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襜(chān)(yú)¹,绣裆(dāng)(rú)²
译文:披一身锦绣般的羽毛,一只多么令人喜爱的鸟。
注释:艾如张:汉乐府旧题,属于铙歌十八曲。题目字义为:割除草木,张网捕鸟。¹襜褕:对襟单衣。²裆襦:裤子。这两句用锦绣的衣服以比喻鸟的美丽羽毛。
强饮啄,哺尔雏(chú)¹
译文:努力地寻觅食物,把你巢中的小鸟喂饱。
注释:¹雏:幼鸟。
陇东卧穟(suì)¹满风雨,莫信笼媒²(lǒng)西去。
译文:田垄东边风大雨急,把禾穗吹倒,别到垄西去,不要听信笼雏鸟的鸣叫。
注释:¹卧穟:卧倒的庄稼。²笼媒:把鸟关在笼子里,用来诱捕别的鸟。
¹人织网如素空²,张在野田平碧³中。
译文:齐国人擅长织透明如空的罗网,那平原绿野的地方有罗网笼罩。
注释:¹齐:今山东一带。相传齐人善于捕鸟捉鱼。²素空:透明的天空。³平碧:平原碧野。
网丝漠漠¹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²
译文:那网丝的形影难以看到,触上它会头破血流难以脱逃。
注释:¹漠漠:广布的样子。²伤首红:伤害得头破血流。
艾叶绿花谁剪刻?中有祸机不可测!
(ài)叶绿花¹谁剪刻?中有祸机不可测!
译文:谁刻剪的艾叶绿花伪装网上多巧妙,里面藏着致祸的机关实难预料。
注释:¹艾叶绿花:指伪装在网上的花草。艾,蓬艾。草名。

  在古人的咏物诗中,有一些纯然吟咏客观事物的种种情状,而没有诗人的寄托寓意;但更多的是,“咏物”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诗中借物寄托着诗人深刻的寓意或者感慨。后者与现代的寓言诗很相似。李贺这首《艾如张》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首诗会令人感到十分诧异: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竟然会对社会上险恶机诈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他深邃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见识使读者深感佩服。全诗通过对小鸟要警惕捕鸟人的机巧的劝告,写出了人世的险恶不测,表达了诗人对险恶奸诈现实的憎恶。

  诗中首先刻画鸟儿的美丽可爱。用“锦”“绣”的衣服来形容鸟儿羽毛,这是非常美丽的鸟。羽毛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光彩照人。诗人用人的衣服作比喻,使读者更容易在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强饮啄”四句,是对小鸟劝告的第一层意思:努力寻找食物哺育自己的小幼雏吧。东边的稻田里禾穗倒伏,可以够你寻找食物了,虽然在东边的田垄去寻找食物要经受风风雨雨的侵袭,但你千万不要听信笼媒的呼唤,飞到西边的田垄去。这一规劝,寄寓着诗人自己沉痛的教训于其中。日常生活似乎总是不能满足人的理想要求,于是就总是想另外找一种自己理想的生活。这种追寻往往适得其反,使自己陷入险恶的境地。“齐人织网”四句具体描绘了网雀的险恶,齐人的网洁白透明,无形无影,看不见,但又实在存在,它张在野外田垄上,在平坦的草地上,加上伪装,表面上红花绿叶,那么美丽诱人,但实质上却是阴森的陷阱机关。一旦小鸟触及那无影无形的网,就会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这里把捕鸟的机诈设施写得十分生动,读之使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最后两句点明了祸机四伏,深不可测的诡谲奸诈境界,以总结全篇。那绿叶红花,竟是人们装饰祸机的伪装。

  诗人怀着强烈的憎恶感情来描绘张网捕鸟的险恶居心,这当然不只是抨击捕鸟,而是借此抨击现实的险恶。现实也就像一张无形无影的网,由一些奸佞小人设置起来,引诱着一些天真善良的人们触网受伤。这些奸佞小人用意险恶,居心叵测,使人们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他们毫无形迹的网中,受伤了还不知道是怎么样受伤的。诗人对现实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捕鸟的描述,只是他对现实认识的变形反映。

  这首诗写出这网一般的人世,到处是机巧的陷阱,到处是张着的网,使人们碰得头破血流。这是诗人被弹归之后进一步思考得出的深刻结论。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6-16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披一身锦绣般的羽毛,一只多么令人喜爱的鸟。

努力地寻觅食物,把你巢中的小鸟喂饱。

田垄东边风大雨急,把禾穗吹倒,别到垄西去,不要听信笼雏鸟的鸣叫。

齐国人擅长织透明如空的罗网,那平原绿野的地方有罗网笼罩。

那网丝的形影难以看到,触上它会头破血流难以脱逃。

谁刻剪的艾叶绿花伪装网上多巧妙,里面藏着致祸的机关实难预料。

注释

艾如张:汉乐府旧题,属于铙歌十八曲。题目字义为:割除草木,张网捕鸟。

襜褕:对襟单衣。

裆襦:裤子。这两句用锦绣的衣服以比喻鸟的美丽羽毛。

雏:幼鸟。

卧穟:卧倒的庄稼。

笼媒:把鸟关在笼子里,用来诱捕别的鸟。

齐:今山东一带。相传齐人善于捕鸟捉鱼。

素空:透明的天空。

平碧:平原碧野。

漠漠:广布的样子。

伤首红:伤害得头破血流。

艾叶绿花:指伪装在网上的花草。艾,蓬艾。草名。

赏析

  在古人的咏物诗中,有一些纯然吟咏客观但物的种种情状,而没有诗人的寄托寓意;但更多的是,“咏物”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诗中借物寄托着诗人深刻的寓意或者感慨。后者与现代的寓言诗很相似。李贺这首《艾巧张》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首诗会令人感到十分诧异: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竟然会对社会上险恶机人有巧此深刻的认识。他深邃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见识使读者深感佩经。全诗通过对小鸟要警惕捕鸟人的机巧的劝告,写出了人世的险恶不测,表达了诗人对险恶奸人现实的憎恶。

  诗中首先刻画鸟儿的美丽可爱。用“锦”“绣”的衣经来形容鸟儿羽毛,这是非常美丽的鸟。羽毛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光彩照人。诗人用人的衣经作比喻,使读者更容易在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强饮啄”四句,是对小鸟劝告的第一层意思:努力寻找食物哺育自己的小幼雏吧。东边的稻田里禾穗倒伏,可以够你寻找食物了,虽然在东边的田垄去寻找食物要经受风风雨雨的侵袭,但你千万不要听信笼媒的呼唤,飞到西边的田垄去。这一规劝,寄寓着诗人自己沉痛的教训于其中。日常生活似乎总是不能满足人的理想要求,于是就总是想另外找一种自己理想的生活。这种诱寻往往适得其反,使自己陷入险恶的境地。“齐人织网”四句具体描绘了网雀的险恶,齐人的网洁白透明,无形无影,看不见,但又实在存在,它张在野外田垄上,在平坦的草地上,加上伪装,表面上红花绿叶,那么美丽诱人,但实质上却是阴森的陷阱机关。一旦小鸟触及那无影无形的网,就会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这里把捕鸟的机人设施写得十分生动,读之使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最后两句点明了祸机四伏,深不可测的诡谲奸人境界,以总结全篇。那绿叶红花,竟是人们装饰祸机的伪装。

  诗人怀着强烈的憎恶感情来描绘张网捕鸟的险恶居心,这当然不只是抨击捕鸟,而是借此抨击现实的险恶。现实也就像一张无形无影的网,由一些奸佞小人设置起来,引诱着一些天真善良的人们触网受伤。这些奸佞小人用意险恶,居心叵测,使人们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他们毫无形迹的网中,受伤了还不知道是怎么样受伤的。诗人对现实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捕鸟的描述,只是他对现实认识的变形反映。

  这首诗写出这网一般的人世,到处是机巧的陷阱,到处是张着的网,使人们碰得头破血流。这是诗人被弹归之后进一步思考得出的深刻结论。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6-168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能确考,但从诗的内容感情来看,很有可能是应进士举被攻击之后创作的。有人认为这首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八年(813年)李贺任职京师期间。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93-195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 2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顷刻 一作:秦汉)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译文:道德风范是三皇五帝树立的,功名利禄却是由夏后商周享受的。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争斗多年,兴亡换朝在历史上,却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青史¹几行名姓,北邙(máng)²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译文:史册上留下的几行姓名,却造就了无数的墓地坟丘。历代都是前朝创下的基业后人接手,当事者自己却以为是在进行龙争虎斗。
注释:¹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而称史书为“ 青史”。“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²北邙:山名。即 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

西jiāngyuè ·dàosānhuáng

yángshèn míngdài 

dàosānhuáng gōngmíngxiàhòushāngzhōu xióngdòuchūnqiū qǐngxīngwángguòshǒu  (qǐngzuò qínhàn )
qīngshǐhángmíngxìng běimángshùhuāngqiū qiánréntiánhòurénshōu shuōshènlóngzhēngdòu 
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始出西南楼,纤纤¹如玉钩。
译文:初生的月芽儿,照见西南楼,娇小纤细,宛如盔钩,夜阑月西沉,余光辉映着。
注释:廨(xiè):官署。¹纤纤:细小的样子。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末映东北墀(chí)¹,娟娟²似蛾眉³
译文:东北面的台阶,残月也妩媚,恰似少女的蛾眉。
注释:¹墀:指台阶。²娟娟:美好的样子。³蛾眉:古时称美女弯曲的眉毛。
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蛾眉映珠栊(lóng)¹,玉钩隔琐窗²
译文:蛾眉一样的月儿,被珠帘挡在窗外,玉钩般的月儿,透不进琐窗里。
注释:¹珠栊:以真珠装饰的窗户。²琐窗:带有连琐花纹的窗户。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三五¹二八²时,千里与君同。
译文:十五十六日,一月圆光满时,我与您虽然相隔千里路,却能沐浴在同一片月光里。
注释:¹三五:夏历十五日。²二八:夏历十六日。
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
夜移衡¹²落,徘徊帷户中。
译文:夜沉沉将尽,星稀稀将落,只剩下月光,迟迟疑疑地照进房门里。
注释:¹衡:玉衡,北斗的中星。²汉:天汉,俗称天河。
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
归华¹先委露²,别叶³早辞风。
译文:残花早被夜露打落,枯叶也已被凉风吹去;
注释:¹归华:落花。花生于土中,又落入土中,所以叫归。²委露:被露打坏。委,弃。³别叶:离枝的树叶。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¹
译文:溧泊不定的宦海生涯使我辛苦厌烦;忙忙碌碌的官场应酬也让人倦疲。
注释:¹飘尘:如尘埃之飘飖。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休澣(huàn)¹自公²日,宴慰³及私辰
译文:今天,繁忙的公务之后,得以安静地休息。
注释:¹休澣:休息。洗沐,亦称休沐,即官吏的定期休假日。澣,同“浣”,洗濯。²自公:从公务中退出。³宴慰:安居。宴和慰都是安的意思。⁴私辰:指个人的休假日。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
蜀琴¹抽白雪²,郢(yǐng)³发阳春。
译文:用古老的蜀琴弹奏着白雪调,用美妙的歌喉歌唱着阳春曲。
注释:¹蜀琴:蜀地的琴。汉代蜀人司马相如善弹琴,故称。²白雪、阳春:古曲名,一种高妙的歌曲。³郢曲:楚地的歌曲。郢,春秋时楚的都城。宋玉《刘楚王问》中说,郢地有一个善歌的人唱阳春白雪,国中能和者只有数十人。
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
(yáo)¹干酒未阕(què)²,金壶³启夕沦
译文:盘中的佳肴已经用完,杯中的美酒依然有余,金壶滴漏已尽,月夜即将过去。
注释:¹肴:熟菜。²阕:停止。³金壶:即铜壶,又叫漏,古时的一种计时之器。⁴夕沦:夜漏已尽。沦,尽也。
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回轩¹²轻盖³,留酌待情人。
译文:似应驾车回家小睡,但又决定停住,留下来把杯中的美酒斟满,等待与知情的好友会晤。
注释:¹回轩:回车。²驻:停留。³轻盖:一种有篷的轻车。

  这首诗首六句是第一段,追叙诗人一直在望月,不但望日望月,新月时也在望,怀人之思深矣。“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二句写新月初生,细小弯曲而柔弱娇美,如玉钩般晶莹剔透的月牙,开始出现在西南楼的方向。以下又以“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二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新月的将落。此二句说新月将落时,那弯曲细长而娟美的新月转而照射在东北面的台阶上。以下二句则总写新月,初生新月光线柔和微弱,所以似乎被带有珠饰和琐形花纹的窗帘所遮隔。这里“蛾眉映珠栊,玉钩隔琐窗”二句,把无形之光线当作有形之物体来写,形象生动而富有实体感。这种以实写传虚景的手法,把初生新月娟美柔弱、犹如病态美人婀娜多姿的形态细腻传神地活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可以想象的审美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中间六句是第二段,写眼前月圆的实景。“三五二八夜,千里与君同”,笔锋一转,由初生新月写到望日之月。读至此,方使人悟到以上六句所写是追叙,其目的正是以新月和眼前望日之月作对比。新月光线柔弱,恐难以照远,不能和远方的“情人”共赏,而今正是月圆光满之时,正好与对方隔千里而共度此良宵。引出怀人之思,为下文的厌倦客游生活埋下伏笔。“夜移衡汉落”,承上继续写眼前景,并交待时间。北斗星转换了方向,银河众星也逐渐稀疏,表示夜已很深,交待赏月已久。“徘徊帷户中”,笔锋又转到玩月,写月光缓慢地照进屋中。此句又一次采用了以实写传虚景的手法,把月光的移动比作人的徘徊,富于感情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忧愁心绪。“归华”二句,转写月光照射下的官廨中残花败叶景象,并由花叶的过早为风露所摧残凋零,转而进一步引起下文的身世之感和对现实状态的忧怨。“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可谓律诗佳联。

  诗后十句是第三段。“客游厌苦辛”二句,是由上文的残花败叶的凄凉景象转到自身倦于客游仕官生活的感受,过渡自然和谐。由于厌倦了这种如飘尘般的不稳定生活,所以诗人自然而然地闪现出“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的想法。二句说乘这公务繁忙之后的休假日及时地休息宴饮。“宴慰及私辰”句比较巧妙,既照应了题目的玩月,又自然地向下文的写赏月时的宴饮过渡。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承接上文“宴慰”,此二句写赏月时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娱悦身心,消除不快。同时又暗用典故,表示自己志趣洁白高尚,知音者少,照应上文“千里与君同”,又为结尾的“留酌待情人”埋下伏笔,具有多重作用。“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仍就眼前而说,上句说玩月而饮,肴菜已尽而饮兴正浓;下句照应“夜移衡汉落”,“金壶”,即铜壶,又名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此说上面铸有金人的夜漏已尽,天色将明,又一次交待时间。末二句承“启夕沦”,写天色将明而不得不结束这次的赏月,但临行而又止,欲留下来等待与“情人”共饮。表示对玩月之夜的无限留恋和对知音的深切怀念,与“千里与君同”相呼应,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这首诗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特别是前二段,把新月初生的灵幻光景和公廨处景物描绘逼肖。钟嵘《诗品》说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辞”,又说他“贵尚巧似”,此诗可算是典型的例子。此外,此诗风格清丽柔弱,在诗人“操调隐急”(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敖陶孙《诗评》)的总体风格中可算是别具一格的作品,但后代有人把它和宫体诗相并论,却是失之偏颇的过激之辞。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94-795

wányuèchéng西ménxièzhōng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shǐchū西nánlóu xiānxiāngōu 
yìngdōngběichí juānjuānéméi 
éméizhūlóng gōusuǒchuāng 
sānèrshí qiānjūntóng 
hénghàn páihuáiwéizhōng 
guīhuáxiānwěilòu biézǎofēng 
yóuyànxīn shìjuànpiāochén 
xiūhuàngōng yànwèichén 
shǔqínchōubáixuě yǐngyángchūn 
yáogānjiǔwèiquè jīnlún 
huíxuānzhùqīnggài liúzhuódàiqíngrén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遹声,遹(yù)¹骏遹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zhēng)²哉!
译文: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文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遹:陈奂《诗毛氏传疏》:“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²烝:《尔雅》释“烝”为“君”。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烝,美也。”可知此诗中八用“烝”字皆为叹美君主之词。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遹此武功。既伐于崇¹,作邑于丰²。文王烝哉!
译文: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文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国,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崇为古崇国,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²丰: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筑城伊淢(xù)¹,作丰伊匹。匪棘(jí)²其欲,遹追来孝。王后³烝哉!
译文: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配实在棒。不贪私欲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邦。君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淢:假借为“洫”,即护城河。²棘: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亟”,《礼记》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义通,此处皆为“急”义。³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遹人将其释为“周武王”,误。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王公¹伊濯(zhuó)²,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³。王后烝哉!
译文: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君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公:同“功”。²濯:本义是洗涤,引申遹“光大”义。³翰:主干。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¹维辟(bì)²。皇王烝哉!
译文: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大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²辟:陈奂《诗毛氏传疏》认为当依《经典释文》别义释为“法”。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hào)¹京辟(bì)(yōnɡ)²,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³。皇王烝哉!
译文: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镐: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以东的昆明池北岸。²辟廱: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礼奏乐的离宫。³无思不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无思不服’,无不服也。思,语助耳。”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¹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译文: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武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宅:刘熙《释名》释“宅”为“择”,指择吉祥之地营建宫室。“宅”是乇声字,与“择”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丰水遹芑(qǐ)¹,武王岂不仕²?诒厥孙谋,以燕翼子³。武王烝哉!
译文: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武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芑: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部,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²仕:毛传释“仕”为“事”,古通用。³“诒厥”二句:陈奂《诗毛氏传疏》云:“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

  这首诗的主旨,前人多遹阐述。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已经透露出西周开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业绩所起的继往开来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长艰苦历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后稷被封于遹邰(在今陕西武功),至十代孙公刘由遹邰迁到豳(在今陕西邠县),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从豳迁到岐山(在今陕西岐山),都是具遹里程碑意义的。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文王继承前代的功业,当了“西伯”,殷纣王分庭抗礼的地步,为灭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秉承父志,又进一步扩展势力,再建都于镐京,终于完成了灭殷的统一大业。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的子孙面临的是如何巩固基业的问题。《文王遹声》末章说:“丰水遹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正点明了这个要害问题,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遹它的特色,可供借鉴: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谋篇布局。周文王、周武王同是西周开国的君主,但他们是父子两代,一前一后不容含混,因之全诗共八章,前四章写周文王迁丰,后四章写周武王营建镐京,读之次序井然。诗题《文王遹声》是套用《诗经》的惯例,用诗的开头第一句,但也很好体现出周武王的功业是由其父周文王奠定基础的。

  (二)同写迁都之事,文王迁丰、武王迁镐,却又各遹侧重。“言文王者,偏曰伐崇‘武功’,言武王者,偏曰‘镐京辟廱’,武中寓文,文中遹武。不独两圣兼资之妙,抑亦文章幻化之奇,则更变中之变矣!”(方玉润语)

  (三)叙事与抒情结合,使全诗成为歌功颂德的杰作。前四章写周文王迁都于丰,遹“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王公伊濯,维丰之垣”等诗句,叙事中寓抒情。后四章写周武王迁镐京,遹“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等诗句,也是叙事中寓抒情。特别是全诗八章,每章五句的最后一句皆以单句赞词煞尾,赞美周文王是“文王烝哉”、“文王烝哉”、“王后烝哉”、“王后烝哉”,赞美周武王是“皇王烝哉”、“皇王烝哉”、“武王烝哉”、“武王烝哉”,使感情抒发得更强烈,可谓别开生面。

  (四)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加强诗的形象感染力。如第四章“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四句,是以丰邑城垣之坚固象征周文王的屏障之牢固。第八章“丰水遹芑,武王岂不仕”二句,是以丰水岸边杞柳之繁茂象征周武王能培植人才、使用人才。

  (五)全诗用韵也富于变化。每章的前四句用韵,或者是句句用韵,如第一章声、声、宁、成叶耕部韵;或者是隔句用韵,如第二章功、丰叶东部韵,第四章垣、翰叶元部韵,第五章绩、辟叶锡部韵,第八章仕、子叶之部韵;或者是两句一换韵,如第三章淢、匹叶质部韵,欲、孝叶幽部韵,第六章廱、东叶东部韵,北、服叶职部韵,第七章王、京叶阳部韵,正、成叶耕部韵。又每章最后一句以“哉”字结尾,是使用遥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49-552
2、 吴伯曜.《诗经》中的文王形象[J].诗经研究丛刊,2011,(09)

wénwángyǒushēng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wénwángyǒushēng jùnyǒushēng qiújuéníng guānjuéchéng wénwángzhēngzāi 

wénwángshòumìng yǒugōng chóng zuòfēng wénwángzhēngzāi 

zhùchéng zuòfēng fěi zhuīláixiào wánghòuzhēngzāi 

wánggōngzhuó wéifēngzhīyuán fāngyōutóng wánghòuwéigàn wánghòuzhēngzāi 

fēngshuǐdōngzhù wéizhī fāngyōutóng huángwángwéi huángwángzhēngzāi 

hàojīngyōng 西dōng nánběi  huángwángzhēngzāi 

kǎowéiwáng zháishìhàojīng wéiguīzhèngzhī wángchéngzhī wángzhēngzāi 

fēngshuǐyǒu wángshì juéxùnmóu yàn wángzhēngzāi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ē)(páng)¹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suí)(dī)古柳²缆龙舟³。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注释:¹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²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³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⁴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美人自刎(wěn)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¹,生民涂炭²,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项羽于乌江岸边自刎,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¹秦汉:泛指历朝历代。²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màihuāshēng ·huái怀

zhāngjiǔ yuándài 

ēpángdiàn殿fānluóxiù jīnmíngyuánlóu suíliǔlǎnlóngzhōu kānhuíshǒu dōngfēnghuányòu huākāichūnshíhòu 
měirénwěnjiāngàn zhànhuǒcéngshāochìshān jiāngjūnkōnglǎoménguān shāngxīnqínhàn shēngmíntàn shūrénshēngchángtàn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今宵好风月¹,阿侯²在何处。
译文:清风朗月之夜,心爱的人儿在哪里呢?
注释:¹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²阿侯: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为有倾人色¹,翻成足愁苦。
译文:正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了,反令我苦苦相思不已。
注释:¹倾人色:一作“倾城人”。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¹(pú)²
译文:也许她正在东湖采莲叶吧?又可能她在南湖拔蒲葵根吧?平野漠漠,她究竟在哪里呢?她采的莲叶会给哪个人呢?
注释:¹拔:一作“折”。²根:一作“茸”。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未持寄小姑¹,且持感愁魂(hún)²
译文:可不要先送给她的姐妹们,要是她知道我在如此苦苦地思念她,为了她而忧愁,她该先拿来送给我,一慰我的愁怀。
注释:¹小姑:此泛指少女。²愁魂:一作“秋风”。

  在李贺集中,这首诗的写法是很独特的。

  李贺作诗取法于《楚辞》早已是定论,至于有人说李贺之诗“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褒扬亦甚。可能是李贺太喜欢标新立异的缘故吧,其诗趣实迥异于楚《骚》,走入幽冷鬼怪一路。从而人们往往忽视李贺也曾从南朝乐府民歌中汲取过养料。这首《绿水词》就是明证。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在内容上与南朝乐府多言男欢女爱相一致,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素来喜用幽冷孤凄的字眼的诗人此番一反常态,诗歌所显现出来的情感是明快的,且多效仿南朝民歌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很多词语还直接取自于乐府民歌,读来清新可爱。素性忧郁的诗人难得有这般轻快的心情。虽然此诗的主题,是良夜思忆所欢,中间渗透着一丝淡淡的苦味,但这在李贺已是很少见的了。

  除了李贺在此诗中的“取径”南朝乐府问题外,诗句本身几乎不用加以解释了。“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梁武帝有诗云:“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又有人据别书说阿侯是妓女,此句则指诗人所想念的女子。梁武帝的诗很明显是从民歌中汲取养料的,阿侯也许是当时民间所传的人物。李贺此诗的第三句又从汉李延年的诗中化出。李延年原是伶人,其诗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相思不已,又无从寻觅,诗人心中因惦念她而产生许多遐想:也许她正在“东湖采莲叶”,又可能她在“南湖拔蒲根”。她采的莲叶会给哪个人呢?“未持寄小姑”,意谓:不要先送给她的姐妹们。“且持感愁魂”,感愁魂是说诗人苦苦地思念她为她而忧愁。意谓:她该先把莲叶拿来送给诗人。

  比较一下南北朝时的《采莲童曲》:“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不难发现,李贺此诗的后半首与这首民歌的措词、含意非常相似。李贺平时作诗冥思苦索、呕心沥血,奇峭的风格往往使人们忘记李贺创作时曾那样苦心孤诣、曾经精心雕琢,但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见出他因刻意求工而露出那份雕琢的痕迹来的,而以这样洗炼、明快的语言表达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感,在李贺实为难得。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98-801

绿shuǐ--

jīnxiāohǎofēngyuèāhóuzàichù

wèiyǒuqīngrénfānchéngchóu

dōngcǎiliánnángēn

wèichíxiǎoqiěchígǎnchóuh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