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贤圣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贤圣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从此音尘¹各悄然²,春山如黛(dài)³草如烟。
译文:从此分别以后,你我音信全无,远望春山如同你的黛眉,但草烟迷漂,难见你的身影。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泪添吴苑¹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²
译文:自己因思恋情人眼泪比长洲苑三更的雨水还多,离恨使得人整夜不眠。
注释:¹吴苑:吴王之苑。在江苏吴县,又名长洲苑。此处不是实指。²邮亭一夜眠;化用宋人陶穀《风光好》词。据传宋臣陶榖出使南唐,驻留驿馆。南唐韩熙载命妓女秦弱兰伪为驿卒女;陶殼悦其颜色,因与相好,作《风光好》词,词中有“祇得邮亭一夜眠”句。邮亭:旧时传递文书时停顿的处所。借指旅舍。
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jù)¹有青鸟²(jiān)³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译文:哪有青鸟(信使)传递我们别后的相思(话语)?姑且将恋情刻记在逝去的年华上。
注释:¹讵:岂。²青乌:即青鸟。旧称传信使者为青鸟。事见《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汉武故事》。³缄:缄封。⁴别句:别后的语句。⁵锦瑟:装饰华美的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一诗,主题说法不一,以“恋情”、“悼亡”之说居多,也有认为是回忆过去之作。黄景仁在这里是把它的主题当作“恋情”的。⁶流年:如流水易逝的年华。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他时¹脱便²微之³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译文:将来假如我经过你那里,你我都只能百转千回,徒然叹惜。
注释:¹他时:他日,将来。²脱便:或许。³微之:指唐诗人元稹,字微之。他曾撰传奇《莺莺传》(一名《会真记》),是一篇带自传性的小说。有人认为记中张生即元稹。莺莺后嫁郑生,元稹也另娶别人。⁴百回千转:《莺莺传》载崔莺莺嫁人后,张生经过其居曾求见,崔不出见,潜赋一章,词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茅檐(yán)人静,蓬窗¹灯暗,春晚²连江风雨。林莺(yīng)(cháo)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³
译文: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注释:¹蓬窗:犹蓬户,即编蓬草为窗,谓窗户之简陋。²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³杜宇:即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¹飞去。故山²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jī)³
译文: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注释:¹深枝:树林深处的枝条。²故山:故乡的山林,即故乡。³羁旅:寄居他乡。羁,停留。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词人从景物写起:“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 “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这杜鹃竟然可以在发出鸣叫,催成词人几行清泪,惊残他一枕孤梦之后,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此时作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2-1394页

quèqiáoxiān ·wénjuān

yóu sòngdài 

máoyánrénjìng péngchuāngdēngàn chūnwǎnliánjiāngfēng línyīngcháoyànzǒngshēng dànyuè cháng 
cuīchéngqīnglèi jīngcánmèng yòujiǎnshēnzhīfēi shānyóukāntīng kuàngbànshì piāorán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弟子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¹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²。古经中疑义,群弟子屹(yì)³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qíng)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tiáo)(chèn)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lí)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译文: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慧绝伦,文思敏捷。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生们都茫然呆立而无所获,只有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都将他看作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扔灯架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自新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黝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觉得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注释:¹苏州昆山:今江苏昆山市,明代时属苏州府。²绝出:非常突出。³屹屹:耸立的样子,这里指呆呆地站立着。⁴方简:方正诚实。⁵灯檠:灯架。⁶髫龀:指童年时代。髫,古代小孩下垂的头发。龀,小孩子换牙齿。⁷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汉代规定:丞相、太尉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缓。后因称贵官之服为“青紫”。⁸且死:将死。⁹啸歌古人:吟咏古人的诗文。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兄为里长¹,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²,搒(péng)³无完肤。自新辄(zhé)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bì)衣草履(lǚ),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hān)笑,以为大乐。
译文: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有地方收取。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就将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自新二十岁的时候,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他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
注释:¹里长:谓一里之长。《大明律附例》四:“凡各处人民,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名,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²催科:催租税。科,法令条律。因租税有法令科条,故名。³搒掠:拷打。⁴而:同“尔”,你。⁵弱冠:古代称二十岁为“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视豪势¹,眇(miǎo)²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xuān)³,冶(yě)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xiè)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hān),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zhì)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chī)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译文: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从不理会这一切。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并且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就得病去世。
注释:¹豪势:指权豪势要的人。²眇然:蔑视。³轻儇:轻佻,不庄重。⁴省:理会。⁵学官弟子员:即生员,也就是秀才。⁶贽金:指入学的见面礼金。⁷忽忽:恍忽,失意的样子。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¹,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译文:自新写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人们不知道。我曾把这些文章拿给吴纯甫看,纯甫喜欢奖掖士人,然而其中所赞许的人,不过一两个,而仅称许自新。自新死了,纯甫买来棺材为之安葬。
注释:¹吴纯甫:吴中英,字纯甫,昆山人,博学多才,但屡试不第,终生未仕。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归子¹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²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³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译文: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从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声声,声响几里远。野老村民相互议论,认为自新没有死。
注释:¹归子:作者自称。²俦人:同辈之人。³败:使……败。
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转眄¹如波眼,娉(pīng)(tíng)²似柳腰。花里暗相招³,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译文:转动的明眸,流盼着清澈的秋波;纤秀的腰肢,如翠柳般婀娜。花丛里的幽会已成往事,深情的回忆只增添了相思的凄恻,更恨这春宵孤独漫漫难过。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转眄:目光左右地扫视。眄,一作“盼”。²娉婷:形容姿态秀美。³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⁴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此词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思念,从男子的视角展示女子的形象,突出其思忆之苦。

  起拍二句是写男子忆念中女子动人美丽的形象:秋波如媚,柳腰娉婷。“转盼如波眼”,写眼光流盼如秋波般清澈、闪耀;“娉婷似柳腰”,表现女子的美妙身段: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那次幸福的欢会女子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思忆之苦先垫上一笔。接着“花里暗相招”一句是写当时的幽会,欢乐的幽会也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记忆,再为思忆之苦垫上一笔。这三句纯是以女方的倩影衬托男子的情思。有了前面三句的铺垫,后面写男主人公的思忆之苦就很自然了。后二句“忆君肠欲断,恨春宵”,直抒相思情深,春宵难遣。尤其是“肠欲断”“恨春宵”六字,生动地把主人公为情所苦的形象突显出来。

  此词虽然用语普通,甚至有些俚俗,但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有今昔对比,有叙事有抒情,跌宕多姿,别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2、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

nán ·zhuǎnmiǎnyǎn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zhuǎnmiǎnyǎn pīngtíngliǔyāo huāànxiāngzhāo jūnchángduàn hènchūnxiāo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昔别黄鹤楼¹,蹉(cuō)(tuó)²淮海³秋。
译文: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
注释:¹黄鹤楼:故址原在湖北武昌黄鹄矾上。²蹉跎:失时。³淮海: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¹
译文: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
注释:¹各散洞庭流:此句言如汇入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各自分散。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中年不相见,蹭(cèng)(dèng)¹游吴越。
译文: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
注释:¹蹭蹬:失意,不得志。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何处我思君?天台¹绿萝²月。
译文: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
注释:¹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²绿萝:即女萝、松葛,地衣类植物。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会稽(jī)¹风月好,却绕剡(shàn)²回。
译文: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围萦回。
注释:¹会稽:今浙江绍兴。²剡溪:在今浙江嵊县南。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译文: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¹
译文:自从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
注释:¹楚台:楚地的楼台。古楚地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区。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荆门¹²屈宋,梁苑³(zōu)
译文: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和枚乘倾倒。
注释:¹荆门:荆州荆门山。²倒:压倒。屈宋:屈原与宋玉,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是荆州人。³梁苑:西汉梁孝王的兔园。⁴倾:超越。⁵邹枚:邹阳和枚乘,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曾做过梁孝王的宾客。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苦笑我夸诞¹,知音安在哉?
译文:才华如此卓绝,却不见知音在何处,对此我只能苦笑。
注释:¹夸诞:浮夸放诞。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大盗¹割鸿沟²,如风扫秋叶³
译文:而今时局动乱,安禄山叛军猖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注释:¹大盗:指安禄山。²鸿沟:今河南贾鲁河。曾是楚汉的分界线。³如风扫秋叶:此句形容安史叛军破坏的厉害。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吾非济代¹人,且隐屏风叠。
译文:而我却不是那个可以拯救时局的人,只好在这屏风叠隐居。
注释:¹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中夜¹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译文:夜半时分,我仰望天空,思念着你啊,想要和你相见。
注释:¹中夜:夜半。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¹
译文: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注释:¹永与海鸥群:此句指归隐。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北顺江而下,在金陵、扬州一带漫游的往事。屈指算来,流光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自己仍然功业无成,一个“昔”,一个“蹉跎”,包含了无限的感慨。

  “俱飘”二句,牵入王判官。自己与王判官分手,就像落叶随风飘散,又像洞庭湖的诸多支派各自流向天之一方。

  这一别就是多年。青年惜别,至中年仍未能相见。自己虽曾于公元742(天宝元年),得道士吴筠举荐,应诏赴京,但至公元744(天宝二载),便为谗言所中,而赐金还山。自己于是再次放浪江湖,漫游吴越。这里用了一个“蹭蹬”,蹭蹬者,失道也,反映出诗人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悲愤心情。

  当诗人政治上失意之时,只有美好的大自然能给诗人以心灵的慰藉。那天台山上翠绿的藤萝,剡溪水面清朗的风月,海上变幻的云山,水中清彻的倒影,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然而置身于山水风月之间。有一件事诗人始终未能忘却,那就是“思君”,时时思念自己的朋友王判官。

  李白极重朋友交谊,尤致慨于知音之难得。诗人是很自负的,认为自己的才气,足可以倾倒生于荆州的屈原、宋玉,在梁孝王门下为客的邹阳、枚乘。但世人多笑我浮夸放诞,我的知音究竟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只有您王判官是我的知音,可惜这样的知音是太少了。

  “大盗’’以下急转,由对往事的追忆转入当前的现实。“大盗”者,窃国之盗也,指安禄山。“割鸿沟”言其侵占地方之广,“扫秋叶”言其为害之烈。而被扫一方以“秋叶”喻之,也隐约可以见出诗人对唐军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不满。

  “济代”即济世,唐人避李世民(唐太宗)讳而改。“吾非济代人”是作者的愤激之言,“且隐屏风叠”是作者此时不得不作出的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越是这样的时刻,诗人就越是企盼知音,思念自己的知心朋友,然而尽管夜中长望,仍然是思君不见,这更使诗人感到无限的孤独和怅惘。但无论如何,诗人决心拂衣而去,立即踏上隐居的道路,永远与自由飞翔的海鸥为友。这一愿望诗人曾经多次表述过,但诗人的初心是“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而这次的表述却是面临着国难当头、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现实,这对诗人的政治理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本诗的情调便于豪放和旷达之中又带有激愤和伤感。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第1版: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381页
2、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9页
3、 宋绪连、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341页
4、 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30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