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翦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欹侧。英游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春翦(jiǎn)绿波,日明金渚(zhǔ),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é),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¹。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欹(qī)²。英游³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译文:春风剪出了条条绿波,阳光把山下的沙洲染成金色,江水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印映浸泡着两岸碧树千棵。东西梁山夹江相互望着,远远望去恰似美女描画的双眉,迎风嫣然一笑,耸立万年依旧含情脉脉。当年就在这里李白与崔宗醉中游乐,锦袍被江水浸湿,乌纱帽歪斜在一侧。潇洒地泛舟何人能见,满目都是座座青山,还有那皎然银月。
注释:¹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指远处夹江而立的天门山如同女子的双眉,含情相对。²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此指李白。传说李白醉后在采石矶上采月落水而死。³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⁴孤白:月亮。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¹,从此飘然八极²。矶(jī)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³。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译文:谁扬片帆从天门山过?明天我也是天门山客。平生无求最欢畅,驾着一叶扁舟从此飘然游四方。山头绿树抽新芽,犹见当年兵马在厮杀,白马将军虞允文,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百年前事已去如清风,诗仙、白马谁是英雄?欲向东风问个究竟,远处长笛声让我突然酒醒。
注释:¹青莲一叶:青莲,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李白即号青莲居士。此指作者想象像李白一样悠游江湖。²八极:八方极远之地。³见白马、书生破敌:指南宋初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战役。“白马”比喻虞允文在战争中的洒脱状。因虞允文为文官故称其为“书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剪出了条条绿波,阳光把山下的沙洲染成金色,江水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印映浸泡着两岸碧树千棵。东西梁山夹江相互望着,远远望去恰似美女描画的双眉,迎风嫣然一笑,耸立万年依旧含情脉脉。当年就在这里李白与崔宗醉中游乐,锦袍被江水浸湿,乌纱帽歪斜在一侧。潇洒地泛舟何人能见,满目都是座座青山,还有那皎然银月。

谁扬片帆从天门山过?明天我也是天门山客。平生无求最欢畅,驾着一叶扁舟从此飘然游四方。山头绿树抽新芽,犹见当年兵马在厮杀,白马将军虞允文,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百年前事已去如清风,诗仙、白马谁是英雄?欲向东风问个究竟,远处长笛声让我突然酒醒。

注释

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指远处夹江而立的天门山如同女子的双眉,含情相对。

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此指李白。传说李白醉后在采石矶上采月落水而死。

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孤白:月亮。

青莲一叶:青莲,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李白即号青莲居士。此指作者想象像李白一样悠游江湖。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见白马、书生破敌:指南宋初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战役。“白马”比喻虞允文在战争中的洒脱状。因虞允文为文官故称其为“书生”。

刘澜

刘澜

刘澜(公元?年至一二七六年),字声源,号让村,天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端宗景炎元年,即公元一二七六年卒。尝为道士,还俗。举唐诗,有所悟。干谒无所成。澜亦能词,绝妙好词中录存三首。 ▶ 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yì)¹桑榆²日,照我征衣裳³
译文:黄昏时暮色苍茫,夕阳的光辉笼罩在我身上。
注释:¹翳翳:晦暗不明貌。²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³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¹
译文:一路行程山河变换,一瞬间就在天的另一方。
注释:¹“我行”二句:意谓一路走来经历了千山万水,不知不觉又到了成都这样一个遥远而崭新的地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¹逢新人民²,未卜³见故乡。
译文:只是不断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时会再见到故乡。
注释:¹但:只。²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³未卜:没有占卜,引申为不知,难料。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大江¹东流去²,游子³日月长。
译文:大江浩荡东流去,客居异乡的岁月会更长。
注释:¹大江:指岷江。²东流去:一作“从东来”。³游子:离家远游的人。⁴日月:时间。一作“去日”。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céng)¹²华屋³,季冬树木苍
译文:城市中华屋高楼林立,寒冬腊月里树木苍苍。
注释:¹曾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²填:布满。³华屋:华美的屋宇。⁴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⁵苍:深青色,深绿色。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喧然¹名都会²,吹箫间(jiàn)³(shēng)(huáng)
译文:人声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弹唱。
注释:¹喧然:热闹;喧哗。²名都会: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³间:夹杂。一作“奏”。⁴笙簧: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¹美无与适²,侧身望川梁³
译文:无法适应这华美的都市生活,只好侧身把远山遥望。
注释:¹信:确实。此处有“虽”字义。²无与适:无处可称心。³川梁:桥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yǎo)茫茫¹
译文:夜幕四合鸟雀归巢,战火纷飞的中原音讯渺茫。
注释:¹“鸟雀”二句:以鸟雀犹知归巢,因兴中原辽远之归思。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初月¹出不高,众星尚争光²
译文:初升的月儿斜挂天边,天空繁星闪烁与月争光。
注释:¹初月:新月。²争光:与之比试光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自古有羁(jī)¹,我何苦哀伤。
译文:客居他乡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独自哀愁悲伤?
注释:¹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它表面上只是一般的纪行写景,但平和的外表下激荡着强烈的感情波澜。这里有着喜和忧两种感情的掺和交融,内心微妙的变化,曲折尽致。杜甫举家远徙,历尽艰辛,为的是寻找一块栖身之地,如今来到富庶繁华的成都,“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眼前展开一个行天地,给了他行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溢于言表。“但逢行人民,未卜见故乡”,快慰之情刚生,马上又想到了梦魂萦绕的故乡,何时再见,未可预卜,但见大江东去,他自己只能做长年飘泊的游子了。下面接写成都的繁华、气候的温和,又转悲为喜。但成都虽美,终非故土,鸟雀天黑犹各自归巢,而茫茫中原,关山阻隔,他不知道自己何日才能回去。诗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当时中原州郡尚陷于安史叛军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着数不清的忧国伤时之情。诗人遥望星空,愁思怅惘,最后只能以自宽之词作结。全诗写喜,并不欣喜若狂,诉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舒缓和平的字里行间,寓含着一股喜忧交错的复杂的感情潜流。

  作为纪行诗,这首诗用“赋”来铺陈其事,而“赋”中又往往兼有比兴,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风格。诗一上来就直道出眼前之景: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诗人风尘仆仆地在岁暮黄昏中来到成都,渲染出一种苍茫的气氛。它既是赋,又兼比兴,桑榆之日正是诗人垂暮飘零的写照。同时它也兴起了深沉的羁旅之情。下面写“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都是赋中兼兴。最后写“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暗寓中兴草创、寇乱未平的忧思。诗人妙用比兴手法,笔下的自然景物都隐含深挚的感情。全诗一一闪过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空间景物,同时也表现出由薄暮至黄昏至星出月升的时光流逝。这种时空的交织使意境呈现出立体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层次的变化,达到情与景的自然交融。

  胡应麟论东汉末年时的《古诗十九首》说:“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诗薮》)杜甫此篇正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的这一风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诗十九首》多写失意飘泊之士苦闷忧伤的小天地,它运用喜忧交错的笔法,写出了关怀祖国和人民命运的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其高处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5-506

chéng

 tángdài 

sāng zhàozhēngcháng 
xíngshānchuān zàitiānfāng 
dànféngxīnrénmín wèijiànxiāng 
jiāngdōngliú yóuyuècháng 
céngchéngtiánhuá dōngshùcāng 
xuānránmínghuì chuīxiāojiànshēnghuáng 
xìnměishì shēnwàngchuānliáng 
niǎoquèguī zhōngyuányǎomángmáng 
chūyuèchūgāo zhòngxīngshàngzhēngguāng 
yǒu āishāng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gé)¹之覃(tán)²兮,施(yì)³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飞,集于灌木,其鸣喈(jiē)¹⁰
译文: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注释:¹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²覃: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³施:蔓延。⁴中谷:山谷中。⁵维:发语助词,无义。⁶萋萋:茂盛貌。⁷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⁸于: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⁹集:栖止。¹⁰喈喈:鸟鸣声。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¹。是刈(yì)²是濩(huò)³,为絺(chī)为綌(xì),服之无斁(yì)
译文: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又割藤蒸煮又织麻,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注释:¹莫莫:茂盛貌。²刈:斩,割。³濩: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⁴絺:细的葛纤维织的布。⁵綌:粗的葛纤维织的布。⁶服:穿衣。⁷斁:厌。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¹告师氏²,言告言归³。薄(wū)我私。薄浣我衣。害(hé)浣害否¹⁰?归宁¹¹父母。
译文:虚心请教我的老师,说我心想回娘家。洗干净我的内衣裳。洗干净我的外衣裳。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注释:¹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词。²师氏: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³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⁴薄:语助词。⁵污:洗去污垢。⁶私:贴身内衣。⁷浣:洗。⁸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⁹害:通“曷”,盍,何,疑问词。¹⁰否:不。¹¹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人们常爱用“多义性”来解说诗意,这其实并不准确。“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当诗人作诗以抒写情志之时,其表达意向应该是明确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种含义。但是,诗人用以表达情志的词语,却往往是多义的。倘若在诗之上下文中,那多种含义均可贯通,说诗者就很难判断,究竟何义为作者所欲表达的“原意”了。为了不至过于武断,人们只好承认:那首诗本有着“多种含义”。对于《葛覃》,遇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难题。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如《桃夭》的“之子于归”;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所以,《毛诗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二者对主旨的判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又均可圆通。究竟取“出嫁”说好呢,还是“回娘家”说好,也实在无法与诗人对证,只能留下一个悬案。

  不管抒情主人公是待嫁女还是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却毫无疑问。诗分三章,展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首章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喈喈”的鸣啭打破,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这“无人”的境界只是作者营造的一种画境,在那绿葛、黄雀背后,还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次章终于让女主人公走进了诗中,但那身影却是飘忽的: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女主人公,则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絺綌”,正喜孜孜试身。那一句“服之无斁”,透露着辛勤劳作后无限的快慰和自豪。三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的秘密。这里终于透露出,这位女主人公,原来是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者回娘家)的新人。这样,前两章的似断似续,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织作的繁忙劳动,就不仅传达着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悦,而且表现着一种熟习女工、勤劳能干的自夸自赞了。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爱怜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的。

参考资料:
1、 潘啸龙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
2、 安牧阳.《诗经·周南·葛覃》主题思想探究.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tán

míng xiānqín 

zhītán zhōng wéi huángniǎofēi guàn míngjiējiē 
zhītán zhōng wéi shìshìhuò wéichīwéi zhī 
yángàoshīshì yángàoyánguī  huàn huànfǒu guīníng 

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
垂杨袅(niǎo)袅蘸(zhàn)¹清漪(yī)²。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gū)³,无限相思。
译文:垂杨枝条随风轻轻拂动水面荡起点点涟漪,春天把它根根染得鲜绿。街市的桥旁拴好我的马匹,在酒楼中买酒寻找我的情趣。楼外杨柳相觑,似有相思寄语。
注释:眼儿媚:这是一首咏柳词。此词在《阳春白雪》中有题作“柳”。全词以咏柳为主题,由柳及人暗写离别相思之事。¹蘸:湿水,浸水。²清漪:水清澈而有波纹。³沽酒:买酒。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pín )¹
译文:看这杨柳正值春风得意,白云为她梳理,春雨为她洗涤,风儿助她舞弄,让她更添俏丽。无论春风或春雨,可能爱她貌美,事事让她顺意。不知为何,柳叶片片弯曲,是因落花时节春将去?她总将眉头皱起。
注释:¹颦眉:皱眉。

yǎnérmèiliǔ--yǐnhuàn

chuíyángniǎoniǎozhànqīngmíng绿rǎnchūnshìqiáojǐntíngjiǔxiànxiāngyúnshūfēngqiánhǎobǎibānzhīwèishénluòhuāshíjiédōushìpínméi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晚妆¹初了²明肌雪³,春殿(diàn)(pín)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ní)(cháng)¹⁰歌遍彻¹¹
译文:妃嫔宫女们画好了晚妆,一个肌肤似雪,明媚动人,她们鱼贯而入,准备在春殿之上一展自己的美丽和才华。凤箫声悠扬动听,不断演奏着《霓裳羽衣曲》,乐声一直传到水云之间。
注释:¹晚妆:一作“晓妆”。《全唐诗》中作“晓妆”。²初了:刚刚结束。³明肌雪:肌肤明洁,白滑似雪。亦是用白雪形容肌肤清亮光洁。⁴春殿:即御殿。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⁵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⁶鱼贯: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排列。⁷凤箫:凤凰箫。泛指管乐器。⁸水云:水和云。此指水云相接之处。⁹重按:一再按奏。¹⁰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法曲。¹¹歌遍彻:唱完大曲中的最后一曲。唐宋大曲系按一定顺序连接若干小曲而成,又称大遍。其中各小曲亦有称“遍”的。一说遍、彻都是称曲调中的名目。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临春 一作:临风)
临春谁更飘香屑¹?醉拍阑(lán)²情味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tà)马蹄清夜月。(临春 一作:临风)
译文:临风当前,香料的气味随风飘散,醉拍阑干,其情味深切。归去时不要燃亮烛花焰火,且待骑马踏着清夜月归去。
注释:¹香屑:香粉,香的粉末。一说指花瓣,花的碎片。如许昂胃《词综偶评》:“疑指落花言之。”²阑干: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³情味:犹情趣。

  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本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经过李煜和周后的发现和亲自整理,此时于宫中演奏起来,自然欢愉无比。所以不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彻”,由此也可想见作者之耽享纵逸之情。

  词的下片是描写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临春”一句明是写香,暗是写风,暗香随风飘散,词人兴致阑珊,由“谁更”二字而出,更显得活泼有致。“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写醉态,写尽兴尽欢妥贴至极。到这里,作者有目见的欣赏,有耳听的享受,有闻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饮而生的意态,正是极色、声、香、味之娱于一处,心旷神驰,兴奋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无以自拔。结尾二句,写酒阑歌罢却写得意味盎然,余兴未尽,所以向来为人所称誉。《弇州山人词评》中赞其为“致语也”。今人叶嘉莹曾详评此句:“后主真是一个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而且‘踏马蹄’三字写得极为传神,一则,‘踏’字无论在声音或意义上都可以使人联想到马蹄得得的声音;再则,不曰‘马蹄踏’而曰‘踏马蹄’,则可以予读者以双重之感受,是不仅用马蹄去踏,而且踏在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闻有得得之声入耳矣。这种纯真任纵的抒写,带给了读者极其真切的感受。”读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痴醉心情,也可视清静朗洁的月夜美景,更可见作者身上充盈着的文人骚客的雅致逸兴。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意兴流畅挥洒,语言明丽直快,情境描绘动人。作者从个人宫廷生活场面出发,虽然带有较为浓郁的富贵脂粉气,未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艺术描绘生动逼真,情景刻画细腻动人,由喻象中见情思,于浅白处见悠远,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功力,是“写得极为俊逸神飞的一首小词”。

lóuchūn ·wǎnzhuāngchūliǎomíngxuě

 dài 

wǎnzhuāngchūliǎomíngxuě chūndiàn殿pínéguànliè fèngxiāochuīduànshuǐyúnjiān chóngànchángbiànchè 
línchūnshuígèngpiāoxiāngxiè zuìpāilángānqíngwèiqiè guīshíxiūfàngzhúguānghóng dàiqīngyuè  (línchūnzuò línfēng )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
赵高欲为乱¹,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²,持鹿献于二世³,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⁵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译文:赵高想要叛乱,害怕群臣不愿意听从他,就预先设下计谋试探他们,他拿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赵高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假借刑法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从这以后,大臣们都很惧怕赵高。
注释:¹为乱:作乱,这里指篡夺秦朝的政权。²验:试验,试探。³二世:指秦二世胡亥。⁴左右:身边的人。⁵阿顺: 阿谀顺从。⁶阴:暗地里。⁷法:刑法。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