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春水绿堪(kān)¹染,莲叶出水大如钱²
译文:长江中碧绿的春水,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染料,刚刚长出水面的荷叶才铜钱大小。
注释:¹堪:能,可。²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¹
译文:江头的那棵橘树,还是你当年亲手种下的,不知能不能用它拴住你这即将远去的小船?
注释:¹木兰船: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树所制。

  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chūnbié

zhāng tángdài 

chángjiāngchūnshuǐ绿kānrǎn liánchūshuǐqián 
jiāngtóushùjūnzhòng chánglánchu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中碧绿的春水,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染料,刚刚长出水面的荷叶才铜钱大小。

江头的那棵橘树,还是你当年亲手种下的,不知能不能用它拴住你这即将远去的小船?

注释

堪:能,可。

钱:指铜钱。

木兰船: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树所制。

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4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一塍(chéng)¹芳草碧芊芊²,活水穿花暗护田。
译文:东马塍芳草碧绿茂盛,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
注释:东马塍:地名。¹塍:田畦,田间界路。²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译文:正是养蚕农忙时节,也不知这美丽春色是为给谁看?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拟把一竿盘石上,幅巾闲过峡山来。
拟把一竿盘石上,幅巾闲自峡山来。
清时通退一何忙,抚志山西汉仲长。
清时通退一何忙,抚志山西汉仲长。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夭红自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
种竹淇园¹远致君²,生平孤节负辛勤³
注释:¹种竹淇园:正常语序应为“种淇园竹”,意思并非“种竹于淇园”。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诗“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淇园竹和洛阳牡丹当时就名满天下。²远致君:在远处向国君致意。³生平句:像淇园之竹一样坚守节操,依仗辛勤。
需贤侧席非无意,地远言轻岂易闻。
需贤侧席非无意,地远言轻岂易闻¹
注释:¹需贤二句:君王旁侧需要贤才,本人也并非无意,但是地远言轻哪容易让君王了解到我的德才呢。
该诗描写了作者在福建南平藏春峡读书论学时怀有的抱负,表现了其以竹自喻的清高雅致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昨夜风开露井¹桃,未央²前殿(diàn)月轮高。
译文: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注释:¹露井: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²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所建。也指唐宫。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平阳歌舞¹新承²宠,帘外春寒赐(cì)锦袍。
译文: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注释:¹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²新承:一作“承新”。

  此诗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她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大得宠幸,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的荒淫腐朽生活。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言近意远。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两句中,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睦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

  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咏的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一、二两句切题,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这首诗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诗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谓“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这正体现了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梁权伟.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 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31
2、 方笑一.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10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0-121页

chūngōng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zuófēngkāijǐngtáo wèiyāngqiándiàn殿yuèlúngāo 
píngyángxīnchéngchǒng liánwàichūnhánjǐnpáo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¹多。
译文:地方偏僻,中央的权利也达不到,百姓少而官员多。
注释:台:台州路,现在的浙江省临海县一带。温:温州路,现在的浙江省永嘉县一带。处:处州路,现在的浙江省丽水县一带。树旗谣:在路边树立的旗帜上所写的歌谣。¹相公:指官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译文:整天被官员剥削压迫,不造反还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台州(今浙江临海)、温州、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农民大起义时写在旗子上的歌谣,故称树旗谣。

  元朝统一江南之后,对江南地区的汉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据《元史》记载,当时带兵南下的军官“皆世守不易,故多与富民树党,因夺民田宅、居室”。这些北方来的蒙古贵族统治者与当地的豪绅富户互相勾结,欺压百姓,人民的生活之困苦就不难想象了。而“天高皇帝远”,寄托着人民诸多希望的皇帝高高在上,仿佛不可企及,唯任那些官僚机构日益膨胀,“民少相公多”,贪官污吏四处繁衍。悲苦无告的人民受尽这些官僚地主的剥削压迫,他们只好起来造反了。

  正如这首歌谣所唱的: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受尽苦难的民众再也无法忍受非人的生活,群起而反抗。自古以来官逼民反,势所必然。 于是在元末,浙江东部一带的农民,纷纷举起义旗,进行反抗。接着,江淮流域的农民也起来响应,并影响到红巾大起义。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对这段历史有所记述: “元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敛。台温处之民,树旗村落云云。由是谋反者各起。黄岩方谷珍因而肇乱江淮,红巾遍四方矣。”

  这首写在起义旗帜上的歌谣正是揭示了劳动大众当时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起而反抗的原因。于此我们今天仿佛还能看到当时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斗争浪潮席卷着大江南北,强烈摇撼着危机四伏的元朝政权。 这首歌谣虽只短短四句,却能抓住主要的方面,揭示出在那种环境逼迫之下人民不得不反的历史现实。四句之中,前三句展示了当时严峻残酷的环境。相公,指官吏。后一句则逼出处于这种环境下人们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诸多的原因导致最终“不反待如何”的后果。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前三句是铺垫,最后一句收束,因而具有言简意赅、调促情切的感人效果。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赵人患鼠,乞¹猫于²中山³。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予而鸡亦予。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hé)去诸?”其父曰:“是非若¹⁰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¹¹吾垣墉¹²,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¹³,不病¹⁴于无鸡乎?无鸡者,弗¹⁵食鸡则已耳¹⁶,去¹⁷饥寒犹远¹⁸,若之何¹⁹而去夫猫也!”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¹乞:向人讨,请求。²于:在。³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⁴予:给。⁵善:善于,擅长。⁶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⁷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⁸诸:“之乎”的合音。⁹是:这。¹⁰若:你。¹¹穿:穿透,穿过。¹²垣墉:墙壁。 垣:墙耳:语气词。¹³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¹⁴病:害处。¹⁵弗:不。¹⁶已耳:罢了。¹⁷去:距离。¹⁸远:表示距离。¹⁹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