí hǎidòngshānqīngyuècuī 
jūnkànjiāng lóngxiāngchūxiálái 

lónghǎichéngqiáo hànxúnyángkōngshèjiāo 
wánglóujiànqīngqínhàn quèwénhuángliáo 

chǒngxiánwángchǔguān sǎoqīngjiānghànshǐyīnghuán 
chūcóngyúnmèngkāizhū gèngjīnlíngzuòxiǎoshān 

shìjièjūnwángbiān zhǐhuīróngzuòqióngyán 
nánfēngsǎochénjìng 西chángāndàobiā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

永王的楼船听过之处,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顿时变得像雁鹜一样的风平浪静。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靖胡沙。

鼓声如雷晒杂之声喧动了武昌,旌旗如云呼啦啦地过了寻阳。

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三吴之地的人民都踊跃欢迎,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气氛。

钟山龙盘,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帝子永王来访金凌之旧迹。

春风吹暖了旧苑中的昭阳宫殿,明月高高地照耀着鳷鹊楼。

太上皇和皇上在外巡游尚未回到首都长安,诸先帝陵寝松柏蒙受胡尘而使人悲哀。

各路诸侯都不来救河南之地,欣喜的是贤王却率领兵马远道前来勤王。

丹阳的北固山就是古来的吴关,江边的楼台隐映于云水之间,美如画图。

如今胡虏的战火已燃及沧海,永王大军东巡的旌旗在大江两岸围绕,飘扬于碧山之间。

永王大军出巡三江,按兵五湖,楼船出征跨海行次扬州。

战舰森森地站满了彪虎之士,战船满载着征战的良马。

长风吹着船帆,其势一往无前,军威所到之处海动山倾,誓摧胡虏。

君看永王率兵浮江而下,多么像当年晋朝的龙骧将军出峡伐吴呀!

秦始皇想浮海却造桥不成,汉武帝在寻阳射蛟也是空忙一场。

我家贤王的楼舰是为平叛而来,其举可轻秦汉,最似太宗文皇帝渡海伐辽。

皇帝宠命贤王以重任入楚关,扫清江汉地区就凯旋。

先在云梦开津大都督府,再在益陵取钟山做王苑中的小山。

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

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注释

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

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

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风波:指乱象。

“江汉”句: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雁鹜池:这里泛指游乐之地。

“三川”句: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东山:谢安隐居处。

静胡沙:平定叛乱,使北方安定。

雷鼓:如雷的鼓声。

猎猎:风声。

寻阳:即浔阳。晋浔阳郡,隋为九江,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改浔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三吴:泛指吴地,具体说法较多。

五色光:官军上面的瑞气。

龙盘虎踞:钟山龙蟠,石头虎踞。

帝王州:南朝谢脁《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为其所本。

故丘:故墟。谓金陵曾为六朝故都。

昭阳殿:王琦注:《一统志》:昭阳殿乃太后所居,在台城(宫殿名)内。

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金陵。

五陵:指三原高祖献陵,礼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县)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桥陵。

河南:指洛阳。

贤王:有德行的君王。这里指永王李璘。

丹阳北固:谓丹阳的北固山,是吴地的险要关隘。唐时丹阳,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长江。

跨海:是夸张之辞。

次:驻守。

扬都:指扬州。此句的正常语序是“楼船次扬都而跨海”。现在这样排列语序,是为了押韵和调整平仄格律。

森森:威严可畏貌。

虎士:勇武之士。

征帆:战舰的借代。

龙驹:喻指豪杰之士。

长风:大风。

挂席:船上张起的帆。

古月摧:谓战胜胡兵。摧,挫败。古月,胡字的隐语,指胡兵。

“何似”句:谓永王的战舰浩浩荡荡地沿江东进,多么像晋朝王濬伐吴的楼船。

楚关:楚地关塞。泛指楚地。

云梦:古湖泊名,具体位置说法不一。大致在今湖南与湖北之间。这里泛指楚地。

朱邸:汉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这里指行军中的临时住所。

君王:指永王李璘。

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

指挥:发令调遣。

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名族的蔑称。

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西入”句: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鉴赏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组诗里,诗人在歌颂永王东巡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首章发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节东巡,义师到处,呈现和平景象。

  二章诗人自谓在国家大难当头时,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出色,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三章写军容威武,声势浩大。军纪严明,有战胜征兆。从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吴,一路东进,势如破竹。

  四章想象、或者说希望永王璘进兵金陵,给金陵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胜,自古为帝王之地。次句叙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阳殿、鳷鹊楼借指金陵,以春风象征温暖,以明月象征光明。

  五章言社稷临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挥师东来。前两句撷取京师陷落后的一是一景,突出表现当时唐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局势,表达自己和广大人民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痛心疾首,对叛军所作所为的憎恶痛恨。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抨击在叛军进攻面前,为保存实力,节节败退,听任东都沦于敌手的各路将领,高度赞扬永王远道而来,收复国土的英雄行为。

  六章言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七章写永王麾下的威武的水师。上二句言水师广布,下二句言勇士威武。

  八章写永王水师以长风破浪之势,动海倾山,如同晋代王濬楼船东下破吴。

  九章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过了秦皇、汉武,比拟得不伦不类,和其他十首也不协调,可能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为永王提供了一个有意争夺帝位的罪状。因此前人认为是伪作。

  十章写永王奉天子之命,保卫疆土,涉及地域之广。入楚关,扫清江汉,从云梦到金陵。这是夸张之辞。实际李璘的军事势力未到金陵。

  末章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此诗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诗人在组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组诗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现出他想作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30-233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97-303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72-274 .
创作背景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此诗宋本题下注云:“永王军中。”这组《永王东巡歌》即在永王幕府中所作。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30-233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97-303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先辈¹(xiá)中三尺水²,曾入吴潭斩龙子³
译文: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注释:¹先辈:指春坊正字。²三尺水:三尺剑。³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xì)¹斜明刮露寒,练带²平铺吹不起。
译文: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注释:¹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²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蛟胎¹皮老蒺(jí)(lí)²刺,鸊(pì)(tí)³花白鹇(xián)尾。
译文: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注释:¹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²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³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⁴淬:涂抹的意思。⁵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直是荆(jīng)(kē)¹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译文: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注释:¹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ruó)丝团金¹悬簏(lù)(sù)²,神光欲截蓝田玉³
译文: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注释:¹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²簏簌:下垂的样子。³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提出西方白帝¹惊,嗷(áo)嗷鬼母秋郊哭²
译文: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注释:¹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²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读者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是涂抹的意思。“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在这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chūnfāngzhèngjiànzi--

xiānbèixiázhōngsānchǐshuǐcéngtánzhǎnlóngzi

yuèxiémíngguāhánliàndàipíngchuī

jiāotāilǎocuìhuābáixiánwěi

zhíshìjīngpiànxīnjiàozhàojiànchūnfāng

ruátuánjīnxuánshénguāngjiélántián

chū西fāngbáijīngáoáoguǐqiūjiāo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译文:我隐居的地方虽然荒凉,但是长满了松树和菊花,家里藏书很多。
注释:严少尹:即严武。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末。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烹葵(kuí)¹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译文:我烹制葵菜邀请尊贵的宾客,来到我贫穷简陋的家里欣赏青竹。
注释:¹葵:草木植物,有莵葵、凫葵、楚葵等,其嫩叶皆可食。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què)乳葵春草,莺啼过落花。
译文:这时候春草还刚刚生长,鸟雀已经开始哺乳,鸟雀啼叫着飞过已经开败的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自怜黄发¹暮,一倍惜年华。
译文:自怜自叹自己年纪很老了,一定要加倍珍惜年华,享受这美好闲适的时光。
注释:¹黄发:年老之征。

wǎnchūnyánshǎoyǐnzhūgōngjiànguò--wángwéi

sōnghuāngsānjìngshūgòngchēpēngkuíyāoshàngkànzhúdàopínjiā

quèxiānchūncǎoyīngguòluòhuāliánhuángbèiniánhu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¹;日出江花²红胜火³,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花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¹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²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³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⁴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¹,郡(jùn)²枕上看潮头³。何日更重游!
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花够再次去游玩?
注释:¹桂子:桂花。²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³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¹;吴酒一杯春竹叶²,吴娃³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花够再次去游玩?
注释:¹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²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³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⁴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⁵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花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花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紧承前首结句“花不忆江南”,将记忆的镜头移向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中间两句是说,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偌大一个杭州,可忆的情景当然很多,而按照这种小令的结构,却只花纳入两句,这就需要选择和集中最有代表性,也是他感受最深的东西。就杭州景物而言,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是什么呢?不用说,浙江潮和月中桂子,就是杭州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而作者也对此感受最深。

  何谓月中桂子?《南部新书》里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别人也可花拾得。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很想拾它几颗。《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灵隐多海石榴花也。”看起来,他在杭州之时多次往寻月中桂子,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因而当他把记忆的镜头已向杭州的时候,首先再现了“山寺月中寻桂子。”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

  如果说天竺寺有月中桂子飘落不过是神话传说,那么浙江潮却是实有的奇观。浙江流到杭州城东南,称钱塘江;又东北流,至海门入海。自海门的潮水,十分壮观。《方舆胜览》云:“钱塘每昼夜潮再上,至八月十八日犹大。”请看《钱塘候潮图》里的描写:“常潮远观数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正因为“潮头高数丈”,所以作者当年做杭州刺史的时候,躺在郡衙的亭子里,就花看见那“卷云拥雪”的壮丽景色。

  这两句词,都有人有景,以人观景,人是主体。所不同的是:上句以动观静,下句以静观动。“何日更重游?”末句是说,什么时候花够再次去游玩?这首诗仅就作者的内心活动而言,已蕴含着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第三首诗,追忆苏州往事。“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开头是说,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把镜头移向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中间两句是说,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美丽的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双双起舞。“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说明。“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可解释成春天酿熟的酒,也可解释为花给饮者带来春意的酒,从“春”与“醉”的对偶来看,后一句解释也许更符合原意。“醉芙蓉”是对“吴娃双舞”的形象描绘。以“醉”字形容“芙蓉”,极言那花儿像美人喝醉酒似的红艳。“娃”,美女。西施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修建的住宅,叫“馆娃宫”。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既为了与下文协韵,更为了唤起读者对于西施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读到“吴娃双舞醉芙蓉”,这种联想就更加活跃了。这两句,前宾后主,喝酒是为了观舞助兴,着眼点落在“醉芙蓉”似的“吴娃”身上。

  “早晚复相逢?”末句是说,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早晚”,当时口语,它的意思与“何时”相同。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花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参考资料:
1、 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30

jiāngnánsānshǒu

bái tángdài 

jiāngnánhǎo fēngjǐngjiùcéngān 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 chūnláijiāngshuǐ绿lán néngjiāngnán 

jiāngnán zuìshìhángzhōu shānyuèzhōngxúnguì jùntíngzhěnshàngkàncháotóu gèngchóngyóu 

jiāngnán gōng jiǔbēichūnzhú shuāngzuìróng zǎowǎnxiāngféng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lù)¹者莪(é)²,匪³莪伊(hāo)。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大太辛劳!
注释:¹蓼蓼:长又大的样子。²莪: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³匪:同“非”。⁴伊:是。⁵劬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wèi)¹。哀哀父母,生我劳瘁(cuì)
译文: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大太劳累!
注释:¹蔚:一种草,即牡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¹之罄(qìng)²矣,维罍(léi)³之耻。鲜(xiǎn)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出则衔(xián)(xù),入则靡至。
译文: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娘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注释:¹瓶:汲水器具。²罄:尽。³罍:盛水器具。⁴鲜:指寡、孤。⁵民:人。⁶怙:依靠。⁷衔恤:含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兮生我,母兮鞠(jū)¹我。拊²我畜³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hào)(wǎng)
译文:父母啊,你们生下了我,又养育了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要回报父母的恩情,怎奈上天没有准则,对我不加保佑!
注释:¹鞠:养。²拊:通“抚”。³畜:通“慉”,喜爱。⁴顾:顾念。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⁶腹:指怀抱。⁷昊天:广大的天。⁸罔:无。⁹极:准则。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南山烈烈¹,飘风²发发³。民莫不穀(gǔ),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注释:¹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²飘风:同“飙风”。³发发:读如“拨拨”,风声。⁴律律:同“烈烈”。⁵弗弗:同“发发”。⁶卒:终,指养老送终。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蒋立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28-431

é

míng xiānqín 

zhěé fěiéhāo āiāi shēngláo 

zhěé fěiéwèi āiāi shēngláocuì 

píngzhīqìng wéiléizhīchǐ xiǎnmínzhīshēng zhījiǔ  shì chūxián zhì 

shēng   zhǎng  chū bàozhī hàotiānwǎng 

nánshānlièliè piāofēng mín hài nánshān piāofēng mín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译文:兰花不当户生长,宁愿是闲庭幽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译文:旧日被霜摧露欺,曾经的红颜已未老先衰。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谬接瑶华霜,结根君王池。
译文:一度错接在瑶华琼霜上,在君王的池塘边结根。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译文:看看自己没有讨人喜欢的馨香美,白白承受了清风吹沐。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译文:如果有余芳可佩于身,愿一起度过岁月。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¹
译文:袖中揣着赵国制造的匕首,是从徐夫人家买的。
注释:¹徐夫人:古代铸剑名家,姓徐名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译文:霜雪刀刃幽闭在玉匣中,经历了燕国又经历秦国。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
译文:谋划的事情没有着落,沦落在旅途的沙尘之中。
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译文:想把这柄匕首送给你,让它与你同急共难。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
译文:荆轲去后,壮士多被摧残。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译文:在易水边高声痛哭,易水也为我扬起滔天波澜。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
译文:凿井就要深到泉水,扬帆就要帮助人渡河,我就希望能辅佐帝王。
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译文:廉正的人重义,骏马不需要加鞭。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译文:人生贵在相知,何必谈什么金钱?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
译文:轻慢时世,鄙视功业,并非是我胸无谋略。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
译文:戏谑放荡看视万古贤人,以为那不过是儿童闹剧。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
译文:从事产业多费心,我胸怀长策匡辅君主。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译文:现在寒风凛冽,我没有住所,哪里去获得周瑜赠送给孙策的南宅呢?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
译文:上当年所酿之新酒来驱风寒,霜雪染鬓两边雪白。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蜀主思孔明¹,晋家望安石²
译文:蜀主刘备思念诸葛亮,晋家皇帝盼望谢安石,都希望有个能臣匡辅自己。
注释:¹孔明:诸葛亮。²安石:谢安。
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
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
译文:现在的人列五鼎而食,谈笑间千金一掷。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译文:伏虎身上落满胡尘,游海滨听渔歌唱晚。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译文:苏秦穿着破烂的毛裘,妻子嫂子都感觉羞愧,冯谖将长剑托交亲人。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
译文:夫子你秉承家义,群公也难以与你为邻。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译文:别用遥远处的西江水,空口许诺给快要渴死的东海溟臣。
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译文:有朝一日我青云直上,会用黄金来回报主人的。
李白这组诗共三首,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尤其的“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两句表达了李白的择友理念:人与人之间贵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钱交往,不以贫贱富贵作为择友的标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