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师初事懿皇朝,三殿归来白马骄。上讲每教倾国听,
见师初事懿皇朝,三殿归来白马骄。上讲每教倾国听,
承恩偏得内官饶。当时可爱人如画,今日相逢鬓已凋。
承恩偏得内官饶。当时可爱人如画,今日相逢鬓已凋。
若向君门逢旧友,为传音信到云霄。
若向君门逢旧友,为传音信到云霄。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3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卫人有钓于河,得鳏鱼,其大盈车。子思问之:“鳏难得,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鲂之饵,过而不视之,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然曰:“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卫人有钓于河,得鳏(guān)¹,其大盈²车。子思问之:“鳏难得,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鲂(fáng)之饵,过而不视之,更以豚³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kuì)曰:“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译文: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得了一条鳏鱼,那鱼大得可以装满一辆车。子思问钓鱼的人,说:“鳏鱼,是鱼中难以得到的鱼啊。您是怎么钓到的呢?”钓鱼的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钓时,垂下一条鲂鱼做诱饵,它经过时看都不看;再换上半只小猪的身体,它就吞下去了啊。”子思听了,长叹了一声,说道:“鳏鱼虽然很难钓得,却因为贪吃钓饵而死亡;有些读书人虽然胸怀大志,却因为贪图俸禄而身败名裂。”
注释:¹鳏鱼:一般指鱤鱼。²盈:充满。³豚:小猪。⁴喟然:形容叹气的样子。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浪涌孤亭¹起,是当年、蓬莱²顶上,海风飘坠。帝³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huī)、掷(zhì)向虚空里。但留得,绛(jiàng)住。
译文:垂虹亭浪潮涌起,想当年蓬莱山顶上海风直吹,摇摇欲坠。天帝派遣江神守护,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好不威风气派。昨晚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只留下一座横跨的垂虹。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吴江:即吴淞江。¹孤亭:即垂虹亭。²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³帝:天帝。⁴八柱骄龙缠尾:指亭中八根柱子上雕饰蛟龙缠绕。⁵斗:争着。⁶坤轴:地轴、地心。⁷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雉鸟名。⁸绛虹:赤色的彩虹,此处特指虹桥。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五湖¹有客²(piān)舟舣(yǐ)³,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jīng)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lù)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jí),浩歌去。
译文:太湖中有客舟靠岸,群仙若真的到此,宏大的队伍如何在此驻足。我焦急地手拍栏杆,想派善飞的白鹭前去送信,制止群仙前来,然而白鹭也因昨夜的重大变故远遁沙渚。眼见星月满天,宇宙茫茫,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避难所?暂且摇动双橹,高吟浩歌,四海流浪吧。
注释:¹五湖:指太湖。²客:作者自指。³舣:船靠岸。⁴翠旌:皇帝的仪仗、此处指群仙。⁵奈:奈何,无奈。⁶沙渚:江中沙洲。⁷浩歌:放声高歌。

  词上片“浪涌孤亭起”,就起得突兀奇谲,显出了垂虹亭的气势。翻滚江涛,孤亭屹立,巨浪腾空涌起。这样有气势的建筑,在词人眼里,“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蓬莱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当年秦皇、汉武都曾派臣前往寻访仙人,可惜都未能找到,但却有亭子飘落到了人间。可见重虹亭来历非同寻常。仙山上飘来的亭子,还有谁能来上持它。“帝遣江神长守上,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显示出亭子外观极为壮丽。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但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昨夜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这个巨鲸实指人间的巨怪,这里是指蒙元贵族。元兵于德祐元年(1275年)攻宋,平江府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迎降于常州,元丞相伯颜进入平江府。垂虹桥是必经之路。说重虹亭毁于此时,也非无根之果也不至纯属垂虹亭的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

  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从太湖里驾着小舟停靠在垂虹桥边,目睹亭子残破,作者都积于心中多时的愤懑,便喷发出来。“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垂虹亭本来是蓬莱山上群仙的聚会之所,但飘坠到这里,仙人们如果重来,目睹亭子被毁,恐怕他们无法留驻。借群仙的难驻,表明了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这里安排得匠心独具,不直抒感慨,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词人想借白鹭为群仙报信,但白鹭也被惊飞。此处思维之奇,亦难以片言卒说。把沙洲飞鹭等拉进了神奇境界。“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词写至此,真情流露出来。“万重乌云遮蔽”,四海茫茫,何处是容身之地。词人的亡国之痛,从这两句里集中地表现出来。词人在入元之后,始终不肯出仕,终老竹山。是其一贯思想使然。词中在易代之后,俯仰身世,无所寄寓,与古代诗人契合。结语“鼓双楫,浩歌去”,展现了词人遗世独立的风貌,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这首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姚宇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63.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译文:你是我们老子伯阳仙家的子孙,容色依然如青春时候。
注释:华阳川:胡三省《通鉴注》:华阳川,在虢州华阳山南,《雍胜略》:华阳水,在汉中府褒城县西二十五里,源出牛头山,南流与汉水合。萧本作“南叶阳川”,误。伯阳仙家子:《列仙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史记》云二百余年。时称隐君子。
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译文:你将日月秘藏灵洞,亲近云霞远隔世人。
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
化心养精魄¹,隐几²(yǎo)³天真。
译文:心境淡薄颐养精魄,卧伏隐几涵养天真。
注释:¹精魄:语自江淹诗:“隐沦驻精魄。”²隐几:《庄子》:“南郭子綦隐几而坐。”陆德明《音义》:“隐,恁也。”³窅:眼睛眍进去,喻深远。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¹
译文:你可别一去千年才回,归来的时候,城郭虽新而故人已不在。
注释:¹归来城郭新:《丁令威歌》:“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

sòngqīngguīnán--bái

yángxiānjiāziróngqīngchūnyuèlíngdòngyúnxiáshìrén

huàxīnyǎngjīngyǐnyǎotiānzhēnzuòqiānniánbiéguīláichéngguōxīn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 一作:江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¹,钱塘²自古繁华。烟柳³画桥,风帘翠幕,古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¹⁰无涯。市列珠玑¹¹,户盈罗绮(qǐ),竞豪奢。(三吴 一作:江吴)
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注释:¹三吴都会:一作“江吴都会”。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²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³烟柳:如烟一般的柳色。⁴画桥:装饰华美的桥。⁵风帘:挡风用的帘子。⁶翠幕:青绿色的帷幕。⁷古差:高低不齐的样子。⁸云树:高耸入云的树。⁹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¹⁰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¹¹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重湖¹叠巘(yǎn)²清嘉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qí,旧时读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¹⁰,归去凤池¹¹夸。
译文: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注释:¹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²叠巘(山献):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³清嘉:清秀佳丽。⁴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②三季,即九月。⁵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⁶弄:吹奏。⁷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⁸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故称“高牙”。这里指高官孙何。⁹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¹⁰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¹¹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355-357页 .

wànghǎicháo ·dōngnánxíngshèng

liǔyǒng sòngdài 

dōngnánxíngshèng sānhuì qiántángfánhuá yānliǔhuàqiáo fēngliáncuì cēnshíwànrénjiā yúnshùràoshā tāojuǎnshuāngxuě tiānqiàn shìlièzhū yíngluó jìngháoshē  (sānzuò jiāng )
chóngdiéyǎnqīngjiā yǒusānqiūguì shíhuā qiāngguǎnnòngqíng língfàn diàosǒulián qiānyōnggāo chéngzuìtīngxiāo yínshǎngyānxiá jiānghǎojǐng guīfèngchíkuā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
君山洞庭¹隔江水,彭蠡(lǐ)²无风波浪起。
译文: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像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
注释:¹君山洞庭:洞庭即洞庭浪;君山:洞庭浪中的一个小岛。这里借指湘浪和浪上的诸岛。²彭蠡:鄱阳浪别称,也借指湘浪。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明窗晓晴图画开¹,兴入湘浪²三百里。
译文: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翰的烟波中。
注释:¹明窗晓晴图画开: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²兴入湘浪:兴致一下就投入到湘浪中;三百里:极言其广。
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
湘江¹两岸山纵横,湘浪碧绕越王城²
译文: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
注释:¹湘江:这里指湘浪,湘浪因“浪光山色婉若潇湘而名”。²湘浪碧绕越王城:湘浪位于越王城山南麓。
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越王城荒陵谷¹在,古树落日长烟²平。
译文:越王城的背影已经远去,但週遭的山陵峡谷还展现在我们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
注释:¹陵谷:丘陵和山谷。²长烟:大片烟雾。
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游子天寒孤棹(zhào)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译文:他乡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湖上飘向远方;周围群山,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
注释:¹孤棹:借指孤舟。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
浩歌不见濯(zhuó)(yīng)¹人,沙鹤野猿²相对晚。
译文:画面上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啸歌,但是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日下栖息在沙滩上的鹤和山林中的猿猴。
注释:¹濯缨:洗濯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²沙鹤野猿:比喻隐居的君子。
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
浪东云气¹通蓬莱²,我欲从之归去来³
译文:湖水东面的云气应是直通蓬莱仙山吧,我真想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注释:¹云气:稀薄游动的云。²蓬莱:传说中渤海上仙人居住的山。从第五句到这句都在描述画中的景象,并加以发挥。³归去来:回去。典出陶渊明名篇《归去来辞》。
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蛟鼍(tuó)¹(sài)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译文: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双翼难以到达,令我心下无比哀伤。
注释:¹蛟鼍: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这是一首刘基题《湘湖图》的题画诗。“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诗人开头用两个比喻句,引出了湘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象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以洞庭湖、鄱阳湖来形容湘湖,极言湘湖之广渺,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接下来诗人点出了题图时的情景,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画图,诗人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瀚的烟波中。

  下面四联既是对《湘湖图》的描述,也是对湘湖山水的概刮。“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诗人的目光如一组长镜头在画面上掠过:首先映入眼敛的是湘湖四周的群山,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面对週遭的山陵峡谷,诗人凭吊越王城的逝去的背影,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让人不由生发怀古的幽情。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进一步向画面的细处落下,画图中,一叶扁舟飘向远方,诗人想象这是一位他乡游子,在寒冷的湘湖上奔波,也许此刻诗人联想到了自己,一个寒字,刻划了诗人的心境。但是面对大好的湖山,诗人没有消沉,周围群同上众多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吸引了诗人的目光。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接下来,诗人对静态的画面进行了拓展:画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却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画外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如此好山水真是退隐的好处所。但是画面上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照下栖息在沙滩上鹤和山林中的猿猴。画是不会动的,但是在诗人看来,湖上的云气是涌动的,而且是可以直通蓬莱仙山的,诗人由此了生出大胆的想法,可以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诗人在结尾时,从美好的梦幻般的意境中回到了现实。“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虽然仙山十分令人向往,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翅膀,难以到达仙山,让我不由得心下无比哀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