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不解事,颠风雨、吹转海门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笙歌声咽,泪满鲛绡。吾无恙,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
东皇不解事,颠风雨¹、吹转海门²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³;笙(shēng)歌声咽,泪满鲛绡(xiāo)。吾无恙(yàng),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
译文:司春的东方之神不懂人事,颠倒了风雨,吹转了涌向海门的江潮。看着烟火光焰低微,心随凤蜡燃尽成灰,听着笙歌声音呜咽,泪湿罗帕不知多少。我幸亏没病,一个炉子里烧着清香的柏子,灰碗茶喝后就把它倒掉。如果明月前来探寻佳人,他已离世远避空谷,暗尘已随骏马飘去,又被拆了明亮的河桥。
注释:¹颠风雨:犹狂风暴雨。²海门:海口。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诗:“江蹙海门帆散去。”³凤蜡:彩画凤鸟的蜡烛。皇甫松《抛球乐》词:“几回冲凤蜡,千度入香怀。”⁴鲛绡:《述异记》:“南海出鲛绡,一名龙纱,以为服,入水不濡。”⁵无恙:安好无病。《风俗通》:“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凡相问,曰无恙。”⁶一炉焚柏子句:苏轼《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⁷七碗覆松涛句:松涛,指烹茶的水沸声。卢仝《新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欧阳元《漫题》诗:“翰长昼闲来啜茗,下帘危坐听松涛。”⁸空谷:空山。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⁹暗尘二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星桥,指元宵节的灯桥。
素馨田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续焰,蔗节生苗。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土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素馨田¹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²续焰,蔗(zhè)节生苗³。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póu)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译文: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当年寄托的梦中,应有金屋贮藏的阿娇。如今已不见为漆灯添油,甘蔗萌生幼苗。整天被翠珠围绕,难以留住一寸时光,晨钟鸣响夜漏滴尽,一捧黄土有谁来祭浇?此情可问那流过门前的溪水,潺潺西去夜夜朝朝。
注释:¹素馨田:素馨,常绿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种来自西域,《南方草木状》里称之曰耶悉茗。屈大均《广东新语》:“素馨斜,在广州城西里三角市,南汉葬宫人之所。有美人喜簪素馨,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塚上,故曰素馨斜。至今素馨酷烈,胜于他处。以弥望悉是此花,又名曰花田。”²漆灯:《江南野史》:“沈彬居有一大树,常曰吾死可葬于是。及葬,穴之乃古塚。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灯盏,铜牌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熟,留待沈彬来。”³蔗节生苗:《群碎录》:“宋神宗问吕惠卿曰:何草不庶生,独于蔗?庶出何也?对曰:凡草种之则正生,此蔗独横生,盖庶出也。”蔗节生苗即指此。⁴寸阴:一寸光阴,以喻很短的时问。《晋书》:“陶侃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⁵钟鸣漏尽:指长夜将晓的时候。⁶抔土:指墓地。⁷浇:古人用酒洒在墓地上举行祭奠,叫做浇酒。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夜晚为元宵,是我国传统的一大节日,民间有盛大的灯会来庆祝。这日的风雨必然给佳节带来阴愁的气氛,而作者此词是在清初特殊历史条件下写的,惟以悲哀为主,主体的情感色彩最为浓重。词人于明代崇祯庚辰(1640)进士,中进士数年后,明王朝覆亡了。清兵攻破桂林,他便削发为僧,法名澹归,隐居于广东韶州丹霞山寺。当时金堡正是中年,此后古佛青灯又度过了三十余年岁月。这首词作于晚年,艺术上已达到成熟的高境,而且表现出内心情感的波澜。

  起笔紧扣词题,写出上元节气候的异常现象。“东皇”即传说中的东方青帝,乃司春之神。“海门”,古镇名,故址在今广东合浦县东北。司春之神不理解人间之事,将风雨倒吹海门潮,以致有元夕之阴雨。这必然给人们造成节日不愉快的心情,为全词定下基调。因风雨之故,元夕灯会也显得异常地冷清。抒情主体还由于特殊的心情,见到微弱稀疏的烟火,犹如蜡炬烧残,心字成灰;听到隐约断续的笙歌,好似人在哽咽,泪水湿了罗巾。这是联想所致,实际情形可能并非如此,但却反映了内心悲苦之情,以之观物,故有是感。“吾无恙”是一个转折,欲从悲苦情绪中自我解脱。整个社会在上元似乎都陷于悲苦之中,作者以为自己则是超脱尘俗的。说“无恙”实是自我嘲讽,意味着国亡后的偷生苟全,过着闲静的生活:香炉里焚烧着柏树子,发出浓郁的香气;煮茶品茗,尝试卢仝的七碗茶。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煮茶的水声,古人以为有如松涛。宋人苏轼《汲江煎茶》云:“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作者对于焚香煮茶的僧人生活,暗中感到惭愧和悲伤,所以设想:如果明月来相寻,他已如埋葬于深山空谷,无从寻找了;而经过战争和国难,已与旧王朝失去联系了。“暗尘随马”当是指明亡的战争。“星桥”本是传说中银河的鹊桥,北周诗人庾信《七夕》有云“星桥通汉使”。现在战争之后,星桥拆去,无法通汉使了。这两个隐喻里包含着民族国家灭亡后的悲哀和绝望。

  词的下片紧接上片所寓的亡国之痛,而继之表现个人家庭在历史巨变中所遭到的不幸。关于素馨花,宋人吴曾说:“岭外素馨花,本名耶悉茗花,丛脞幺么,似不足贵,唯花洁白,南人极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妇人多以竹签子穿之,象生物,置佛前供养;又取干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能改斋漫录》卷十五)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作者曾有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当年梦”便点明是在回忆往事。“金屋藏娇”用汉武帝作金屋以贮阿娇故实,比喻家有娇美之姬妾。这已成了当年的梦,而今梦醒了,一切都不存在。作者遂由感旧的情绪而引起伤今。“漆灯”乃为亡人照明之用。春秋时,吴王“阖闾夫人墓周回八里,漆灯照烂如日月焉”(《述异记》)。“蔗”即甘蔗。现在梦醒后,见不到漆灯再明,也不见甘蔗生的幼苗。这非常晦涩地叙述了妻妾失散亡故、子嗣断绝的严酷现实,表现了家破的情形。国亡家破竟是如此紧密地连结一起,因而对人生感到了绝望。削发为僧,隐埋空谷,正是这绝望心情的反映。从前豪华富贵的珠围翠绕的生活象短暂的时光一样很快逝去,而今心事迟暮,行将就木,更不知今后有谁能洒酒祭扫孤坟了。“钟鸣漏尽”语出《三国志》卷二十六,田豫说:“年过七十,而居以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抔土”指坟茔。“浇”即酹酒而祭之意,宋人戴石屏妻《怜薄命》词云:“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士。”作者以艰涩之语补足了现实的痛苦心情,表现出晚年的孤寂悲凉。可见这位僧人,尘俗之念尚未尽净,而有如是情感的波澜。词情至此,已将悲伤的情绪推到了高潮。结尾处以虚拟的方式,又让情绪低落下去,而表现得却更缠绵了:悲伤之情象门前流水一样,夜夜朝朝,无有断绝。

  全篇以“上元风雨”为题,逐步展开了对国亡家破后悲伤情感的抒写,历史的内容深蕴而丰富,曲折地表达了明末志士隐微而深厚的爱国情感。作者难忘的不幸遭遇和积蓄的怨恨,在沉埋多年之后突然在元宵风雨时触发,因而词情痛切感人。词中用了大量的冷僻事典和词语,使词意晦涩难解,而几个对句特别工稳贴切,结构绵密完整,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艺术上的苦心经营。无论就思想与艺术而言,此词应是清初词坛的佳作。可惜金堡的作品在清初遭禁毁后,流传的很少。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司春的东方之神不懂人事,颠倒了风雨,吹转了涌向海门的江潮。看着烟火光焰低微,心随凤蜡燃尽成灰,听着笙歌声音呜咽,泪湿罗帕不知多少。我幸亏没病,一个炉子里烧着清香的柏子,灰碗茶喝后就把它倒掉。如果明月前来探寻佳人,他已离世远避空谷,暗尘已随骏马飘去,又被拆了明亮的河桥。

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当年寄托的梦中,应有金屋贮藏的阿娇。如今已不见为漆灯添油,甘蔗萌生幼苗。整天被翠珠围绕,难以留住一寸时光,晨钟鸣响夜漏滴尽,一捧黄土有谁来祭浇?此情可问那流过门前的溪水,潺潺西去夜夜朝朝。

注释

颠风雨:犹狂风暴雨。

海门:海口。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诗:“江蹙海门帆散去。”

凤蜡:彩画凤鸟的蜡烛。皇甫松《抛球乐》词:“几回冲凤蜡,千度入香怀。”

鲛绡:《述异记》:“南海出鲛绡,一名龙纱,以为服,入水不濡。”

无恙:安好无病。《风俗通》:“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凡相问,曰无恙。”

一炉焚柏子句:苏轼《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七碗覆松涛句:松涛,指烹茶的水沸声。卢仝《新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欧阳元《漫题》诗:“翰长昼闲来啜茗,下帘危坐听松涛。”

空谷:空山。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暗尘二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星桥,指元宵节的灯桥。

素馨田:素馨,常绿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种来自西域,《南方草木状》里称之曰耶悉茗。屈大均《广东新语》:“素馨斜,在广州城西里三角市,南汉葬宫人之所。有美人喜簪素馨,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塚上,故曰素馨斜。至今素馨酷烈,胜于他处。以弥望悉是此花,又名曰花田。”

漆灯:《江南野史》:“沈彬居有一大树,常曰吾死可葬于是。及葬,穴之乃古塚。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灯盏,铜牌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熟,留待沈彬来。”

蔗节生苗:《群碎录》:“宋神宗问吕惠卿曰:何草不庶生,独于蔗?庶出何也?对曰:凡草种之则正生,此蔗独横生,盖庶出也。”蔗节生苗即指此。

寸阴:一寸光阴,以喻很短的时问。《晋书》:“陶侃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

钟鸣漏尽:指长夜将晓的时候。

抔土:指墓地。

浇:古人用酒洒在墓地上举行祭奠,叫做浇酒。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赏析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夜晚为元宵,是我国传统的一大节日,民间有盛大的灯会来庆祝。这日的风雨必然给佳节带来阴愁的气氛,而作者此词是在清初特殊历史条件下写的,惟以悲哀为主,主体的情感色彩最为浓重。词人于明代崇祯庚辰(1640)进士,中进士数年后,明王朝覆亡了。清兵攻破桂林,他便削发为僧,法名澹归,隐居于广东韶州丹霞山寺。当时金堡正是中年,此后古佛青灯又度过了三十余年岁月。这首词作于晚年,艺术上已达到成熟的高境,而且表现出内心情感的波澜。

  起笔紧扣词题,写出上元节气候的异常现象。“东皇”即传说中的东方青帝,乃司春之神。“海门”,古镇名,故址在今广东合浦县东北。司春之神不理解人间之事,将风雨倒吹海门潮,以致有元夕之阴雨。这必然给人们造成节日不愉快的心情,为全词定下基调。因风雨之故,元夕灯会也显得异常地冷清。抒情主体还由于特殊的心情,见到微弱稀疏的烟火,犹如蜡炬烧残,心字成灰;听到隐约断续的笙歌,好似人在哽咽,泪水湿了罗巾。这是联想所致,实际情形可能并非如此,但却反映了内心悲苦之情,以之观物,故有是感。“吾无恙”是一个转折,欲从悲苦情绪中自我解脱。整个社会在上元似乎都陷于悲苦之中,作者以为自己则是超脱尘俗的。说“无恙”实是自我嘲讽,意味着国亡后的偷生苟全,过着闲静的生活:香炉里焚烧着柏树子,发出浓郁的香气;煮茶品茗,尝试卢仝的七碗茶。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煮茶的水声,古人以为有如松涛。宋人苏轼《汲江煎茶》云:“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作者对于焚香煮茶的僧人生活,暗中感到惭愧和悲伤,所以设想:如果明月来相寻,他已如埋葬于深山空谷,无从寻找了;而经过战争和国难,已与旧王朝失去联系了。“暗尘随马”当是指明亡的战争。“星桥”本是传说中银河的鹊桥,北周诗人庾信《七夕》有云“星桥通汉使”。现在战争之后,星桥拆去,无法通汉使了。这两个隐喻里包含着民族国家灭亡后的悲哀和绝望。

  词的下片紧接上片所寓的亡国之痛,而继之表现个人家庭在历史巨变中所遭到的不幸。关于素馨花,宋人吴曾说:“岭外素馨花,本名耶悉茗花,丛脞幺么,似不足贵,唯花洁白,南人极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妇人多以竹签子穿之,象生物,置佛前供养;又取干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能改斋漫录》卷十五)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作者曾有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当年梦”便点明是在回忆往事。“金屋藏娇”用汉武帝作金屋以贮阿娇故实,比喻家有娇美之姬妾。这已成了当年的梦,而今梦醒了,一切都不存在。作者遂由感旧的情绪而引起伤今。“漆灯”乃为亡人照明之用。春秋时,吴王“阖闾夫人墓周回八里,漆灯照烂如日月焉”(《述异记》)。“蔗”即甘蔗。现在梦醒后,见不到漆灯再明,也不见甘蔗生的幼苗。这非常晦涩地叙述了妻妾失散亡故、子嗣断绝的严酷现实,表现了家破的情形。国亡家破竟是如此紧密地连结一起,因而对人生感到了绝望。削发为僧,隐埋空谷,正是这绝望心情的反映。从前豪华富贵的珠围翠绕的生活象短暂的时光一样很快逝去,而今心事迟暮,行将就木,更不知今后有谁能洒酒祭扫孤坟了。“钟鸣漏尽”语出《三国志》卷二十六,田豫说:“年过七十,而居以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抔土”指坟茔。“浇”即酹酒而祭之意,宋人戴石屏妻《怜薄命》词云:“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士。”作者以艰涩之语补足了现实的痛苦心情,表现出晚年的孤寂悲凉。可见这位僧人,尘俗之念尚未尽净,而有如是情感的波澜。词情至此,已将悲伤的情绪推到了高潮。结尾处以虚拟的方式,又让情绪低落下去,而表现得却更缠绵了:悲伤之情象门前流水一样,夜夜朝朝,无有断绝。

  全篇以“上元风雨”为题,逐步展开了对国亡家破后悲伤情感的抒写,历史的内容深蕴而丰富,曲折地表达了明末志士隐微而深厚的爱国情感。作者难忘的不幸遭遇和积蓄的怨恨,在沉埋多年之后突然在元宵风雨时触发,因而词情痛切感人。词中用了大量的冷僻事典和词语,使词意晦涩难解,而几个对句特别工稳贴切,结构绵密完整,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艺术上的苦心经营。无论就思想与艺术而言,此词应是清初词坛的佳作。可惜金堡的作品在清初遭禁毁后,流传的很少。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今释

今释

今释,字澹归,杭州人,本姓金,名堡,字道隐,号卫公。明崇祯庚辰进士,官礼科都给事中。韶州丹霞侍僧。有《遍行堂集》。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虎丘¹,中秋游者尤盛。士女²倾城而往,笙(shēng)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而绝。遂使丘壑(hè)化为酒场³,秽(huì)杂可恨。
译文:虎丘在中秋时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而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注释:¹虎丘:苏州名胜。²士女:士绅学子、妇孺歌姬。³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¹一两队点缀(zhuì),亦复而恶。然终而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译文: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而多,风吹过建在高处供人乘凉赏月的楼台,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而使人厌恶。但还是而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注释:¹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尝秋夜坐钓月矶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duó)²,及佛灯隐现林梢(shāo)³而已。
译文:我曾在秋天的夜里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注释:¹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²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³林稍:树梢末端。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¹访仲和²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而复饮酒,亦而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译文:又在今年的春天,我曾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而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而饮酒,也而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注释:¹偕:一起。²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生平过¹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²
译文: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注释:¹过:造访。²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盛:多。
粤峤犹存拜汉台,东南半壁望中开。
粤峤(qiáo)¹犹存拜汉台²,东南半壁望中开。
注释:¹粤峤:峤,尖而高的山。粤峤,同“穗”岭,即广州的山,指越秀山。²拜汉台:指越王台。因赵佗终于归顺汉朝,故说拜汉。
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
命归亭长占王业¹,人²起炎方³见霸(bà)才。
注释:¹“命归”句:命,命运;亭长,指刘邦,因刘邦参加农民起义前曾任泗水亭长。²人:指赵佗。³炎方,南方。
日月行空从地转,蛟龙入海卷潮回。
日月¹行空从地转,蛟(jiāo)龙入海卷潮回。
注释:¹日月:暗合“明”字。隐括含意是:抗清斗争还在继续,复明仍有希望。
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
山川自古雄图在¹,槛(jiàn)²外时闻绕电雷!
注释:¹“山川”句:山川,此代指中国。²槛:栏杆。

  廖燕在1647年初至广州,为时一年。这一年十二月,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发动叛乱,三藩之乱起。数月之间,连陷辰州、沅州等地,据岭南六省。此时,斗争性质未明,廖燕寄予复明厚望。于是,在广州写了这首诗,时间当在1647年末,或1648年春。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wú)¹看茗(míng)²归。
译文:春日里山间暖山路晴明,茶新发革新长踏青而归。
注释:¹芜:丛生的野草。²茗:茶芽。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zhà)¹削柳枝聊代札²,时窥(kuī)云影学裁衣。
译文:一无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间见云影照此裁衣。
注释:¹乍:偶然,忽然。²札: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引申为书信。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身闲始觉隳(huī)¹名是,心了方知苦行²非。
译文:身闲处始觉得去名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为非。
注释:¹隳:毁坏、除去。²苦行:指头陀行。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¹
译文:禅寂中外物众有难似我,松树声春草色都无心机。
注释:¹机:此词多义。此处含机巧、机心、机兆、机要等意。
该诗写作者春天的感悟。作者从春柳、白云、松声、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禅的闲适与自在。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于是,他感叹,正是毁弃了误人的虚名,他才能如此。可以想见,作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又秉承了极高的天赋,其家族可以对他有一番光耀门楣的望想。然而,他却出家了,这的确需要勇猛精进的勇气。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禅,追求心智的开悟,而不是拘于诵经持戒。现在,他终于达到了禅悟的境界,随处自在。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
奇俊¹无少年,日车²何躃(bì)³
译文:年轻人被轻视,难成俊杰,太阳之车为何这样缓慢运行!
注释:¹奇俊:才智杰出的人。²日车:太阳。³躃躃:行走缓慢的样子。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我待纡(yū)双绶(shòu)¹,遗我星星发²
译文:我殷切期待着能得到通显之位,快把白发赐给我,以能早得重用。
注释:¹纡双绶:指做高官。《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载,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八九岁的时候便封高官,佩双绶。纡,结,系。绶,系在官印上的丝带。²星星发:花白的头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都门¹贾生²墓,青蝇³久断绝。
译文:洛阳城门外有贾谊的坟墓一座,凭吊的人们很久以来就已断绝。
注释:¹都门:东都洛阳城门。²贾生:贾谊,洛阳人。年少才高,被汉文帝重用,但受到毁谤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时含愤而死。³青蝇:吊客。《三国志》:“虞翻流放交趾,自伤身无可无语,死当以青蝇为吊客。”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寒食摇扬¹天,愤景²长肃杀³
译文:在花柳飘摇的寒食扫墓节,景象却如深秋,让人感到悲愤、萧瑟!
注释:¹摇扬:飘摇。一作“垂杨”。²愤景:悲愤的景象。³肃杀:严酷萧索之貌。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
皇汉十二帝¹,唯帝²称睿(ruì)³
译文:堂堂西汉王朝,帝王有十二个之多,只有那汉文帝,可称得上聪慧明哲。
注释:¹“皇汉”句:此指西汉的十二位皇帝。皇,大。²帝:此指汉文帝。³睿哲:圣明,英明。
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一夕¹信竖儿²,文明³永沦歇
译文:可是一旦他也偏信了那些无耻小人,昌明的政治也就永远沉没消歇。
注释:¹一夕:即一朝、一旦之意。²竖儿:小子。此句一作“反信竖儿言”。³文明:昌明的政治。⁴沦歇:沉没消歇。

  这首诗表达了失意文人对进入官僚体系的渴望、焦虑、怨恨、绝望。

  首先是两个耀眼的榜样——金日磾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小儿八九岁的时候便封高官,佩双绶,令李贺羡慕不已。但是他没有这种幸运,双绶没有得到,头发倒白了不少。年华已逝,功名无望,不仅焦灼,还有失制和怨恨,借贾生之事发出。文人望获得帝王的垂青,获得垂青后仍旧可能好景不长。皇帝们是那么容易听信谗言。西汉十二位皇帝中,唯有文帝堪称睿哲,但他也难免听信小人诲言。贾谊终于被贬为长沙太傅,三十三岁即忧愤而死。而今又值寒食,杨柳播荡,昔日那些毁谤贾谊的无耻小人们虽然早已不在人世,洛阳城外的贾生墓却少人吊祭,呈现一片肃杀之景。这肃杀之感是贾谊之悲与李贺之怨相互碰撞的产物。

  李贺也遭小人谗言的陷害,“家讳”问题就是缘于小人的告发。贾生毕竟曾获帝王垂青,曾经进入权力核心,也算“潇洒走一回”;李贺则被小人陷害得十分彻底:当他正欲一展宏图的时候,命运之门就向他彻底关上了。但他心中永远也放不下“蒙帝王垂青”的信念。“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一旦相信了这些进谗言的小人,便会永远失去文明的政治。这是“为帝王师”价值的“反面论证”。获得垂青,建功立业,甚至“为帝王师”,是无数文人心中的一个“心结”。“解铃还需系铃人”,可这个“系铃人”却总是期盼不至——系铃人常常只管“系铃”,不管“解铃”。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69-177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0-562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6-1027
4、 吉新宏.观望者:现实秩序中的李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5、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47

gǎnfěngshǒu ·èr

 tángdài 

jùnshàonián chē 
dàishuāngshòu wèixīngxīng 
ménjiàshēng qīngyíngjiǔduànjué 
hánshíyáoyángtiān fènjǐngchángshā 
huánghànshíèr wéichēngruìzhé 
xìnshùér wénmíngyǒnglúnxiē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¹。匆匆便倒离尊²,怅遇合、云销³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译文:连日西风紧吹,打落了成熟的枣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盐官去。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现在就要准备好祭祀用的瓜果,准备明晚仰视天河,看牛郎织女鹊桥会。送人分别在即,倒上两杯离别酒对饮,并祝友人旅途平安,惆怅地叹息:人生真是离合无常,我们俩好像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两依依。离别依依难舍,听到树上寒蝉凄切的鸣声,就好像听到了它在唱着劝人及时行乐的《金缕曲》。
注释:惜秋华:词牌名。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盐官:地名,在浙江绍兴。《宋史·地理志》:“两浙路临安府县九:盐官上,绍兴中升畿。”¹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²尊:饮酒器。³销:一本作“消”。⁴金缕:指古曲《金缕衣》。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¹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²,已近紫霄尺五。扁(piān)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ní)(cháng)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译文:现在我们还暂时相聚在岸边,很快你就要乘舟而归盐官。你走之后,旧居南墙外的竹林中,槐树荫里那些我们经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会冷冷清清。你回到盐官之后,从那里到临安就非常近。你今晚的行舟将会在吴江上留宿,夜晚观赏吴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吴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无数个飘动着佩带,在跳着《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样。你到家后,亲人定会兴高采烈,并且询问你,在分别后可在想念我吗?
注释:¹南墙:借指南楼。《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为太尉时,在武昌南楼,值秋夜风清景佳,率左右十余人,与使吏股浩、王胡之等吟咏欢聚。后世以“南楼”借指好友欢聚之处。²杜曲:地名,在长安城南。《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言近帝居也。”此处借指友人所去的盐官之地,盐官在浙江绍兴中升畿,距临安近。³水佩霓裳:指水中荷花荷叶。⁴眉妩:谓眉样妩媚可爱。用“张敞画眉”典,典出《汉书·张敞传》。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催促友人归去与亲人团聚,同时表示了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设想离别后自己孤寂的情境,以及友人回家的场景。全词在章法上曲折跌宕,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词上阙“数日西风”从送人之前写起:秋风习习,秋林似火。并设想友人所归之盐官处,此时瓜果正熟,催人归返。此是前路入手。“瓜果夜深”二韵,写临行饯别。夜深时分,银河灿烂,群星闪烁,饮酒送别。“怅遇合云消萍聚”写二人虽是萍水相聚,现在又匆匆作别,颇令人惆怅。“匆匆便倒离尊”形象地勾出离别在即,及饮酒伤别之状。“留连”一韵,写词人的流连之情。“残蝉韵晩”一句,以景托情,言秋蝉在夜晚声声残鸣,似表达对友人的流连之情,“时歌金缕”写送别时有歌妓侑酒,唱着金缕曲,歌中满蕴流连的情感。词人借蝉鸣与歌曲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此是侧笔法。

  下阙“绿水暂如许”,写送别地点在水边,友人从水路出发。“奈南墙冷落”一韵,化用典故言与友人相聚之处已经冷落,令人无可奈何。“竹烟槐雨”四字,以竹林槐树烟雨朦胧之景,进一步渲染“南楼”的冷落,借以表达伤别之情。“此去杜曲”一韵,化用典故言友人所去之处距离京城临安很近。“已近紫霄尺五”极写盐官距京城之近。“紫霄指皇宫。“扁舟夜宿吴江”二韵,为后路写法,设想友人出发后,夜晚乘一叶扁舟,行驶在吴江上。此时河面上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田田无际的荷叶,真是美丽极了。“水佩霓裳无数”一句,化用姜夔《念奴娇》“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词句,“三十六陂”言河塘之众多。“眉妩”以女子媚妩之姿形容荷花之美。最后“问别来、解相思否?”依然是后路写法,以关切的问询,从对方入手,表达思念之情,此结语词活灵而情更深切。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590-592

qiūhuá··qiánsòngrénguīyánguān--wényīng

shù西fēngqiūlínzǎoshúháicuīrénguāguǒshēnxiékànxīngcōngcōng便biàndàozūnchàngyúnxiāopíngliúliányǒucánchányùnwǎnshíjīn

绿shuǐzànnàinánqiánglěngluòzhúyānhuáijìnxiāochǐbiǎnzhōu宿jiāngzhèngshuǐpèishangshùméiwènbiéláijiěxiāngf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