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ē)(páng)¹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suí)(dī)古柳²缆龙舟³。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注释:¹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²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³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⁴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美人自刎(wěn)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¹,生民涂炭²,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项羽于乌江岸边自刎,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¹秦汉:泛指历朝历代。²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màihuāshēng ·huái怀

zhāngjiǔ yuándài 

ēpángdiàn殿fānluóxiù jīnmíngyuánlóu suíliǔlǎnlóngzhōu kānhuíshǒu dōngfēnghuányòu huākāichūnshíhòu 
měirénwěnjiāngàn zhànhuǒcéngshāochìshān jiāngjūnkōnglǎoménguān shāngxīnqínhàn shēngmíntàn shūrénshēngchángtà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项羽于乌江岸边自刎,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

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

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秦汉:泛指历朝历代。

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鉴赏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2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煮豆持¹作羹(gēng)²,漉(lù)³(shū)以为汁。(菽 一作:豉)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注释:¹持:用来。²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³漉:过滤。⁴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¹在釜(fǔ)下燃²,豆在釜³中泣
译文: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注释: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²燃:燃烧。³釜:锅。⁴泣:小声哭。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¹自同根生,相煎²³太急?
译文:豆子和豆秸是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注释:¹本:原本,本来。²煎:煎熬,这里指迫害。³何:何必。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是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是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8年中国随笔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01:第17页
2、 罗贯中.三国演义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439-444

shī

cáozhí liǎnghàn 

zhǔdòurándòu dòuzàizhōng 
běnshìtónggēnshēng xiāngjiāntài  bǎnběn 

zhǔdòuchízuògēng shūwéizhī  (shūzuò chǐ )
zàixiàrán dòuzàizhōng 
běntónggēnshēng xiāngjiāntài  bǎnběnèr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¹?云窗雾阁²常扃(jiōng)³。柳梢梅萼(è)渐分明。春归秣(mò)树,人老建康城
译文: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注释:予:我。酷爱:非常喜爱。数阕:几首。阕,首。声:指词牌。¹几许:多少。²云窗雾阁:云雾缭绕的楼阁。³扃:门环、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⁴梅萼:梅花的蓓蕾。⁵秣陵:秦改金陵为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⁶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远安”。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¹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²。谁怜憔悴更凋零³。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译文: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注释:¹感月吟风:即“吟风弄月”,指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写诗填词,形容心情悠闲自在。²无成: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业无成,而是承上词意,指对“风月”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触,什么也写不出来。³凋零:形容事物衰败。⁴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⁵踏雪: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一作:灯花空结蕊,离别共伤情)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一作:灯花空结蕊,离别共伤情)

  词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首二句写词人闭门幽居。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形容庭院之深;后一个“深”字为动词,作疑问句,加重语气,强调深。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次句是用韩文公《华山仙女诗》“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虽不深而似深,这是对庭院之深的具体描写。云雾缭绕是自然状况,是地处闽北高山地区建安所特有的,而门窗“常扃”,则是词人自己关闭的了。这表明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景况,所以不仅闭门而且关窗。李清照酷爱“深深深几许”之语,是很有艺术见地的。因为它一连叠用三个“深”字,不仅渲染出庭院的深邃,而且收到了幽婉、复沓、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它跟下句合起来,便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立体图画:上句极言其深远,下句极言其高耸。用皎然的话说,这就叫“取境偏高”(《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用杨载的话说,这就叫“阔占地步”(《诗法家数》)。它给欣赏者以空间无限延伸的感觉。但句尾一缀上“常扃”二字,就顿使这个高旷的空间一变而为令人窒息的封闭世界。

  第三句写的就是词人所不愿见到的景物:“柳梢梅萼渐分明。”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复苏的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李清照是位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词人,对大自然的细微变化,有着敏感的悟性。“雪里已知春信至”(《渔家傲》)、“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在这些早期作品里,表现的是喜春之情。可如今却怕见春光。结二句写的就是怕见春光的原因:“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这两句内涵极其丰富,所蕴含的痛楚情怀是相当深沉的。两句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种悲恸欲绝的境界。秣陵、建康,同地异名。它被分别置于上下对句之中,看似合掌(诗文内对句意义相同谓之“合掌”)。但上句写春归,是目之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之所感。它把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情致丰富,毫不显得单调、重复。它貌似“正对”(即同义对)而实比“反对”(即反义对)为优,可视为此篇的警策。

  词作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恩爱夫妻,他们共迷金石,同醉诗文,烹茗煮酒,展玩赏鉴,沉醉于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之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独特敏感和文学修养,以春花秋菊为题材,曾写过不少好词。“多少事”,以强调语气,表示很多,记也记不清了。可如今年老飘零,心情不好,什么事也做不成。至此,词人情绪极为激动,不禁呼出:“谁怜憔悴更凋零!”破碎山河无人收拾,词人憔悴瘦损、流落江南。词人在《永遇乐》中曾以“风鬟雾鬓”描绘她的“如今憔悴”。“谁怜”二字,表明词人身处异乡,孤身一人,无人可诉。而一个“更”字,道出了词人的心境日渐一日的悲凄。

  结末,“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二句并非写实,而是举出她一生中印象最深、与她夫妻生活最有关系,作为“感月吟风”绝佳题材的事件。“试灯”,是宋人元霄节前是盛事。词人在《永遇乐》中曾回忆当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踏雪”,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八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这两件事,在空间上,从北(汴京)到南(建康);在时间上,从词人青年时期到中年时期。当年,她对这两件事都很感兴趣,可如今,却认为“无意思”、“没心情”,与上片的怕见春光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下片以对往昔生活的追怀、眷恋与如今飘零异地、悲凄伤感相对比,写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形象。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参考资料:
1、 黄墨谷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198-1200 .
2、 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93-95 .

línjiāngxiān ·tíngyuànshēnshēnshēn

qīngzhào sòngdài 

ōuyánggōngzuò diéliànhuā  yǒu shēnshēnshēn zhī àizhī yòngzuò tíngyuànshēnshēn shùquè shēngjiù línjiāngxiān  

tíngyuànshēnshēnshēn yúnchuāngchángjiōng liǔshāoméièjiànfēnmíng chūnguīlíngshù rénlǎojiànkāngchéng 
gǎnyuèyínfēngduōshǎoshì jīnlǎochéng shuíliánqiáocuìgèngdiāolíng shìdēng xuěméixīnqíng  (shìdēng xuěméixīnqíngzuò dēnghuākōngjiéruǐ biégòngshāngqíng )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天山雪云常不开¹,千峰万岭雪崔(cuī)(wéi)²
译文: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注释:¹开:消散。²崔嵬:山势高耸的样子。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北风夜卷赤亭口¹,一夜天山雪更厚。
译文: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注释:¹赤亭口:即赤亭守捉。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能兼汉月¹照银山²,复逐胡风过铁关³
译文: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注释:¹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²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³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交河¹城边鸟飞绝,轮台²路上马蹄滑。
译文: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注释:¹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²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ǎn)(ǎi)¹寒氛²万里凝,阑干³阴崖千丈冰。
译文: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注释:¹晻霭:昏暗的样子。²寒氛:寒冷的云气。³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⁴阴崖:背阴的山崖。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将军狐裘(qiú)¹卧不暖,都护²宝刀冻欲断。
译文: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注释:¹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²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¹归京师。
译文: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注释:¹走马:跑马。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3-324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bìn)低纤手。钗重髻(jì)盘珊(shān)¹,一枝²红低丹。
注释:¹盘珊:盘旋环绕。髻状如盘,又称“盘髻”。²一枝:言妆成后如低丹一技。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门前行乐客¹,白马嘶(sī)春色。故故²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注释:¹行乐客:指游冶的男子。²故故:屡屡。又:故故犹云特特也。这里或言男子故意将鞭丢落,以得多睹艳容之机。
这首词写室外少年对室内少女的爱慕。
上片写少女临台梳妆。风动柳丝,燕舞莺啼是自然环境,“钗重”二句写这环境中女主人公的美丽形象。
下片写少年郎骑马游春,故意将金鞭屡坠的潇洒风姿和传情神态。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写得憨厚别致,情真意切。

mán··fēngliányànyīngliǔ--niújiào

fēngliányànyīngliǔzhuāngtáiyuēbìnxiānshǒuchāizhòngpánshānzhīhóngdān

ménqiánxíngbáichūnzhuìjīnbiānhuítóuyīngyǎn穿chuān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房。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房。
译文:去年秋天的十五的月亮,在今年秋天又照着雕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今春兰蕙¹草,来春复吐芳。
译文: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
注释:¹兰蕙:兰和蕙。皆香草。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¹
译文:悲哀的是人类生命的规律不同,不能像月缺复圆、花落重开一样,一旦生命凋谢,人生就永远消亡。
注释:¹销亡:消失。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帘屏既毁撤¹,帷席更施张¹
译文:人死后,生前用的帘幕屏障就被烧祭或撤去,新的帷帐代替了它们的地方。
注释:¹毁撤:撤除,毁掉。²施张:安放;铺陈。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译文: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万事无不尽,徒¹令存者伤。
译文: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人亡物空本是规律,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
注释:¹徒:白白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