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寻阳¹五溪水,沿洄(huí)²直入巫山里。
译文:寻阳五溪的溪水,逆流而上一直流入巫江。
注释:¹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²沿洄: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译文: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sà)¹芦花复益愁。
译文: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注释:¹飒飒:拟声词。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译文: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寻阳五溪的溪水,逆流而上一直流入巫江。

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注释

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

沿洄: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飒飒:拟声词。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¹马首泣遗民。
译文: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
注释:¹壶浆:指酒浆。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夜栖高冢¹占星象,昼上巢(cháo)车望虏(lǔ)尘。
译文: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
注释:¹高冢:即高山。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共道功名方迫逐¹,岂知老病只逡(qūn)(xún)²
译文: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
注释:¹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²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灯前抚卷¹空流涕²,何限人间失意人。
译文: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注释:¹卷:指史籍。²流涕:流泪。

  “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

  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语言运用上,作者深于锤炼,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写眼前,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 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995页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吹箫人去。但桂影¹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piāo)(miǎo),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qiáng),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lù)
译文: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注释:¹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¹、角巾²东路。人间俯仰³,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译文: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欢何时到期限,能像从前一样团圆。
注释:¹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²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³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几行归塞(sài)尽,念尔独何之¹
译文: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注释:¹之:往。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暮雨相呼失¹,寒塘欲下迟。
译文: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注释:¹失:失群。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zhǔ)¹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译文:渚上雨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注释:¹渚:水中的小洲。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未必逢矰(zēng)(zhuó)¹,孤飞自可疑。
译文: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注释:¹缯缴:指矰缴。猎取飞鸟的工具。缴,即在短箭上的丝绳。

  一联写同伴归尽,只有大雁独自飞翔,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的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徐培均认为,这首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尤应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如此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呵!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一个 “低”字,一个“冷”字。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耽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艺概·诗概》)崔涂这首《孤雁》,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言律诗中的上品。

yànèrshǒu··èr--cuī

xíngguīsāijǐnniàněrzhī

xiāngshīhántángxiàchí

zhǔyúnànguānyuèlěngxiāngsuí

wèiféngzēngjiǎofēi

东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丈,腹围如其长。朱衣缟带,以赤蛇绕其项。不饮不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为食,以雾为浆,名日尺郭,一名食邪,一名黄父。《神异经》
东南有人焉,周行¹天下,其长七丈,腹围如其长。朱衣缟(gǎo)²,以赤蛇绕其项。不饮不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为食,以雾为浆,名日尺郭,一名食邪,一名黄父。(“项”原作“顶”,据明抄本改)《神异经》
译文:大地东南有巨神,巡行天下,他身高七丈,腰阔七丈;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带子,头上盘绕着红色的蛇。不吃不喝,每天早上吞下三千恶鬼,傍晚吞下三百恶鬼。他七鬼为食,七雾为酒,名叫尺郭,还叫食邪,又叫黄父。
注释:¹周行:巡行。²缟带:白色生绢带。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空江¹浩荡²景萧然³,尽日菰(gū)(pú)泊钓船
译文:江面上浩荡荡景色萧萧然,终日里只看见菰蒲钓鱼船。
注释:¹空江:洞庭湖水面横无际涯,尽日因风被阻,所以显得江面空旷。²浩荡:指风吹浪涌,白波浩荡记。³景萧然:这是同无风时比较,无风时江面百舸争流,异常热闹,而今船只避风,江面显得萧然。⁴菰:即艾白。⁵蒲:水草,孤与蒲,皆生长在浅水处。⁶泊钓船:钓船停在港湾中。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青草¹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译文:青草湖里浪高三月从此过,杨花飞絮扑面江上风烟满。
注释:¹青草:湖名,今在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接湘阴县界,因湖南省有青草山,而且湖中多青草,故名。青草湖向来就和洞庭湖并称。一湖之内,有沙洲间隔,一名青草,一名洞庭。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情多¹莫举伤春目²,愁极兼³无买酒钱。
译文:多情怀绪莫要观看伤春景,无法消愁只因没有买酒钱。
注释:¹情多:指多愁善感的人。²莫举伤春目:不要放眼看那使人伤心的春天的景象。³兼:又加上。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犹有渔人¹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²
译文:极远处还布那几户渔家在,不成村落散住在那夕阳边。
注释:¹渔人:打渔的人。²夕阳边:在夕阳洒落的岸边。

  这是诗人途经洞庭遇风路阻时所写的一首诗,诗歌描写了洞庭的风光,并于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伤春情怀。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诗人因风大阻于洞庭湖边,举目远眺,但见与洞庭湖相连的江面上空荡荡的,天气阴沉,景物萧索,使人顿生抑郁之情,风大浪高,无法渡过洞庭,只得枯坐在钓船之内,尽日相伴的只有岸边的菰蒲。“尽日”二字,表明了诗人因风路阻而无法行路的无可奈何心情。首联通过空江的萧然景致与整日地面对菰蒲,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为下面的进一步描写作了铺垫。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是写诗人坐在钓船内所目睹的舱外情景。诗人举目向青草湖方向望去,暮春三月的风特别大,湖面被吹得波涌浪翻,岸上的杨花也被吹得四处飞扬,迷蒙一片,把流入洞庭的河汊上空都给遮掩住了。这两句是描写洞庭湖边周围的萧然景致,是承接首联中所描绘的氛围而来的。一个“扑”字写出了柳絮逐风而舞的状态,极具动感。《唐诗别裁》注云:“夜泊洞庭湖港汉,故有‘绿杨花扑一溪烟’之句。否则风景全不合矣,玩末句自明。”一边是白浪层层,一边是白絮纷纷,水上陆上尽是白色,这种冷色调更添了几许凄凉。首句直接写风,连日的风使水面空空荡荡,足见风之大,而这两句则从侧面来写风之大,正是因为有风,才有“浪高”,才有“花扑”,前后两联从不同角度入手,将洞庭暮春风起时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在首颔两联的写景后,颈联的这两句承上开始抒情。路阻于洞庭之滨,又遇上了不作美的天公,诗人感叹道,如果是个有着坎坷经历又极易感伤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切不可举目远眺,显然这是诗人自身的经验之谈,因为诗人已经远眺了并已生了伤春之心,而且更令其尴尬的是,愁闷已极的诗人此刻身上却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沽酒来解愁。沈德潜在《说诗语》中对律诗的五六两句是这样要求的:“五六必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须振起也。”这两句由景转情,确有别开一境、耸然挺拔的感觉。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诗歌的最后一联以景作结。诗人从自己的感伤情绪中摆脱出来,举目远眺,只见此刻已经夕阳西下,虽说景色萧然,但仍有几家渔人的房子,零零落落地散布在远处,只是看上去不成村落而已。这里的零星房屋,远方的西下夕阳,同样也给人以萧然的感觉,当然,也是因风受阻于郊外的孤身旅人抑郁心理的折射。

  该诗以景传情,以情染景,情景交融。这首诗中景物本身就含有不尽的情意,而诗人的悲愁又给景物罩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因此,饶有余味,绵绵不尽。在结构章法上,所见与所感交互递现,诗脉清晰,不失为一首有特色的律诗。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42-244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2-305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608-612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