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¹,正自天梨酒肠窄²。更笑老东君,人间客³
译文:经历几番风雨过后,红的海棠,白的梨花都已落尽。到此快意赏玩,感慨于春日为何来去匆匆,自己本来天生酒量小,不能尽情玩赏。更可笑那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瞬息即逝。
注释:春草碧:词牌名。有二体,双调七十五字仄韵体本名《番枪子》,以宋韩玉词末句“春草碧”,改此名。¹底事胜赏匆匆:为什么赏心乐事过得这样快。底事:何事,何故。胜赏:指赏花的乐事。²正自天梨酒肠窄:正因为自己天生的酒量太小。这句是说自己不会尽情玩赏。³更笑老东君,人间客:更可笑的是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责怪上天不让春光久留。东君:古代传说中专管春天的神。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赖有玉管新翻¹,罗襟(jīn)醉墨²。望中倚栏人³,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译文:在箫鼓笙笛的乐声中,众人诗酒开怀。遥见一位倚栏美人,从前似曾相识。旧梦已断,回忆往事,令人心醉!当年美好春光已永远逝去,眼前唯见繁英落尽,春草繁茂,一片葱绿。
注释:¹玉管新翻:新创制的乐曲。玉管:指箫笛等管乐器。新翻:新谱写的乐曲。²罗襟醉墨:指他醉心的书法艺术。³望中倚栏人:指倚栏望归的美人。后庭花:明指后庭的花朵。暗喻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这表面上看是一首伤春的词,实质上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这种伤春不仅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而是寄寓了词作者对往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首句十五个字,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白花洞,春色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思绪联翩,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起句“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不见”二字,道出词人对春光的寻觅与留恋,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他希望仍然能够看到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却终是“不见”。因此才有了后面“底事胜赏匆匆”的问句和“酒肠窄”的自怨之词。“更笑老东君,人间客”。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象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明明是无尽的惘怅与留恋,却偏偏用了一个“笑”字来传达,所谓强颜欢笑,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下片转为剖示词人的心理情态。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但幸有新翻的笛曲,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以及那醉望中的“倚栏人”,似还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可是,“倚栏人”只是似曾相识,词人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失望之水熄灭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则是点晴之笔。道出了昔日燕京的繁华与故苑后宫此时的荒凉萧条。句式凄绝哀婉,道出作者的国势不振,国家的衰亡而无限感伤。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这也是他伤春的真实用意。

  全词意境清幽,语言浅近,虽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读来意韵绵长。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经历几番风雨过后,红的海棠,白的梨花都已落尽。到此快意赏玩,感慨于春日为何来去匆匆,自己本来天生酒量小,不能尽情玩赏。更可笑那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瞬息即逝。

在箫鼓笙笛的乐声中,众人诗酒开怀。遥见一位倚栏美人,从前似曾相识。旧梦已断,回忆往事,令人心醉!当年美好春光已永远逝去,眼前唯见繁英落尽,春草繁茂,一片葱绿。

注释

春草碧:词牌名。有二体,双调七十五字仄韵体本名《番枪子》,以宋韩玉词末句“春草碧”,改此名。

底事胜赏匆匆:为什么赏心乐事过得这样快。底事:何事,何故。胜赏:指赏花的乐事。

正自天梨酒肠窄:正因为自己天生的酒量太小。这句是说自己不会尽情玩赏。

更笑老东君,人间客:更可笑的是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责怪上天不让春光久留。东君:古代传说中专管春天的神。

玉管新翻:新创制的乐曲。玉管:指箫笛等管乐器。新翻:新谱写的乐曲。

罗襟醉墨:指他醉心的书法艺术。

望中倚栏人:指倚栏望归的美人。后庭花:明指后庭的花朵。暗喻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849-850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词人中晚年。金后期,受蒙古压迫,不得不迁都于汴梁。诗人在春日出游郊外时,感叹春光易逝,为暂解愁烦而尽兴,为突遇有似当年的意中人而惊异,更忆起往日繁华的故都燕京,已变得荒凉萧条,昔日的歌舞升平,繁华似锦,正成过眼烟云,只有留存在记忆中了,这才是词作者伤春的真正用意。他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依然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虽然他为国家的前途而忧心如焚,但迫于形势及朝廷的猜忌,却也不敢直白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只好以伤春为引,寄寓自己的无限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8页
赏析

  这表面上看是一首伤春的词,实质上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这种伤春不仅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而是寄寓了词作者对往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首句十五个字,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白花洞,春色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思绪联翩,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起句“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不见”二字,道出词人对春光的寻觅与留恋,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他希望仍然能够看到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却终是“不见”。因此才有了后面“底事胜赏匆匆”的问句和“酒肠窄”的自怨之词。“更笑老东君,人间客”。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象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明明是无尽的惘怅与留恋,却偏偏用了一个“笑”字来传达,所谓强颜欢笑,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下片转为剖示词人的心理情态。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但幸有新翻的笛曲,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以及那醉望中的“倚栏人”,似还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可是,“倚栏人”只是似曾相识,词人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失望之水熄灭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则是点晴之笔。道出了昔日燕京的繁华与故苑后宫此时的荒凉萧条。句式凄绝哀婉,道出作者的国势不振,国家的衰亡而无限感伤。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这也是他伤春的真实用意。

  全词意境清幽,语言浅近,虽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读来意韵绵长。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8页
完颜璹

完颜璹

完颜璹(1172-1232)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天资雅重,薄于世味」(《中州集》卷五),累封密国公。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攻金者汴梁,围城中以疾卒,年六十一。《金史》卷八五附传永功。璹博学有俊才,喜为诗。平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诗词赖《中州集》以传。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为《如庵小稿》一卷,凡九首。元好问推为「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中州集》卷五)。多写随缘忘机、萧散淡泊意绪。况周颐称其「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惠风词话》卷三) ▶ 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地道巴陵¹北,天山²弱水³东。
译文:(孟学士)要通过三峡前往巴陵的北边,(而我)经过天山到达弱水的东边。
注释:西使:出使西方。孟学士:即孟利贞。《旧书》本传:“受诏与少师许敬宗……等撰《瑶山玉彩》五百卷,龙朔二年奏上之。累转著作郎,加弘文馆学士。垂拱初卒。”学士,指在学之士,学者。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唐代翰林学士亦为文学侍从之臣。南游:游历江南。地道:隘道,此当指长江三峡一带狭窄处。¹巴陵:郡名,唐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市)。²天山:指横亘在今肃、青海一带的祁连山,匈奴人称天为祁连;唐时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³弱水:古人称浅水或不流舟楫的河流为弱水,意为水弱不能胜舟;传说甚至有不胜芥或不胜鸿毛的。古籍所载弱水甚多,这里指西北绝远之处,即今青海一带。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相看万馀(yú)¹,共倚²一征蓬³
译文:我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我俩都像飘蓬一样行踪不定。
注释:¹万馀里:一万多里,极言其远,非指实有里数。馀,同“余”。²倚:倚靠。³征蓬:蓬草,也叫飘蓬、飞莲,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用以比喻经常远行的人。
零雨悲王粲,清樽别孔融。
零雨¹悲王粲(càn)²,清樽(zūn)³别孔融
译文:自己西去像王粲避难荆州一样,孟学士南游像孔融赋闲在家一样。
注释:¹零雨:下雨。化用西晋诗人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两句意。²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东汉末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这里代指王勃。³清樽:清酒一杯。清,指酒。樽,酒器。⁴孔融: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代孙,官至北海(今山东昌乐西)相,故世称孔北海,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这里以孔融比喻孟学士。
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徘徊¹闻夜鹤²,怅³望待秋鸿
译文:往返回旋能听到鹤在夜里鸣叫,怅然若失地望着大雁秋来能带去信息。
注释:¹徘徊:往返回旋的样子。²夜鹤:鹤夜里鸣叫。³怅:失意,懊恼。⁴鸿:大雁,季候鸟,秋来冬去,有鸿雁传书之说。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骨肉¹胡秦外²,风尘³关塞(sài)中。
译文:分离的至亲还在家乡,我还在辛苦行走在关山要塞之中。
注释:¹骨肉:比喻至亲。²胡秦外:指诗人家乡幽州范阳。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名族的泛称。秦,古邑名,即秦城、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秦代祖先非子始封于此,是秦的最早都邑。³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也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这里的风尘指仕宦。⁴关塞:关山要塞,指出入的要道。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¹馀剑锋²在,耿(gěng)³气成虹。
译文:自己虽读书未获功名,但积极进取的志气并未泯灭。
注释:¹唯:唯独,只有。²剑锋:宝剑的锋刃,代指宝剑,这里指胸中抱负。³耿耿:光明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剑锋”的光芒。

  此诗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佼佼者,素来被诗论家所称道。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佺期:‘阊阖连云起,岩郎拂露开。’此类最为得体。”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评论说:“前人但赏其起语雄浑,须看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后太白每有此种格法。”从这些评语里足以看出这首诗对当时诗坛和盛唐诗人的重要影响。

  该诗是一篇感情真挚浓郁的友情诗。诗的前四句是说即将与友人离别,友人孟学士将要南下湖湘,此行可能经过狭窄陡峭的长江三峡,而自己则要西出塞外,与友人天各一方,相距万里之遥,故不胜看伤。这几句笔力苍劲飞动,写得很有气势,特别是开头两句,场面开阔宏大。

  “零雨看王粲”一句中的王粲是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这里代指王勃。唐人诗中用典,多喜用今人与前代名人同姓者比附,此即一例。这句是因王勃被贬斥而生看伤借爱之情。“清樽别孔融”中的“孔融”是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这里当代指孟学士,以其才能、好客喜士与孔融相似而设喻。两句用典,一以姓同而比,一以事类,都很贴切身份。“徘徊”两句是设想之辞,说自亡与孟学土分别后将会彻夜不眠,望眼欲穿,等待大雁把信捎来。“骨肉”两句亦写别后情状,唯“胡秦外”与“关塞中”措语略嫌重复,只涉自己“西使”,而未切友人“南游”,但从通篇来看,不过是白璧微遐。

  最后两句说剑锋耿耿,一则是比喻友人一腔正气,充沛天地。同时也暗示出自已“抱剑钦专”,“但令一顾重,不馁百身轻”(《刘生》),为国家荡平外寇、铲除奸佞的凌云壮志。

  该诗送人而兼寓自已襟怀抱负,故题旨就比一般单纯写送别的诗深刻,特别是最后两句,使全篇陡然一振,豪情洋溢,托兴深远,就更非一般小儿女态临歧沾襟、凄楚伤感之作可比了。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08:第796-797页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chán)颜。和风弄袖,香雾¹(yíng)(huán)。正酒酣(hān)时,人语笑,白云间。
译文:北望平川,野水荒湾。与士彦共觅春光、飞步上南山。和暖的山风拂弄着衣袖,弥漫着淡淡香气的云雾萦绕在鬟边。摆酒畅饮,白云之间,笑语喧哗,直有仙游之乐。
注释:泗守:指当时泗州太守刘士彦。南山:都梁山。在县南六十里。¹香雾:雾气。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飞鸿¹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译文:日暮时分,大鸿雁飞过夕阳斜挂的天幕,游山的人们一一归去,这时天空仍澄净静美,让人沉醉。不知是谁还无事闲坐在空山上远望。他一定会看到长桥上,灯火闪烁,那是太守游山夜归。
注释:¹飞鸿:鸿雁。

xíngxiāng ·shǒuguònánshānwǎnguīzuò

shì sòngdài 

běiwàngpíngchuān shuǐhuāngwān gòngxúnchūn fēichányán fēngnòngxiù xiāngyínghuán zhèngjiǔhānshí rénxiào báiyúnjiān 
féihóng鸿luòzhào xiāngjiāngguī dànjuānjuān qīngxián rénshì yànzuòkōngshān wàngchángqiáoshàng dēnghuǒluàn shǐ使jūnhuán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孔子曰:“导¹之以政²,齐³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¹⁰;下德¹¹不失德¹²,是以无德¹³。”“法令滋章¹⁴,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¹⁵是言¹⁶也!法令者治之具¹⁷,而非制治¹⁸¹⁹²⁰之源也。昔²¹天下之网²²尝密矣然奸伪²³萌起²⁴,其极²⁵也,上下相遁²⁶,至于不振²⁷。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²⁸,非武健²⁹严酷³⁰,恶³¹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³²矣。故曰“听讼³³,吾³⁴犹人³⁵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³⁶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gū)³⁷而为圜(yuán)³⁸,斫(zhuó)³⁹⁴⁰而为朴(pǔ)⁴¹,网漏于吞舟之鱼⁴²,而吏治⁴³(zhēng)⁴⁴,不至于奸,黎民艾(yì)⁴⁵。由是观之,在彼⁴⁶不在此。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老子说:“最有道德的人,从不标榜自己有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标榜自己没有离失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法令愈加严酷,盗贼就愈多。”太史公说:这些说得都对!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不是治理好坏的本源。从前在秦朝时国家的法网很严密,但是奸诈欺伪的事经常发生,最为严重的时候,上下互相推诿责任,以致于国家无法振兴。在当时,官吏用法治,就好像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样无济于事;倘不采取强硬严酷的手段,如何能胜任其职而心情愉快呢?在此种情况下,一味讲道德的人便要失职了。所以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一定要使案件不再发生!”老子说:“下愚之人听人讲起道德就大笑。”这不是假话。汉朝初年,修改严厉的刑法,改为宽松的刑法,废除法律繁杂之文,改为简约朴实的条文,法网宽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鱼,而官吏的政绩却很显著,使得百姓不再有奸邪的行为,百姓平安无事。由此看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严酷的刑法。
注释:¹导:引导。《论语》作“道”,通“导”。²政:政令。³齐:整齐。此为约束之意。⁴免:免于死罪。⁵格:革。此言百姓革除坏毛病而走上正路。按程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语曰:“格、革,音义并同,当训为革。”⁶老氏:指老子李耳。以下引文前四句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后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⁷上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⁸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按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⁹是以:因此。¹⁰有德:实际上是有德的。¹¹下德:道德低下的人。¹²不失德:竟谓执守形式上的德。¹³无德:没有实际的德。¹⁴滋章:越发严酷。章,通“彰”,此为森严酷烈的意思。¹⁵信哉:可信啊。¹⁶是言:这些话。¹⁷具:工具。¹⁸制治:管理政治。¹⁹清:政治清明。²⁰浊:政治污浊。²¹昔:从前。此指秦朝。²²网:法网。²³奸邪:奸邪欺诈。²⁴萌起:不断产生。²⁵极:极点,指情况最严重之时。²⁶遁:欺瞒。²⁷振:振作。²⁸救火扬沸:意谓无济于事。按“救火”是负薪救火。“扬沸”。是扬汤(热水)止沸(热水)。²⁹武健:强健有力。³⁰严酷:指严厉的法令。³¹恶:何。³²溺其职:丧失其职。³³听讼:判案。按此三句出自《论语·颜渊》篇。³⁴吾:孔丘自称。³⁵犹人:与别人相等。³⁶下士:愚蠢浅陋的人。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觚:古代有梭角的酒器。³⁸圜:通“圆”。按这句喻汉代的法制较秦代有重大变化。³⁹斫:砍削。⁴⁰雕:指雕刻的花纹。⁴¹朴:本。此指本来的状态。此句说汉代法律重视本质,不重形式。⁴²吞舟之鱼:指大鱼。此句言汉法宽疏。⁴³吏治:官吏的治绩。⁴⁴烝烝:纯厚盛美。⁴⁵艾安:太平无事。艾,通“乂”。⁴⁶彼:指宽厚。⁴⁷此:指酷刑。
司马迁亲身受过酷吏的残害。本文是《酷吏列传》的序,表明了司马迁反对严刑峻法,实行德政的主张。这篇序言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用孔子、老子的话,阐明了道义的重要作用。第二层从“太史公曰”到“非虚言也”,作者充分肯定了孔子、老子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反对严刑峻法的主张。第三层从“汉兴”到结尾,用汉初刑法宽简、风气淳厚、百姓平安的事实,从正面证明德治的重要性。这篇序文的结构很严谨,尤其是前后呼应,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文章一开头先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话,提出论点,然后用暴秦的事实来论证这一论点。接着再一次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以汉初的事例正面论证自已的观点,得出“在彼不在此”的结论。汉初的事例与秦亡的史实,形成鲜明对比,暗中又与武帝时的弊政形成对比,还与篇首孔子、老子的观点相呼应。全文论点与论据紧密配合,层层深入。太史公是不赞成用严刑峻法和酷吏来治国的,于是他在开篇就引用了孔子的话。太史公认为,法令刑法只不过是治理国家的一个工具,并不是把国家治理得好的根源!
泛泛渌池,中有浮萍。
泛泛¹(lù)²,中有浮萍。
译文:一片池水宽阔无边,清澈的池塘中浮萍飘满半塘。
注释:¹泛泛:漂浮貌;浮行貌。泛舟貌。广大无边际貌。²渌池:绿池。清澈的池塘。渌,水清。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寄身¹流波²,随风靡(mǐ)³
译文:浮萍托身于流动水波,小风吹来便糜散倾倒。
注释:¹寄身:托身。寄托身体。²流波:流动的水波。³靡倾:糜散倾倒。靡,分散。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芙蓉¹含芳²,菡(hàn)(dàn)³垂荣
译文:绽放荷花饱含芬芳,秀气花苞也将开放。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名。²含芳:含育着芳香。³菡萏: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泛指荷花。⁴垂荣:垂下荣光。谓焕发光彩。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朝采¹其实²,夕佩³其英。
译文:早上摘取的花朵,傍晚时分仍戴身上。
注释:¹朝采:早晨采集。²其实:它的籽实。³夕佩:傍晚佩戴。其英:它的华英或花朵。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采之遗谁¹?所思²在庭³
译文:采摘的花朵将要赠给谁?想她应在庭院张望。
注释:¹遗谁:送谁。²所思:所思念的(人)。³在庭:在庭院。在庭堂。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双鱼比目¹,鸳鸯交颈²
译文:今日我俩就像比目鱼形影不离,明日成为鸳鸯亲昵恩爱。
注释:¹比目:比目鱼。谓相比并而行。喻形影不离。²交颈: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比喻夫妻恩爱。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有美一人,婉如¹清扬²
译文:在我面前有位姑娘,眼波流动如清澈激扬流水。
注释:¹婉如:眼波流动如。宛若。宛如。²清扬:清澈激扬。清扬之水。《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知音识曲¹,善为²乐方³
译文:既知晓音律认识曲辞,作乐之法她最擅长。
注释:¹知音识曲:知晓音律认识曲辞。²善为:善于作为。³乐方:娱乐方式。音乐的方法。娱乐的一方。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涌夫波涛。纷对回合仰伏以离迾兮,若重墉之相褒。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其下坼裂而为壕。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阳不舒以拥隔兮,群阴冱而为曹。侧耕危获苟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㘎代狴牢之吠嗥。胡井眢以管视兮?穷坎险其焉逃?顾幽昧之罪加兮,虽圣犹病夫嗷嗷。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楚越之郊¹²万山兮,势³腾涌夫波涛。纷回合仰伏以离迾(liè)兮,若重(yōng)¹⁰之相褒¹¹。争生¹²角逐¹³上轶(yì)¹⁴旁出¹⁵兮,其下坼(chè)¹⁶裂而为壕(háo)¹⁷。欣¹⁸下颓¹⁹以就²⁰顺兮,曾(zēng)²¹不亩平²²而又高。沓(tà)²³云雨而渍(zì)²⁴厚土²⁵兮,蒸²⁶郁勃²⁷其腥臊²⁸。阳²⁹不舒³⁰以拥隔³¹兮,群阴³²(hù)³³而为曹³⁴。侧耕³⁵危获³⁶³⁷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³⁸。攒(cuán)³⁹林麓(lù)⁴⁰以为丛棘⁴¹兮,虎豹咆㘎(hǎn)⁴²代狴(bì)⁴³之吠嗥(háo)⁴⁴。胡⁴⁵井眢(yuān)以管视⁴⁶兮?穷⁴⁷坎险⁴⁸其焉逃?顾⁴⁹幽昧之罪⁵⁰⁵¹兮,虽⁵²圣犹病⁵³夫嗷嗷⁵⁴。匪⁵⁵(sì)⁵⁶吾为柙(xiá)⁵⁷兮,匪豕(shǐ)⁵⁸吾为牢⁵⁹。积⁶⁰十年莫吾省⁶¹者兮,增蔽⁶²吾以蓬蒿(hāo)⁶³。圣⁶⁴日以理⁶⁵兮,贤⁶⁶日以进⁶⁷,谁使吾山⁶⁸之囚吾兮滔滔⁶⁹
译文:永州的外郊群山环绕,山峰好像波浪一样向前奔腾着。高低错落的群山互相掩映,就好像是重重叠叠的墙壁在比试各自的高度。它们都争抢着往上面冲、往外面跑,山峰的下面,仿佛是断裂了的壕沟一样。人们都还在为平坦的地势而高兴,可还没有高兴完一亩地的地方,地势就又开始变高了。每当山里面有云雾的时候土地就会被打湿,蒸腾出的味道十分腥臊。阳气在这里淤积不前,许多冰凉的阴气就和它开始结合。劳苦大众们都在危险的山上劳动才能够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我对他们所遭受的这些辛劳十分同情,也很心疼!山峰下面茂密的森林就像是将我束缚住的荆棘一样,老虎、豹子的吼声就像是看管监牢的野兽的叫声。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呆着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原因是即使是到了险阻的群山外面也没有可以逃往的地方!所以在自己受到莫名的冤屈的时候,就算是圣人也是害怕恶语中伤的。我本来不是兕,但是被关到了木笼里面;我本来不是猪,但是被关进了牢圈!足足十年过去了,没有人来问过我,在我身边好像只有那些遍野的蓬草和蒿草!只是世事得到不断的治理,贤德的人才能被重用,是谁把我困在这无边无涯的深渊里的?
注释:囚山:指作者被囚禁在山上,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长时间地被山包围,好像是被囚禁了似的。¹楚越之郊:指的是楚地和越地的边郊处,借指作者被贬之地永州。²环:围绕。³势:山势。⁴腾涌:奔腾的样子。⁵纷: 特别多的样子。⁶对:是。⁷回合:围绕。⁸离迾:有的离散,有的遮挡。迾,遮挡。⁹重:重重叠叠。¹⁰墉:指城墙。¹¹褒:本义为赞颂,在这里通“抱”,指环绕。¹²争生:比着加高。¹³角逐:竞相争胜。¹⁴轶:超出、超过。¹⁵旁出:多方伸展。¹⁶坼:迸开,出现裂痕。¹⁷壕:沟壑。¹⁸欣:高兴、喜欢。¹⁹颓:倾斜。²⁰就:趋向、趋从。²¹曾:可是、但是,竟然。²²不亩平:不到一亩地是平的。²³沓:集合、聚合。²⁴渍:润泽。²⁵厚土:指土地。²⁶蒸:指瘴气。²⁷郁勃:茂盛。郁,变得强烈。²⁸腥臊:很难闻的气味。²⁹阳:指阳气。³⁰舒:舒展、顺畅。³¹拥隔:堵塞。³²群阴:众多污秽。阴,指阴气。³³冱:冻裂。³⁴曹:相照应、掩映。³⁵侧耕:在山边耕作。侧,指土地不平坦。³⁶危获:在高险的山地上收获。³⁷苟:苟且。³⁸增劳:加重劳苦。³⁹攒:聚集,集中。⁴⁰麓:指山脚。⁴¹丛棘:指的是古代囚禁犯人的地方,为了防止犯人逃跑,周围都用荆棘堵上。⁴²咆㘎:动物吼叫的声音。⁴³狴牢:在这里指的是监狱。狴,古代的一种野兽,叫作狴犴(àn),是用来看护监狱门的。⁴⁴吠嗥:大叫。⁴⁵胡:为什么。⁴⁶井眢以管视:坐井观天。眢,井枯无水,一作“殒”;管视,见识狭隘。⁴⁷穷:历尽。⁴⁸坎险:地势上高低错落。⁴⁹顾:顾念,念及。⁵⁰幽昧之罪:没有名目的罪过。幽昧:昏暗不明。⁵¹加:加身。⁵²虽:即使。⁵³病:忧虑、忧患。⁵⁴嗷嗷:杂乱的声音。⁵⁵匪:同“非”,不是。⁵⁶兕:像犀牛一样的野兽。⁵⁷吾为柙:指我被关在木笼中,意同“柙吾”。柙,关猛兽的木笼;为,被。⁵⁸豕:猪。⁵⁹吾为牢:我被关在牢圈中,意同“牢吾”。⁶⁰积:一共。⁶¹省:问起、问候。⁶²蔽:遮蔽,埋没。⁶³蓬蒿:这里指蓬草和蒿草。⁶⁴圣:开明的君主。⁶⁵理:治理。⁶⁶贤:优秀的臣子。⁶⁷进:提拔进用。⁶⁸吾山:指永州的自然山水。⁶⁹滔滔:形容时间的流逝。

  这篇赋描写了永州群山环绕宛如牢笼的景象,运用两句说一事的方法,层层推进,“兮”字加在中间,能更充分的表达感情,楚辞的悲怆之感油然而生,赋的后半部分直抒胸臆,放声号哭,让人只觉悲不忍闻。全赋淋漓尽致地抒泄了作者的痛苦与悲凉。

  开头八句,写地处楚、越之间的永州的山形地势。“楚越之郊”二句说永州地区万山环绕,山势腾踊如波浪起伏。“波涛”一喻,是从其动态方面来看的。“回合仰伏”二句,又说山丘峰峦之形态,或环回,或接合;或上仰,或下伏;或稍离,或遮拦,不一而足。“重墉”一喻,是从其静态方面来看的。“沓云雨”四句,写永州之气候让人难以适应:过量的雨水浸沤着厚厚的泥土,腐草烂叶蒸腾着腥臊的气味;阳气被壅隔而不能舒发,阴气却连成一片,沉凝固塞,笼罩着山林。这使当地人民生活困苦,也使作者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严重摧残。“哀斯民之增劳”一句有如《离骚》“哀民生之多艰”一句,将自己和民众的痛苦全部包含在内。

  “攒林麓”二句以林麓代丛棘,以虎豹代狱大,以明喻第二次点题。“胡井眢”句就自身立言:我为何这样缺乏远见,乃至历尽坎坷险阻而无处逃遁,没有出路?作者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而参加“永贞革新”,正所谓“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结果却是远贬蛮荒,正是“井眢管视”。“顾幽昧”二句,立即转入正论,这是第三次点题,其中“虽圣”一词有着强烈的反讽意味。最后以“山之囚吾”第四次点题,淋漓尽致地抒泄了作者的痛苦与悲凉。

  全赋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通过“借喻”的手法,突破传统的“以朝市为笼”,把永州的群山比作狴牢,以极为奇特的构思,通过两句说一事来层层推进,巧妙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压抑十年却无处诉说的幽怨激愤。

参考资料:
1、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第一卷.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217-219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37-38
3、 赵逵夫编.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420-422
4、 毕万忱,何沛雄,洪顺隆著.中国历代赋选(唐宋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210-212
5、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3卷 重排版.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第1版:12-1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